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忘中囯之631: 南旱北涝祸因:拉马德雷冷位相

不忘中囯之631: 南旱北涝祸因:拉马德雷冷位相

博客

2006年开始接触拉马德雷冷位相这一概念之后,我一直半信半疑。但仅在中国,我们就看到了2008年初南方冰冻灾害、20085月的汶川强震、2010年南旱北涝以及今年7月北京的特大暴雨。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何其渺小!

研究表明,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禽流感将越来越强烈,中国还表现为南旱北涝

附两篇以前的文章,一篇是2006年的,一篇是2010年的,均被事实验证

 

 

附一: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

作 者:杨学祥,杨冬红  2006-12-18

 

摘 要: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关键词:拉尼娜,低温,太平洋十年涛动,强震,禽流感,台风,厄尔尼诺

20
世纪最强烈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连续两年的1998-2000年强拉尼娜事件。此后,全球灾害频繁发生,其中,20041226日的印尼地震海啸和2005年美国的飓风灾害是最严重的两大灾害事件。

科学家在对从1861年开始至今的全球气象数据进行汇总比对后发现,1998年是最热的一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温度14摄氏度高出0.48摄氏度。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30年的平均值高0.54摄氏度。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美国宇航局(NASA)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人类记录到的最
热一年。物极必反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界存在控制温室效应的机制,否则无法解释地球历史上冰期的存在。2006年初的欧洲严寒已经发出了异常信号。

2006
年的新年异常寒冷,几乎整个北半球都遭受着极度低温的考验。来自西伯利亚的持续寒流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日本夺去上千条人命,并波及我国河南陇海地区。 就连往常属于温暖地带的南欧、印度都发生了暴雪,导致大批人畜冻死。为什么今年这么冷[1]

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规律性?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是本文通过历史资料的对比与分析将要回答的问题。

1
 地震灾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第三周期的冷位相2000-2035年之间。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拉马德雷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23]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4],在1978-2003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5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详细分析了20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周期为18.6年)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另外,地震活动存在11年的准周期。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2006/2007[5]。潮汐也有1122年周期变化。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对解释大气、地磁、地震、海温的1122年周期变化更有说服力[6]

2
 台风和飓风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台风登陆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从1995 年起,每年大西洋主要飓风的数量平均为3.8个, 明显高于60年来的平均数量 2.3 个。科学家分析发现,近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研究者说,美国因此将面临新一阶段飓风高活动期的威胁[7]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正进入高活动期。

3
 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2]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度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8]。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拉马德雷冷位相”[29]

4
 禽流感

1889-1890
年(流感世界第一次大流行)、1918-1919年(流感世界第二次大流行)、1957-1958年(亚洲型流感)、1968-1969年(香港型流感)和1976-1977年(俄罗斯流感),都是厄尔尼诺年(其中,18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内,2000-2030年全球又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其前期的1886-1887年,1916-1917年,1955-1956年,1975-1976年都是拉尼娜年[9]

最近的研究表明,流感爆发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而且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18-1919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俄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

太阳黑子的极值期与中国东北的低温冷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的太阳黑子高值期对应1917年、1957年和1969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1976-1977年的太阳黑子低值期对应1976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近研究表明,流感世界性爆发不仅与太阳黑子有关,而且与拉尼娜年、厄尔尼诺年、低温冷害年都有关。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1886-1887年是拉尼娜年,19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188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1889-1890年流感爆发;1916-1917年是拉尼娜年,1917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低温年,流感孕育;1918年为M+1年,厄尔尼诺年,流感爆发;1954-1956年是拉尼娜年,分别是太阳黑子谷年mm+1年、M-1年,1957-1958年为厄尔尼诺年和流感爆发年,分别是太阳黑子峰年MM+1年,1957年为低温年,流感爆发;1967-1968年是拉尼娜年,流感孕育;1968-1969年是厄尔尼诺年,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流感爆发,1969年为低温年;1975-1976年是拉尼娜年,1975年是m-1年;1976-1977是厄尔尼诺年,197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低温年,1977年是m+1年,流感爆发[10]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也可灭活该禽流感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但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在人类间爆发的可能时间就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已经预测的厄尔尼诺年有2008201120152018[210-13]

