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啊海归,要归就要一起归
海归啊海归,要归就要一起归 舒怡然 看最近万维网上热议海归,我想起了自己以前也就海归话题写过一篇小说《爱也彷徨》,这是一个有生活原型的故事,不过被我张冠李戴地做了许多“再创作”。整个小说从始至终,男女主人公都在围绕着到底要不要海归而剧烈地斗争着,而小说的结尾,男主人公嘉扬还是毅然决然地海归了,把妻子笑非和儿子留在了美国,使她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女人。 对于这样的结局,有网友当时就叫好,道理是“爱就是要放手”,既然真心爱自己的丈夫,就该放飞,让他去做他喜欢做的事。这也是我当时的创作心态,我想做女人就是要大气,而不能小家子气。既然男人有志向想干出一番事业,作为妻子和爱人,哪有不支持的道理? 在海外华人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留守女人也不少,我认识的就有两位。她们很辛苦,一个人忙里忙外,又要工作,又得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美国学校事情又多,凡事都离不开家长,光是充当司机这一项,就够人喝一壶的了。更不要说一个人世界的那份寂寞孤独,有苦无处诉,体己话无人说,对月无眠的日日夜夜。 想到这些留守女人的现实困扰,我又觉得自己当时给那篇小说的结局未免过于轻巧,很有张家不知李家愁,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味道。爱情不是抽象的,她是锅碗瓢盆交响曲,而这交响曲必得老公老婆一起唱才有滋有味。道理虽说很简单明了,可真要让纠结于其中的男人女人们作出个明智的抉择来,又似乎比登天还难。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男人们海归了,留守海外的女人们的生活(主要指精神生活)有些悲凉,如果男人在国内出了什么“情况”,那就不只是悲凉,可以说得上是悲壮了。可是,有没有人想到,当年我们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也是撇下家里亲人,只身留洋闯荡天下的吗? 记得我单位里留守男士女士就有好多,他们那时正值中年,由于种种原因,一时还无法丢弃国内的工作,出国与爱人团聚。他们不得不忍受夫妻长期离别的苦痛,有多苦有多痛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但当时大家心里认为,他们忍受这种离别煎熬是值得的,因为总有一天他们的老公或老婆会把她或他办出去,去过令人艳羡的幸福生活。我的那些同事也的确是实现了夙愿,在苦熬了数载甚至十几年之后,终于可以登上飞机与分离说声再见了。可见,那时因出国留洋而选择夫妻两地分居,不是谁强逼的,而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再看今天,同样的故事又再度重演。许多海归男士为了稳妥起见,执意把女人留在海外,怕在国内万一有个闪失,也好有个退路。留守女士们坚守的阵地,无形之中成了避风港。而这样的夫妻长期分离的决定,多半也是双方认同一起作出来的,并非谁逼谁就范。 由此使我想到,咱们中国人怎么总是能够做出这么尴尬的决定,在老外看来几乎是不讲人性的决定呢?中国人的忍耐精神实在是太令人肃然起敬了。就是这一个“忍”字,让人不知有多少受不尽的艰辛磨难和心灵煎熬。忍一忍吧,一代一代地就这么传承下来,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至少在压抑人性这一点上,是很不可取的。 记得我刚来美国不长时间,一个俄罗斯小伙子看到许多中国人,虽然已经结婚,爱人却迟迟不过来,他非常纳闷地问:“你们的先生和太太老不见面,会不会忘了彼此是什么样儿啊?”这个问题令在场的中国人面面相觑,是啊,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长期分离那情感靠什么来维系呢?我开始怀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古训有多少道理可言。不说那是对人性无形的摧残,至少是对人性的轻视和漫不经心。如果现在让我再来写《爱也彷徨》的结局,或许会大大的不一样,至少我会慎重地考虑,嘉扬与笑非这对夫妻分居的可行性,还有由此带来的后果。 夫妻之间如果可以选择厮守,就不要人为地制造分离,不管那需要分离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分离,那也应该寻求使这种分离的时间越短越好。基于这样的考量,谈海归,就应该考虑夫妻双双一起归,让任何一方无限期地留守,对谁都是不公平的,除非夫妻两人对于情感生活无所谓无所求。因为人生苦短,有几个十年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再说要折腾也该一块儿折腾,那样的海归才叫真心海归,归得了和尚也要归得起庙,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千万别把海归当成拆散鸳鸯的大棒,大棒一挥,打散的就不仅仅是两只鸳鸯鸟了,人间总是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不了情啊! 2011年3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