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岁月系列:难以忘却的连队食堂
吃食堂的经历最初是从农场开始的,在那里一吃就是四年,甜酸苦辣自然全在胃里,时间长了,浑身,包括脸面都是甜酸苦辣的样子。
农场的建筑布局就像一个图章敲出来,一个个连队,长相无异,几排平房装人,几个圈装猪,有一个水塔,一片打谷的广场,一个没法不光顾的食堂,再加零落的家属户,仓库什么的,我耗年的连队就是这样。
农场的食堂总是一个大屋子,里边分两块,一块是管饭的,一块是会场,尽管里边没有座椅,空荡荡的。
凡连队大会,每人自扛屁股的伙伴陆续前往,那个时候,大家的座椅还真是五花八门,甚至折叠的都有,谁都知道,那是从“五七”干校顺来的。开大会时,上面喋喋不休的红旗语录,下面倒是安静,只是烟雾缭绕,弄得人昏昏然的。也有群情亢奋的日子,在流行歌咏大会形势下,农场里也会弄几把,这个时候,食堂,这个屋子突然兴奋,歌声笑声此起彼伏。不过,人吃饭一定是最重要的,每天几次光顾就是为吃。食堂供应一日三餐,讲味是不现实的,也就顾胃,早饭就是干的,加个酱菜咕噜下肚算是了了。午饭和晚饭有点菜,看你财政了,红烧小肉还是有点意思,1毛5分一份,大约五块小指第一节大小的肥多精少的肉,算一下,如果一天两顿都吃,加一个3分的素菜,吃一个月,要十多块钱,点点工资(那年头也就是二十几大毛)去掉大头,还真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干,饱肚以外还要暖身,置衣也要钱啊。也有极端的例子,每天每顿只是1分钱的汤裹饭,时间长了,手腕表上了,行头也有了,就是肚里空空无油水。
在食堂工作,城里叫半身像,被人瞧不起,介绍朋友不敢直言,可在农场,那就是一个美差,不是谁想去就能去得了的。比较起来,不用晒太阳,不招惹蚂蝗,近水楼台的,伙食标准可以高点,钱嘛,自然少些。食堂工作的也有幸苦的时候,遇到农忙,如三抢就要担食下田,夜里陪着夜班的人夜宵。平时打饭,关系有点的,勺抖抖,量就有所变化,我中学吴勤峰同学在食堂里,看到我去会抖抖勺,我就觉得贪了天大的便宜,其实也没比别人多多少。最值得一提到是,咱们连队食堂出了个电影明星,陈某某。当时她来时悄无声息,也就忽一日,食堂多了个人,客客气气的,人挺精神,大家也没特别注目,又忽一日,人不见了,多数人以为休假去了,突然在电影里见到,啊呀,是食堂的那个女的,于是,见人就唠叨,你看,电影海报上的明星,是我们连队的,食堂里的…,说者的眉毛都翘了起来。
农场的饭菜品种不多,但也有几样,几个要好的,把饭菜票集中起来,一次就可把品种凑齐,大家每样都吃到,晚上弄点小烧酒,喝着聊着,美滋滋的消除了一天的疲劳,他们之间总有一个会当家的管事,一个月下来,也没比单吃的多付出多少,其快乐是单吃得不到的。
饭菜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大家就想别的办法,自己动手慰劳自己,特别是女的,外面搞个煤油炉,油盐酱醋备齐,只要时间允许,小灶启动,然后就自己美自己,即便是食堂的菜,再回回锅,也好吃许多,有时想法到家属户那里匀些菜头菜脚,七弄八弄以后,还真是丰盛开胃。
顶替上来以后到工作单位,到学校,也吃食堂,那品种多味道好是农场没比的,但在记忆中,农场的食堂总是忘却不去,也许是爱屋及乌的原因,农场的日子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