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扯(2)- 村上长篇浅浅评
有段时间比较迷村上春树,把他的书都找来看。下面是他的长篇,浅浅地简评一下,都是当时阅读时的一点感受,完全不懂文学评论,只凭个人喜好扯上一扯。 1.《且听风吟》 (时1979年30岁) 看完没啥印象的小说,一般。小说头里有关写作的段落似可参考引用。 2.《1973年的弹子球》(时1980年31岁) 本小说是《且听风吟》的续,比《且听风吟》写的稍好,已经可从看到村上小说的个人特色。 本小说情节简单,双胞胎到最后也没明确交待,留给读者自己联想了。人物‘鼠’特征不明,‘我’特征不明。 文字中神秘的调调在村上之后的小说中有充分的表现。‘出口’、‘入口’等哲学兮兮的东西在《挪威森林》里也有涉及。 写法上,小说开始通过修配电盘的话引出双胞胎的悬念,让人不禁想着‘我’与双胞胎到底是怎么认识的,怎样的关系。小说有‘我’和‘鼠’两条线,两线偶有交叉,但仅是符号意义上的交叉,无故事情节上的交叉,相比村上以后的作品,此小说的写法未完全成熟,稍显简单、幼稚。 村上小说的大致特征已显现,用第一人称‘我’、心理活动、奇怪的想法、预置悬念、神秘空间、性等。‘我’常常是内心丰富、表面冷漠、一副牛逼轰轰的样子,会不厌其烦地谈论音乐、为显得与众不同,也总弄一本鲜为人知的另类书看看,凡此装牛细节,不一而足。 3. 《寻羊冒险记》(时1982年33岁) 分几次看完,持续两星期,最后一次看,几乎忘了前面的内容,除了我健忘外,怕是小说本身也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或事件。 本小说似中专站,人物前引《且听风吟》与《1973年的弹子球》的鼠、杰、我等人物,后接拧发条鸟(本篇提及拧发条的鼠)的《挪威森利》与羊男的《舞舞舞》。 写法上算是前面最初两部小说《且听风吟》与《1973年的弹子球》的总结,村上‘神道道’技法从这部小说初步成型,在《挪威森利》与《舞舞舞》达到高峰。(后又读自传随笔,发现我的这个想法是正确的,说法不谋而合,俺大致自信了一点自己的感性判断。) 就小说本身而言,有些啰嗦,不太好看,尤其是作品后半部。村上似也知道了这个问题,以后的作品便有所改善,虽然絮絮叨叨啰嗦依旧,但看起来并不让人厌烦,有时竟觉得津津有味。 4.《挪威的森林》(时1987年38岁) 故事算吸引人,觉得中间部分暗淡些。心理活动及对话比较生动,想象力丰富。绿子的人物刻画最为生动,语言甚为鲜活,直子则有些朦胧模糊。渡边和玲子的最后一次肉搏有些突兀,似为凑齐异性恋、同性恋、恋母、恋父等情欲各种组合,但难免有狗尾续貂的感觉。 文字方面相当不错,也正因为如此,各种肉搏的真实描写没太令人不舒服,有的场面倒也生意盎然。然而重口味描写处似又太多,多少冲淡了其他段落,晃来晃去的大JB使思想深处的表达显得苍白,而唯一能平衡‘性’场面只能是思想更具有冲击力的挖掘,显然作者并未完全地成功做到。 自谓普通的渡边,时时让人感到小知识分子的清高, 实际是伪普通,真清高。从来不用自己主动,每每都有MM投怀送抱,似未脱离小说一贯的毛病,写作中不加节制地扩大主人公的牛逼性。这多少也有作家常有的求得某些心理安慰,过过干瘾的意思吧。 但真实却是这小说的最大优点,以上毛病瑕不掩瑜也,它还是一部好小说。 5.《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 时1985年36岁) 小说头尾有趣些,中间却是个大草包,零零碎碎枯淡无味。 有的生活视角和细节描写还是很精彩,例如有关胖女人的想法,饥饿能吃的描写。 文中出现‘影子’这一哲学兮兮的命体,将人和影子割开却是很神奇的想像,有点像荣格的第一和第二人格的分离。 本中时不时罗列一些作家的名字和相关作品,似写书的那段时间作者读的,其中对某些作家的评论值得注意,待以后考证,可检验其是否信口胡扯。 大胃口的图书馆女孩挺讨人喜欢,描写她风卷残云的一段很精典。胖女孩性格不明,也谈不上喜欢与否。 村上小说的必要元素之神秘空间:电梯,下水道,及胖女孩开始引导去见老头的地方。 村下小说的女主角,没事聊天时,聊着聊着都会主动提到性,坦率得如握手吃饭之平常,有点与现实不太一样。‘我’总是牛逼轰轰的对待性,一副不急不忙,不太急切毫不在意的样子,有时还有点被动,其意淫境界令人仰望。 6.《舞 舞 舞》(时1988年39岁) 很好看,印象深刻,笔法细腻,情节抓人,自白处尤其深刻而又不失幽默,很喜欢。 虚幻神秘的电梯与神秘的楼层仿佛比拟心灵的深处,这么来说,似仅仅‘由美吉’才走进‘我’的内心。 人物‘雪’很有特点,尤其是语言与动作,顽强地扮酷,表面上啥都不在乎的样子,好玩。 ‘雪’的娘‘雨’倒不甚清晰,执着的职业女性,隐隐地与读者保持着距离。 影星五反田似另一个‘我’,说话看不出特色与区别,跟‘我’几乎一样,此处似犯小说的‘无重复’常规要求,至于其它,似‘无矛盾’处,亦‘无遗漏’处。 