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剑: 两脚书橱游伦敦 第一章 (上)
两脚书橱游伦敦
顾剑
“两脚书橱” 者,鄙人自嘲之谓也,从小学习老陶“好读书,不求甚解” 的精神,长到今天30多岁了,好像乱七八糟的杂学,从诗词歌赋到击剑中医,什么也都懂一点,什么也都不精。偏好呢,还是有的,欧洲历史文化方面比较有心得,盖因从小看父母书架上的藏书,八成以上是翻译过来的外国书籍。后来去年暑假拿到绿卡,总算出入美国国境无碍了,於是憋着一定要去欧洲看看,可是心里又犯怵:德语是大学二外的水平,法语意大利语只会说你好谢谢(就这,还是夸张:其实我只会说法语的你好,和意大利语的谢谢,哈哈),所以第一次欧洲游先选了伦敦,起码语言通,等对衣食住行有个概念以后,今年暑假,再上欧陆折腾去者。
伦敦的冬天,应该说不是一个适于旅游的季节,各个景点开放时间短,很多下午4点就关门,还有些地方冬季关门维修,更兼阴雨连绵难得晴天,拍出来照片效果不好。
其实对旅游发烧友来说,只有不会玩的人,没有不适合玩的季节,你信不信?旅游淡季出行的好处很多呢:旅馆便宜(伦敦的旅馆在平时可不是一般的贵) ;机票便宜(我从纽约飞伦敦往返票才300美元,包含全部税费) ;景点开放时间短?正好下午5点以后可以去利兹饭店Ritz Hotel用午茶,去邦德街Bond Street逛名牌店,去西区看音乐剧,去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泡吧,这些伦敦精华的文化活动,全都不必占用白天去景点的时间,不亦乐乎?阴天拍不出好照片?那倒正好给我糟糕的照相技术找个借口,否则我的游记照片跟网上那些摄影大牛们贴在一处,相形见绌之下,岂不有损我光辉形象?
在伦敦呆了8-9天,基本上伦敦市内想去看的地方都看过来了,外围则去了温莎,汉普顿宫廷,格林尼治,牛津和剑桥。这么多地方要记逐日流水帐会很杂乱,所以我把所有这些地方按照主题重新编排。另外,在欧洲这样每一块石头都浸润历史的地方旅游,懂得各国的历史背景很重要,否则很难完全体会到那些教堂和宫殿的精妙之处,我另外写了独立成篇的英国王朝千年史话,和国际货币兑换技巧,一篇务虚,一篇实用,作为这篇游记的附文。
第一章 “我不是一个人”----王室伦敦
(本章提要: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y,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温莎堡Windsor Castle,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Parliament,白厅宫White Hall Palace,圣詹姆斯宫St. James Palac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汉普顿宫廷Hampton Court Palace。这章涉及很多历史典故,对英国史不太熟的朋友,最好参照我那篇“英国王室千年史话” 的附录) 。
第一节 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 Abby
我这次去伦敦是一个人独行,好像又回到10年前大学时代,背包族独行侠走遍天下的情境。想到“我不是一个人” 这句,最初的本意是因为一个朋友,很好的朋友,很私人的想法。
后来突然想起,黄健翔激情解说的那段,倒正好可以歪用来形容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面突如其来的一种历史感:“我不是一个人在游荡,不是一个人。。。狮心王,爱德华一世,亨利第五,他们与我同在。。。在这一刹那,纳尔逊,威灵顿,灵魂附体。。。伟大的英格兰的伟大的君主和名将。。。我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不列颠万岁” 。搞笑吧?其实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时候,的确是有种历史的感动。个人觉得,伦敦两处最给人历史感慨的地方,一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一是伦敦塔。
