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排烟有道气清新(上)——房崇修房 71
房屋装修,中西有别。因为房子的形式、材料、技术和标准完全不同,所以在中国修房子的经验在北美基本没用。在这里修房子样样要入乡随俗,既必须符合当地标准,也不能忽略再售价值。但如果说还有一样例外,不得不保留中国特色的,那就是抽油烟机了。
中国人到了国外,语言可以改,衣着可以换,屋里的家具装饰、装修风格可以向主流看齐,可就是胃口不好变。想吃自己从小习惯了的中餐,就得煎炒烹炸,猛火热油。哪像那些老“外”,凉拌生吃,顶多是水煮或进烤箱?所以国人喜欢买西人的房,干净,可是一搬进去往往都要换抽油烟机,或功率升级,或改变位置。要是遇到灶在岛上、风从下抽的,西人可能认为是good feature,老中就会退避三舍,或拆掉重做了。本以为自己已经全盘西化的,到此就露了馅,还是本性难移。
所以,无论怎么适应了北美的居住环境,中国人还是要保留自己的烹调方式;也正因为家居的档次提高了,厨房的设计开放了,中国人就更得重视抽油烟机,不能让油烟污染了美丽家园。
两年前我修的那个房子,在炉子上装了一个带抽风的微波炉。立刻有网友问:抽油烟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我老实交待说:那房子没打算长住,是为西人买主考虑的。它排烟的效果确实非常差劲,妻子几乎每做一顿饭就抱怨我一次,我听了整整一年多。这次再修厨房,我能不改邪归正吗?
为了买到合适的抽油烟机,也为了我写文章内容丰富些,我上网查了不少资料,中英文都有。这一查,才知道油烟之害,并不仅仅是油腻讨厌,污染室内。网上说:油烟是食油遇高温气化、分解的气体和气溶胶,现代化学认为含有多种致癌物,因而应尽量避免吸入。这一查,还感到了强烈的中西差别,也才意识到在装修材料、家居设备方面的又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国的抽油烟机工业明显领先于西方,不服都不行。看来口腹之欲,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呀!
从历史看中西差别:世界上第一台抽油烟机由Vent-a-hood公司于1937年生产,而中国是70年代末才有人在国外看到这东西,1984年才在上海试制出来。当年产量400多台,2007年产量超过1千万台。
从分类看中西差别:英文的维基百科(Wikipedia)里,抽油烟机只分两种:有管排风和无管过滤。可是在中国人看来,后者根本就算不得数,把油烟通过滤网再排回到室内,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再看中文的百度知道,把抽油烟机分为中式、欧式和侧吸式。
这是我认为比较典型的中式,大约就是有两个圆形风扇,带集油杯,安装在柜下。
这算欧式的一个代表,其实也不一定都这么摩登,主要特点是有细密的多层滤网。
在百度知道里,以上二者都被指出缺点成为陪衬。说它们碰头、滴油,滤网滤不干净,结果是污染烟机内壁,风叶轮大量不均匀积油,转动失去动平衡,从而噪音增大,寿命减少。而该网站强烈推荐的侧吸式,我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就是我看到的中国油烟机领先之处,谓予不信,请您看图。
这种抽油烟机的先进之处在两点。一是把高度降下来了,更靠近炉子,使油烟未及扩散就被吸走。二是采用了油烟分离板,把油拦截住,只排出干净空气。可是啥叫油烟分离板啊?后来我才查出,它就是baffle filter,常见于餐馆专业厨房,是互相扣合的两层金属栅栏,空气须迂回穿过,从而把油烟拦住。既然是专业转民用,想必是好的。
我以前买过中式的樱花牌,也买过北美的名牌Braon(也是仿中式),对品牌并无一定之规。这次再修厨房又要寻找合适的抽油烟机,是从家坛受教开始的。我看到多次有人推荐Zephyr这个品牌,就去调查了解。这才发现西人常用的带多层滤网的(所谓欧式),都排风量不大(小于500 CFM),而且清洗困难,首先排除了。剩下的就是两个圆形风口内装两台风扇,后有集油杯的,应属中式,排风量都大于600 CFM,较易清洗。我几乎就决定买Zephyr的Hurricane式(695CFM)了,唯一不满的是嫌它要6-700块,贵了些,想等deal。
一次偶然的机会,连看了三家中国的品牌专营店,才发现中国的抽油烟机既实用又便宜,在性价比上肯定好过洋品牌,且不说洋品牌也大多是中国制造的。就是在这里,我看到了baffle filter,觉得它应该好于没有过滤的中式。那个板可以在一秒钟之内徒手拆下,放在洗碗机里洗净即可。如果套用以上的分类,它应该是中式和油烟分离板的结合,外形不那么夸张,效果又应该好于普通中式吧?似乎比较适合海外华人使用。
最后之所以决定买这一家,还带点戏剧性。我为了能让店家再让点价,就说了我是在网上写修房博客的,还在报纸上有连载,要不我给你们宣传宣传?一个店员问我的笔名,就说了,他立刻大喜:哇,您就是房崇啊,太景仰了!看您的文字很年轻嘛,怎么。。。(这么老)?这下子,我还能不在这买吗?
