太极的困境与出路
作为太极爱好者,我一直关注太极,尤其是在美国太极普及的情况。我发现太极现在陷入了困境,国外尤其明显。
有人可能说,太极是中国的,在国外当然会有一些问题。但我们看看同时为亚洲的跆拳道,柔道,和瑜伽在欧美发展的情况。
在功夫方面,我们可以把太极与类似的跆拳道,柔道相比。练跆拳道,柔道的西方人很多,尤其年轻人,而且早已成为奥运项目,有一整套比赛规则,有完整的段位晋级制度。而太极至今也没有成为奥运项目,也没有段位体系。国外学功夫太极的人远不如练跆拳道,柔道的人多。尤其年轻人,很少有人学太极。少数学的,也是因为学功夫时带着学的。
在健身方面,我们可以把太极与瑜伽相比。瑜伽基本没有宣传,也没有表演,但西方人学瑜伽的人非常多,远远多于学太极的。瑜伽有完整的瑜伽老师认证体系。美国到处可以看到太极表演,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都有,还有专门的太极日。中国在宣传太久方面也是不遗余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体操中就有太极表演,非常漂亮。但海外练太极的人仍然很少。
在欧美,无论是教瑜伽的,还是教跆拳道,柔道的都可以成为全职工作,很多人是专业的瑜伽教练,或跆拳道,柔道教练。但几乎没有几个可以靠教太极吃饭。
另外一个让太极尴尬的就是号称太极大师的被名不见经传的散打选手轻易击败,让更多的人相信,太极就是花拳绣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一,太极定位混乱
太极到底是功夫,像跆拳道,柔道;还是像瑜伽一样的建身运动?
太极原来就是功夫,后来有人练太极只是为了健身。功夫强调攻防实战,一招一式都有讲究,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健身的人则只想健身,并不能也不想按照练功夫那么练。
那我们现在的太极是什么呢?国家体委在介绍太极竞赛套路时喜欢说这么一句话“太极是集竞技,健身,与表演为一体的运动“。太极是竞技,健身,表演三合一的运动。
结果是什么都包括了,但什么都不像。
二,太极比赛没有对抗性
太极是功夫,功夫就应该像拳击,跆拳道一样对打,有对抗性。跆拳道比太极简单,但它是对打,所以很吸引人。也因为是真打,学会了实用性很强。
但我们的太极比赛不比对打,像体操,或舞蹈一样表演,靠裁判打分定胜负。这不但降低了太极的吸引力,偏离了太极的宗旨,而且使得太极的实战技术逐渐式微,功夫太极退出历史舞台。
相比之下,跆拳道,柔道定位清晰,就是比武,对打。所以特别吸引广大青少年。
三, 健身太极太难
太极因为需要同时兼顾竞技,表演,所以对于为了健身而练太极的人来说动作太难,太多,转换太频繁。尤其中老年人学起来很不容易,而且容易忘记,没有人领,就打不下来。
瑜伽定位很清晰,就是健身。动作简单,没有转换,谁都能学,没有老师领也可以练。所以瑜伽比太极普及。就连华人都更喜欢瑜伽。
四,太极表演华而不实
微信上流传的男女双人太极表演《梁祝》,非常惊艳,获无数点赞。从表演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太极无疑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但这种表演太极已经背离了太极的基本原理: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其保证就是桩子稳定。男女运动员在空中旋转360度,单腿落地后站住不动保持几秒钟以上。非常漂亮。但单腿落地接长时间单腿站立不适合实战,因为单腿支撑不但重心太高,造成身体不稳,同时身体暴露太多,无疑给对手有机可乘。
那么太极的出路在哪里?
一,不能再搞三合一的太级,将太极按功能分开:功夫太极,健身太极,表演太极。
二,功夫太极必须将对打引入比赛,建立一套比赛规则。按照体重分级,两人对抗,比太极的真功夫。这样不但可以发展太极的实战性,也会大大吸引人的兴趣,尤其是年轻人。达到跆拳道,柔道那样的普及度是完全可能的。
三,健身太极需要大幅度简化。去掉诸如分腿,蹬腿,下势等难度动作。减少动作个数,增加动作的重复性,减少动作转换。让每个人都可以学会,没有老师领也可以练。建立太极老师的评级制度。达到瑜伽的普及度也是完全可能的。
四,专设表演太极比赛,与功夫太极比赛分开。现在的竞赛套路比赛可以算做表演太极,可以算做规定动作比赛。像前面提到的男女双人太极《梁祝》则可以参加自选动作比赛。
这样定位清晰,自然就具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