5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1999
年,林振山等人发现,极地和高纬地区的日食与厄尔尼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连续3-6次发生的高纬地区日食都将使极地气流减弱,从而可以减弱赤道信风,诱发厄尔尼诺现象。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0就可以引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2004年的厄尔尼诺系数为8.5,他们预测2005年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这是一个能源动力机制上的预测[11]

   2003年,我们发现,太平洋海温的准两年震荡是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之间存在12-24个月位相差的原因,厄尔尼诺一定发生在太平洋海温暖年,拉尼娜一定发生在海温的冷年。从1951年到2003年,这种对应关系无一例外,是预测厄尔尼诺的最有效指标,也是决定厄尔尼诺发生的主因。2004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较大值8.5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或2006年的暖年,2008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大值12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暖年)。这是一个综合因素预测[1213]
  
2004
1014日极区日食使厄尔尼诺系数由5.5变为8.5,是2004年厄尔尼诺最终形成的原因,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发生在这次日食之后。我们已经证明,强潮汐可均衡混合中太平洋高温海水与东太平洋低温海水,200411-20053月强潮汐将使厄尔尼诺达到高潮。因此,到20053月,东太平洋将保持增暖的势头[13]。观测表明,20049月开始的弱暖水过程在20052月结束。

反之,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的日食可诱发拉尼娜事件。2005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2,与1998年相同,可诱发一次拉尼娜事件。200548日的低纬日食使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有利于拉尼娜的发生。20055-9月的强潮汐使变冷的海水变得更冷,加速拉尼娜的发生,2005103日的低纬日食使拉尼娜最终形成。这是我们预测厄尔尼诺在20055月以前结束的根据[13]。观测表明,2005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海洋表现出明显的冷位相特征。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

1951年以来,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达到-2的年份共有14个,其中9个发生了拉尼娜事件,发生概率为0.64。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负值有累计特征,没有发生拉尼娜的负值,一定累计到下一次负值,强化下一次的拉尼娜事件。如,1954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累计值为-41951-1952年累计值为-3),发生了拉尼娜事件(中间间隔1953年厄尔尼诺事件)。1954年单凭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值-1是不能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所以,没有连续两次不发生拉尼娜事件的负值出现。这就是能流不灭定理,即一种能量在没发生作用前是不会消失的。2001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3,没有发生拉尼娜事件,2005年为-2,累计值为-5[13]。这是我们预测20055月以后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根据。拉尼娜最有可能在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12]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因素模式将受到其他因素的强烈干扰。这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序列出现可公度性规律的物理原因,即在周期性的规律中,因其他因素干扰而使某些个别时段该出现的事件没有出现,形成间断性的周期。海温指数的小波变换结果表明[12],在不同阶段的同一个周期振荡以及同一个阶段的不同周期振荡所表现出的强弱程度互不相同;具有不同位相的各种周期振荡相互作用时不可能出现很强的厄
尔尼诺;强度极强的厄尔尼诺只有在几乎所有周期的震荡都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时才会发生。19821983年的主要周期振荡为35年,而且在所有周期上均表现为较强的正位相,1997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也表现在所有周期上均为正位相的特点,不同周期的振荡同位相叠加,从而形成了两次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根据周期叠减法的数据模拟,5年和11年周期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最大的可间断型主周期,受干扰较轻;1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周期有很好的历史对应数据,但易受干扰;2年、3年、4年和19年是厄尔尼诺事件权重较小的可间断型周期,受干扰较重。1997-1998年几乎具有所有产生厄尔尼诺事件因子的周期特征,所以形成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2008年在所有7个因素的周期中出现了6个(23451118年周期),发生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为90%

6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60cm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15]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计,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17次破坏性地震。对比表明,有16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仅有一次1921年例外。因此,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是南亚大震发生的危险年。20042006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10-13]。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美国气象部门13日警告说,2006年春季和夏季将再度发生拉尼娜现象。在美国气象学会于亚特兰大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象预报中心负责人爱德华阿兰奥利尼克说,拉尼娜现象可能将在今年春末持续发生,甚至持续整个夏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已确认,过去3个月中,太平洋部分区域水温低于正常值[16]。由于2006年是海温暖年,拉尼娜现象受到抑制,9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而拉尼娜事件将延后到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12]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东西太平洋海面40-60cm的反向升降,由此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均衡运动是地震频发的原因。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按此规律,2009年和2020年有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竺可祯)。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郭增建),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其中2005年已发生两次8级以上强震)。

