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守城
书生守城
书生给人的印象一般不会是五大三粗,不一定全都是玉树临风,但多数是温文儒雅、文质彬彬。通常他们遇事喜欢讲理,不爱动武。若让这样的书生守卫城池,面对挥动兵器,杀气腾腾的敌人,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当年明月的书《明朝那些事儿》中有一段书生成功守城的精彩片段。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对守城书生的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现在又重温了一遍这个故事,缩写抄录一下,以表敬意。
背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是太子,但朱标还没来得及继承皇位就去世了。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有军事奇才,能力甚强,对皇位有觊觎之心。可朱元璋却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炆继位后就开始了消藩活动,就是要除去他叔叔们手中的权力。他还没有对朱棣动手,就有人劝朱棣谋反。朱棣犹豫了一下,就反了。当然打着的旗号是除奸臣,清君侧。于是双方的军队开打。这段故事就发生在朱允炆任命他的亲戚李景隆为总元帅去打朱棣。
李景隆每次都打不过朱棣,但他每次都能成功逃跑,是名副其实的逃跑冠军。此时,李景隆手下一个管粮饷的人叫铁铉,他是一个不懂军事的知识分子。他跟着李景隆的败军撤退,但跑得没有李景隆快。他边退边收拢残兵,告诉他们去济南打朱棣。
铁铉到达济南后,发现李景隆又败了一次。李景隆独自跑了,把十几万将士都送给了朱棣。
铁铉在济南城中,遇到李景隆手下的都指挥使盛庸。
此时的济南城里,挤满了人心惶惶的逃难百姓和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而朱棣已经带领着他的十几万军队准备攻城了。
这是一场看似胜负悬殊的较量。朱棣觉得自己必胜。他把自己的所有军队列队扎营于城下。他已经打败了所有强大的敌人,无数的州府都投降于他,但眼前的这座柔弱不堪的城池居然不降。他决定硬拼一下。
铁铉虽不是科班出生,不懂军事,但极有悟性。他在实战中了解了战争的规律,并最终被推举为济南城的镇守者。而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盛庸更是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
朱棣在准备妥当后,就向济南发动了进攻,北军(朱棣的军队)日夜攻打,铁铉亲自在城上指挥战斗,身先士卒,他的这种行为感动了原本垂头丧气的士兵们。在铁铉的鼓舞下,防守官兵士气大振,连续打退朱棣多次进攻。北军在城下徘徊数日,始终不得门道。
朱棣随后想出了一条毒辣的决堤放水的计策。这一招很厉害,眼看城池就要失守,但铁铉并不慌乱,他想出了一个诈降的妙计。
朱棣果然上当,他按要求单骑入城接受投降。就在朱棣骑马即将进入城内时,城门上突然降下铁板,意图将朱棣困在城内。可惜,铁板没有隔住朱棣,却正好打在他的马头上。朱棣被搞懵了,但也逃走了。
气急败坏的朱棣再次命令士兵猛攻济南城,但济南仍旧防守严密,朱棣一连打了三个月,都没进展。
为了打破僵局,朱棣决定使用他最后的秘密武器——大炮。这下铁铉终于要面对他镇守济南以来最大的危机了。
正当朱棣准备好大炮和弹药准备炮轰济南城时,城头上出现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他立刻下令不许开炮,因为城头上铁铉挂出来的那些东西让他不敢打。
铁铉挂出的是十几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
这些木牌子真是比防弹衣还顶用,朱棣在城下气急败坏,破口大骂,但就是不敢动真格的。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没有朱棣不敢干的,而这些木牌不过是用普通的木头写上几个字而已。铁铉断定朱棣绝对不敢损坏这些木牌。因为铁铉准确地抓住了朱棣的弱点。他的弱点就是出兵的理由。
虽然天下人都知道朱棣是反贼,但是朱棣毕竟还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的,这个支持就是他老子朱元璋的遗训,所谓藩王靖难,扫除奸臣是也。其实也就是用老子来压孙子。可是现在铁铉挂出这些自己父亲的神牌,如果用大炮攻城的话,岂不是连老爹的神位也敢毁?
朱棣何尝不知道这些所谓神牌可能是铁铉派人上山砍了木头下来,找几个测字先生写的,有何神圣性可言。
但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大家都知道这玩意是假的,可就是没人敢动手去砸了它。
真是滑稽。城下的朱棣大炮齐备,兵马强壮,只要命令开始攻击,济南唾手可得,可他暴跳如雷,有怒难发,就是不敢开炮。城上的铁铉得意洋洋,敲打着那些所谓神牌,以挑衅的眼光看着下面的朱棣,就差喊出“向我开炮”这样的豪言壮语,那意思似乎是说:有种你就开炮啊!
朱棣没种开炮,只好收兵回营,这应该是朱棣军事生涯中最为窝囊和郁闷的一天。
铁铉的智慧和这种玩弄敌军于股掌之间的气魄确实值得我们景仰。
朱棣终于感觉到了自己对手的强大,一群残兵败将,一个没有打过仗的书生,一座似乎踢一脚就会落下几块砖头的城池,居然挡住了自己。而这也是他开战后的第一次失败。
这次失败给朱棣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后来朱棣再次要进攻京城(南京)时,他绕开了山东,选择了别的进攻路线。
后话:后来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发兵再取济南,铁铉寡不敌众,兵败被俘。他被朱棣亲自审问后被害,死时年仅37岁。济南城至今还有铁公祠来纪念当年保卫了城市的书生铁铉。
图 铁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