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欧游杂记:文艺复兴和巴罗克艺术源流 (1/9) 乔托

欧游杂记:文艺复兴和巴罗克艺术源流 (1/9) 乔托

博客


我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北美旅行的时候,总是会很注意各大艺术博物馆里的欧洲绘画,90年代在大学本科的时候,死记硬背过不少绘画和建筑艺术史,那时候无非为两个字,一个字是“撩”,一个字是“装”,而这两个字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年轻时候,就算读过万卷书,也还是浅薄得紧,不禁莞尔。可是谁年轻时不能免俗呢?现在回过头来看,欣赏艺术这件事儿吧,浅薄不要紧,生吞活剥更不要紧,年轻时候下过的功夫总归没有浪费的。35岁以后开始世界旅行,从拿着一本Rick Steves欧洲某国指南里的当地艺术博物馆简介按图索骥开始,每次去欧洲的旅途都会发现,小时候看到书上写的,照片上看见的,“居然见到活的了!”,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到今天我去过十五六次意大利,超过二十次德国,等到爱上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的时候,死记硬背的艺术史也就慢慢地串联了起来,变得鲜活。于是就想把一幅一幅的名作,一个一个的名人按照自己的理解串联起来,既按照时间顺序,也兼顾旅行的城市空间顺序,给小时候的读书,现在的游历,做个笔记。

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串联起来的,大部分素材是引自我在2020年出版的关于意大利风光和历史文化的书《阿尔卑斯山的彼方:亚平宁行走札记》,还有已经完成手稿,即将出版的莱茵河、多瑙河两岸历史文化的书稿。全文写了5-6万字,这是提纲。

第一节 文艺复兴绘画的先声:乔托在阿西西和帕多瓦的画作
第二节 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
第三节 三大师:文艺复兴中心从佛罗伦萨向罗马的转移
第四节 后期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
第五节 北方文艺复兴
第六节 罗马的巴罗克发端:卡拉瓦乔的绘画,贝尼尼和波洛米尼的罗马建筑与雕塑
第七节 北方的巴罗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第八节 北方的巴罗克:荷兰黄金时期
第九节 南方的巴罗克:西班牙画派

1. 文艺复兴绘画的先声:乔托在阿西西和帕多瓦的画作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取自我的《阿尔卑斯山的彼方》书中第五章第1节“在托斯卡纳中世纪的艳阳下”,和第四章第2节“维内托地区:维罗纳和帕多瓦”的一部分

意大利中部,罗马以北,那片缓缓起伏的丘陵地带,出名的是阳光和美酒,疏疏落落的山顶城镇还保留着中世纪的古朴风貌,而城市之间如绒毯一样的田野草地,蒸腾起薄纱似的轻烟。乡间公路两边那些行道丝柏,象铅笔一样细长,似乎是托斯卡纳地区特有的,在轻烟和绒毯间若隐若现,随着山势起伏直到天边。

托斯卡纳乡间



这是托斯卡纳山区乡村的独有景色,在这里开车自驾,不象罗马、米兰等大城市那样拥挤喧嚣,山路虽然窄,只要不是旅游旺季,汽车却也很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像是驾着马车,和一千年前的农民一样穿行于山顶城镇之间。我觉得如果要去托斯卡纳,就不要选在7-8月间游客最多的时候,从1月到5月这段时间意大利中部并不算冷,游人稀少的时刻更能体会托斯卡纳古城保留的中世纪建筑、美食和人情。

