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
去过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两次了,都是在夏天,而且是开车去的。此次去这两个地方主要是基于两个想法,其一,想要在加拿大尝尝乘火车的感觉,其二,想要过一个不一样的圣诞节。没想到这个计划让我们免受了几天冰雨灾害,还真的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圣诞。
在多伦多中央车站乘上开往蒙特利尔的火车,发现没什么特别,车速很慢,与中国的高铁相比肯定落后许多。车窗外是无边无际的水晶树林,看来冰雨的受灾面积很大。
火车抵达蒙特利尔时天已经黑了。出了车站,便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显然下过很大的雪。路上行人稀少,路标又是法文,虽说我们入住的酒店离车站很近,但是我们茫茫然不辨南北东西,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中年黑人妇女,便赶紧抓住问路。此人甚是热情,调转方向把我们带到酒店门口。让我们感动了一把。想到她要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寒风中多走一段路,让我对黑人的好感又加了几分。后来才知道我们完全不用出站,蒙特利尔像多伦多一样,地下通道四通八达,走地下通道,到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几步路而已,不但近,还不用受冻。
希尔顿酒店平时很贵,但圣诞节期间却相当便宜。酒店设在一座高层建筑的第十二层,让人惊叹的是有一个露天的游泳池,这游泳池就建在楼顶,池边有参天大树,皑皑白雪环抱着一池热水,热气冉冉升腾在冰天雪地里,让人觉得虚幻飘渺,仿佛天诞温泉。由于没有带游泳衣,无法领略在冰天雪地里游泳的滋味。我站在玻璃窗前看游泳池中悠游的人们,那一刻悔得肠子都青了。
圣诞夜我们在酒店的餐厅用餐,虽然都是西餐,但是这家酒店的菜肴非常精致,味道也很好,只是量太少。环顾四周,用餐的人还真不少。都说法国人漂亮,此话真的不虚。就这个不大的餐厅,举目望去,帅哥美女就一大把。法裔有着西方人清晰的轮廓,东方人柔和的线条,举止优雅,穿着得体,看着很是舒服。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诺特鲁丹姆大教堂。虽说2005年去欧洲时游览过梵蒂冈、巴黎、米兰、德国科隆的世界最有名的顶级大教堂,我们还是被诺特鲁丹姆大教堂给镇住了。
此教堂建于1829年,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观之大气磅礴。走进教堂,与蓝天一色的拱顶和背景,让人觉得天堂就在眼前。教堂内装饰的精美豪华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用色还是手工,无处不精致、庄严而华贵,虽色彩缤纷却高雅和谐。进得教堂,立马让人产生肃穆感,谁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扰了天堂里的上帝。在那里静静地坐一坐,灵魂似乎都得到了净化。此教堂有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据说共有7000根风管,若是它们一起鸣奏,将是怎样的气势!老公说他一定要去参加一次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在此教堂举办的莫扎特演奏会,可以想象7000根管风琴齐鸣的恢弘效果。
仅仅是这个教堂就让人觉得不虚此行,若是在春夏秋三季,可看的景点就更多了。我们目的不在其它景点,看完大教堂就心满意足地奔向魁北克城。我们在暮色中进入魁北克城。甫一进魁北克城,我们就被浓浓的圣诞气氛包围了。只见每家每户都用尽心机装扮圣诞,每栋房子都艳丽无比,每栋房子都别致精彩,没有雷同,五彩缤纷却不杂乱,色彩艳丽却不落俗套,真的打心眼里佩服法裔的审美情趣了。
我们用餐的餐馆,在这里我们吃到了老祖母肉圆,与我们的四喜丸子相似。餐馆的菜色一般,但爱极了它典雅的欧式风格,外观像圣诞卡里的景色,内里是老祖母般的舒适温馨。
看看这些窗口,夏日里是鲜艳的鲜花,冬日里是比鲜花还要艳丽的圣诞装饰。无论是鲜花还是圣诞装饰,都透着精致细腻,一丝不苟,处处都彰显着一种品位。
看看这些街道,夏日里是鲜花环绕的露天酒吧,人们坐在栏杆里,手里拿着各种形状的杯子,杯中是各种颜色的饮料,悠闲地品着饮料,欣赏着满街的帅男美女。这里没有匆匆的脚步,没有紧锁的眉头,人们在细细地品咂生活的滋味,那是一种精致、优雅、闲适的风情,任光阴在杯中流淌,让身心在200年前的巴黎小街中徜徉。心中羡慕着:这才叫生活。
