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闭户读红楼
那天百无聊赖,随手从我那二三十本有限的中文书里抽出《红楼梦》,翻到扉页,赫然看到大学好友和她男友的签名——我都快忘记了,这是我二十一岁那年生日,他们两个一起买给我的生日礼物。
倏忽二十六年过去。说来惭愧,这本书随我流浪海外,搁在书架上,但我从来也没有想真正静下来心来读一读。说不出为什么,大概潜意识里总觉得那都是封建残余,且有“女不读红楼”的古训在先,我自身的性格又偏多愁善感,不想消受太多凄凄惨惨的故事,就一直也没打算再花时间去读。
其实说到底,我对书大约没有那么如饥似渴。也可能读书的机缘不到,就像那本《百年孤独》同样在我书架上摆放了二十多年之后,我才猛然有了阅读的欲望,且一发不可收拾地连读了四五遍。而这一回,读《红楼梦》的机缘到了。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的故事跟《百年孤独》的故事在大构思上是很接近的,都带着神奇的色彩,一个是写在补天神石上的故事,在人间里的一切都像是幻影;一个是写在羊皮纸上的故事,一阵风可以把整个家族卷走,不是幻影又是什么。甚至《百年孤独》里一再出现的写家族预言的吉普赛人墨尔基阿德斯,都跟《红楼梦》里时不时神来一笔的道士和尚也相像。
从时间上看,不知道马尔克斯是不是从曹雪芹这里得到灵感——这个只有马尔克斯本人知道了。
这些天里我所有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读它。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自己这么没文化。虽然我读的这个版本因为年份相对较早(1994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书中有各种校对错误,但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却无法被遮没,读一遍《红楼梦》,着实补了一遍语文课。一篇《芙蓉女儿诔》,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是文盲——那么多字不认识,而曹雪芹竟然翩翩然然华华丽丽地写了那么一长篇——黛玉说可与曹娥碑并传一点不过。
有这样稀世文采的作者竟然还洞明世事人情练达,并且能运用奇思异想的构架写出这样人物众多场面宏大颇具佛性深意的作品……惊叹之余只能由衷惋惜——没有完整的曹雪芹版本的《红楼梦》绝对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憾事。
即便隔着二百多年的时间,读起红楼来竟然觉得莫名亲切。我居然在小说里找到了外婆那老一辈人的土话(我一直以为是山东方言,外人难以懂得),乍然从曹雪芹笔下的一群风流人物的嘴里又听到它们,连他们的礼和道都跟我听到过的一模一样,立即就勾起了我的阅读趣味。一个字一个字地对上去,又有早年看的电视剧打底,那些小说里的人物轻轻松松就在我脑海里活了起来,简直是一边左脑读着文字,一边右脑播放出情景实况——大约就是所谓同步脑补。
虽然《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人物命运相关情节早就烂熟于心,不过当真正把小说完整细读下来,还是纠正了自己从前很多固有的错误观点。
比如贾瑞的死。以前一直认为他是被王熙凤恶毒害死的(都不知道被什么文章不知不觉中这样洗了脑,可见一知半解不求真多可怕),看了书倒觉得王熙凤可以说难得的贞洁正派,是贾瑞自己龌龊,被王熙凤教训若干次还淫心不死不知悔改,及至最后的风月宝鉴也是道士给他的,本是为了救他一命,他却不听劝阻,仍旧贪图淫乐。这样的人只能怪他自作孽不可活。用平儿的话说,贾瑞这种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种心行这种事本就会不得好死。所以王熙凤在贾瑞这里的处理并无可指摘之处。
还有以前一直认为王熙凤怎么工于心计,仿佛只会媚上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心,这次看了书,倒觉得她只是聪明伶俐,为人周全,除去对尤二姐有嫉妒不容之心(倒也看不出她有夺去尤二姐性命的恶念,况且站在她的立场上,一大家子的人合起来瞒着她算计她,换谁都很难不冷心积怨),对众姐妹都还真心实意体贴周到,对下人们甚至对八杆子打不着的穷亲戚刘姥姥也不错,初次见面就以礼相待,私自决定给了二十两银子(够穷人家吃一年),即使后来戏弄了刘姥姥,也给予了刘姥姥诸多物质补偿,都还算仁厚。
这样的一个女子,不知道民间怎么会把她传得只有恶名。这倒是应了晴雯嫂子的那句话——想来天下委屈事真是不少。
