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龚贤的诗卷

龚贤的诗卷

博客
来自: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Image
lot 937
龚贤(1618-1689)行书自书诗十二首
手卷 水墨纸本 33×1330 cm. 
估价:RMB 20,000,000-35,000,000
 
说明:
1.龚贤的这一组诗歌,以香山、放翁之闲适为本,掺简斋临老避胡之慨,偶杂王、孟清雅高调,满纸云山隐逸之气。这些诗不惟清新可诵,亦足见此老胸襟性情,如“纵有才华终自掩,为全名节许谁怜”一联,既有对吕潜的推许,也透出对身世无可奈何的哀怨之情。另外,这十余首诗并不见载于龚贤的诗集中,可补文史之阙。明清之际的遗民画家、诗人,素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这十几首诗的面世,无疑为遗民诗补充了可贵的资料,在文学史、艺术史上都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2.此作曾经德林、林朗庵递藏。“二十四琴书屋曾藏”为德林藏印。德林(清咸丰—同治间,19世纪),姓阎氏,字君直,号砚香。官河南知府,迁盐运使。画工山水竹石,书法秦汉之篆隶,以其笔法运入画境,深朴苍茫。赵之谦尝得其指授。
3.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台湾板桥林家后裔。192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三十年代居日经商,至台湾1945年光复后才返台。精鉴赏,富收藏。因家藏有宋徐熙《蝉蝶图》、米友仁《江上图》、李公麟《春宴图》以及燕文贵《夏山行旅图》等宋元真迹,遂称“宝宋室”。著有《宝宋室笔记》。
 
 
 

龚贤的诗卷

文丨刘墨(文化学者)
 
作为清初的遗民画家,龚贤以擅长山水画著称,被推为“金陵八家”之首;
 
但在以画名世之前,他也是卓有成就的诗人,加上他的诗集长期湮没,极少流传,他的诗人身份因而也被长期埋没。
 
现存龚贤诗集,一是安徽歙县文化馆藏《草香堂集》精抄本一册,分五言、七言、《近集》(各体诗)三部分,共收诗203首。所收诗有编年者,始于顺治四年(1647),终于九年(1652)春,即龚贤29-34岁之间。此时的龚贤行迹,在扬州、海安和初返南京。
 
《龚半千自写诗册》的收藏、编定者为龚心钊,现藏上海图书馆,收集龚贤创作于康熙十一年(1672)至康熙十四年(1675)间的七律71首和尺牍二通,为龚贤54-57岁,时在南京。
 
Image
《龚半千自写诗册》 上海图书馆藏
 
龚贤13岁开始学画,但他早年的工力,正如传统文人一样在诗歌方面下了更深的功夫。周亮工《读画集》卷二《龚半千》说他“酷嗜中晚唐诗,搜罗百余家,中多人未见本,曾刻廿家于广陵”,加上《草香堂集》,可见他的心力之所在。
 
在1644年甲申之变前后,他先是住在南京,后来到了扬州;扬州城破,他幸免于难,逃到海安做了5年的课徒生涯;1653年(或者1654年)冬,龚贤惜别徐逸、徐凝父子,返回南京,次年三月又转赴扬州,定居扬州达十年之久。在扬州他交了很多朋友,出现在《草香堂集》里的友人有王士祯、朱彝尊、吴伟业、黄周星、黄白山、张大风、查士标、胡介等著名的文人。此时的龚贤,正如施闰章在《龚贤像赞》中说的,是以诗画名世:
 
人推诗老,自称柴丈。
名不可逃,俗不可向。
尊酒陶然,笔墨天放。
投之岩中,寄情霞上。
 
在像赞中,施闰章热情地赞扬了龚贤在诗歌、书画以及生活方面的高尚情趣。
 
1655年,46岁的龚贤又回到了南京。
在南京,他先后搬了几次家,最后选择了清凉山。
 
他在山上购了几间瓦房,且有半亩地可以栽花种竹,所以龚贤就把自己的住地叫做“半亩园”。屈大均在写给龚贤的信中有这样的羡慕之辞:
 
闻足下新家清凉山曲,有亩半园,种名花异卉,水周堂下,鸟弄林端,日常无事,读书写山水之余,高枕而已。此真神仙中人(《尺牍新钞三选·结邻集》卷之四)。
 
在清凉山居住期间,有一些朋友经常来看他,如杜浚、程正揆、王石谷、卓尔堪、渐江、戴本孝等人,尤其是“金陵画派”中的其他几位画家,经常到他这里来切磋画艺,交流情感。每当此际,他极感温慰。