这里曾经是法国军队据守魁北克城的要塞。不远处是宽阔的圣劳伦斯河,夏日里河水清澈,碧蓝色的河水伸向天际。站在这里眺望远方,让我有站在镇江的北固山眺望长江之感,若是辛弃疾站在这里,定会吟出另一首千古名作。加拿大历史不长,但是这里也曾发生过改变历史的战争。早在1535年,一个叫做Jacques Cartier的法国人代表法王法兰西一世到北美探险。此后许多法国人沿着大西洋来到这里,他们发现这里有许多水獭,它们华贵的皮毛是法国贵夫人的最爱,于是大量商人来到这里建立殖民地并成立新法兰西公司。1663年法王路易十四取消新法兰西公司的特许权,魁北克成为法国的行政省之一,这个行政省要大过法国本土。为了争夺殖民地,从1756年开始,英法两国就打得难解难分。1759年9月13日,由英国的Louis Joseph指挥的英军在魁北克城要塞与由Marguis De Montcalm 指挥的法军展开决战,整場戰役一共打了30分鐘,卻結束了長達3個月的攻城戰以及改變了魁北克乃至加拿大的命运。这一仗英国人胜得侥幸,法国人败得窝囊。此后不久魁北克就归英国管辖。但是法国人一直不服,几百年来魁独势力从未消停过。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魁北克独立的公民投票,最近一次在1995年。此公投於1995年10月30日舉行,49.42%選民認同魁北克應脫離加拿大,50.58%選民反對,反對方險勝。投票的数字如此接近,历史的天平又一次微微倾向英裔。但是,失败的一方没有找茬闹事,而是平静地接受了公投的结果。赢方赢得磊落,输方输得大度,这就是公民的民主素质。要是放到民主政治不成熟的国家,还不知要闹出多大动静来。
到过的地方可谓多矣,然最爱的还是魁北克城。爱她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说她别致、精致、美丽、优雅。但是细细想来还有更重要的理由,就是这小城里居民和游客的素质,同样是熙熙攘攘,这里游人虽多却依然让人觉得宁静安详,那是因为人们都不大声喧哗。同样是商店林立,但是却不让人厌烦,那是因为商店不拉客。进得店里,店主笑厣如花却不主动推销,给人们一种自由逛商店的悠闲。当然,无论是游客还是居民,相貌端正、衣着得体、举止优雅、态度祥和也是让人感觉舒服的原因之一。
从西海岸的温哥华到东海岸的爱德华王子岛,我几乎横穿了6、7千公里的加拿大东西两岸,所到之处无处不美。我常想上帝何以如此厚爱这片土地,让加拿大人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厚的资源,富饶的土地,丰沛的水源,难道是因为加拿大人侍奉上帝更殷勤?
在多伦多中央车站乘上开往蒙特利尔的火车,发现没什么特别,车速很慢,与中国的高铁相比肯定落后许多。车窗外是无边无际的水晶树林,看来冰雨的受灾面积很大。
火车抵达蒙特利尔时天已经黑了。出了车站,便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显然下过很大的雪。路上行人稀少,路标又是法文,虽说我们入住的酒店离车站很近,但是我们茫茫然不辨南北东西,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中年黑人妇女,便赶紧抓住问路。此人甚是热情,调转方向把我们带到酒店门口。让我们感动了一把。想到她要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寒风中多走一段路,让我对黑人的好感又加了几分。后来才知道我们完全不用出站,蒙特利尔像多伦多一样,地下通道四通八达,走地下通道,到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几步路而已,不但近,还不用受冻。
希尔顿酒店平时很贵,但圣诞节期间却相当便宜。酒店设在一座高层建筑的第十二层,让人惊叹的是有一个露天的游泳池,这游泳池就建在楼顶,池边有参天大树,皑皑白雪环抱着一池热水,热气冉冉升腾在冰天雪地里,让人觉得虚幻飘渺,仿佛天诞温泉。由于没有带游泳衣,无法领略在冰天雪地里游泳的滋味。我站在玻璃窗前看游泳池中悠游的人们,那一刻悔得肠子都青了。
圣诞夜我们在酒店的餐厅用餐,虽然都是西餐,但是这家酒店的菜肴非常精致,味道也很好,只是量太少。环顾四周,用餐的人还真不少。都说法国人漂亮,此话真的不虚。就这个不大的餐厅,举目望去,帅哥美女就一大把。法裔有着西方人清晰的轮廓,东方人柔和的线条,举止优雅,穿着得体,看着很是舒服。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诺特鲁丹姆大教堂。虽说2005年去欧洲时游览过梵蒂冈、巴黎、米兰、德国科隆的世界最有名的顶级大教堂,我们还是被诺特鲁丹姆大教堂给镇住了。