关于这个抽油烟机的样子和安装,留待后面再展示,先谈有关的另外两个问题。
一是中心岛上的炉灶排风。厨中设岛是近年的时兴潮流,而因为厨房设计中的三角形定律,最好在岛上设置一角。可是水池要靠窗,冰箱不可能上岛,所以炉灶就上了岛。对西人设计师和房主来说,这是他们的妙笔。由于岛的四面不靠,要抽油烟就只有二法:或中间悬吊,或向下抽吸。前者阻碍视线,大煞风景;后者则吸力有限,效果不彰。对于华人来说,炉在岛上绝对是败笔。我曾经与网友辩论过下排风,由于热空气上升是自然规律,油烟就混合在热空气中,要改变它的方向向下排出,显然要费更多的能量,获更小的效益。它与上排风的差别,就像一个是逆水行舟,一个是顺水驾船,其速度(效率)可能相差3倍。我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房子,炉台在岛上,花1200多元更换了一个新的炉台自带下排风,可还是不能改变什么。对下排风之弊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当然现在有了可升降的侧面下排风扇,会比纯下排好些,但仍不如顺应自然的上排风。还有升降装置增加了机械的复杂性,总不如静止的可靠耐久。总之作为华人,如果是重新设计厨房,如果有选择的话,还是把炉灶靠墙设置吧。
那么让炉灶和抽油烟机靠哪一堵墙好呢?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排风管道了。管道之重要,甚至不亚于抽油烟机本身。本篇标题“排烟有道”之道,其实是一语双关,也可以理解为管道。它为什么重要?怎么设置才好?我是如何安装的?下集再说。
中国人到了国外,语言可以改,衣着可以换,屋里的家具装饰、装修风格可以向主流看齐,可就是胃口不好变。想吃自己从小习惯了的中餐,就得煎炒烹炸,猛火热油。哪像那些老“外”,凉拌生吃,顶多是水煮或进烤箱?所以国人喜欢买西人的房,干净,可是一搬进去往往都要换抽油烟机,或功率升级,或改变位置。要是遇到灶在岛上、风从下抽的,西人可能认为是good feature,老中就会退避三舍,或拆掉重做了。本以为自己已经全盘西化的,到此就露了馅,还是本性难移。
所以,无论怎么适应了北美的居住环境,中国人还是要保留自己的烹调方式;也正因为家居的档次提高了,厨房的设计开放了,中国人就更得重视抽油烟机,不能让油烟污染了美丽家园。
两年前我修的那个房子,在炉子上装了一个带抽风的微波炉。立刻有网友问:抽油烟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我老实交待说:那房子没打算长住,是为西人买主考虑的。它排烟的效果确实非常差劲,妻子几乎每做一顿饭就抱怨我一次,我听了整整一年多。这次再修厨房,我能不改邪归正吗?
为了买到合适的抽油烟机,也为了我写文章内容丰富些,我上网查了不少资料,中英文都有。这一查,才知道油烟之害,并不仅仅是油腻讨厌,污染室内。网上说:油烟是食油遇高温气化、分解的气体和气溶胶,现代化学认为含有多种致癌物,因而应尽量避免吸入。这一查,还感到了强烈的中西差别,也才意识到在装修材料、家居设备方面的又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国的抽油烟机工业明显领先于西方,不服都不行。看来口腹之欲,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呀!