托斯卡纳乡间小城的关键词是“中世纪”,从公元1千年到佛罗伦萨文艺复兴之前这几百年时间,在法国、英国和德意志正是哥特式建筑和绘画艺术风格的鼎盛时期,哥特式教堂从法国发源,最早和最经典的样式全都在法国:最早的大概是巴黎北部埋葬历代法国国王的圣德尼大教堂(St. Denis),始建于12世纪初。最经典的那就多了,比如巴黎圣母院、巴黎近郊的夏特雷大教堂(Chartres),法国北部兰斯(Reims)、亚眠(Amiens)、鲁昂(Rouen)的主教座堂等等。总之,要看欧洲最古典最纯粹的哥特式,必须是在法国。之后的两三百年间法国哥特式逐渐影响了德意志英国和西班牙,形成泛欧的艺术形式。但是意大利接受哥特式建筑一直都是半心半意的,因为中世纪的意大利一方面受拜占庭艺术影响很深,意大利南部许多地区加上威尼斯、拉文纳这些地方都曾经是拜占庭帝国的领地,二是意大利受古罗马历史影响,晚期古罗马建筑和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这些比哥特式更为古雅的样式根深蒂固。所以意大利中世纪的哥特建筑不算多,也称不上典型。建筑艺术史书上如果提到意大利哥特建筑,一般都会提两个地区:米兰和托斯卡纳。米兰大教堂最有名,但它并非经典的哥特,而是晚期更偏重装饰风格的哥特火焰式。在托斯卡纳地区,史书一般都会提到的经典哥特式建筑,有奥维耶托(Orvieto)、锡耶纳(Siena)和阿西西(Assissi)的主教堂。

阿西西在托斯卡纳东部,本来地处偏远,如果不是在12-13世纪出了一位基督教历史上的伟人,绝不会象现在这样,成为各地朝圣者和游客趋之若鹜的旅行目的地。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 d’Assisi),生于1181年的一个富商家庭,在宗教史中翻译成圣方济各,21岁的时候参加阿西西和佩鲁贾城之间的战争,战败被俘一年,释放回家以后突然变得非常虔诚,经常离群索居,去城外的荒野之地斋戒苦修。1206年他为了表示脱离世俗的舒适生活献身上帝的决心,在大庭广众之下去除象征世俗的华丽衣物,离家出走,带着一批具有同样宗教热情的追随者在意大利各地游荡,传播福音。当时教会的官方语言是拉丁文,而方济各和他的追随者用平民听得懂的意大利语传教。他首创了在圣诞期间用玩偶雕像来再现耶稣诞生场景的宣传方式,吸引了大批不识字的社会底层群众,让大家喜闻乐见。直到今天,大家在圣诞节期间,会看到世界各地的教堂都制作耶稣诞生的玩偶场景,这个传统就来自方济各传教时候的发明。方济各(或者叫弗朗西斯科)还经常有些今天的凡人很难理解的“神迹”,比如他1219年随十字军去埃及被俘,却又被苏丹礼送出境,他经常受到上帝托梦传达指示,据说还在岩石上凭空变出清水来治愈干渴的信徒。他能向鸟兽布道,在1224年,据说圣方济各在山里斋戒祈祷的时候,突然有六翼天使降临,在他的手脚和肋下,烙下了和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的伤痕。其实,方济各的修行运动得到底层民众疯狂拥护,除了他善于运用这些宣传技巧以外,更主要是因为他的主张。罗马天主教会之下,一向都有不少僧侣修会组织,比如军事上的圣地三大骑士团,平民的本笃会(Benedictian,一般做人名的时候译成本尼迪克特),克吕尼修会(Cluny)等等。这些修会一开始都强调遵守清规戒律,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从教廷到修会,都越来越醉心于权力和财富,拥有大片地产和巨额税收,生活趋向腐败奢靡。圣弗朗西斯科(方济各)主张在生活上模仿耶稣基督贫穷的生活方式,而且要安于贫穷,直到今天,所有方济各会修道士的道袍上,都系一根腰带,腰带尽头长长地垂下来,下垂的部分中间打三个结,这三个结象征方济各会三个词的箴言:服从、贫苦、守贞。圣方济各虽然只活了45岁,但他发起的这个方济各修会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他生前方济各会就获得了教皇的承认,他死后仅仅62年,就有第一位方济各会修士登上了教皇宝座(尼古拉斯四世)。直到今天,方济各会仍是罗马天主教会内部最有影响力的修会之一,尤其在南北美洲特别普遍,因为方济各会的修道士最先在美国加州定居,所以加利福尼亚的很多地名都和弗朗西斯科有关。旧金山不用说了,本身名字圣弗郎西斯科就是圣方济各。圣塔克拉拉城(Santa Clara),名字来源是阿西西的另一位圣人,她创办了女修道院,和圣弗朗西斯科是同时代人,只小了十来岁。就连洛杉矶的名字都来自阿西西城。一般人只知道Los Angeles的字面意思是“天使之城”,实际上,这个名字也是方济各会的修士们给起的,指的不是天使,而是阿西西的Basilica of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教堂,在阿西西山脚下,是当年圣方济各出家修行的教堂,修道士用这座教堂的名字给洛杉矶起名,只不过教堂名字里有天使的字样,所以以讹传讹,才叫做“天使之城”。

