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无息的“兵十号摄影队” ZT
老照片的故事:无声无息的“兵十号摄影队”
(2013-03-15 00:45:18)
(2013-03-15 00:45:18)
前几天,杨映梅叔叔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两弹”影像是如何拍摄的》回忆文章,同时发布了1964年底,原总参副总长张爱萍上将(前左3)、总政副主任傅钟上将(前右3)、总政文化部部长陈亚丁(前右2)、总政电影处处长那狄(前右1)在三座门接见八一电影制片厂荣立集体一等功的军教片室参加拍摄原子弹爆炸的兵十号摄影队部分人员的合影。
参加接见的有八一厂的厂长陈播(后右2),政委张景华(后右3),副厂长胡介民(后右1),军教片室主任罗浪(中左1),副主任洪杰(前左2),兵十号摄影队队长杨采(前右4),摄影师柴森(后右4),摄影师杨映梅(前左1),动画师谭进(后左1),整备师丁翰通(后左2),录音师席珍(中左3),制片闫日荣(中左2),保卫干事王彬(中左4),编辑廖峰(后左3),照明韩荣良(后左4),遥控摄影师于海(后左5)。
照片中,杨采队长捧着奖状,军教片室副主任洪杰手举锦旗,上面写着:
“赠给荣立集体一等功的兵十号摄影队,
高举毛泽东伟大思想红旗,为实现国防现代化而奋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零二二部队,一九六四年十月
这是同时拍的另一张,前排左一从杨映梅换成了郑治国,看来是两个人分别担任拍照任务。
看着这张老照片,里面还真有故事可讲。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2年建厂时,有三个制片室,分别为故事片室,主任冯一夫;军教片室,主任罗浪;记录片室,主任翟超。
当时的影视器材很落后,军队只有八一厂有影视记录手段,所以各单位有需要进行影视记录的工作,都请八一厂前去拍摄。这种任务通常都是由军教片室派出人员去完成。
在飞机上拍摄。
随着我军新式武器的快速发展和试验秘密等级的提高,军教片室的外派任务也越来越重,军教片室经常临时组成保密摄制组来负责拍摄国防科研片,因为是保密片,摄制组的人员来无踪去无影,直到片子拍完,人都回来了,大家也不知道他们干什么去了。直到现在,他们也不说都拍了些什么。
如:
1960年12月出品兵二号(绝密),1963年12月出品兵三号(绝密),1961年12月出品兵五号(绝密),1961年7月出品地一号(绝密),1963年12月出品地二号(绝密),1963年11月出品兵八号(绝密)。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原理试爆时,八一厂秘密成立了兵九号摄制组,1964年11月出品(绝密)。
等到第一颗原子弹正式爆炸时,八一厂又组成了人员庞大的兵十号摄影队,专门负责原子弹爆炸时的各个角度;爆炸前后效应物的变化;核条件下部队战术演练等拍摄任务。
兵十号摄影队的成员有:
编辑:杨采,廖峰,
摄影:柴森,郑治国,杨映梅,段仁宗
遥控摄影:于海
解说词:廖峰,
录音:席珍
音乐、解说:可青
片子于1965年9月出品(绝密)。
杨采保存着一张照片,他说,“这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天拍的,很珍贵。照片上有试验场的重要标志,这个门上有3个字,叫胜利门。原子弹爆炸后,柴森和郑治国离爆心最近,要最早最快地撤离。他们刚回驻地,总指挥张爱萍也从指挥所回来了。他没有回自己的驻地,直接就奔了摄影队的帐篷。张爱萍急着要知道前面的情况,问得那叫细。柴森他们兴致也高,帐篷里笑声不断。就这时候,有人冷不丁喊了一声,副总长和我们合个影吧。张爱萍说,好哇,好哇!试验成功了大家都高兴,可要不是首长发话,谁敢拍呀。”
照片上杨采坐在前排正中的位置,说起这个他还挺不好思:“
一开始我站在旁边,张蕴钰司令员拽我,让我去坐。我一看空的那个位置,那哪是我坐的地方,一边是总指挥张爱萍,一边是司令员张蕴钰,我实在不敢坐。可司令员死拽活拽的,弄得我挺尴尬。最后张爱萍喊了声:哎呀坐下吧。首长一说话我就不敢不坐了。后来我想明白了,那是首长对八一厂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不是我个人的问题。”