从历史看中西差别:世界上第一台抽油烟机由Vent-a-hood公司于1937年生产,而中国是70年代末才有人在国外看到这东西,1984年才在上海试制出来。当年产量400多台,2007年产量超过1千万台。
从分类看中西差别:英文的维基百科(Wikipedia)里,抽油烟机只分两种:有管排风和无管过滤。可是在中国人看来,后者根本就算不得数,把油烟通过滤网再排回到室内,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再看中文的百度知道,把抽油烟机分为中式、欧式和侧吸式。
这是我认为比较典型的中式,大约就是有两个圆形风扇,带集油杯,安装在柜下。
这算欧式的一个代表,其实也不一定都这么摩登,主要特点是有细密的多层滤网。
在百度知道里,以上二者都被指出缺点成为陪衬。说它们碰头、滴油,滤网滤不干净,结果是污染烟机内壁,风叶轮大量不均匀积油,转动失去动平衡,从而噪音增大,寿命减少。而该网站强烈推荐的侧吸式,我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就是我看到的中国油烟机领先之处,谓予不信,请您看图。
这种抽油烟机的先进之处在两点。一是把高度降下来了,更靠近炉子,使油烟未及扩散就被吸走。二是采用了油烟分离板,把油拦截住,只排出干净空气。可是啥叫油烟分离板啊?后来我才查出,它就是baffle filter,常见于餐馆专业厨房,是互相扣合的两层金属栅栏,空气须迂回穿过,从而把油烟拦住。既然是专业转民用,想必是好的。
我以前买过中式的樱花牌,也买过北美的名牌Braon(也是仿中式),对品牌并无一定之规。这次再修厨房又要寻找合适的抽油烟机,是从家坛受教开始的。我看到多次有人推荐Zephyr这个品牌,就去调查了解。这才发现西人常用的带多层滤网的(所谓欧式),都排风量不大(小于500 CFM),而且清洗困难,首先排除了。剩下的就是两个圆形风口内装两台风扇,后有集油杯的,应属中式,排风量都大于600 CFM,较易清洗。我几乎就决定买Zephyr的Hurricane式(695CFM)了,唯一不满的是嫌它要6-700块,贵了些,想等deal。
一次偶然的机会,连看了三家中国的品牌专营店,才发现中国的抽油烟机既实用又便宜,在性价比上肯定好过洋品牌,且不说洋品牌也大多是中国制造的。就是在这里,我看到了baffle filter,觉得它应该好于没有过滤的中式。那个板可以在一秒钟之内徒手拆下,放在洗碗机里洗净即可。如果套用以上的分类,它应该是中式和油烟分离板的结合,外形不那么夸张,效果又应该好于普通中式吧?似乎比较适合海外华人使用。
最后之所以决定买这一家,还带点戏剧性。我为了能让店家再让点价,就说了我是在网上写修房博客的,还在报纸上有连载,要不我给你们宣传宣传?一个店员问我的笔名,就说了,他立刻大喜:哇,您就是房崇啊,太景仰了!看您的文字很年轻嘛,怎么。。。(这么老)?这下子,我还能不在这买吗?
关于这个抽油烟机的样子和安装,留待后面再展示,先谈有关的另外两个问题。
一是中心岛上的炉灶排风。厨中设岛是近年的时兴潮流,而因为厨房设计中的三角形定律,最好在岛上设置一角。可是水池要靠窗,冰箱不可能上岛,所以炉灶就上了岛。对西人设计师和房主来说,这是他们的妙笔。由于岛的四面不靠,要抽油烟就只有二法:或中间悬吊,或向下抽吸。前者阻碍视线,大煞风景;后者则吸力有限,效果不彰。对于华人来说,炉在岛上绝对是败笔。我曾经与网友辩论过下排风,由于热空气上升是自然规律,油烟就混合在热空气中,要改变它的方向向下排出,显然要费更多的能量,获更小的效益。它与上排风的差别,就像一个是逆水行舟,一个是顺水驾船,其速度(效率)可能相差3倍。我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房子,炉台在岛上,花1200多元更换了一个新的炉台自带下排风,可还是不能改变什么。对下排风之弊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当然现在有了可升降的侧面下排风扇,会比纯下排好些,但仍不如顺应自然的上排风。还有升降装置增加了机械的复杂性,总不如静止的可靠耐久。总之作为华人,如果是重新设计厨房,如果有选择的话,还是把炉灶靠墙设置吧。
那么让炉灶和抽油烟机靠哪一堵墙好呢?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排风管道了。管道之重要,甚至不亚于抽油烟机本身。本篇标题“排烟有道”之道,其实是一语双关,也可以理解为管道。它为什么重要?怎么设置才好?我是如何安装的?下集再说。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房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