 

Image

南京清凉山 龚贤故居

 

此后,他再也没有离开南京――南京,作为明代的留都,清代的江南都市,这里聚集了大批的画家与文化人,并且一同创造了17世纪的灿烂文化。
 
Image
龚贤《行书自书诗十二首》局部
 
当代人所编撰的文学史和诗歌史专著虽然没有与龚贤有关的章节,但他的诗歌是他的心志和情性的体现,是生活和状态的记录,新近发现之《自书诗十二首》(33厘米×1320厘米)是研究龚贤诗歌、书法与他的生活的重要文献。
 
全诗如下:
别有山门向左开,步从甬道爱徘徊。
一声钟上碧天去,几树风飘黄叶来。
最是偶然临古迹,也须率尔展奇才。
循厨已拜伊蒲供,请学东林置酒杯。
《游清凉寺》
 
大抵山中卧起迟,新晴雨足暮春时。
路通渔父何曾隔,身在桃源自不知。
一盏便醺难断酒,十枰俱负尚贪棋。
衰年以此容颜好,即是仙家导引师。
《漫题》
 
客里为家凡几年,转因避乱向东偏。
一条沙路晓生月,万顷湖光暮盖烟。
旧犬回旋随负筰,乳儿啼哭在行船。
从今身入桃花洞,学种耕(点去)桑麻学种田。
《客中避乱》
 
闲抛小艇钓湖中,手把纶竿即钓翁。
涝峄静滋菰叶露,远滩夜起蓼花风。
鱼吹上口似相学,鹭宿擎拳笑偶同。
不为水寒思命酒,天明千里兴难终。
《庄居把钓》
 
半生能得几知己,识我如公不昧心。
同寓广陵来数数,及归于越信沈沈。
挂冠便着登山屐,取酒还量卖赋金。
自是汉家边幅广,夜郎夸许笑难禁。
《有感因怀吴岱观先生》
 
傍晚开门曳杖藜,荒原独上缭垣低。
草苔竹树茑萝合,雪月烟霜雾雨迷。
六代总沈宫井北,半生多住石城西。
本无行业非高隐,不爱人将姓字题。
《晚眺》
 
邗水论交四十年,眼看青髩忽皤然。
此时雪盖还乡路,何日风牵上峡船。
纵有才华终自掩,为全名节许谁怜。
重寻旧府兵戈后,月满匡墻草似烟。
《送吕半隐归蜀》
 
十日山家户未开,扊扅炊后胡车灾。
泮冰难得东风转,洗雪谁教春雨来。
种散麦田无见草,花当杏月不逢梅。
下民多罪天心怒,纵有殷宗莫挽回。
《春阴长句》
 
载取琴书江上还,故乡贫薄有清欢。
门当白道心逾静,屋枕青山梦亦安。
顾我未谙词客调,从人直作画师看。
不成为虎翻为鼠,雪髩羞惭竹叶冠。
《归来作》
 
几点梅花酒一壶,诗成句好任歌呼。
灯烧远市烟初合,月照空山影易孤。
懒去白衣称宰相,何须绛帐隔生徒。
缤纷渐至轰然散,今夜凄凉梦亦无。
《元夕诸门人见过送其去后作》
 
山上为楼便贴天,偶来高坐即登仙。
不难陡起题诗兴,直是难搜沽酒钱。
匝地荒榛连野竹,入春残雪化新烟。
莫言郭里行人绝,尽日江流俱悄然。
《坐僧意山楼》
 
剖判天公岂不均,伊余所得自须珍。
无眠长夜贫人寿,小户微醺陋巷春。
寒逼草芽惊节换,雪衔梅萼待晴新。
身耕巖下名应尽,到底堪疑郑子真。
《除夕偶作》
 
款署“书奉云巢主人鉴。同学小弟贤。”迎首钤朱文圆形“草香堂”印,尾钤白文“龚贤之印”和朱文“半千”二印。
 
Image
“草香堂”

Image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龚贤” 第57印“草香堂”
 

Image

“半千”印

Image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龚贤”第50印“半千”

 