看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只觉得他真是女儿们的知音,把个个女孩儿都写得玲珑剔透,清澈如水,即便是有一点小心机,也觉得可以理解。细细地逐个儿把这些女孩都拎出来琢磨,没有一个不好,而且个个都心地正派,冰清玉洁。即便尤二姐尤三姐那样有过不堪过往的,也都能立即改性儿从良——尤三姐的自刎,尤二姐的吞金都使她们保全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甚至晴雯嫂子灯姑娘那样把一半儿英雄好汉都考试过的风流水性的女子,也会不勉强宝玉,并且给他和晴雯正名——原来他们是被委屈的,后悔错怪了他们。只这一句话,她的风流水性都不算什么了。
曹雪芹部分的红楼,污浊的只有男子,就像宝玉说的,这世上只有男子这些浊物们把一个个清清洁洁的女儿糟蹋了——果真不假。
再有,细读之后才知道,曹雪芹部分的林黛玉并没那么小心眼到不可理喻(再次证明不分青红皂白接受大众洗脑多么可怕,不知道委屈了多少人),能够跟宝钗开诚布公,说自己是个多心的人,只当她心里藏奸,才不跟她亲近——能够坦白到这种地步,可知黛玉有一颗多坦荡清明的心。这样的一颗心是不会小心眼到哪里去的。再进一步说,她小心眼一定有她小心眼的理由。
可惜后面高鹗部分借着众人的话说黛玉小性儿乖僻,我以为这都是高鹗对原著理解错误强加给黛玉的——说到底众生多半只会论断人,而不会设身处地体谅人。自然在这里高鹗也无法体谅黛玉之心,所以才在后半部分把黛玉写成了那样——高鹗居然还写到黛玉劝说宝玉去取功名,真是无稽之至。
其实高鹗无法体谅的岂止黛玉之心,连宝玉的心他都体谅不了,所以八十回之后,好好的一个灵气十足的宝玉瞬间呆了,那个体贴,心疼,懂得,与黛玉心有灵犀的宝玉,随着曹雪芹的消逝而消失了。
八十回之后,不止宝黛的对话写得完全无趣,一众人的对话多半都没有了之前的灵透之气,且故事的走向也完全变了。之前七十八回里刚刚曹雪芹写到贾政年迈,名利大灰,开始欣赏宝玉的诗酒放诞,因为他年轻时也同宝玉一样,又思及祖上个个如此,虽然有深精举业的,却不曾发际过一个,想来这是贾门之数,便不强逼他举业了……谁知到了高鹗这里,刚接手第八十一回就写贾政又让宝玉去专学八股文去了——难怪有人说高鹗的《红楼梦》把曹雪芹的《红楼梦》给完全扭曲了。
更有好笑的是,曹雪芹部分死去的柳五儿在高鹗部分居然活了。乍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很疑惑,对自己的记忆力开始不自信起来,可怜我不甘心,忍不住向前寻找证据,终于找到在王夫人那里——柳五儿果然是短命死了(虽然只是一句带过,可死了就是死了啊)。遗憾高鹗显然忽略了这句话,后面还拿柳五儿做起文章来……真是让人头皮发炸。
而薛姨妈之前性格温厚,对黛玉很是怜惜,还要给宝玉黛玉做媒来着,转眼就变成没有任何犹豫地接受了贾母他们的提亲,完全不顾及黛玉的感受。而薛宝钗那样玲珑剔透的人儿,自然知道宝玉一心都在黛玉身上,之前也完全看不出宝钗对宝玉有何心思,竟然就没有任何辗转地接受了这种替身似的婚姻——哪有半点玲珑剔透,只有糊涂混沌。
再读到妙玉那么冰清玉洁的一个槛外女儿家,竟然会为了宝玉一面动了凡心入魔发狂,还有夏金桂和宝蟾,也对薛蝌动了淫心,主动勾引,简直让人读得心梗……要知道曹雪芹眼里的女孩儿再有各种小性儿,却都是有节有骨的,完全不是高鹗写的女孩儿这么俗气不堪。
只能说,高鹗岂止文才不及曹雪芹,心性也离曹雪芹十万八千里。怪不得有人说红楼梦只看前八十回就可以打住,后面不值得看。真是没想到高鹗把曹雪芹的原旨改成这样。
本来还想忍耐着读完后面的四十回,只是越读越觉得懊丧,终于决定不再读下去了——里面的人儿都已不是我前面认识的人儿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儿在我脑袋里翩翩跹跹,我却不知道曹雪芹头脑里他们的故事走向和结局究竟如何,真是此生一桩憾事。
虽然在翻开读这本书的时候就知道读到八十回往后可能会比较堵心,甚至爱儿看我读红楼都一再追问我读到了高鹗写的部分没有,她从书上知道这本书是两个人写的,一直好奇高鹗续的部分水平怎么样。我一直以为应当不会太差,可惜真正读到了还是觉得郁闷至极——居然写成这样了!
忽然想起我在国内还收集了各种人写的红楼补梦之类,想来也不大值得读。
当然,还是要公正地说,没有高鹗的续本,《红楼梦》作为残本大概也不可能这样流传下来,并名扬海外。
然而然而,要是世上有一本完整的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人生该多么完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