今天,阿西西城的面貌,基本上还是和方济各生活的时代差不多,城市建在山上,街道窄窄的,全都是石头房子,古罗马遗留下的神庙和市政厅围绕着市政广场,不但是山城的中心,也是山上难得的一片空地,它下临山谷,我去的时候正是冬日,白天大雾弥漫,到下午5点钟快要天黑的时候,浓雾才渐渐散去,却也只是退到市政广场以下的山腰,从广场面临山谷的一面看去,脚下白茫茫的一片,恰似云海在惊涛拍岸。市政厅却还不是山的最高处,继续沿山路往上走,还有纪念圣克拉拉的教堂和广场,再沿着圣佛郎西斯科路上行,还有圣斯特法诺教堂和广场。城里的街道太陡峭,广场也太狭窄,不足以兴建容纳大批朝圣者的方济各教堂,所以真正的朝圣地大教堂,反倒是建在西门外的一大片平地上,顺着山势有两层,可以说是上下两座相连的教堂,大门在下层教堂的侧面。

圣方济各教堂



从外观上,我们就能看出意大利哥特教堂和法国经典的哥特式区别很大,它没有高耸入云的尖细塔楼和飞扶壁,更低矮方正,就连钟楼也是矮矮胖胖的,入口大门是罗曼式的半圆拱顶,不是哥特式喜欢的尖拱顶,这座教堂建于1228-1253年间,法国已经是哥特风弥漫,而意大利还流连于前代的罗曼风格(Romanesque)。但大门入口处复杂的石雕,还有教堂拱顶上漂亮的砖砌肋拱线条,都是哥特式建筑显著的特色元素了。

圣方济各教堂入口



圣方济各大教堂上层教堂内墙壁画和屋顶肋拱



因为这座教堂是在圣方济各死后的墓上建成,所以下层教堂圣坛底下的圣人墓,就成了基督徒膜拜的地方。这座教堂的内部远比外部看起来华丽,尤其是壁画出自乔托和他的师傅奇马布埃(Cimabue)之手,下层教堂的右墙上画满了耶稣基督的生平,而左墙上画的是圣方济各的生平。这里的人物第一次有了悲伤的情感表达,而不是面无表情的肃穆,这可以算是文艺复兴的第一缕曙光。上层教堂建造的时间晚于下层,一般认为它是意大利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它的采光要比下层明亮得多,壁画则是完全由乔托和他的助手们一手包办的28幅圣方济各生平场景。

乔托的圣方济各出家



基督诞生



乔托是走出中世纪绘画,开启文艺复兴绘画技术的第一人。要看乔托的画,最好的地方是在威尼斯城不远的小城帕多瓦(Padua)。顾剑觉得,整个维内托地区(Veneto)除了威尼斯之外,最有看头的古城当属帕多瓦(Padua),从威尼斯坐火车向南只需半小时就到。我来到帕多瓦的目的,主要是瞻仰斯科洛维尼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1305年,中世纪最后一位大画家乔托在这座小教堂里,穷尽两年时间用数十块大型壁画铺满礼拜堂的四壁,为文艺复兴开一先声。文艺复兴早期的大师们几乎都是佛罗伦萨人,乔托也不例外,但乔托比他们所有人早生了至少一个世纪,出身据说是个贫穷的牧羊少年。中世纪哥特式艺术在绘画方面,主要艺术形式是教堂的圣像画,细长而庄严,可是没有立体感,画面是二维的没有纵深,而且人体的比例也不对,大头小身子的情况比比皆是。

