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苏黎世在我心里

苏黎世在我心里

博客

12月的第二个星期一的夜里,上完德文课, 回拉亨的火车还有五十分钟才开。为了消磨时间,突然想坐车到中心区的班霍夫大街上。

在Parade广场, 我下了车,缓慢地在空荡的街道上行走。

看到商店的橱窗明亮而华丽,展放着精致的商品。建筑物上到处是圣诞的灯饰,街边站立着点缀得非常美丽的圣诞树。 这个打扮得如此热闹温馨的城市,在夜色里,到处洋溢着Merry Christmas的气氛。

可是瑞士的冬天是这样的寒冷。温暖热闹的节日灯光下,不得不走在异常冰冷的空气里。-- 风吹在身上,冷得边打哆嗦边笑起来.

这个时候,路上的人已经很稀少而且匆匆忙忙,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会这样独自一人在马路上闲逛。所有的苏黎世人都知道星期一的晚上是最冷清的夜晚,没有party, 没有娱乐活动......可是我可以停留在某个橱窗前面毫无忌惮地盯着一件东西看很久,思考问题。偶尔,在玻璃的阴影里,猛的辨认出自己的影子,就对着她在心里轻轻地轻轻地说,Merry Christmas。

Merry Christmas, 苏黎世。空气里飘着不易觉察的雨丝。

一直在想,苏黎世对我是个熟悉的城市吗? 和苏黎世打交道六年,每次想写一些关于它的文字,都无从下笔。是离得太近吗?还是在这里有了不舍的牵挂。它已经在心里刻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法理清心里的感受。就好像面对一个结局未现的故事。

当我走在去主火车站的路上, 想起的是六年多以前我怀抱着德文课本的第一册沿着limmat河散步和等车。

想起在瑞士的头一个月的每个中午,那时侯每天上德文课,盖瑞上班。我们约好了在Grossmunster教堂对面的临河的敞廊里吃午饭,--是夏季, 初来乍到,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晴天还是细雨绵绵的阴天,看到河水和两岸的风景,都无法抵挡得住内心的陶醉。那个独一无二的敞廊里,常常有街头音乐家演奏古典乐曲。还有一个专卖艺术类书的书亭, 每个星期只有两天开放,吃完手里的快餐,那里就是近在咫尺的让人流连往返的地方,--音乐流淌,几个排满了 现代建筑师的专集,摄影专集,凡高,塞尚,高更 等等的书摊子,翻看一下,心就会填满的......是啊,很久没有去再看看它了。

一年后是孩子的降临,我和母亲推着才一个多月大的女儿散步在苏黎世靠近湖边的老城的小巷里。记忆里是六月温暖清新的阳光,温馨的小店的橱窗,投在砖铺的路面上的屋檐的轮廓,还有突然出现在拐角的教堂前面的立着大树的广场,以及那个能够眺望Limmat河两岸风景和Grossmunster大教堂的山丘上的小公园,地上落满了斑斓的树荫。因为来苏黎世的次数很少,所以每一次的印象都很深刻。我那时侯想,这真是个安逸和奇妙的世外桃园。

那以后又一晃就是两年多。开始心情迫切地求职面试,象做梦一样进了在苏黎世老城尼德朵夫的一幢老建筑里工作,干的居然是本行建筑设计。是那个时候起,开始体会苏黎世的那些曲折的小巷在清晨的寂静和冷清,鸽子的翅膀在晨曦里震动着向灰色的天空飞去,开始常常注意到自己的高跟鞋踩在石砖路上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一个星期三次,每一次都是一样的路途,一样的感觉。上班的时候,会抽空站在窗前看远近的层层叠叠的老屋顶,还有屋顶外的那一小片天空。那时候,心里有了淡淡的惆怅,开始沉默,开始感到生活的压力。苏黎世的景致在匆匆的脚步里,渐渐失去了它的温暖和浪漫。也曾经很多次在气候不同的中午散步到湖边或者广场去休息和午餐,面对美丽的景物,想着和三年前不同的心事。

现在,只有在开会或者上德文课的时候才来苏黎世城内,大约一个星期一次吧。又开始喜欢它,因为又仿佛能象最初那样放慢脚步来体会。办完事以后,尽量安排时间让自己逛逛街,散步,在咖啡馆坐坐,和朋友一起共进晚餐,或者看场电影, 听听音乐会。苏黎世是个迷人而浪漫的城市,不能忘怀的是夕阳中的湖水和座座的桥梁,是晚风中在歌剧院门口休息的人群,是夏日里的露天杂技表演和音乐会,是路灯的阴影里突然的一个吻,是餐桌上的烛光和美食,是十二月火车站大厅里拥挤的摊档和巨大的坠满Swarovski水晶的圣诞树, 是拥挤的人群里身后的一个温暖顽皮的拥抱......

不同的记忆里呈现的是苏黎世不同的景象。可是它需要人的从容的理解和亲身的体验。这些,是在瑞士住了六年以后才真正开始有的心得。

我在这风中行走,一路走一路收集,什么时候停止,什么时候是尽头。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简妮真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