此教堂建于1829年,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观之大气磅礴。走进教堂,与蓝天一色的拱顶和背景,让人觉得天堂就在眼前。教堂内装饰的精美豪华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用色还是手工,无处不精致、庄严而华贵,虽色彩缤纷却高雅和谐。进得教堂,立马让人产生肃穆感,谁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扰了天堂里的上帝。在那里静静地坐一坐,灵魂似乎都得到了净化。此教堂有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据说共有7000根风管,若是它们一起鸣奏,将是怎样的气势!老公说他一定要去参加一次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在此教堂举办的莫扎特演奏会,可以想象7000根管风琴齐鸣的恢弘效果。
仅仅是这个教堂就让人觉得不虚此行,若是在春夏秋三季,可看的景点就更多了。我们目的不在其它景点,看完大教堂就心满意足地奔向魁北克城。我们在暮色中进入魁北克城。甫一进魁北克城,我们就被浓浓的圣诞气氛包围了。只见每家每户都用尽心机装扮圣诞,每栋房子都艳丽无比,每栋房子都别致精彩,没有雷同,五彩缤纷却不杂乱,色彩艳丽却不落俗套,真的打心眼里佩服法裔的审美情趣了。
我们用餐的餐馆,在这里我们吃到了老祖母肉圆,与我们的四喜丸子相似。餐馆的菜色一般,但爱极了它典雅的欧式风格,外观像圣诞卡里的景色,内里是老祖母般的舒适温馨。
看看这些窗口,夏日里是鲜艳的鲜花,冬日里是比鲜花还要艳丽的圣诞装饰。无论是鲜花还是圣诞装饰,都透着精致细腻,一丝不苟,处处都彰显着一种品位。
看看这些街道,夏日里是鲜花环绕的露天酒吧,人们坐在栏杆里,手里拿着各种形状的杯子,杯中是各种颜色的饮料,悠闲地品着饮料,欣赏着满街的帅男美女。这里没有匆匆的脚步,没有紧锁的眉头,人们在细细地品咂生活的滋味,那是一种精致、优雅、闲适的风情,任光阴在杯中流淌,让身心在200年前的巴黎小街中徜徉。心中羡慕着:这才叫生活。
这里曾经是法国军队据守魁北克城的要塞。不远处是宽阔的圣劳伦斯河,夏日里河水清澈,碧蓝色的河水伸向天际。站在这里眺望远方,让我有站在镇江的北固山眺望长江之感,若是辛弃疾站在这里,定会吟出另一首千古名作。加拿大历史不长,但是这里也曾发生过改变历史的战争。早在1535年,一个叫做Jacques Cartier的法国人代表法王法兰西一世到北美探险。此后许多法国人沿着大西洋来到这里,他们发现这里有许多水獭,它们华贵的皮毛是法国贵夫人的最爱,于是大量商人来到这里建立殖民地并成立新法兰西公司。1663年法王路易十四取消新法兰西公司的特许权,魁北克成为法国的行政省之一,这个行政省要大过法国本土。为了争夺殖民地,从1756年开始,英法两国就打得难解难分。1759年9月13日,由英国的Louis Joseph指挥的英军在魁北克城要塞与由Marguis De Montcalm 指挥的法军展开决战,整場戰役一共打了30分鐘,卻結束了長達3個月的攻城戰以及改變了魁北克乃至加拿大的命运。这一仗英国人胜得侥幸,法国人败得窝囊。此后不久魁北克就归英国管辖。但是法国人一直不服,几百年来魁独势力从未消停过。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魁北克独立的公民投票,最近一次在1995年。此公投於1995年10月30日舉行,49.42%選民認同魁北克應脫離加拿大,50.58%選民反對,反對方險勝。投票的数字如此接近,历史的天平又一次微微倾向英裔。但是,失败的一方没有找茬闹事,而是平静地接受了公投的结果。赢方赢得磊落,输方输得大度,这就是公民的民主素质。要是放到民主政治不成熟的国家,还不知要闹出多大动静来。
到过的地方可谓多矣,然最爱的还是魁北克城。爱她的理由有很多,比如说她别致、精致、美丽、优雅。但是细细想来还有更重要的理由,就是这小城里居民和游客的素质,同样是熙熙攘攘,这里游人虽多却依然让人觉得宁静安详,那是因为人们都不大声喧哗。同样是商店林立,但是却不让人厌烦,那是因为商店不拉客。进得店里,店主笑厣如花却不主动推销,给人们一种自由逛商店的悠闲。当然,无论是游客还是居民,相貌端正、衣着得体、举止优雅、态度祥和也是让人感觉舒服的原因之一。
从西海岸的温哥华到东海岸的爱德华王子岛,我几乎横穿了6、7千公里的加拿大东西两岸,所到之处无处不美。我常想上帝何以如此厚爱这片土地,让加拿大人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厚的资源,富饶的土地,丰沛的水源,难道是因为加拿大人侍奉上帝更殷勤?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黑眼睛的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