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收藏是情结——房崇修房号外
在刚修好的餐厅和家庭厅里摆出了一些瓶瓶罐罐,挂上了几幅字,都是我的爱好之物。真的有些朋友感兴趣,我就再单开一帖说说它们,看看近景,兼及其来源。
我说了这些都不算收藏。所谓收藏就该是古董,要讲究真品赝品,什么年代。而我这些东西,明摆着就是仿品或工艺品,无所谓真赝(把假的当真的卖才是赝品),论年代是两三年到30年不等。而且我这些东西都特别便宜,有些甚至是白拣来的。咱缺的是钱,不缺的是发现之眼。
对于工艺品,我只喜欢搜集和欣赏中式的,在国外这么多年了,洋工艺品触目皆是,我就是没兴趣。说实在的眼光有点窄,我的中国文化情结太强了。
分成三类来说:一瓷器,二铜器,三字幅。下面一图里,碰巧这三样都占全了,就作为开场。
多年前,我曾到江西景德镇,买过或接受赠送过一点瓷器,但基本上都没带出来。现在家里这些东西,都是我在北美20年里慢慢搜集来的。本篇只秀现在这两厅摆出来的,其余还有些埋在箱子里。
两只青花扁瓶,有朋友说是高仿,我知道其实不是。因为虽然样子比较地道,但瓶底用英文印着Made in China。这是十多年前,从工艺品连锁店Bambay买的,应该是该店的大量订货。赶上圣诞节减价,记得是30元一个。近年我又去看过几次Bambay,他们还在卖青花瓷,但是造型和花纹都变形了,不是地道的中国式样了,可能是适应西人口味吧。
2008年秋天到纽约,从报纸上看到景德镇展销的广告,在临离开的最后一个小时里,在法拉盛的店里匆匆买了一堆,装满了一车,连夜越过边境带回家。四只仿古造型的青花瓷瓶,遍体有冰裂纹,其实与古物不一样了,还不如纯白的。这是我选的,好像是18元一个。三只比较现代造型的葡萄纹青花,其花纹倒有些国画味道,是太太选的,价同上。
两只仿郎窑红的瓶。大的凤尾瓶高约一米,躺在车里占了整个后座,好像是100多元买的。上次跟贴里有朋友称它牛血红,有人说是均瓷,都不准确。
小的仿郎窑红天球瓶,记得是30元。木座都是我在本地后配的。
再说铜器。这四只青铜器造型准确,花纹细致,可以称为高仿。为什么我对它们这么有信心?因为它们的出身非常明确,非常纯正。90年代中期,我出国后第一次回国时,到北京金属工艺厂的库房里亲自挑选的。我上大学前,就在那个系统里工作,所以门儿清,又打着给单位准备出国礼品的名义,买的是出厂价。这个价钱不记得了,反正过了那个村没有那个价了。下左:方鼎;下右:觚。孔夫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就是它。
下左:斝(?);下右:爵。我刚刚在芝加哥的艺术博物馆里,看见个一模一样的。
我有一个习惯,买这些东西都喜欢凑四件,上面的瓷瓶就是另一个例子。但是这四件铜器的组合有个毛病,就是后三件都算餐具,都是原大,唯有第一件方鼎是司母戊方鼎的缩小仿品,所以摆在一起不十分般配。这赖我选时匆忙,考虑不周。四个底座也是在本地后配的,上圆下方,四脚卷边的造型,更显书卷气。
第三讲字幅。我喜欢写字,就注意搜集一些古代精品法书的印刷品,觉得它们比现代人的泛泛之作的真迹更耐看。挂在沙发背后的长横幅是(据传)唐代张旭的狂草名作《古诗四帖》,我在30年前上大学期间买的折叠印刷品,只花了几毛钱。带出来后,在这边一个做裱画的朋友帮我裱的,并装了框。因为整幅作品就是这样大,所以无法像有的网友所建议的再加大,这东西是不能随心所欲的。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看到过真迹。
凑近点看看局部。这写的是谢灵运的诗,开头四句是:“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摇入倒景,出没上烟霞。”底下呢?我也得去查书了。
几毛钱够便宜了吧?但还比不过那四幅竖幅的字,是完全白来的。也是九十年代中那次回国,正是春节前夕,在宿舍楼下垃圾堆旁,看到一卷别家扔出来的旧年挂历,全是古代书法。我如获至宝地捡了回来,带出国门,选出四幅还请人装了框。这个中文叫变废为宝,英文叫one's trash is another one's treasure。
从四幅中选二,上图是明代张瑞图的行书诗,下图是明代宋广的草书爱酒诗。我去年曾经在这里故弄玄虚地征求释文,还改写过爱房诗。
在壁炉正中挂着一幅秦瓦当拓片,也算在字幅里吧,倒可算是真品,文为“千秋万岁”。那是N年前我在国内做编辑时,处理过的一份群众来稿。西安的一位先生手拓秦砖汉瓦投稿,不适合刊登,我就自己留下了。这三类字幅,都是同一个朋友帮我裱的。他手艺精湛,一直靠裱画在海外谋生,我十分感谢他。
在粗糙脏乱的装修过程中,临时附庸一回风雅,接下去,又要回归本行了。其实我现在已经感到角色错乱了,到底哪边算本行呀?
