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堡和古迹 —— 英伦三岛自驾(七):伦敦之六
午饭的时候,同学K建议我们去Tate Modern 泰特现代美术馆,说她的两个孩子都挺喜欢的。我们反正也没啥具体的安排,所以,在St. Paul’s Cathedral走马观花了一番,就从那里走去按她指引的人行桥Millennium Bridge “千禧桥” 过河,去对岸的Tate.
1)
从St. Paul's教堂门口离开,在它旁边的路上,看到这么个超现代、跟周围环境很有些违和感的建筑。
2)
走过去了,才知道原来是City of London的游客信息中心。伦敦金融城的游客中心,很别具一格的嘛。
3)
从旁边看St. Paul's教堂
4)
5)
路上,看到这么个有趣的东西。
说是椅子吧,坐起来一定不舒服;说是艺术品吧,有看不出表达的是什么艺术。反倒是给大小两个,用作了他们“行为艺术”的道具。 :)
6)
千禧桥。
桥头可见的、带大烟囱的建筑,便是Tate Morden泰特现代美术馆。
7)
从桥上回看河的北岸。
南岸的桥边,有街头艺人在表演。唱得很好听,我们都在桥头驻足聆听了会儿。
8)
Tate Modern泰特现代美术馆,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以收藏1900年至今、世界各地的现代与当代艺术为主。泰特现代美术馆的馆藏非常丰富,许多立体主义、抽象主义、野兽派、波普艺术等等大师们的作品都在馆藏中。
美术馆建筑的前身,是伦敦河畔发电站。后来由瑞士建筑师重新设计,对建筑内部进行了适当改造,但是大致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外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之前泰晤士河游船上,看到Tate的时候,一点也觉得是个美术馆的样子。
9)
进馆之后,四处张望,拿了些图示之类的资料后,我们就进了这间厅。
原来,这里没有什么馆藏,“展出”的是参观者自己作品。小朋友自然是兴致勃勃地在屏幕上画了起来。我本也想自己也画一画的,发现这在屏幕上画画,比纸笔画起来还难、还麻烦,画不成个样子,也就作罢了。
而小朋友呢,就很有耐心,细细地、层次分明地画了一幅,花了大半个小时。完成后,发到墙上的大屏幕上展出后,还听到有观众赞好了呢。
10)
11)
馆里的作品的确是”现代“。
老实说,有不少作品,我是完全看不懂的。有的,能被作为艺术品,在这么大的美术馆里展出,实在是超乎了我的理解力的了。比如说,有一副作品,就是由回形针整齐横横竖竖排列的一个正方形,没图案、没色彩、没美感,没触动 —— 我实在眼拙,看不出丁点儿的”艺术“。
这里就上几张,看了觉得还有些感觉、至少不那么莫名其妙的作品吧。
12)
13)
Andy Warhol 1928-1987
From Mao Tse-Tung 1972 – screen print on paper
“I’ve been reading so much about China”Warhol said. “The only picture they ever had is of Mao Zedong.”…Like many of Warhol’s subjects, the Communist leader was a contemporary icon. The official portrait used by Warhol appeared everywhere in China, which American radicals also knew it from the cover of the “Little Red Book”, an anthology of Mao’s quotations.
14)
15)
16)
XIAO LU AND NIKI DE SAINT PHALLE
This room brings together works by Chinese artist Xiao Lu and French-American artist Niki de Saint Phalle. Although coming from different generational, cultural and geographical backgrounds – Bejing, 1989 and Paris, 1961 – the works share a common theme in the act of “shooting”.
肖鲁的“对话”
1989年2月5日上午11点10分左右,中国农历年三十,在中国现代艺术展上,肖鲁朝自己的作品“对话”的装置中的玻璃连开两枪,导致中国美术馆闭馆、展览被迫暂停。枪响之后,国内外媒体对此事件争相报道,《对话》枪击事件因此也成了89艺术大展的标志,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个月以后,天安门事件发生。虽然,这个作品和事件之间并没直接的联系,不过,这个作品就成为与反政府抗议有关的标志性行动。
“对话“作品是两个并列的、相距不到一米的玻璃电话亭,电话亭里各有一男一女打电话的背影。俩人应该在通话,但电话亭之间、红色电话机的话筒从桌上垂下来,孤伶伶地悬挂着,那嘀嘀嘀的忙音似乎清晰可见。
而Tate展出的这个作品呢,在“对话“中两个电话亭之间的玻璃后面,便是Niki de Saint Phalled的作品“Shooting Painting”, 是他一系列名为”Tirs”, 法语枪击的意思,的作品中的一件。
17)
美术馆建筑的大烟囱,半透明玻璃制成的顶被称为“瑞士之光”。
18)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在Tate Modern可以俯瞰泰晤士河畔,远眺圣保罗大教堂和City of London的全景。
19)
美术馆的内部结构和装饰,也很有特色。
20)
21)
22)
23)
24)
里面的光影很特别、很素静,好像是一个黑白的世界。
25)
有人带着专业摄影师,正在这里拍照呢。
26)
27)
Tate 侧门外看到的建筑。
我们母子两个,在里面逛到闭馆时间了才出来 。当然,主要是小朋友在看,我不少时间在走廊上、找一个有阳光照到的沙发,窝那里等他慢慢看。
而大朋友呢,有自知自明,一开始就决定不进来了,要在外面草地上日光浴。结果,估计几觉都睡醒了,左等右等都没见我们出来,开始不高兴了。后面一路都闷闷不乐的,扫兴哈。
从Tate离开后,我们就沿河往Tower Bridge走。听之前游船导游说起来,这一路是很有特点的。
28)
莎士比亚剧院。
据之前导游说,剧院飘扬的旗帜的颜色,显示了剧院将要上演是那种类型的剧 —— 黑色是悲剧、红色是喜剧、黄色是传统古典剧。
29)
30)
31)
32)
小街小巷里的风景
33)
34)
这些应该都属于古老的。
35)
36)
37)
38)
而这些就很现代了
39)
40)
靠近伦敦塔桥
41)
42)
走上伦敦塔桥
43)
过了塔桥,一直走到第一天回去时的那个Towel Hill 地铁站。汲取上次的教训,我们避免了在Paddington转线,用Circle Line黄线直接回到了Westbourne Park, 比上次顺利得多。而且,终于给我找到个机会,拍到了大规模地铁管道暴露在室外的照片,好不容易。
8点多回到Air B&B,发现原本很安静的另外两间房,一下住进来了好多人,很年轻的帅哥靓女。人多得我们想象不出来,两间房怎么住得下。看我们回来了, 要做东西吃,本聚在厨房/厅热闹哦的那几个,就都回房间、把地方留给我们了。第二天,发现真正住在这套房里的人,应该没那么多。前晚,可能有其他朋友来玩,才那么热闹的。
前两天,我们只与一个房间的三个人,短暂的照过一下面。其他时间,我们在的时候,大多只有我们一家。这人一多起来,就发现这个Air B&B的问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