千年王国,古迹繁多,从哪里说起呢?还是话说从头吧:今天伦敦古迹里面,最早的应该就是伦敦塔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了,都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前后。威斯敏斯特教堂始建的年代已经不可考,不过作为国王加冕的教堂,今天的格局是圣者爱德华国王奠定的,圣爱德华1066年病死,继位的是内弟哈罗德国王,哈罗德在同一年的黑斯廷斯战役中阵亡,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这就是诺曼征服,所以圣爱德华是第一个葬在这里的国王,而从哈罗德以后,历代英王都在这里加冕,包括1953年的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从建筑艺术史上,希腊罗马时代的古典建筑,现在在希腊和意大利本土之外保存特别完好的遗迹不是很多,象英国的巴斯,好像我仅从遗迹照片看不太出当年罗马浴场的全貌。中世纪欧洲经典的建筑样式就是哥特式,最显著的标志是尖窄的塔楼和窗户,还有券拱。之所以造成那样,除了宗教方面的原因,技术上是因为那时候人不会造大跨度的拱,把侧向力变成向下的力,所以房子都是尖窄的,墙特别厚而且不能开宽窗户,再加上墙外面的侧墙,都是为了支撑侧面受力。虽然听起来笨,可这样造出来的教堂,直窄的线条是真漂亮,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哥特风格在法国,德国,英国的代表作。哥特之后是文艺复兴式,特徵是简洁的线条和柱廊,再往后是巴罗克和洛可可风格,伦敦和牛津有一大批克里斯托弗-兰恩爵士的建筑Christopher Wren,象圣保罗教堂,牛津的New Theatre,都是巴罗克。巴罗克和洛克克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高,尤其是国内的艺术史评论的书,不过我个人是特别喜欢巴罗克式。然后18世纪末19世纪风行过新古典,新哥特之类。你看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筑风格,跟街对过的议会大厦挺象的,其实年代差很多呢: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正宗的哥特建筑,议会大厦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盖的“哥特复兴式” 建筑,大致就是那个时代的仿古建筑,假古董吧。
这是透过中庭长廊的花窗仰望威斯敏斯特塔楼。
可惜教堂内部禁止照相,我只是趁周围没人,偷拍了一张教堂内部。真正教堂里埋名人的重要地方,人太多,没法偷拍。
看威斯敏斯特教堂,一定要懂英国史,否则看不出名堂来:进门左手走,第一个Chapel,葬的是爱德华一世,就是电影“勇敢的心” 里面的长腿老国王,历史上是一代战将,威尔士的征服者,苏格兰之锤。可他根本不是埋在chapel的空间里,他的棺材是在分隔chapel和主过道的隔墙上,一般人不有意去找的话,根本不会注意。再向里走,进圣母小教堂的时候,门口正中放的一把靠背三尖的木头椅子,那是爱德华一世制造,名字叫圣爱德华椅(指的是更早的圣者国王) ,历代英王坐在这把椅子上加冕。加冕椅旁边就埋着爱德华三世,英国又一位战士国王,英法百年战争克莱西战役的胜利者,就是电影勇敢的心里面苏菲玛索肚子里的孩子,不过不可能是华莱士的儿子,那是梅尔-吉布森瞎编的,爱德华三世出生的时候华莱士死了8年了。
教堂内部不准拍照,我找了张当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坐在这张椅子上加冕的资料图片,她手里拿的权杖顶上,镶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进了圣母小教堂以后,还没到顶端,左手埋着伊丽莎白一世和玛丽一世姐妹女王,这对姐妹生前她们的母亲是仇敌,宗教不同,政见又是对头,玛丽还把妹妹关进伦敦塔3年,死后,倒是葬在一起,也有点让人感慨。走廊对面,埋着苏格兰女王玛丽,这真的是个苦命人:在苏格兰被臣民推翻,流亡到英格兰投靠表姐伊丽莎白,可是因为对王位形成威胁,给表姐囚禁了18年,最后被表姐砍头。我想唯一能让这位苦命女王安慰的,大概是她的亲生儿子,后来在伊丽莎白死后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两顶王冠,这就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开端。