卷首底部钤“宝宋室”和“林朗庵鉴藏印”,卷尾钤“德林印信”“二十四琴书屋曾藏”。
 

Image

“宝宋室”和“林朗庵鉴藏印”

 

Image

“德林印信”“二十四琴书屋曾藏”
 
从诗中提到的地名和人名,可以考出此作的大致年代。
 
康熙五年(1666),47岁的龚贤迁居到南京城内清凉山下之虎踞关。以百金购瓦屋四、五间,就闲地筑半亩园,莳花种竹,以卖文卖画为生,过着隐士生活。施闰章《愚山先生诗集》卷十一有《半亩园诗赠柴丈》、周亮工《赖古堂集》卷六有《半千移家》、方文《嵞山续集》卷四有《虎踞关访半千新居有赠》等诗,可见他的友人在他移居清凉山后纷纷来访——康熙五年(1666),应是他书写此件作品的上限
 

Image

龚贤《行书自书诗十二首》局部
 

南京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是诗人观览、凭吊、吟咏、抒情的对象。清凉寺是法眼宗的起源地和唯一祖庭。明代山寺重修,改名为清凉陟寺,朱棣题额“清凉禅寺”。寺院建筑规模很大,占地20亩。龚贤的半亩园与清凉寺为邻,诗里多次提到,如《与费密游三首》中的《与费密登清凉台》:“与尔倾杯酒,闲登山上台。台高出城阙,一望大江开。日入牛羊下,天空鸿雁来。六朝无废址,满地是苍苔。”全诗触景生情,古今对照,思古伤今,情景交融间,体现出明显的沉郁之风。龚贤这件作品的《游清凉寺》为七律,也许是因为书于除夕的缘故,诗中一反惯有悲凉与伤感,而是心境平和地享受着清凉山给他带来的诗兴。

ImageImageImage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龚贤《行书自书诗十二首》之《游清凉寺》

《有感因怀吴岱观先生》一诗中提到的吴岱观,为明末清初之际的徽州遗民画家吴山涛(1624-1710),他与以新安江流域为活动中心而形成的画家群体程嘉燧、李永昌、方式玉、王尊素、汪之瑞、渐江、孙逸、查士标、程邃一起,被人称为“天都十子”。龚贤将他们称为“天都派”。

ImageImageImage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龚贤《行书自书诗十二首》之《有感因怀吴岱观先生》
吴山涛10岁时随父亲徙居诸暨,16岁时到了杭州,曾任职陕西,以诗画自娱,罢官后浮家泛宅,浪游苕霅,与江南的诸多遗民诗人画家交往极频繁。他的山水画不落蹊径,风格介于程正揆、查士标之间。龚贤诗中说“同寓广陵来数数,及归于越信沈沈”,证明他们的交情始于扬州期间,而吴岱观应老友刘统制之邀去闽、浙一带游玩时,已经六十岁开外,数年后归来,决意闭门不出,则时间大概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左右了1
 

《送吕半隐归蜀》一首,则是确定这件书作时间的最重要佐证。

ImageImageImage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龚贤《行书自书诗十二首》之《送吕半隐归蜀》
吕半隐名潜(1621-1706),字孔昭,除了半隐之号外,还有石山、石山农、耘叟等号。四川潼川州遂宁县北坝(今遂宁市船山区北固乡)人,为南明永历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文肃公吕大器的长子,崇祯十五年壬午科(1642)举人,崇祯十六年癸未科(1643)进士。吕潜博学工诗,善书画,与号半千的龚贤并称“天下二半”,与新繁费密、达川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
 
吕潜还和当时诗人名士多有唱和,如龚贤、费密、唐甄、邓汉仪、陆繁韶、姜垓、梁以樟、张鹏翮、王石谷、丈雪通醉、李仙根、郝浴、王新命、毛奇龄、吴树臣、吴绮、王玉映、李太虚、缪沅、王西樵、唐祖命、张象翀、罗为赓、周甲徵、祖嵩、姚缔虞等等。
 
吕潜之父吕大器(1586-1649)是晚明的重臣,曾官甘肃巡抚,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为官清正,与黄宗羲、史可法、钱谦益、瞿式耜、龚鼎孳等相交甚笃,是明末东林党中很有声望的人。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陷北京,吕大器奔南京,以弹劾马士英去官,入广东。吕潜则奉母寓于浙江省之苕溪(今湖州市),复流寓于扬州。顺治六年(1649),吕大器病逝于贵州都匀(今贵州省都匀市),不久,吕潜又遭母丧。身逢乱世,往来湖州与扬州之间前后达40余年。一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十二月初,方才与五弟吕澈一起从泰州海陵扶母亲灵柩归故里安葬。
 

