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文革 . 童年 (8)----勒令搬家

文革 . 童年 (8)----勒令搬家

博客

120号’是整栋房子中的一个门号。这是一栋日式楼房,说得好听一点,它很像北美的townhouse。小楼一共有六个门,住着六户人家。房子与前面的大路有20米左右的距离,每家门前都有一条砖甬道通向大路,另外还有一条横向的砖甬道把每一家连接起来,使六户人家既不显得过分靠近,又可以很方便地来往。夏天,各家都在路边和门前种一些花草,逢开花季节,姹紫嫣红,煞是好看。也有些人家栽些葡萄,或其它蔓类的植物,将门前搭起了一个绿色凉蓬,夏天,在下面乘凉、喝茶、聊天。而在离房子较远的地方多种些蔬菜,既贴补了家用,又是消遣的营生。

 

房内是典型的日式结构,进门便上高台阶,一律木地板。楼下有一个大房间,其余的是厨房,厕所和储藏室。厨房内有一个后门通向后院,夏天时前后门一打开,屋里很凉快。一个窄窄的木楼梯通向楼上,楼上有两个房间,一个大些,一个小些。楼上的大房间,姥爷用来做书房兼卧室,小姨七姨住小房间,姥姥则带着我住楼下。有时爸爸和妈妈带着妹妹休假回来,或其他舅舅,姨探亲回来住在楼下,姥姥便上楼去住。

 

那个房子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煤气和暖气,自来水当然更不用说,这就是所谓的‘两气一水’。在那个年代,能用上这‘两气一水’的实在不是太多。而事实上,这片住宅区在建造时就已将这些设施规划、建造好,因此这片宿舍从1号到130多号的住房全部享有‘两气一水’供应。

 

但也不是所有住在这里的人都享受到了‘两气一水’,在宿舍区的后半部也就是1号之后还有一些建筑,好像是俄式的。这些房子结构也不错,房间普遍较大,天花顶高,宽敞、亮堂,但房子与房子之间的距离很小,单位面积居住的人多。这一片房子就没有煤气,暖气设施。不知道当时的学校领导出于何种考虑,住在这里的几乎全部是学校的工人。这样,宿舍院区无形中就分为两个区域,前面的一部分住的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和各级领导,后面住的是工人。

 这一次‘勒令搬家’事件便是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领导已全部‘靠边站’了,而那些教师,特别是那些从解放前过来的老教师没有几个自身是‘干净’的,都赶紧躲在角落里尽量不出声响。于是,参加‘群专小组’的大多都是出身好的工人。这种住房分配的不合理当然早就看在他们的眼里了,以前一直没有办法改善,现在自己掌权了,便迅速重新制定了住房分配方案,并在一天之间将‘勒令搬家’的大字报贴到了院内百分之九十的人家的门前。

 

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没在家,姥姥、姥爷和我(当然主要还是姥姥),匆匆将家里重新安排布置一下,将楼下的东西清理出来,该扔的扔了,该留的搬到楼上,让出楼下的大屋,并腾出了一个储藏室给另一家作厨房。好在那个年代里,每家的用具,家具,摆设都很简单,没有花费很大的的功夫,便在大字报规定的时间内,将房子交了出去。

 

楼下搬进了关姨一家,家里人口也少,一直和姥姥一家和睦相处,直至二年后各自离开‘120号’,离开这座城市,到农村插队落户。

 

宿舍区里大部分住房都作了调整,隔壁的程姥姥家楼下也搬进了另一户,再隔一个门的顾姥姥家被调走了,搬进了一家有9个孩子的人家。而且并不是所有人家都像姥姥家这样幸运。自从开了两家甚至三家合住一个单元房的先例后,邻里吵架便成了很多人家的家常便饭。倒也不是人们太爱计较小事,几家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没有隐私而言,且大家公用厨房,厕所,不光是不方便,还要分摊煤气,水,电的费用,难免不产生矛盾。

 

就这样,继学校的秩序和平衡被破坏之后,生活中的秩序和平衡也开始被打破。

 

那张‘勒令搬家’的大字报像一帖难看的膏药一样,一直贴在门口,至到风将它吹得零七八落,也没有人敢将它揭下来。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孺子和牛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