一开始我站在旁边,张蕴钰司令员拽我,让我去坐。我一看空的那个位置,那哪是我坐的地方,一边是总指挥张爱萍,一边是司令员张蕴钰,我实在不敢坐。可司令员死拽活拽的,弄得我挺尴尬。最后张爱萍喊了声:哎呀坐下吧。首长一说话我就不敢不坐了。后来我想明白了,那是首长对八一厂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不是我个人的问题。”
以后,为了适应新式武器的试验秘密等级,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厂党委决定,以“兵十号”摄影队的主要成员为核心,组建一个专门的保密片室,对外统称八一电影制片“第四制片室”。
第四制片室人员有
主任:65-66杨采,67-78许又新,79-84杨采,
主任:65-66杨采,67-78许又新,79-84杨采,
(65年组成时,临时任命的主任为杨采,1966年底文革开始后,尽管上级有命令四片室不准进行“四大”,但杨采还是受到一定冲击,后来任命许又新负责四片室工作,79年编制落实,正式任命杨采为主任。
政 委:靳惠林,(原来四片室没政委,文革中增设了政委,由外单位调进掺沙子。)
副主任:王金铎(文革时叫领导小组的副组长,79年正式任命为副主任)
干 事:韩宝库、周永昌、张文善
编 导:杨 采、许又新、王金铎
摄 影:柴森、郑治国、杨映梅(兼编导)、张贵友(兼编导)、倪学健(兼编导)、赖英武(兼编导)李达顺、孔令辛、
王大勇、段仁宗、宋景玉等;。
遥控摄影:唐泽民、闫俊德(兼录音)、于海、刘永才、张诚、蔡文波
照 明:韩荣良、陈雪云、马士昌、刘建辉、孙再水
制 片:闫日荣、韩祖华、陈玉金(兼编导)、姜志政、李庆振
资 料:翟国顺、姬永生
剪 辑:杨兴玫、郑世英、刘先林、宋吉惠
动 画:夏明道、马凯、刘国锋、芦燕琴
车间内定人员:谭进(动画)、丁翰通(整备)、席 珍(录音)、李 林(录音)、李 彦(录音)、可青(解说)等20人
政 委:靳惠林,(原来四片室没政委,文革中增设了政委,由外单位调进掺沙子。)
副主任:王金铎(文革时叫领导小组的副组长,79年正式任命为副主任)
干 事:韩宝库、周永昌、张文善
编 导:杨 采、许又新、王金铎
摄 影:柴森、郑治国、杨映梅(兼编导)、张贵友(兼编导)、倪学健(兼编导)、赖英武(兼编导)李达顺、孔令辛、
王大勇、段仁宗、宋景玉等;。
遥控摄影:唐泽民、闫俊德(兼录音)、于海、刘永才、张诚、蔡文波
照 明:韩荣良、陈雪云、马士昌、刘建辉、孙再水
制 片:闫日荣、韩祖华、陈玉金(兼编导)、姜志政、李庆振
资 料:翟国顺、姬永生
剪 辑:杨兴玫、郑世英、刘先林、宋吉惠
动 画:夏明道、马凯、刘国锋、芦燕琴
车间内定人员:谭进(动画)、丁翰通(整备)、席 珍(录音)、李 林(录音)、李 彦(录音)、可青(解说)等20人
保密制片室成立后,但1965年至1979年该室的人员编制一直没有落实,成员都是从各单位抽调而成。直到1979年,八一厂的新编制下来,四片室才正式落编,称为:国防科研片室,杨采被正式任命为第一任主任。
四片室成立后,国防科研片成了八一厂的一个重要片种。在总政治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战斗在这条战线上的同志们长期以来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默默无闻地完成了许多艰难而险重的拍摄任务。
在试验场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爆炸,到“神舟6号”的上天,从荒漠戈壁到大洋深处,从生产第一线到导弹发射实验场,他们站在国防科研的前沿阵地上,镜头始终追随着我国国防科前进的脚步,记录了国防尖端科学的丰硕成果,拍摄了大量鲜为人知激动人心的镜头,留下了十分难得的宝贵资料,同时也反映了那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国防科研工作者令人敬佩的动人事迹和五四奉献的感人精神风貌。有的摄影师甚至在执行拍摄任务时光荣牺牲。他们为加强国防建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多次得到军委和总部领导的嘉奖和表扬。
