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巴人生
这的拧巴是中性词。传统教育、道德水准、大众审美、三观乃至宗教,让人活在框框里。自由?不是没有,只要别出了这框。活在框框里的好处是,安全,放心,不出错。拧巴和框框的逻辑在,当你拿框框去框人或者自己的时候,容易产生拧巴情绪。
框框重要,但框框不是一切,人才是框框的主体,是人就有软弱、甚至缺陷。美德需要弘扬,文化需要传承。陋习需要打破、迷信需要破除。弘扬和传承是框框内运动,要弘扬和传承的一定是好的,但不一定是主流的。打破和破除有时间性,且在当时是向着框框外的,可能是主流或在将来成为主流。
拧巴容易产生在划时代,它的另一代名词是矛盾。人生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新旧思想交替,这种矛盾性就更明显,比如民国时期与封建家族婚姻决裂的文人,女有萧红,男有志摩。
拧巴还因矛盾而产生的斗争,这斗争可以是与人的,也可以是与自己的。想想人在思想斗争激烈时的面部表情,眉头拧成一团,面部神经牵扯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告诉你一个挣扎的事实。
不似生物界由不平衡到平衡,也不似生化界由不饱和到饱和,当拧巴由非常态变为常态时,拧巴就不只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情结。欲望让人拧巴,偏执让人拧巴,委屈让人拧巴。美食和减肥让人拧巴,钱和自尊让人拧巴,爱和恨让人拧巴。不比较不拧巴,爱比较,拧巴大了。
也有说拧巴是硬,硬是什么?个性和不妥协。为争取公正平等、保护善良美好的拧巴,是好拧巴。过分追求认同和被认同感,对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持敌对态度,是不好的拧巴,事实上任何一种强势都是怯懦和狭隘的表现。
除此之外还有宗教,也即信仰,信仰开始的时候是生动的,跟着可能变得教条,“字句叫人死,精意叫人活”,如果觉得信仰不再有活力,基本上就是从诸多已有的框框中走到了另一些框框中,新的拧巴就这样形成了。
做同一件事,心思越重,乐趣越少。相反,心无旁骛、全情投入,人会享受其中。何以慰籍拧巴人生?唯有返璞归真。不逢迎、不违心、不比较、不论断,不骄不躁、不愠不火。这些不是框框,因为你还可以选择逢迎、违心、比较、论断,骄和躁、愠和火,而达到一种新的不拧巴状态。
总之,拧巴不拧巴纯属个人感觉。不拧巴是人生,拧巴也是人生。
(原创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