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有诗人角,英语文学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 的作者乔叟埋在这里,迪更斯,基普林,托马斯-哈代,德国音乐家亨德尔,科学家牛顿,以诠释莎翁作品闻名的演员劳伦斯-奥立弗,都埋在这里。
跟威斯敏斯特教堂一街之隔的议会大厦,又叫威斯敏斯特宫,最早不是议会,而是英国王室第一座正式住址的王宫(当然有其他离宫) ,从诺曼征服之前,一直到亨利八世,都是住这儿,可是后来被大火所毁,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重建的议会大厦,哥特复兴风格美轮美奂,大本钟已经成了伦敦的象征。不过说实话,我觉得它要远看才好看,近看议会大厦挺失望的:黄色的外墙在雨淋之后阴天看起来脏兮兮的,质感比较粗糙,要远处从整体上看,才觉得壮观。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议会去免费听辩论,如果时间紧,可以在对过的Jewel Tower看看议会历史的展览。
照片上近景的塔楼,是古代威斯敏斯特宫失火之前唯一留下来的一部分。
第二节 圣詹姆斯公园三角
从威斯敏斯特宫和议会大厦,顺着白厅街向特拉法尔加广场走,这一路有几个地方可看:白厅街为什么叫白厅White Hall?因为这条街上有英国王室第2座正式住址的王宫,白厅宫White Hall Palace,亨利八世从威斯敏斯特宫搬出来,就住在这儿(不过他更喜欢乡下的汉普顿宫廷 Hampton Court Palace) ,一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的威廉和玛丽夫妻共治时代。不过今天看不到白厅宫了,白厅宫毁于大火,今天留下来的,是其中一座宴会厅Banquet Hall,本来我的London Pass通票可以免费进这里参观,我也确实想去看看,但宴会厅冬天修缮,不开门,於是作罢。
白厅宫对面是骑兵近卫军司令部,Horse Guard Parade,门口有威武雄壮的近卫军骑哨步哨,是跟近卫军合影的好地方,因为其他宫殿门口哨兵离开公众太远了,没法合影。
说到近卫军,正好顺便提一下看换岗仪式:白金汉宫门口隔天早晨11点的换岗仪式,在旅游旺季经常会人山人海,要提前去占位子,既费时间又拥挤,其实有点徒有虚名:近卫军换岗是英国王室仪仗的重要部分,看是一定要看的,可是不一定非得要在白金汉宫门口凑热闹。温莎城堡的换岗仪式也是11点钟,或者骑兵近卫军的马队从圣詹姆斯公园的威灵顿兵营出发来Horse Guard Parade换岗一样好看,而且可以避免拥挤。如果实在运气特别好的话,碰到女王举行国事活动,全套仪仗出行,就更完美了。说近卫军本身:骑兵近卫军当然好认,步兵近卫军现在有5个团:掷弹兵团,寒溪团,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近卫团,各个团有它自己骄傲的历史,我在英国王室史话的附文里有简单介绍,如果有人有兴趣,想认一认这些哨兵属於哪个团的话,他们的领章和钮扣上有各自团的徽章,我把5个步兵近卫团徽章列在这里,以后大家去伦敦可以比对一下。
掷弹兵近卫团
寒溪近卫团
苏格兰近卫团
爱尔兰近卫团
威尔士近卫团
就我这次的观察:白金汉宫门口的哨兵离开太远,换岗时走得又太快,我看不清钮扣上的徽记;伦敦塔,温莎城堡换岗的哨兵我看清了,都是寒溪近卫团的。另外,在地铁圣詹姆斯站下来,离开白金汉宫不远,就在圣詹姆斯公园边上,有威灵顿兵营Wellington Barrack,英国陆军司令部所在地,这儿有近卫军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也包括在London Pass的景点中,不过我这次去的时候不开,没有看到。
从骑兵近卫军总部顺白厅街向北一点,右手是旧苏格兰场,大名鼎鼎的伦敦警察厅,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面常提到的,不过跟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一样,不能进去,只能在门口拍张照片。
