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成熟阶段:从 “三十而立” 到 “六十耳顺”

成熟阶段:从 “三十而立” 到 “六十耳顺”

博客

前几天朋友在群里问大家出国后的感想,我回顾这22年的经历,觉得自己来美国最大的收获就是实现了身心独立和由此衍生的真实生活

听的是英语,看的是英文书,但我体会和遵循的道理反而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东西。我喜欢《道德经》,可出国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至少在脑子里没有任何印象)。来美国十多年以后,30岁不到的同事向我推荐《The Tao of Pooh 》- Benjamin Hoff,才引发我的兴趣。(《道德经》链接:http://www.daodejing.org ) 感谢这里的文化氛围,感谢图书馆的丰富资源,让我体会到我们自己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年的智慧。

大家常说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其实我并没有认真想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如何衡量自己是否“而立”、是否“不惑”。这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加上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想得也多了些。

上网一查,原来这并不是民间俗语,它来自《论语 ·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看来我还得加上“十五志于学” 和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能够实现这一个个的里程碑,应该可以算是没有枉活吧!我家俩娃一个16,一个14,我现在灌输给他们这个概念,应该还来得及。

针对抽象的概念,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和应用体会,希望大家也都能够分享分享自己的经历。

  十五志于学  

年近半百才知道这句,实在是有点儿晚。好在我父母都是老师,都非常重视学习,我从小就知道要考100分。

不过现在我更觉得这不仅仅是分数问题,分数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学懂、是否能够应用,但更关键的是自己自觉、自愿地想去学习。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们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从各式的活动中懂得 “学习+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自己目标”。小的时候可以博览,大些以后可能要有一些专长,活到老、学到老。这里的“学”,不仅是学习和实践,还应该包括不同的学习实践方法。

  • 女儿和我一样,从小就非常在意考试分数,也喜欢读书、讨论,好像已经在“志于学”的路上。最近忽然觉得青年人的书籍开始有些无趣,正在转向读成人书了。
  • 儿子目前还是以游戏为本,上周刚刚买了个新游戏,自己在油管上看视频,琢磨玩法,给我讲得津津乐道,我听得是一个头,两个大。如果把这个也算是学习过程,他也蛮努力的啊!
  • 我现在是“知天命”,正在努力实践“耳顺”、“眼顺”。平时学点儿自己想要学的东西,全凭兴趣出发。

  三十而立  

我觉得这个是指成家立业,物质世界上的独立。成家,就是结婚生子。立业,对一般人来说,就是有份固定的收入,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全都自己搞定,不指望来自亲人或朋友的外界资助。

我主张是挣多少钱,过多少钱的日子,凡事量力而行。小的时候就听姥姥说:“救急不救穷。” 我在生活中一直坚持这个原则。钱少时,日子就节俭些,租公寓、吃土豆。工作后收入增加,可以奢侈一下,买新车、烤牛排。即不指望别人的赞助,也不会无原则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资助别人。

网友 yanshengjiang 分享说,“三十而立” 其实是指 “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并不是简单的成家立业、物质世界上独立。我好像的确也听说过这个观点,而且也知道一些大人物的理论都是30岁之前就建立了,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他23岁时提出来的。《Outliers》里也描述了不少的大能人。但正像 yanshengjiang 的文章《六十而立》里面说的,“孔夫子乃‘大成至圣先师’,咱当然不能比”。我也不是天才,我的解释肯定带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可能更适合普通凡人的理解和应用。 如果我家俩娃能在30岁左右成家立业,达到物质上的独立,我就感天谢地啦!

如果每个人都能“三十而立”,家庭纠纷可以少很多吧!

咱不能总和脸书小扎比

  四十不惑  

工作上独挡一面,有信心能维持家的经济来源。生活上可以答复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古怪问题,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都能够给予比较清晰的解释。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领域,能够提供学习思路,成为孩子们依靠和知音。

精神境界上,对世界的认知和相应的价值观应该是比较靠谱了,鸡汤喝了无数,各种名言警句、人生准则即使不是倒背如流,估计耳朵也都听出茧子了。

  五十知天命  

上面说的“不惑”,很多情况下还是在为别人答疑解惑。年近半百,要开始利用这些道理,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学着接受自己。不再抱怨遇人不淑、生不逢时,不再纠结自己这块金子怎么就没有人捡?

我的感受是,接受了自己,不再顾虑自己的不完美以后,做事反而更坦然,胆子更大些。和人交往时,能够真诚表达自己的观点,展露自己的情绪,不怕被人笑话,不怕事情会失败,日子过得比较真实随意啊!

  六十耳顺  

既然能够接受自己,也可以试着接受家人、他人、已及整个世界。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里都有自己的角色,容许自己不完美,也容许别人不足。所有听到的、看到的人或事,都不会影响太多自己的情绪,更不会干扰自己做决定。

刚刚读完《The Fountainhead》,主人公是个建筑师。我读书的时候想象,如果自己真的在建筑业工作,大概也就是个搬砖的,当然,应该是个非常认真的搬运工。但只凭这一种能力,是造不出高楼的。反过来也是如此,没有搬运工,建筑师的作品也不过是几张纸而已。我觉得能力强的人应该接受能力弱的人,能力弱的人也不要嫉妒能力强的,尽管还没有实现按需分配,我们也应该尽量做到各尽所能大家相互帮助,才能建立和谐美好。