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爆炸,到“神舟6号”的上天,从荒漠戈壁到大洋深处,从生产第一线到导弹发射实验场,他们站在国防科研的前沿阵地上,镜头始终追随着我国国防科前进的脚步,记录了国防尖端科学的丰硕成果,拍摄了大量鲜为人知激动人心的镜头,留下了十分难得的宝贵资料,同时也反映了那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国防科研工作者令人敬佩的动人事迹和五四奉献的感人精神风貌。有的摄影师甚至在执行拍摄任务时光荣牺牲。他们为加强国防建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多次得到军委和总部领导的嘉奖和表扬。
杨采,抗日战争参军入党,延安电影团一期学员,新中国第一代摄影师。
杨采在核试验场
他参与了从第一到第五次核试验的拍摄,任摄影队副队长和编导,1968年,到越南援建电影厂,1972年回国,又参与了后来的核试验拍摄,直到1984年退休。
第二任主任许又新,17岁参加革命,后又被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文工团副政委。因负伤回国休养,评定为三级残废荣誉军人。
1953年,曾在北影厂拍摄故事片《智取华山》中客串饰演团政委
调入八一厂后担任故事片导演,曾于60年执导了故事片《奇袭》,到“四片室”后,许又新从1967年到1977年与荒凉的戈壁滩结下不解之缘,在23次核试验任务中,他带队并担任编导的影片占总数的一半之多,成为记录中国”两弹一星“光辉历史的传世珍品。1980年7月30日,终因积劳成疾罹患肝癌而去世!
调入八一厂后担任故事片导演,曾于60年执导了故事片《奇袭》,到“四片室”后,许又新从1967年到1977年与荒凉的戈壁滩结下不解之缘,在23次核试验任务中,他带队并担任编导的影片占总数的一半之多,成为记录中国”两弹一星“光辉历史的传世珍品。1980年7月30日,终因积劳成疾罹患肝癌而去世!
摄影师郑治国同志! 14岁参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华北、中南、西南等战斗。他拍摄的故事片《地雷战》是八一厂的优秀影片之一。进入“兵十号”和“四片室”后,郑治国不怕核污染,总是站在离爆心最近的地方,争取最好的拍摄效果!冲击波过后,他立刻跳出工事抢拍冉冉升起的蘑菇云,记录下大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珍贵镜头!他还不顾核污染在直升机上俯拍满目疮痍的核爆心,并让直升机距地面300米距曝心仅仅400米,在爆心上空盘旋拍摄,完全把个人生命置之度外!1965年5月15日,我国第二次核试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郑治国竟坐在行进中的坦克的炮管上.冲进蘑菇云中拍下坦克冲进蘑菇云这一举世罕见的震撼人心的镜头!这组镜头受到周总理和贺龙元帅的极高评价! 2005年9月13日, 郑治国病逝。
摄影师柴森同志!他是国内最早与原子弹打交道的摄影师,也是八一厂最早的军教片摄影师之一.在核试拍摄中他总是闯头阵的主力摄影.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时,他肩扛摄像机突进到离爆心10公里处的防护工事,抓拍壮丽的蘑菇云.完成这次拍摄任务集体荣立一等功,柴森个人荣立二等功.他在蘑菇云下拚杀了四年,成为核爆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为“两弹一星”积累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也为保密片的拍摄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1968年8月27日,柴森同志在胶州湾航拍海军潜艇的影片时,因直升机坠海而殉职,时年仅40岁!
四片室,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个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情,却始终无声无息的战斗群体! 他们为祖国的核武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
段仁宗
赖英武
李达顺
王金铎
段仁宗
赖英武
李达顺
王金铎
张贵友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流水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