总的来说,‘我’一直徘徊在虚幻和现实之间,真真假假也就这么混乱地过吧,如再进一步,怕是得吃药了。 7。《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时1992年43岁) 初君似自私自我之徒,其他人物关系:岛本(精神初恋),大原泉(肉体初接触),泉表姐(性启蒙),有纪子(妻子) 没太大意思,少年,青年,中年,头好尾好中间潦草,情结有微黄处,似可含蓄处理而不必那么多细节;没啥思想深度的东西,感情和想法有些流于表面。 似可拆分为少年,青年,中年三个短故事更佳,揉在一起不很协调,有头重脚轻感。 8.《奇鸟行状录》(时1995年46岁) 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乱得可以,妻子失踪,找妻等妻一线索贯穿始终,其余的似在这主线上添加的一片片补丁。 一会梦里一会现实,偶尔为之尚可,没完没了地梦,难免累人,虚实穿梭虽有抓人的功能,但读完后会有恨恨的感觉,神秘兮兮折腾个啥! 又似无通篇考虑,写到后面有写哪算哪得感觉,小说前面很精致,也有不少巧妙铺垫和回应的安排,写着写着,对自己就放任了,梦也乱做一气,全然不管对整体有无益处。 后半部分的肉桂和肉豆蔻,战争故事,笠原后来的信等章节,统统似多余,完全坎去也不影响故事的完整。 老婆跟人跑了、神秘漆黑的空间、10几岁的女孩笠原等情节,在《舞舞舞》里也出现过,似乎是村上在小说情节方面的又一偏好吧。 9.《斯普特尼克恋人》(时1999年50岁) 这篇不错,形式不复杂,线索也简单。前半部:堇如何恋上敏;后半部:堇与敏出游及堇失踪,堇像烟一样消失。 似纠结于爱非所爱,‘我’爱堇,堇爱敏,敏不爱堇,堇失踪后,我觉得爱敏也不错。又似企图涉及同性恋话题,但看出来是浅尝则止。 ‘我’的自我评价几段哲学兮兮。 文字似更含蓄、老辣,较年轻时清淡了一点点,细节更精密而不露痕迹。如打电话左手换右手德细节等。 抽象概念具体化是村上善用的技巧, 如心情象啥啥河一样晴朗,好的晚餐表现在有桌布和葡萄酒;没了你就象没了啥啥小说,等等等等。 之前作品均大都以‘我’为主线,此篇以‘我’为旁观,手法上有一大变化,小说中也竟然堂而皇之地点明了。 10.《海边的卡夫卡》(时2002年53岁) 前半部分还好,后半段没太明白,佐伯和中田都死了,啥意思? 越到后面越分不清楚梦与现实,来回穿梭,一头雾水。 一个魔咒,一块入口石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杀父,奸母,奸姐,看起来骇人听闻的。又似患有强迫幻想症的少年的幻想,到底隐喻什么,没整明白,有病! 其间黄色情节似不必要,尤其是性感女郎四驱汽车一段,似噱头,可去之或用其他办法表现主体与客体的联系。 一本神道道哲学兮兮的书(涉及黑格尔主体、客体等),比较装比较变态的书,从书名看,也许是,或肯定是仿效卡夫卡之荒谬。 头尾与猫的对话的部分挺有意思,模拟猫的语言生动可爱,通过语言还能看出不同猫的性格,是最有情趣处。天上下竹签鱼和蚂蟥的段落也好玩。 中田和星野的几处对话也挺逗,中田说话必先自称“中田我怎么怎么”,有特点的说话方式。 前半段写得很精致,呼应、藏闪等安排巧妙,故事奇特抓人,但后面写着写着,色将起来,兴奋勃起之后,也就不太注意了手法了,这似村上虎头蛇尾的老毛病。 这部里的‘我’不似其他小说那么精彩,也许是由于篇幅上故意有所缩减,‘我’与中田的故事一半一半,两条线汇于入口石,后至佐伯,并以中田、佐伯均死为终结。 小说的大致悬念线路:出走(妈、姐是谁?),火车遇樱子(其姐?),图书馆(引出馆长佐伯,其娘?),爹死(谁杀的?)(文中手血一段有些生硬唐突,有故设悬念之嫌疑,有点露馅儿,笨拙了),梦佐伯(佐伯是妈?),引入佐伯的《海边卡夫卡》的诗(诗句什么隐含?),引出‘入口石’方与中田故事接上头。 序言中村上的采访以及林少华的文章值得参考,利于了解作者和译者,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11.《天黑以后》(时2004年55岁) 有些无聊,1小时速看,无重点无高潮,散落的是都市夜里几个片断,爱丽睡啊睡,玛丽装B玩深沉,只对‘薰’有点印象,其余均模糊。就小说而言,似一篇破小说,李敖所说的臭鸡蛋,无情节,无鲜活的人物。 深层上似探究个体和群体,人与社会,孤单自我的夜与忙忙碌碌的白天,其余没看出啥。 注意到一小细节,19岁的玛丽要去北京留学。 12.《1Q84 》(时2009年60岁) 赖明珠译本,与林少华译的味道完全不同,无林的文彩和文字的节奏控制,看了几页,看不下去,待日后有林译版的再说吧, 自己还是喜欢林家铺子的。。。。 |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啊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