世界就是如此,人人都不一样。换个角度想想,其实人没有什么强弱,只是不同的人适合做不同的事。但由于现实社会发展阶段的偏爱,使得做职业的回报比其他的高,外表看来,就有了强弱。《道德经》里有:“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股神巴菲特也说过类似这样一段话:“现在这个世界是崇尚脑力的世界。如果这是个崇尚体力的世界,即使给我世界上最好的教练,24/7地培训,我肯定还是个失败者。” 

个人的力量有限,古代那么多的圣人都不可能彻底改变人。我们能做的,只不过是接受自己改变不了的现实。能否做到“耳顺”,对社会大局面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耳顺”肯定会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年纪越大,脑筋越僵化,越不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六、七十岁,更多的是运用自己现有的理念过日子。就我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人老了以后,会变得更加任性,以往的旧习似乎变得越来越尖锐。但如果能实现了前面种种,应该不难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三十而立--物质上的经济独立和生活自理,是“从心所欲”的前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四十不惑--清楚自然世界运行规律,知道人类社会关系深浅,不再被环境所困扰。明确利弊,随心所欲、游刃有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上什么山唱什么歌。
  • 五十知天命--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接受自己,清楚自己的能力,做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算是“不逾矩”自我吧。如果真的老到生活不能自理,也要“知天命”,接受现实,坦然接受别人的照顾。(推荐读书《Tuesdays with Morrie》 - Mitch Albom)
  • 六十耳顺--应该是“不逾矩”别人的疆界。既然接受了别人,当然也就不会去干扰别人的生活和工作了。值得注意的是隔代关系,对于孙子辈,人家有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尽量少添乱。有的人可能需要爷爷奶奶帮忙,一定要问清照顾需求、划清管理界限,早请示、晚汇报,免得造成误解,费力不讨好。咱有“三十而立”做基础,绝不忍受委屈,随时可以全身而退!

总的来说,“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晚年享受自己早年的修行成果。生活表里一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加掩饰,尽情享受活着的每一天。


心智的成熟并不是年龄决定的,更多的是生活经历。

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到死都没有独立的人也比比皆是。类似的生活经历,能否达到心智成熟也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精进需要自己的愿意,天资差点儿,可能多花点儿时间,但如果自己不愿意,或觉得不需要,再强的天赋也没用。

“年轻时不要怕,年老时不要悔”。我觉得这里的“年轻”应该是“三十而立”之前的日子,这和《Outliers》书里面提到的那些非同常人基本吻合。拖家带口、有了一定的经济保障后,要分些时间和精力给灵命精进,因为“悔”这个感觉,不那么容易说不要就“不要”,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都是俗人的活法!我要干一番大事业,自然要有所牺牲。” 干大事的确需要牺牲,但我不主张牺牲别人(特别是家人)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是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吗!

继续上网查,结果发现这个顺序也来自孔老夫子。《礼记·大学》中写到: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我古文水平有限,但也读懂了其中的先后依赖顺序,前面没做到,后面也会偏离正轨。而且除了常说的这四项,又加了好几条。结合百度上的解释,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些条款可以帮助我们来实现前面提到的心智成熟。

  •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具体来说就是衣食住行尽量自己打理,而且还得学门技巧好谋生,为“三十而立”做准备。
  •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宇宙万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律可循的,我们需要在格物的过程中勤观察、勤思索、勤学习,尽量多地探明科技和信仰真理,达到“四十不惑”。
  •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的确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真心想要学习成长。(这个应该算是学习态度问题)
  •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不要害怕自己与众不同,坚持做自己需要做的事。不要因为别人都不求甚解,自己也破罐破摔。我觉得这个“心正”还应该包括正直、善良的含义,尽量不要伤害外人。(这个也是学习态度问题)
  •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灵命成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它是人生的一部分。生命不息,成长不止!学习理论+实践应用,需要不断地循环往复,螺旋式提高,发挥自已的最高潜能,看看自己的“天命”到底在哪里。
  • 齐家,就是要理顺自己的家庭关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是不管不顾地一意孤行,应该是在尽量不伤害家人的基础上的追求,至少也得要劝服家人,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接受不同的意见,尽力“耳顺”,“心正”不歪斜。
  •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我没有这个能力,只能在朋友圈里吆喝吆喝,正在尝试着多参与一些社区活动。
  •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我觉得老子、孔子、耶稣、佛陀等宗教领袖可能属于这类吧!

大家是否注意到,“诚意”和“正心”这两个对学习态度的要求并没有放在“物格”和“知至”的前面。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端正学习态度,但我现在体会出,没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生活阅历基础,我根本就不知道“诚意”和“正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又谈何做到“诚意”和“正心”呢!

说到这儿,我想起江岚老师讲唐诗的时候时常说的一句话:“故诗能够流传这么久远,肯定是有道理的。如果读者觉得其中的描写不符合基本逻辑,那是因为读者的理解有偏差。”(江岚老师唐诗讲座:http://www.holisticedu.us/DrLanJiang/index.php )

灵命成长、自修精进要符合这些基本顺序,前面的做好了,后面的才有效果。追求后面的同时,不能损伤前面的基础。当然,这也不是说基础不完美,后面就永远不去发展。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爬升的过程,只要不停地做事、思考,反复地学习、实践,就会有不断地进步。这里的“做事”,包括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父母抚养、工作养家、人际交往......

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如果每个家庭都幸福和睦,国家自然美好,天下自然太平!

大家共勉!

(所有图片都来自网上

有兴趣关注我的微信号,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JustTalk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