Image

龚贤《行书自书诗十二首》局部
 
临别之际,卓尔堪、梁佩兰、吴绮、江闿、蒋易、邵陵、黄云等友人一起为他饯别,各赋诗为念。吕潜也写了《乙丑冬扶榇还蜀别邗上友人》一诗。就是在这一年的除夕,吕潜到了南京,作《除夕泊石头城喜张霞山自高淳来别》《赠李赞之久寓金陵兼志别》。
 
吕潜离蜀时,女儿只有五个月大,返里时,其女已46岁,吕潜遂有“牵衣惊老大,掩涕述流离”之句。此后,吕潜隐居于家乡,购小楼三楹,题曰“课耕楼”,徜徉山水间,以诗书画娱老,过着名符其实的遗民生活,86岁时卒于家乡遂宁。
 
吕潜诗集今存《怀归草堂诗集》《守闲堂诗集》《课耕楼诗集》,有清康熙年间其弟吕泌刊本、光绪十五年(1889)欧阳绍重刊本以及1935年成都沈氏刊本等。
 
吕潜的《守闲堂诗集》,系康熙十三年(1674)至二十四年(1685)吕潜客居江苏广陵(今扬州市)、海陵(今泰州市)时所作诗歌,收诗歌约160首;《课耕楼诗集》系康熙二十五年(1686)吕潜归遂宁后在蜀中所作诗歌,收诗歌约80首。
 
吕潜有六首诗歌专门描写了吕潜与龚贤之间的交往:《过龚半千寓斋》《吴尔世招同半千、无言,泛舟真江看桃花》《访龚柴丈山中》《秋兰和柴丈》《题龚柴丈半亩园》(二首),由此可见二人的情谊之深。二人甚至在绘画艺术上也曾互相切蹉,取长补短。
 
吕潜客居吴兴(今湖州)三十年、扬州十年,在江浙流寓共达40余年。龚贤《送吕半隐归蜀》诗中说“邗水论交四十年,眼看青髩忽皤然。此时雪盖还乡路,何日风牵上峡船”,因是实录,因而可以确定龚贤的这件作品,至少不会早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冬天,或者就可以肯定是书于这一年的除夕——龚贤时年67岁
 
龚贤在写给王翚的一封信中还专门提到了吕潜兄弟到南京的事情:
 
半隐昆季先行矣,属并致意,小册纸一幅,权书前作一首,明日遇有人不城南,再作。2
 
则龚贤致王翚的书信,应为康熙二十五年的春天了。
 
四年后,龚贤亦卒。
 
龚贤的书法,把二王的俊秀、流便,唐人的端重严谨以及宋人的潇洒劲挺揉为一体,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Image

龚贤《行书自书诗十二首》局部
 
因他曾向董其昌问学,因而也曾深得董其昌(1555-1636)的意趣,书风疏宕秀逸,对比龚贤最早题在《清凉台》(美国高居翰藏)一图上的题款,“清凉台,龚贤”五字五字皆为小楷,字形取偏侧之势,横画较长,仿佛有钟繇《宣示表》、王羲之《孝女曹娥诔》的体势。从这五个字来看,龚贤早年曾在晋人小楷上颇下功夫。
 

Image

《清凉台》(美国高居翰旧藏)
 
一直传为奚冈的龚贤课徒画稿(影印本名为《奚铁生树木山石画法册》)有多处说明文字,大都为行书,最后一段四言诗用了小楷书,但已全然不似“清凉台”那样的古朴,而是趋于散淡,直笔多于曲笔——这大概是龚贤从20岁到40岁之间书法的演变痕迹。
 

Image

《龚贤课徒画稿》中的小楷
 
有意思的是,龚贤的绘画极其沉稳,而他的书法却跳荡多姿,由酒引其诗兴,由诗达其性情,由画触其灵机,从而创造出寓含着浓郁的诗意、画意的书作,其字外之意、象外之象所抒发的多是他飘逸。洒脱、郁结的胸中的逸气。
 
