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人】(14 ) 鞋匠“臭头同”
已变成“乡下”的涵江一角
鞋匠阿同,因小时得了瘌痢头被涵江人背后“昵称”臭头同,当面称其”阿同”。
阿同30出头,国字脸,肤色略粽,鼻挺眼凹,有些许东南亚人的特征,阿同个子矮墩,配上他那憨厚的笑容,给人一种很靠谱的感觉。
阿同是孤儿,没爹没妈的他从小在一个鞋行打杂,耳濡目染跟着学了补鞋的手艺,成年后他参军几年退伍回来,便在涵江最热闹的鉴前广场繁华地段,租了一个夹在二个大店面之间,利用其“边角料”空间弄出来的一个三角形小店面,开始了他的补鞋营生。
在那很小的三角形里, 阿同用木板在半空搭了一个更小的三角形隔层,然后在木板上铺上床被,那便是他的卧室了。
阿同的店正好在紫璜山坡底, 那条叫顶铺路的起始处,顶铺路连着鉴前广场,挨着阿同店面的地方,有一个住有好几户人家的院子,而林家大院就在那个院子的后面,林家人为了抄近路, 常常穿过那院子,直接到街上,省了好多脚力。
那时的涵江人真是民风淳朴,人慈心善,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坊邻居毫不设防,那怕邻居天天从你家穿堂而过也习以为常,有时门都关了,听到想操近路的邻居敲门, 屋主也是二话不说,很自然地马上起身开门让对方穿堂过。。。
我小时候就常常从林家大门出来后, 不右拐拾阶而上进土地公巷出街, 而是左拐进一个窄小的小石路,下一小小陡坡,就到了那院子里一户人家的后门,推开那扇小木门, 便是一条窄长的小道,小道尽头的门里就是福章家的厨房。。我记得我“穿越”他们家时,常常是从他们正坐着吃饭的餐桌边走过,然后再出他们的正门,进入院子, 走过那片铺着红砖的四方型院子,前面就是繁华的鉴前小广场了。。
现在想来,那是私闯民宅啊!可诸如此类的“闯宅”行为在涵江是再平常不过,“天经地义”的事, 好像是涵江人民的习俗文化,没人觉得奇怪或不舒服,不管是屋主人还是“借路”人。
我长大后,林家后代分枝越来越多,人员也倍增。而我那一辈的年轻人皆离家工作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前后门的林家一到白天,也变成了涵江人民的“借路”之地, 更是邻居们的捷径。1998年老公第一次跟我回国,看到林家院子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样子, 他以为那都是林家自己人,说你家人口好多啊! 当得知那些人都是我不认识的陌生人时,他惊讶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直说太不可思议了,因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邻居,甚至陌生人可以那么随便地进出林家的私宅,就是为了少走几步路?而林家也允许??
这就是那个年代涵江的风土人情。人与人之间不设防,也没有很强的贫富概念, 更没有传说中的歧视链。
话说阿同虽贫穷,但他有城镇户口,是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即使他不是高富帅,但在当时农村女孩的眼里,他也是香喷喷的一个婚恋对象,很快,阿同便和一个年轻的乡下姑娘结了婚。
一年后,儿子出生,阿同每天早上把一块一块的门板卸下来, 敞开那三角形的店面,然后坐在一个矮凳上, 腿上铺一块布,便开始了一天的补鞋生意。 。。老婆在后面窄小的空间张罗着孩子与锅碗瓢盆,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虽清贫,但幸福。。
没想到,2年后,阿同的老婆因病突然去世了,留下二岁的儿子和悲伤又手足无措的阿同。
阿同的岳父母看此情景, 在心痛大女儿英年早逝的同时,毫不犹豫地让二女儿去阿同家顶替姐姐的位置,阿同的生活很快就步入轨道,恢复正常。
涵江人对这种比较少见的妹妹前仆后继嫁姐夫,姐妹俩嫁同一人的现象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异议,他们好像能理解阿同找一个能对自己孩子好的人做后妈的迫切需要,而由孩子的亲姨姨当后妈是最好的安排了。
至于小姨子为何会心甘情愿地嫁给不帅也不富, 还略年长的阿同,涵江人也给出了很好的理解:
首先,阿同人老实善良,对老婆孩子好;其次,阿同是涵江人,城市户口,嫁给阿同就可以离开农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当时城镇与乡下的区别是有很大落差的。最后,应该也是最主要的:岳父母喜欢阿同,心疼外孙,同时他们也很看重城里吃商品粮,不用种田的那种优越,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淳朴思路指引下,让二女儿去接班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阿同与第二任妻子过了好几年平平淡淡,相安无事的美好日子,不知是因为家族基因,还是阿同命太硬了, 第二任妻子与阿同生育了二个孩子后也因病追随大姐而去。。
不幸的阿同又成鳏夫,孑然一身, 身后拖着3个年幼的孩子!
在这紧要关头,岳父母再次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家里的最后一个女儿送到阿同身边,老三接过二个姐姐留下的摊子,尽心尽力与阿同一起撑起了那片小小三角形的天空。。。
3姐妹先后都嫁给其貌不扬的阿同, 阿同的艳福与不凡一时成了涵江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阿同自己也知福惜福,越发奋发图强,外表看着不好看的脑袋,脑子却是杠杆的好使,在改革开放前的70年代,那个全民都低收入的时期,阿同就懂得如何“创意”赚钱致富了。。
他去废品站收购大量的报废坏轮胎,拿回家按鞋型裁出无数双拖鞋模片,在上面前后打个洞, 配上带子,就是一批弹性好又“时尚”的轮胎拖鞋了!
那独一无二的轮胎拖鞋着实让大同赚了第一桶金,闻名涵江。
阿同的日子越过越火红,因为他是退伍军人,他还当上了街道治安保卫,简称治保主任,活脱脱的“成功人士”一枚。
遗憾的是,在一个毫无征兆的夏夜,阿同躺在三角形的阁楼上,对着电风扇吹了一整晚,他也沉睡了一整晚,再也没醒来。。。年仅49岁。
涵江人纷说, 他是被电风扇吹死的。。。
我想的却是阿同他那短暂又充满活力的一生。。当然,想的最多的是那3姐妹,或者,是他那3个都是在如花似玉年华,义无反顾一头扎进那小小三角形蜗室,陪伴他, 为他生儿育女,相濡以沫的妻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