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陆学艺:中国未来30年的主题是社会建设

陆学艺:中国未来30年的主题是社会建设

博客

    

  中国经济拉美化的坎儿已经过了,目前每年有七八百万人从社会底层流动到中层,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再保持20年不是问题。但为什么大家吃饱饭、有衣穿、有钱花,还有意见?因为中国的社会结构不合理,由此产生诸多的社会矛盾。就社会发展规律来说,经济建设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社会建设。今后 30年,重点就在社会建设。


 经济的坎儿已经过了

  从我们社会学家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相当不错了。现在大约是人均3500美元。中低等发达国家的收入也就这样。有些经济学家说中国现在还有几个关没有过,我认为,从经济上来说,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拉美化的坎儿已经过去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以后,发展形势就已经不可逆转了。现在大家都在预测中国GDP总量什么时候超过日本,有人说2009年就超过了,即使没有真正超过也就是两三年的事,再过些年总量赶上美国也问题不大。我对经济形势的估计是乐观的,中国8%~10%的高速发展至少能保持10年以上,甚至20年都问题不大,因为中国潜在的需求很大。
  与中国相比,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势会怎样?需求缺乏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日本、美国,它们的市场潜力已经用尽,地铁修了、高速公路修了,一家一套房,它们还能卖给谁啊?都是人均三万美元了,还能往哪儿发展?而中国就不一样,城乡差距、地区差异这么大,差别就是潜力。现在一个城里人的消费就等于五个农村人的消费,但我们的农村不可能老这样啊?现在我们已经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这后面的潜力有多大?要是全国的30多个省会城市都发展成北京、上海这样,600多个中小城市也蓬勃发展,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大场面、大机会?现在中国开始发展轨道交通,各个都市圈的高铁时代即将来临,这又意味着什么?可以说,我们还有70%~80%的潜力在后面,中国应该是大有希望的。

  中国未来主题是社会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变成了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们都已经小康了。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又提出社会建设,现在是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就社会发展的规律来说,经济建设是第一步,第二步就应该是社会建设。真正把社会建设搞好,调整社会结构,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

  未来30年,中国的主题应该是社会建设,这将是一个以调整社会结构为重点的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不能变,但经济建设不是惟一。你看现在大家都能吃饱饭、有衣穿、有钱花,为什么还有意见?说明这个社会还有问题。社会建设不够,公平、正义的理念缺乏。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上来。2008年金融风暴后,社会建设强调的少了,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还是GDP挂帅。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居民的收入差距应该是缩小的,但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看看日本、韩国,还有我们的台湾省是不是这样?一些领导讲“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个坎儿,这是关键时期”,其实这并不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这只是一种经验。为什么东亚国家没有拉美化?就在于东亚注意了社会发展,注意调整社会结构,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理念。反观拉美国家就没有,拉美的社会结构到现在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中国的社会结构断裂了吗?

  现在也有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现在中国的价值观断裂,更重要的是社会阶层断裂了,特别是在1998年以后,整个社会固化了。不可否认,在上个世纪 80年代的时候,手上有个几千块钱就可以办个小企业,那个时候小学还未毕业的都可以下海成为大款,现在不行了。表面看起来中国社会已经定型了,联盟、垄断、通吃,基层的人起不来了,老板为富不仁,官员腐败……但仅仅根据这些还远不能判断中国社会就此定型。

  前不久我大概梳理了一下,中国社会上下流动的速度在加快,从社会底层流到中层的人员,估计每年有七八百万人,即每年基本上增加700万到800万的中产阶级。这个数当然是有统计的,首先,现在每年增加近100万个老板。咱们1981年以前一个老板都没有,1981年开始有老板,1989年是20万个老板,现在已经超过1500万。历史上来看,平均每年增加50多万个,这些老板绝大部分是中产,这没问题吧。第二,现在每年增加100万个个体工商户。现在个体户总数是3300万个,1978年是15万,30年来几乎每年增加100多万个。说他们都是中产不可能,假设其中20%~30%是中产,那每年也有30万成为中产。第三,你看农村那些专业户,养鱼的,养虾的,养牛的,养鸡的,还有那些种塑料大棚的,一个大棚的收入不比你们少。这些有多少人呢?总量至少超过100万。平时我们总是笼统的说中国有七亿农民,但仔细一分析,中国每年包括农民在内有1%的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那就是700万啦,不是小数!

  我这种人都是从折腾年代过来的,这30年没有折腾了,至少是没有大折腾,你看,农村在变,都在往好的方向变。今年你家盖楼,明年我家盖房,即使是再穷的地方也在变。有很多学者说现在农村是日渐凋敝,这是相比城市来说,相比改革开放的成绩来说,农村变化的速度的确慢了一些,但相比30年前的吃不饱穿不暖,已经是变化很多了。所以,我们一些学者要经常到农村、到工厂、到工人家里去看看。我刚从海南回来,宋庆龄的老家,我刚才说养鱼、养虾的就是这里的农民,他一网拉上来就值很多万。我是长期跟踪农村这些地方的,说的东西都有根据。

  总体来说,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比较不错的时代,这30年中国是在大步前进的。当然,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但总得有个先后次序之分,不可能一下子全解决,很多东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举个例子,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提出农民负担太重。喊了多少年也没大动作,但2005年不就解决了嘛。现在农民种田国家给补贴。所以有很多问题,到了某个时候,有了那个条件,要解决起来也很快。你想一想以前卖茶叶蛋比造导弹的赚得多,像我们这种研究员还不如出租车司机挣得多。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调整,这种倒挂的事情没有了吧?所以现在发展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很难说用什么法子来解决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只要走对了路,不合理的东西到时候就会得到解决。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沉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然一些人还是看到一点,现在的中国社会缺少一种共识,缺少一种大家都认同的价值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在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要时代化、大众化……这几个化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要打造具有社会共识的价值观,短期内难以形成。

  中国这个民族绵延几千年,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断过,无论是儒家、道家、法家,这些理念都与中国国情相符合,它们都具有一种较强的社会能力。仅仅学经济学还不够,必须学历史、学哲学,才能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内涵。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沉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孔夫子之前的2500多年,中国的社会结构就发生了巨大变迁,他总结了前2500年的东西,《论语》这本经典一万多字,就是这2500年的精髓。另外一个就是老子5000字的《道德经》,同样是博大精深。到了500年后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从那以后,大一统的思想基本延续到现在。但期间并非没有任何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西汉的儒学可以说是外儒内法,到了唐代整个道德观念又乱了,因为唐多半有少数民族血统,伦理道德乱得一塌糊涂。到了南宋,出了朱熹这么个大家,他综合了儒释道,开创了南宋理学。历史经验表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一定是综合各种文化,应时代的要求而成。毛泽东打倒一切,只有毛泽东思想了,那行吗?五千年的文化是封建主义,西方的文化叫资本主义,苏联的文化叫修正主义,这些全都打倒了,惟我独尊,这行吗?总的来说,未来应该要出这样的人,也肯定会出这样的人,把中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的文化综合起来,其中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开创出一套新的价值体系。这种人不是我们这一代能出的,得你们这一代,甚至还要好几代才能出来,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 陆学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 本文据邓守亮访谈录音编辑而成,经作者审订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78级兴趣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