作于1668-1669年的《自藏山水册》(现藏上海博物馆)最后一页自题的行书,则标志着龚贤从50岁以后书法自我风格的完成:疏朗的行距、窄长的字形、细劲挺直的用笔以及爽朗的风格,都堪称龚贤的独造。在其生命的最后十年,则达顶峰。
 

Image

《自藏山水册》珂罗版书影
 
他不再像早年或中年那样刻意追求什么,而是愈加完善与自如,如他70岁所作《山水精品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两页题跋,已是心手无碍,一气呵成,纯任自然,心、手、笔、墨、纸之间,了无滞碍,无论是结字,还是行气,或者是字与字之间的牵丝引带,都能随手变化,或行或草,浓淡相应,是一件艺术性极高的佳作。
 

Image

Image

《山水精品册》题跋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与本卷《行书自书诗十二首》书风极为近似的龚贤另一杰作当属原藏辽宁省博物馆的《渔歌子书卷》,此卷共录自作《渔歌子》九首,全长一丈二尺余,洋洋洒洒二百六十多字。此作虽无年款,但是从风格来看,至少也应是60岁后的作品。
 

Image

《渔歌子书卷》原藏辽宁省博物馆
 
《渔歌子》卷尾有颜世清(瓢叟)、周肇祥、陶北溟三人跋。颜跋谓:“龚柴丈画独辟幽异,其诗书亦然。余向藏其山水二长卷,有非理想所梦见者。此《渔歌子》亦戛戛不随人脚根移转,可谓豪杰之士矣。此种笔墨冷气逼人,不为时俗所悦,必深知此中三昧者始能赏识。若钟山野老,殆亦独行传中人耶?”周跋谓:“龚野遗才气卓越,故诗书莫不奇特,画名既重,馀艺遂为所掩。此卷《渔歌子》词,意致潇洒,有玄真子之风,书亦倜傥可喜。世俗以耳为目,不知宝贵,实则龚画常见,龚书希有,益堪耽玩。”
 
颜、周二人的题跋中对龚贤书法推崇之至,其中的褒扬之辞“此种笔墨冷气逼人,不为时俗所悦,必深知此中三昧者始能赏识”、“世俗以耳为目,不知宝贵,实则龚画常见,龚书希有,益堪耽玩”用于《行书自书诗十二首》同样恰如其分。从前面的推断,本卷的年代基本可以确定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除夕,这一天,说不定龚贤是乘着酒兴,一气呵成此作。此时他已接近古稀之年,书风较之《渔歌子书卷》更为老辣奔放,全幅格高调逸,笔法激越,显见是几乎倾注了龚贤的全副精力。虽有别于徐渭式的狂放、董其昌式的萧洒、王铎式的激情,然而秀美中看到苍浑,舒畅中看到凄怆,正是龚贤晚年生活与情绪的自然流露。
 
龚贤的书法也许是出自于画家的本能,明显地体现出一种注重于造型之美的书风,笔致峭利,似米非米,似董非董,随意写来,了无挂碍,摆脱了摹仿前人的所有迹象,又和晚明年间流行的怪异之风毫无相同之处
 

Image

龚贤《行书自书诗十二首》局部
 
龚贤此书,显然是应“云巢主人”之请而作
 
“云巢主人”是谁?
 

Image

龚贤《行书自书诗十二首》局部
 
在清凉山,还有一处名胜,就是督学御史耿定向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在清凉山东麓依山就势建造殿堂三进,取文天祥名句“天地有正气”以及推崇儒学正传之意,题名为“崇正书院”。耿定向令南京所属十四府选拔优秀学生来崇正书院学习,由他亲自主讲,崇正书院也因此成为江南儒学的中心书院,李贽、汤显祖等人都曾在此活动。
 
耿定向去世后,他最得意的弟子焦竑为追悼先师,将崇正书院改为耿公祠
 
明末清初,耿公祠遭到损毁,祠堂后来改为云巢庵(又名小九华),每年七月地藏王诞辰,礼佛信众倾城而出——所以在我看来,龚贤此卷自书诗款中所说的“云巢主人”,应是云巢庵的主人,自己则谦称为“同学小弟贤”——这又是下一篇文章的题目了。
 
1.参见张国标:《新安画派史论》,安徽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262页。
2.见胡传淮、陈名扬《吕潜年谱简编》,《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7卷第2期,2017年4月。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尹思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