中世纪的宗教画举例,捷克布拉格国家画廊中收藏的Trebon教堂圣坛画



乔托在西方绘画史上第一次开始有了立体的尝试,他的人物会有激情,会用各种手势和表情表现出悲痛、期待、恐惧等等七情六欲,换句话说,在他的笔下,神和圣徒都具有人的感情。乔托来到帕多瓦的时候35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之前在托斯卡纳的阿西西为大教堂画纪念圣方济各的壁画已经出了名。而斯科洛维尼是帕多瓦的名门望族,前代族长里纳尔多·斯科洛维尼靠高利贷致富,声名狼藉,因为中世纪的教会严格依照圣经的教诲,认为放高利贷是一种可鄙的,令人死后永远堕入地狱的行为。直到今天,和基督教同出一源的伊斯兰教还依据古兰经,禁止收取贷款利息。乔托的同时代人,好友但丁在《神曲》里面还写到这位高利贷仁兄,把他放在地狱里受苦。里纳尔多死后,他儿子恩里克建造这座家族礼拜堂,为父亲赎罪,礼拜堂建成之后,内部装饰的任务就聘请了当时声名鹊起的乔托。

今天去帕多瓦参观斯科洛维尼礼拜堂必须提前在他们的官网上预约,在指定的时间进场。http://www.cappelladegliscrovegni.it/index.php/en/book-now/information-on-ticket-reservation

走进这座简单的礼拜堂,天花板刷成深蓝色的夜空点缀着黄色的星星,四壁满布着乔托的作品。

斯科洛维尼礼拜堂



按照时间顺序,一走进大门,正对前面的圣坛,左手长边是南墙,右手是北墙,从南墙最上方的壁画看起,顺序是南墙从身后往身前远方,然后北墙从远到近,一圈看下来以后,再看较低高度的下一圈。南墙最上方的几幅壁画描绘了耶稣基督的外公约阿希姆从年老无子女到喜得千金(就是后来的圣母玛利亚)的过程。右手北墙最上一排壁画则描绘了圣母的生平。下面一列还是从左手南墙的身后开始,描绘了耶稣基督的生平,从诞生直到右手最下一排的埋葬和复活。在礼拜堂正面的墙上,是整个“连环画系列”的终结:《最后的审判》。仔细看其中一些画可以发现,其实很多人物的身体比例还不是太对,耶稣基督的表情也很板,那是因为乔托能够学到的前人经验很少,他既没有像达芬奇那样,用《维特鲁威人》素描穷究人体比例,也没有条件像米开朗琪罗那样,从刚出土的古希腊罗马雕塑借鉴人体的姿态。他能够脱离中世纪绘画的模式,画出立体,画出情绪,完全出自个人的创造天分。其中一幅壁画《哀悼基督》,画面上的主要人物其实倒还罢了,上方那些小天使特别抢镜,他们的悲伤表情真的是好夸张,好激动啊。

哀悼基督



乔托的好朋友,大文学家但丁在《神曲》里面特别赞颂了他,算是名至实归,因为乔托死前就已经成为当时名气最大的画师了。他的斯科洛维尼礼拜堂,就像丁托列托的威尼斯圣洛克教堂、米开朗琪罗的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一样,是艺术家个人永远的丰碑。除了这座礼拜堂,乔托还有其他代表作。在故乡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教堂(Basilica Santa Croce),他画了里面的四个小礼拜堂,今天还剩其中两个,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钟楼也是乔托设计的。可惜他死后不久全欧洲范围爆发了可怕的大瘟疫,意大利十室九空。若非如此,以乔托当时的名望和影响力,可以想象,文艺复兴很可能在乔托身后提前大半个世纪正式开始。

(未完待续)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顾剑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