预测中的2004年或2006年厄尔尼诺现象、2005年或2007年拉尼娜现象和2008年厄尔尼诺事件正在按既定程序接连发生或将要发生[1213]2006年或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可能在拉尼娜的2006-2007年孕育,在厄尔尼诺的2008年爆发,人类必须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为预防禽流感提供一个科学、安全、和平的生态环境。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忽视自然灾害的警告将付出巨大的代价,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敲响了自然灾害的警钟[17]

参考文献

1
.施平。异常寒冬引起科学家关注 冰川时代可能再临。中国网。时间:2006 2 5  文章来源:新闻晚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TEC-c/1111666.htm
2
.杨学祥, 杨冬红, 安刚, 沈柏竹. 连续18暖冬终结的原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3
.杨冬红, 杨学祥. 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及其动力机制[A]. 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中国地球物理2005[C].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355-356
4
.张家诚, 李文范.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 1986. 183, 186-188,404.
5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4):
49-55
6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
20-22
7
.奇云. 2005飓风将频频造访 美国. 大众科技报[EB/OL]. 20050908
. http://www.cpst.net.cn/dzkjb/2005/0908/41.htm
8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9
.魏松林.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J]. 自然灾害学报
. 2001, 10(3): 79-86.
10
.杨学祥。给中国传统科学留下一片蓝天。2005-11-16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097
11
.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426: 732
738
12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J]. 自然杂志. 2004, 263: 151155

13.林玎, 杨学祥, 杨冬红. 200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理论预测和实践检验[J]. 海洋预报. 2005, 22(3): 5-10
14
.任福民, 郭艳君, 周琴芳, . 小波变换及其对厄尔尼诺研究的初步应用[J]. 数理统计与管理
, 1998, 17 (3): 21~25.
15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SCI检索文章。

16
.新华/路透。今年春夏将再现拉尼娜 来源: 北京青年报 (06/02/04 02:36) http://world.ynet.com/view.jsp?oid=7578495
17
.杨冬红,杨学祥。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国际地震动态。2005,(12):37-43

 

 

附二:南旱北涝祸因: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0032303:26 来源: 1clip_image001.gif" />

  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严重干旱,西南五省市旱灾引发全国人民广泛关注。与旱情对应的是,北京遭遇4年来最强浮尘袭击。东北暴雪,辽宁3月飞雪连天;中南武汉、郑州高烧30

  早在2004年美国GBN报告预测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北京大学钱维宏教授在2004年表示,他在GBN报告前就得出这个结论。钱发现,1910年~1940,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1940年~1980,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1980年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19101940年是30年时间,1940年~1980年是40,1910年到1980年是7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1910年的夏季降水南方多,1980年又回到夏季降水南方多的状况,这个周期是70年左右。此外,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罗勇都得出相似的规律。

  显然,中国科学家关于中国在2010年发生南涝北旱南旱北涝转变的研究早于西方,这是有据可查的。值得注意的是,“秘密报告的变冷时间表与中国科学家预言的变冷时期完全一致,这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可惜的是,“南旱北涝被忽视了:也许不仅仅是南旱,还有北涝。

  气象专家任振球研究员在1997年指出,根据地球的轨道周期,2020年冬至时日地距离达到60年周期中的最大值,2010-2030年地球处于冷周期,正像1946-1976年地球处于冷周期一样。气候变冷与强震频发密切相关。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2005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而这一切都可用拉马德雷理论来解释。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1925-1945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946-1977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1978-1999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2000-2010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低温期和中国南旱北涝时期。

  准60年的拉马德雷(亦称太平洋(601099,股吧)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冷暖位相交替周期表明,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揭开了自然灾害再现的序幕,根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和拉马德雷准60年周期,2010-2020年全球气候剧变,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和70年代前苏联农业歉收可能重演。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验证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粮食产量的变化特征。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为1959年、1960年和1961,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其另一个天文特征是,1959-1960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最小值为18.5,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2010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

【作者:杨学祥 杨冬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和讯银行)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不忘中囯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