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许我怒放的人生
多伦多终于入夏了。
经历了一个漫长又漫长的冬季,在毫无预兆下,这个城市突然间进入到了夏天。今年的天气反常得很,很多举家前往HIGH PARK看樱花的一家老小们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樱花树直接SKIP了开花的部分,满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
很像夕子一直很欣赏的人的性格,善良不虚伪,直来直去,做事坦坦荡荡,不勾心斗角,不背后算计,也不假惺惺。
就像杨绛先生。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离我们而去,享年105岁。
先生一生的文字作品以及处事待人的态度,都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让我们在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获益匪浅。
杨绛先生《将饮茶》曾写道: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
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身边总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也会被卷入风波,受到牵连,误解,更是需要我们心中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风波中屹立不倒,活得坚强而勇敢。
初次读《我们仨》还是刚刚来加拿大,2005年,说起来过几天就是来加国的第十一年了。那年的我初初来加国,一日打三份工,还要为数个报纸网站写专栏,稿费微薄到零花钱都算不上,内心记者的火种还在,只是一个对自己这么多年爱好的一个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工作结束回家后已经是晚上8点或者10点了。躺在床上看会书,是人生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候。而《我们仨》就是出现在那个时间。十一年的加国生活,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但是,那一年一个人孤身闯荡的每一天,却记得格外清晰,我还记得读这本书的那段时间,那段感受与体会。
书的开头,是一个漫长的梦;死亡的撕心裂肺断肠催心丝毫不见,而是以一种奇幻的手法把你带入一个悠长神奇的旅程,直到一个个的道别让人慢慢醒来。”十年一觉扬州梦“,梦醒之时,已不知身在何方,也并不知伤心疼痛,转念一想,原来一早那个心已经被两个人带走了,不再回来;而家已不复是家,而是她的客栈。
很多时候,当两个人离别的时候,往往最伤心的那个是留在原地的。因为走了的人面对的是新鲜的地域和朋友,而留下的人,却不得不面对所有留着两个人记忆的生活。那些街道和景物,那些一棵棵的大树,那些街边冒着热气的早点摊,那些喧闹的菜市场,屋内的桌子椅子床,每一个纹路都刻着另外一个人的影子,每寸距离都记着那个人的体温和过去的好时光;从三人结伴到孑然一身.这一生就此快要到了尽头.我不知道那是怎样的哀伤,陪伴一生的至亲就此别离.我却想得到是怎样的快乐给了她如此的勇气来重新回忆三个人的经历。
在书里,钱钟书不是钱钟书,杨绛先生也不是杨绛先生,钱教授不是钱教授;而是那么简单平凡的三口之家。丈夫和妻子有些稚拙而可爱,女儿聪慧而懂事。”我们与世无求,我们与世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到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她细细地写着从最开始年少之时,一个二十五岁,一个二十四岁,两个人新婚不久开始去英国牛津留学,租的小房子,从开始两个人都不太会料理家务,做饭,到可以让朋友到家里请客吃饭;如何搬家到新房子,每天早上杂货店的小伙计送新鲜的面包和香肠到家里;用原始的曲曲弯弯的老式加热器洗澡;每天的散步和假期去法国、意大利游玩的快乐日子。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用英文和法文还有意大利文西班牙文阅读和写作了,钱钟书在牛津的毕业答辩上,只有一个教授提了一个问题,就没有教授再敢提问题了;中国学生的才学和外文造诣,让牛津也刻着红色的荣誉。
这些文字对于我们在国外生活工作许久的人来说,格外亲切。我们都经历过这些艰难的起步和一点一滴的成长,积累,升级。就像从事这个行业,做到很好业绩的同行们,之前也都经历过一段修炼打磨的阶段。
对于我们来说都很不容易的在国外的日子,你从杨绛的字里行间却丝毫不见辛苦和艰难;就像后来她的《干校六记》,那本书里,满眼看到的都是豁达与乐观。杨绛与钱钟书当时被扣的帽子不轻,钱先生身体又不好,当时想必是遭了极大的罪。冤屈必定是有的,但那文章中却不见一字抱怨,不见一行悲苦。下乡也好,捣粪也好,都仿佛成了混乱世界里的一次历险。这对大智的学者夫妇,安于所处,每日辛劳,却始终仿佛未曾受到过一点挫折。他们所记得的,是那时候的人间温暖与所得到的种种关怀。教人看了不觉辛酸,却自己由衷地得到了鼓励,心中充满了勇气。
《我们仨》也简单提了一下文革期间的生活,可是我印象最深刻也是对比感最强烈的却是书里这么一段文字,那是在他们学成之时,回到上海,面临解放的混乱却选择留下的想法: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当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作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等待解放之后,迎接他们的却是长达二十年的混乱生涯。开始的整风运动和残酷无知的文革时代,女婿被惨无人道的批斗致死,唯一的女儿坚强地生活下去。两个那么智慧的老人就这样平静走过来,并没有放弃,一直仍然用自己的力量在扶植中国的文化,保护着中国的文化。
她一点点回忆着自己与钱钟书,女儿的事情.十分有趣,单纯又快乐,看了教人几乎忘记前面是怎样的难过.这两个稚拙又有着大智慧的学者,一切的事情在他们眼中都充满了趣味.平常的散步、‘溜街是他们口中的”探险“;一日三餐的家常小吃,听起来也犹如山珍海味一样满口留香,所有的生活都带着无限的快乐,一页页翻去,没有一丝停滞,没有一点龃龉.他们仿佛就是为了对方而存在的,他们拼成了完整的圆。
这种无比的乐观态度和极其强大的精神,也深深地鼓舞着我们。纵然遭受多少不公正的对待和朋友的背叛,面对什么样的摧残和狠毒的流氓行径,都要高昂你的头,就是给那些坏人以最有力的反击!
记得杨绛先生在《走在人生边上》里说过: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苏格拉底坚信灵魂不灭,坚信绝对的真、善、美、公正等道德概念,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宁愿饮鸩就义,不肯苟且偷生。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茫茫碌碌到头来只是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什么价值呢?
不要看起来很努力,很忙碌,却没有做什么实事,想要留得声名,你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价值所在。然后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它。认真读好每一本书,做好每一件事,不浮躁于世。有想法就要去付诸实践。切勿只是想想。那么生活也会只是对你笑笑。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期待,但是少有人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到这种期待需要的轨道上。不要只是想,要做,要放下心中的浮躁的去做。
艳阳当空,正是我们在多伦多拼搏的大好时机。与其被动地等待外界或是环境变化而做出选择,倒不如从现在开始积极主动去拟定计划、碰触梦想。想想过去走的每一步、经历的每一年都已经为自己的今天打下基础;你已经有充足的经验做后备,所欠缺的只是向前一步的勇气。既然我们选择了第二次重头再来的人生,就要迎着太阳的方向,绽放姿态,怒放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