白厅街走到头,特拉法尔加广场,国家画廊,国家肖像画廊都在这儿,广场背后离开剧院区,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都不远,可以步行走到。这些地方,我在下一章“文化伦敦” 里面再讲。
从特拉法尔加广场折转,沿着The Mall大道向白金汉宫走回去,首先经过海军拱门,旁边红色的是旧海军部大楼。虽然这里不是开放景点,但我自己比较喜欢这样的纪念性建筑,宏伟壮观,想当年英帝国鼎盛时代,海军部掌控全球的海洋经济,交通,军事命脉,圣文森特,纳尔逊,坎宁安,一代代海军名将出入这里,何等强大而荣耀的过往。
在到达白金汉宫之前,右手边有两栋小房子,一是马尔巴勒宅邸Malborough House,当年马尔巴勒公爵约翰-丘吉尔在伦敦的住所,不过经常住在这儿的是公爵夫人萨拉-詹宁斯(马尔巴勒公爵的故事详细可以看我写的欧洲近古名将传里面的马尔巴勒和欧根亲王传) 。现在这栋房子一年大概有三四天对公众开放。我这次没有赶上。马尔巴勒住所旁边是圣詹姆斯宫,当年白厅宫毁于大火之后,英国国王的第3座正式王宫,一直用到维多利亚女王搬进白金汉宫为止,这一百多年,英国国王和女王们就挤在这么小的宫殿里,跟同时代的奥地利美景宫,法国凡尔塞相比,的确寒酸了一点,(当然国王们还有作为离宫的汉普顿庭园宫和温莎城堡) 。现在圣詹姆斯宫仍然是王室住所,住在这儿的是查尔斯王子,所以这里不对外开放。
白金汉宫是从维多利亚女王到今天王室的正式住址,除了看门口的卫兵换岗仪式之外,夏天女王不在的时候,会有短时间对公众开放,不过我去的时候是冬天,白金汉宫只能从外面看看。但我去了白金汉宫后面的女王画廊。英国王室收藏了很多艺术珍品,这些属於王室的艺术品和珠宝,会在女王画廊轮流展出,地方不大,可以用London Pass,每次去都可以看到轮展和特展的不同物品。我这次看到一个王室扇子展览,女王和历代王亲们用过的各种图案,款式和材质的扇子。但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珠宝和王冠。这儿的珠宝和王冠不象伦敦塔展出的皇冠珠宝那么珍贵,但制做精美,在静心设计的灯光效果下非常诱人,再加上参观的人少,可以仔细欣赏。可惜这里也禁止照相。白金汉宫后院除了女王画廊以外,夏天还可以参观皇家马厩,这儿有女王的金马车,不过冬天不开放。从皇家马厩走一点,就到维多利亚车站。
这一条三角形的“王室路线” ,从地铁威斯敏斯特站开始,到维多利亚地铁站结束,如果不进白金汉宫的话,只有国家画廊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要仔细看,其他多数都是走过拍照即可,少数是小的景点,总共一个白天正好,或许还更快。不过如果以为伦敦的王室景点都看全了,那就大错特错:最精彩的,其实根本不在这个区域。我的评价,伦敦与王室有关的景点,三处最好,绝不可错过:伦敦塔,温莎城堡,威斯敏斯特教堂。这三处都是诺曼征服时代就存在的古迹,大概相当于我们的北宋初年
顾剑
“两脚书橱” 者,鄙人自嘲之谓也,从小学习老陶“好读书,不求甚解” 的精神,长到今天30多岁了,好像乱七八糟的杂学,从诗词歌赋到击剑中医,什么也都懂一点,什么也都不精。偏好呢,还是有的,欧洲历史文化方面比较有心得,盖因从小看父母书架上的藏书,八成以上是翻译过来的外国书籍。后来去年暑假拿到绿卡,总算出入美国国境无碍了,於是憋着一定要去欧洲看看,可是心里又犯怵:德语是大学二外的水平,法语意大利语只会说你好谢谢(就这,还是夸张:其实我只会说法语的你好,和意大利语的谢谢,哈哈),所以第一次欧洲游先选了伦敦,起码语言通,等对衣食住行有个概念以后,今年暑假,再上欧陆折腾去者。
伦敦的冬天,应该说不是一个适于旅游的季节,各个景点开放时间短,很多下午4点就关门,还有些地方冬季关门维修,更兼阴雨连绵难得晴天,拍出来照片效果不好。
其实对旅游发烧友来说,只有不会玩的人,没有不适合玩的季节,你信不信?旅游淡季出行的好处很多呢:旅馆便宜(伦敦的旅馆在平时可不是一般的贵) ;机票便宜(我从纽约飞伦敦往返票才300美元,包含全部税费) ;景点开放时间短?正好下午5点以后可以去利兹饭店Ritz Hotel用午茶,去邦德街Bond Street逛名牌店,去西区看音乐剧,去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泡吧,这些伦敦精华的文化活动,全都不必占用白天去景点的时间,不亦乐乎?阴天拍不出好照片?那倒正好给我糟糕的照相技术找个借口,否则我的游记照片跟网上那些摄影大牛们贴在一处,相形见绌之下,岂不有损我光辉形象?