我说了这些都不算收藏。所谓收藏就该是古董,要讲究真品赝品,什么年代。而我这些东西,明摆着就是仿品或工艺品,无所谓真赝(把假的当真的卖才是赝品),论年代是两三年到30年不等。而且我这些东西都特别便宜,有些甚至是白拣来的。咱缺的是钱,不缺的是发现之眼。
对于工艺品,我只喜欢搜集和欣赏中式的,在国外这么多年了,洋工艺品触目皆是,我就是没兴趣。说实在的眼光有点窄,我的中国文化情结太强了。
分成三类来说:一瓷器,二铜器,三字幅。下面一图里,碰巧这三样都占全了,就作为开场。
多年前,我曾到江西景德镇,买过或接受赠送过一点瓷器,但基本上都没带出来。现在家里这些东西,都是我在北美20年里慢慢搜集来的。本篇只秀现在这两厅摆出来的,其余还有些埋在箱子里。
两只青花扁瓶,有朋友说是高仿,我知道其实不是。因为虽然样子比较地道,但瓶底用英文印着Made in China。这是十多年前,从工艺品连锁店Bambay买的,应该是该店的大量订货。赶上圣诞节减价,记得是30元一个。近年我又去看过几次Bambay,他们还在卖青花瓷,但是造型和花纹都变形了,不是地道的中国式样了,可能是适应西人口味吧。
2008年秋天到纽约,从报纸上看到景德镇展销的广告,在临离开的最后一个小时里,在法拉盛的店里匆匆买了一堆,装满了一车,连夜越过边境带回家。四只仿古造型的青花瓷瓶,遍体有冰裂纹,其实与古物不一样了,还不如纯白的。这是我选的,好像是18元一个。三只比较现代造型的葡萄纹青花,其花纹倒有些国画味道,是太太选的,价同上。
两只仿郎窑红的瓶。大的凤尾瓶高约一米,躺在车里占了整个后座,好像是100多元买的。上次跟贴里有朋友称它牛血红,有人说是均瓷,都不准确。
小的仿郎窑红天球瓶,记得是30元。木座都是我在本地后配的。
再说铜器。这四只青铜器造型准确,花纹细致,可以称为高仿。为什么我对它们这么有信心?因为它们的出身非常明确,非常纯正。90年代中期,我出国后第一次回国时,到北京金属工艺厂的库房里亲自挑选的。我上大学前,就在那个系统里工作,所以门儿清,又打着给单位准备出国礼品的名义,买的是出厂价。这个价钱不记得了,反正过了那个村没有那个价了。下左:方鼎;下右:觚。孔夫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就是它。
下左:斝(?);下右:爵。我刚刚在芝加哥的艺术博物馆里,看见个一模一样的。
我有一个习惯,买这些东西都喜欢凑四件,上面的瓷瓶就是另一个例子。但是这四件铜器的组合有个毛病,就是后三件都算餐具,都是原大,唯有第一件方鼎是司母戊方鼎的缩小仿品,所以摆在一起不十分般配。这赖我选时匆忙,考虑不周。四个底座也是在本地后配的,上圆下方,四脚卷边的造型,更显书卷气。
第三讲字幅。我喜欢写字,就注意搜集一些古代精品法书的印刷品,觉得它们比现代人的泛泛之作的真迹更耐看。挂在沙发背后的长横幅是(据传)唐代张旭的狂草名作《古诗四帖》,我在30年前上大学期间买的折叠印刷品,只花了几毛钱。带出来后,在这边一个做裱画的朋友帮我裱的,并装了框。因为整幅作品就是这样大,所以无法像有的网友所建议的再加大,这东西是不能随心所欲的。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看到过真迹。
凑近点看看局部。这写的是谢灵运的诗,开头四句是:“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摇入倒景,出没上烟霞。”底下呢?我也得去查书了。
几毛钱够便宜了吧?但还比不过那四幅竖幅的字,是完全白来的。也是九十年代中那次回国,正是春节前夕,在宿舍楼下垃圾堆旁,看到一卷别家扔出来的旧年挂历,全是古代书法。我如获至宝地捡了回来,带出国门,选出四幅还请人装了框。这个中文叫变废为宝,英文叫one's trash is another one's treasure。
从四幅中选二,上图是明代张瑞图的行书诗,下图是明代宋广的草书爱酒诗。我去年曾经在这里故弄玄虚地征求释文,还改写过爱房诗。
在壁炉正中挂着一幅秦瓦当拓片,也算在字幅里吧,倒可算是真品,文为“千秋万岁”。那是N年前我在国内做编辑时,处理过的一份群众来稿。西安的一位先生手拓秦砖汉瓦投稿,不适合刊登,我就自己留下了。这三类字幅,都是同一个朋友帮我裱的。他手艺精湛,一直靠裱画在海外谋生,我十分感谢他。
在粗糙脏乱的装修过程中,临时附庸一回风雅,接下去,又要回归本行了。其实我现在已经感到角色错乱了,到底哪边算本行呀?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房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