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壶斋:人脑是最好的储存器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人们有点本末到置了,以为凡事非电脑不行。其实他们忘记了,自己肩膀上扛着的是一个电脑难以匹敌的神奇之物。
不错,就计算程序来说,人脑不如电脑,但是就储藏资料和提取资料来说,人脑远远优于电脑。
当我们把人脑的储存能力外化出来的时候,我们仅仅能够想到目前为止唯一科学的方式:分类储存,分类提取。为此,我们要对资料进行命名,归类。提取的时候还要记得这些命名,否则就大海捞针了。
人脑也分类,但是这个过程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上课,用一个课件,或者是PP的,或者是Smartboard的。比如说是一个语法练习,让学生重新组织词序。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软件的animation把这个过程做得很好玩。做了这个课件以后,我们要在电脑里给它放一个地方。还要记住在哪里。且不说制作这个课件所花费的时间,但说放好了以后每次去打开它,你们算算要多少秒?
如果不用课件,这么简单的一个练习只要在白板上打出一些词,然后要学生组成句子就可以了。很快。
有人说,课件制作好了以后,可以重复使用。不错。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你把自己当成没用的人了。你不相信自己在下一轮的时候能想出更好的练习,所以你要操心费力地搞出这么个东西,然后把它供起来。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
即使你想把这个练习保留下来反复使用,用Word文档足够了。难道没有animation就做不了槽子糕啦?
科技的使用本来应该是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的。如果实际操作起来正相反,那就要反思一下了。
我喜欢聪明板,投影仪这类东西,因为它们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而且保证我们教书的不得肺病。但是如果它们要我花很多时间学习怎么让这个字母飞过来,跑过去的。那我谢了您了。我教书不是天桥耍把式的,让人看着眼晕。我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
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认为,越来越复杂的电脑技术在工作场合导致了工人本身技能的退化。这个技能,当然不是指的工人学习电脑使用的技能,而是指的类似工业社会时代工人具备的工艺本事。这种本事具有创造性和工人本身的个体性。旧时代的工匠在自己的作品中放上名字,图的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个名。这里面体现的是对工作的满足感,对满足社会需求的满足感。马克思对这个问题有过论述:
'Let us suppose that we had carried out production as human beings.Each of us would have in two ways affirmed himself and the other person.1)In my production I would have objectified my individuality,its specific character,and therefore enjoyed not only an individual manifestation of my life during the activity,but also when looking at the object I would have the individual pleasure of knowing my personality to be objective,visible to the senses and hence a power beyond all doubt.2)In your enjoyment or use of my product I would have the direct enjoyment both of being conscious of having satisfied a human need by my work,that is,of having objectified man’s essential nature,and of having thus created an object corresponding to the need of another man’s essential nature…。Our products would be so many mirrors in which we saw reflected our essential nature.'“(Comment on James Mill)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异化最早是伴随私有财产和商品生产产生的。现如今,有不少学者也在探讨工作和生活的日益高科技化所造成的异化效果。
当异化还仅仅体现为人不能理解应该归自己掌控的劳动工具的时候,问题还不太大。等到这种异化形成了制度,形成强势话语,那劳动者就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福柯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探讨了知识与权利的关系,对于我们考察异化的制度化过程很有启发。福柯的《疯颠与文明》一书我最喜欢读,它揭示了一个“疯颠”的概念如何经过几百年以后变成了一种制度化的暴力。
在高科技的今天,这种制度化过程可能会飞速发展,用不了几百年的时间。比如手机这个东西,本来它应该是人们可弃可取的交流工具,可是我发现,现在在国内,手机被一些部门当成了想当然的东西。很多网站的注册非得有手机不可。听众给广播电台反馈,非要用手机短信不可。这就是把一种工具制度化了,把它变成了统治工具,霸权工具。如果将来发展到国计民生都非得仰赖手机不可,那通讯公司就成了皇帝老儿,谁都给它磕头了。
□ 读者投稿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1231
不错,就计算程序来说,人脑不如电脑,但是就储藏资料和提取资料来说,人脑远远优于电脑。
当我们把人脑的储存能力外化出来的时候,我们仅仅能够想到目前为止唯一科学的方式:分类储存,分类提取。为此,我们要对资料进行命名,归类。提取的时候还要记得这些命名,否则就大海捞针了。
人脑也分类,但是这个过程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上课,用一个课件,或者是PP的,或者是Smartboard的。比如说是一个语法练习,让学生重新组织词序。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软件的animation把这个过程做得很好玩。做了这个课件以后,我们要在电脑里给它放一个地方。还要记住在哪里。且不说制作这个课件所花费的时间,但说放好了以后每次去打开它,你们算算要多少秒?
如果不用课件,这么简单的一个练习只要在白板上打出一些词,然后要学生组成句子就可以了。很快。
有人说,课件制作好了以后,可以重复使用。不错。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你把自己当成没用的人了。你不相信自己在下一轮的时候能想出更好的练习,所以你要操心费力地搞出这么个东西,然后把它供起来。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
即使你想把这个练习保留下来反复使用,用Word文档足够了。难道没有animation就做不了槽子糕啦?
科技的使用本来应该是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的。如果实际操作起来正相反,那就要反思一下了。
我喜欢聪明板,投影仪这类东西,因为它们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而且保证我们教书的不得肺病。但是如果它们要我花很多时间学习怎么让这个字母飞过来,跑过去的。那我谢了您了。我教书不是天桥耍把式的,让人看着眼晕。我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
有不少社会科学家认为,越来越复杂的电脑技术在工作场合导致了工人本身技能的退化。这个技能,当然不是指的工人学习电脑使用的技能,而是指的类似工业社会时代工人具备的工艺本事。这种本事具有创造性和工人本身的个体性。旧时代的工匠在自己的作品中放上名字,图的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个名。这里面体现的是对工作的满足感,对满足社会需求的满足感。马克思对这个问题有过论述:
'Let us suppose that we had carried out production as human beings.Each of us would have in two ways affirmed himself and the other person.1)In my production I would have objectified my individuality,its specific character,and therefore enjoyed not only an individual manifestation of my life during the activity,but also when looking at the object I would have the individual pleasure of knowing my personality to be objective,visible to the senses and hence a power beyond all doubt.2)In your enjoyment or use of my product I would have the direct enjoyment both of being conscious of having satisfied a human need by my work,that is,of having objectified man’s essential nature,and of having thus created an object corresponding to the need of another man’s essential nature…。Our products would be so many mirrors in which we saw reflected our essential nature.'“(Comment on James Mill)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异化最早是伴随私有财产和商品生产产生的。现如今,有不少学者也在探讨工作和生活的日益高科技化所造成的异化效果。
当异化还仅仅体现为人不能理解应该归自己掌控的劳动工具的时候,问题还不太大。等到这种异化形成了制度,形成强势话语,那劳动者就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福柯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探讨了知识与权利的关系,对于我们考察异化的制度化过程很有启发。福柯的《疯颠与文明》一书我最喜欢读,它揭示了一个“疯颠”的概念如何经过几百年以后变成了一种制度化的暴力。
在高科技的今天,这种制度化过程可能会飞速发展,用不了几百年的时间。比如手机这个东西,本来它应该是人们可弃可取的交流工具,可是我发现,现在在国内,手机被一些部门当成了想当然的东西。很多网站的注册非得有手机不可。听众给广播电台反馈,非要用手机短信不可。这就是把一种工具制度化了,把它变成了统治工具,霸权工具。如果将来发展到国计民生都非得仰赖手机不可,那通讯公司就成了皇帝老儿,谁都给它磕头了。
□ 读者投稿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1231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still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