在伦敦呆了8-9天,基本上伦敦市内想去看的地方都看过来了,外围则去了温莎,汉普顿宫廷,格林尼治,牛津和剑桥。这么多地方要记逐日流水帐会很杂乱,所以我把所有这些地方按照主题重新编排。另外,在欧洲这样每一块石头都浸润历史的地方旅游,懂得各国的历史背景很重要,否则很难完全体会到那些教堂和宫殿的精妙之处,我另外写了独立成篇的英国王朝千年史话,和国际货币兑换技巧,一篇务虚,一篇实用,作为这篇游记的附文。
第一章 “我不是一个人”----王室伦敦
(本章提要: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y,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温莎堡Windsor Castle,威斯敏斯特宫议会大厦Parliament,白厅宫White Hall Palace,圣詹姆斯宫St. James Palac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汉普顿宫廷Hampton Court Palace。这章涉及很多历史典故,对英国史不太熟的朋友,最好参照我那篇“英国王室千年史话” 的附录) 。
第一节 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 Abby
我这次去伦敦是一个人独行,好像又回到10年前大学时代,背包族独行侠走遍天下的情境。想到“我不是一个人” 这句,最初的本意是因为一个朋友,很好的朋友,很私人的想法。
后来突然想起,黄健翔激情解说的那段,倒正好可以歪用来形容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面突如其来的一种历史感:“我不是一个人在游荡,不是一个人。。。狮心王,爱德华一世,亨利第五,他们与我同在。。。在这一刹那,纳尔逊,威灵顿,灵魂附体。。。伟大的英格兰的伟大的君主和名将。。。我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不列颠万岁” 。搞笑吧?其实我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时候,的确是有种历史的感动。个人觉得,伦敦两处最给人历史感慨的地方,一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一是伦敦塔。
千年王国,古迹繁多,从哪里说起呢?还是话说从头吧:今天伦敦古迹里面,最早的应该就是伦敦塔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了,都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前后。威斯敏斯特教堂始建的年代已经不可考,不过作为国王加冕的教堂,今天的格局是圣者爱德华国王奠定的,圣爱德华1066年病死,继位的是内弟哈罗德国王,哈罗德在同一年的黑斯廷斯战役中阵亡,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这就是诺曼征服,所以圣爱德华是第一个葬在这里的国王,而从哈罗德以后,历代英王都在这里加冕,包括1953年的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从建筑艺术史上,希腊罗马时代的古典建筑,现在在希腊和意大利本土之外保存特别完好的遗迹不是很多,象英国的巴斯,好像我仅从遗迹照片看不太出当年罗马浴场的全貌。中世纪欧洲经典的建筑样式就是哥特式,最显著的标志是尖窄的塔楼和窗户,还有券拱。之所以造成那样,除了宗教方面的原因,技术上是因为那时候人不会造大跨度的拱,把侧向力变成向下的力,所以房子都是尖窄的,墙特别厚而且不能开宽窗户,再加上墙外面的侧墙,都是为了支撑侧面受力。虽然听起来笨,可这样造出来的教堂,直窄的线条是真漂亮,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哥特风格在法国,德国,英国的代表作。哥特之后是文艺复兴式,特徵是简洁的线条和柱廊,再往后是巴罗克和洛可可风格,伦敦和牛津有一大批克里斯托弗-兰恩爵士的建筑Christopher Wren,象圣保罗教堂,牛津的New Theatre,都是巴罗克。巴罗克和洛克克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高,尤其是国内的艺术史评论的书,不过我个人是特别喜欢巴罗克式。然后18世纪末19世纪风行过新古典,新哥特之类。你看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筑风格,跟街对过的议会大厦挺象的,其实年代差很多呢: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正宗的哥特建筑,议会大厦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盖的“哥特复兴式” 建筑,大致就是那个时代的仿古建筑,假古董吧。
这是透过中庭长廊的花窗仰望威斯敏斯特塔楼。
可惜教堂内部禁止照相,我只是趁周围没人,偷拍了一张教堂内部。真正教堂里埋名人的重要地方,人太多,没法偷拍。
看威斯敏斯特教堂,一定要懂英国史,否则看不出名堂来:进门左手走,第一个Chapel,葬的是爱德华一世,就是电影“勇敢的心” 里面的长腿老国王,历史上是一代战将,威尔士的征服者,苏格兰之锤。可他根本不是埋在chapel的空间里,他的棺材是在分隔chapel和主过道的隔墙上,一般人不有意去找的话,根本不会注意。再向里走,进圣母小教堂的时候,门口正中放的一把靠背三尖的木头椅子,那是爱德华一世制造,名字叫圣爱德华椅(指的是更早的圣者国王) ,历代英王坐在这把椅子上加冕。加冕椅旁边就埋着爱德华三世,英国又一位战士国王,英法百年战争克莱西战役的胜利者,就是电影勇敢的心里面苏菲玛索肚子里的孩子,不过不可能是华莱士的儿子,那是梅尔-吉布森瞎编的,爱德华三世出生的时候华莱士死了8年了。
教堂内部不准拍照,我找了张当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坐在这张椅子上加冕的资料图片,她手里拿的权杖顶上,镶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进了圣母小教堂以后,还没到顶端,左手埋着伊丽莎白一世和玛丽一世姐妹女王,这对姐妹生前她们的母亲是仇敌,宗教不同,政见又是对头,玛丽还把妹妹关进伦敦塔3年,死后,倒是葬在一起,也有点让人感慨。走廊对面,埋着苏格兰女王玛丽,这真的是个苦命人:在苏格兰被臣民推翻,流亡到英格兰投靠表姐伊丽莎白,可是因为对王位形成威胁,给表姐囚禁了18年,最后被表姐砍头。我想唯一能让这位苦命女王安慰的,大概是她的亲生儿子,后来在伊丽莎白死后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两顶王冠,这就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开端。
威斯敏斯特教堂还有诗人角,英语文学之父,“坎特伯雷故事集” 的作者乔叟埋在这里,迪更斯,基普林,托马斯-哈代,德国音乐家亨德尔,科学家牛顿,以诠释莎翁作品闻名的演员劳伦斯-奥立弗,都埋在这里。
跟威斯敏斯特教堂一街之隔的议会大厦,又叫威斯敏斯特宫,最早不是议会,而是英国王室第一座正式住址的王宫(当然有其他离宫) ,从诺曼征服之前,一直到亨利八世,都是住这儿,可是后来被大火所毁,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重建的议会大厦,哥特复兴风格美轮美奂,大本钟已经成了伦敦的象征。不过说实话,我觉得它要远看才好看,近看议会大厦挺失望的:黄色的外墙在雨淋之后阴天看起来脏兮兮的,质感比较粗糙,要远处从整体上看,才觉得壮观。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议会去免费听辩论,如果时间紧,可以在对过的Jewel Tower看看议会历史的展览。
照片上近景的塔楼,是古代威斯敏斯特宫失火之前唯一留下来的一部分。
第二节 圣詹姆斯公园三角
从威斯敏斯特宫和议会大厦,顺着白厅街向特拉法尔加广场走,这一路有几个地方可看:白厅街为什么叫白厅White Hall?因为这条街上有英国王室第2座正式住址的王宫,白厅宫White Hall Palace,亨利八世从威斯敏斯特宫搬出来,就住在这儿(不过他更喜欢乡下的汉普顿宫廷 Hampton Court Palace) ,一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的威廉和玛丽夫妻共治时代。不过今天看不到白厅宫了,白厅宫毁于大火,今天留下来的,是其中一座宴会厅Banquet Hall,本来我的London Pass通票可以免费进这里参观,我也确实想去看看,但宴会厅冬天修缮,不开门,於是作罢。
白厅宫对面是骑兵近卫军司令部,Horse Guard Parade,门口有威武雄壮的近卫军骑哨步哨,是跟近卫军合影的好地方,因为其他宫殿门口哨兵离开公众太远了,没法合影。
说到近卫军,正好顺便提一下看换岗仪式:白金汉宫门口隔天早晨11点的换岗仪式,在旅游旺季经常会人山人海,要提前去占位子,既费时间又拥挤,其实有点徒有虚名:近卫军换岗是英国王室仪仗的重要部分,看是一定要看的,可是不一定非得要在白金汉宫门口凑热闹。温莎城堡的换岗仪式也是11点钟,或者骑兵近卫军的马队从圣詹姆斯公园的威灵顿兵营出发来Horse Guard Parade换岗一样好看,而且可以避免拥挤。如果实在运气特别好的话,碰到女王举行国事活动,全套仪仗出行,就更完美了。说近卫军本身:骑兵近卫军当然好认,步兵近卫军现在有5个团:掷弹兵团,寒溪团,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近卫团,各个团有它自己骄傲的历史,我在英国王室史话的附文里有简单介绍,如果有人有兴趣,想认一认这些哨兵属於哪个团的话,他们的领章和钮扣上有各自团的徽章,我把5个步兵近卫团徽章列在这里,以后大家去伦敦可以比对一下。
掷弹兵近卫团
寒溪近卫团
苏格兰近卫团
爱尔兰近卫团
威尔士近卫团
就我这次的观察:白金汉宫门口的哨兵离开太远,换岗时走得又太快,我看不清钮扣上的徽记;伦敦塔,温莎城堡换岗的哨兵我看清了,都是寒溪近卫团的。另外,在地铁圣詹姆斯站下来,离开白金汉宫不远,就在圣詹姆斯公园边上,有威灵顿兵营Wellington Barrack,英国陆军司令部所在地,这儿有近卫军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也包括在London Pass的景点中,不过我这次去的时候不开,没有看到。
从骑兵近卫军总部顺白厅街向北一点,右手是旧苏格兰场,大名鼎鼎的伦敦警察厅,福尔摩斯探案集里面常提到的,不过跟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一样,不能进去,只能在门口拍张照片。
白厅街走到头,特拉法尔加广场,国家画廊,国家肖像画廊都在这儿,广场背后离开剧院区,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都不远,可以步行走到。这些地方,我在下一章“文化伦敦” 里面再讲。
从特拉法尔加广场折转,沿着The Mall大道向白金汉宫走回去,首先经过海军拱门,旁边红色的是旧海军部大楼。虽然这里不是开放景点,但我自己比较喜欢这样的纪念性建筑,宏伟壮观,想当年英帝国鼎盛时代,海军部掌控全球的海洋经济,交通,军事命脉,圣文森特,纳尔逊,坎宁安,一代代海军名将出入这里,何等强大而荣耀的过往。
在到达白金汉宫之前,右手边有两栋小房子,一是马尔巴勒宅邸Malborough House,当年马尔巴勒公爵约翰-丘吉尔在伦敦的住所,不过经常住在这儿的是公爵夫人萨拉-詹宁斯(马尔巴勒公爵的故事详细可以看我写的欧洲近古名将传里面的马尔巴勒和欧根亲王传) 。现在这栋房子一年大概有三四天对公众开放。我这次没有赶上。马尔巴勒住所旁边是圣詹姆斯宫,当年白厅宫毁于大火之后,英国国王的第3座正式王宫,一直用到维多利亚女王搬进白金汉宫为止,这一百多年,英国国王和女王们就挤在这么小的宫殿里,跟同时代的奥地利美景宫,法国凡尔塞相比,的确寒酸了一点,(当然国王们还有作为离宫的汉普顿庭园宫和温莎城堡) 。现在圣詹姆斯宫仍然是王室住所,住在这儿的是查尔斯王子,所以这里不对外开放。
白金汉宫是从维多利亚女王到今天王室的正式住址,除了看门口的卫兵换岗仪式之外,夏天女王不在的时候,会有短时间对公众开放,不过我去的时候是冬天,白金汉宫只能从外面看看。但我去了白金汉宫后面的女王画廊。英国王室收藏了很多艺术珍品,这些属於王室的艺术品和珠宝,会在女王画廊轮流展出,地方不大,可以用London Pass,每次去都可以看到轮展和特展的不同物品。我这次看到一个王室扇子展览,女王和历代王亲们用过的各种图案,款式和材质的扇子。但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珠宝和王冠。这儿的珠宝和王冠不象伦敦塔展出的皇冠珠宝那么珍贵,但制做精美,在静心设计的灯光效果下非常诱人,再加上参观的人少,可以仔细欣赏。可惜这里也禁止照相。白金汉宫后院除了女王画廊以外,夏天还可以参观皇家马厩,这儿有女王的金马车,不过冬天不开放。从皇家马厩走一点,就到维多利亚车站。
这一条三角形的“王室路线” ,从地铁威斯敏斯特站开始,到维多利亚地铁站结束,如果不进白金汉宫的话,只有国家画廊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要仔细看,其他多数都是走过拍照即可,少数是小的景点,总共一个白天正好,或许还更快。不过如果以为伦敦的王室景点都看全了,那就大错特错:最精彩的,其实根本不在这个区域。我的评价,伦敦与王室有关的景点,三处最好,绝不可错过:伦敦塔,温莎城堡,威斯敏斯特教堂。这三处都是诺曼征服时代就存在的古迹,大概相当于我们的北宋初年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醉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