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

博客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简介】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4这首钢琴协奏曲,G大调,OP.58,作于1805—1806年间,1808年 12月在维也纳首演。这首协奏曲以钢琴声部纤细而又深刻的歌唱性见长。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本身就带有抒情性,第二主题带有田园风味,由钢琴表情花纹作装饰。其发展部以一些不安宁的下行音阶进行为基础,其中也有一些抒情段落。再现部有所压缩,但更富表情。这个乐章贝多芬先后作过两个华彩乐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这是非常著名的钢琴和乐队对话的乐章,一个是弦乐齐奏的断音主题,另一个是钢琴独奏叹息般的答句。有人把这个乐章解释为希腊神话中奥菲斯同阻挠他去地狱解救被囚禁的尤丽狄茜的那些魔鬼的对话,即奥菲斯用音乐驯服那些魔鬼。这个对话以钢琴的答句越来越宽广,越来越富有激情,而不间断过渡到第3乐章。第三乐章 活泼的回旋曲,这一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首明亮的快速度舞曲,这个主题的发展使这个乐章充满舞蹈性因素。其中第二、第三段的色彩变化异常丰富纷呈。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最难弹的不是第五而是第四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Op·58)》在音乐演奏和表现上非常困难。贝多芬的第五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因其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非常漂亮的乐句,引发辉煌的效果,这使它们更容易抓住听众,也能在钢琴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相比之下,第四钢琴协奏曲的情绪是比内向更高一层的内敛,钢琴和乐队的关系相当难处理,一般来说,只有一流的音乐家才能相对处理好这部作品。傅聪先生曾谈到:这个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个和弦真是难,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一个和弦怎么弹下去,怎么办?其实就是要放松,先踩好踏板,很自然很大方地弹下去。第一个和弦要有分量,而且是很温柔的。好象一个人在深思,乐队也一样,进来时也要很抒情很温柔的。傅聪有一次说到这部作品:这个协奏曲在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是登峰造极的一部,很多演奏家都没有理解这部作品究竟登峰造极在什么地方。这个协奏曲到处都是陷阱,一定要从和声上去找结构,如果从旋律上找,一定迷路。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是他成熟时期杰出作品,是贝多芬五部钢琴协奏曲中思想内涵最为丰富、最热情洋溢的。它的风格清新、构思完美、充满柔和的浪漫音调,富于哲理性。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贝多芬在1806年完成的,这三部作品被学者们称为“柔美三巨作”。其中的《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被认为是最美丽的钢琴协奏曲之一。 贝多芬1805年着手创作《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当时贝多芬居住在维也纳的艾德蒂伯爵夫人家。刚成为德国卡塞领主的拿破仑之弟杰隆姆,邀请贝多芬去担任宫廷乐长,久居维也纳的贝多芬表示可以考虑。为了能将贝多芬留在维也纳,伯爵夫人召集贵族商讨并决定在1808年底,替贝多芬举办一场大型作品发表会。这场音乐会由贝多芬本人担任指挥和钢琴演奏,曲目的庞大数量前所未有,包括《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C大调弥撒曲》《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合唱幻想曲》等作品。然而,这次大型演奏会并不成功,贝多芬的耳疾日益严重,音乐会上贝多芬几乎听不到演奏的声音,由于他过度的投入,在指挥时竟然把谱架上的烛台弄翻。在演奏这部《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的独奏部分时,强弱掌握失当,旋律支离破碎,现场听众几乎不知道贝多芬到底在演奏什么。这场音乐会后,贝多芬再也没有公开演奏过,而这部钢琴协奏曲直到28年后,才由门德尔松德推动正式出版,得到了当时欧洲著名音乐家的一致好评,并对后来浪漫派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部协奏曲区别于贝多芬其他四部钢琴协奏曲的一大特点在于,第一乐章的开始没有惯用的乐队作为全曲的引子,而是由钢琴奏出第一主题。在这首乐曲里,宣叙调的表现手法发展到格外完善的程度,钢琴的歌唱性的发挥既强调表达出最精细的色彩,同时又服从于整个乐曲的总构思。另外,这首协奏曲毅然脱离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程式化的传统,创造出一种特有的独创个性的风格特点,赋予了协奏曲这种体裁一些全新的特征,如在第二乐章里乐队与钢琴交替出现,形成一种“错位”的感觉,像是人与人的对话,又像是两个对比形象的对抗,乐队与钢琴常常处于竞相演奏的状态。傅聪说:这部作品从头到尾应该基本上是一个速度,就是allegro 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音乐是越来越神秘,一直都是在问,在追求。所以弹这个协奏曲,一定要理解它内在的深刻的哲学意义。贝多芬本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钢琴家,他对钢琴的性能以及各种声音效果了如指掌,所以他在《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中,为了在钢琴上达到具有交响性的音响效果,经常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在力度的表现上,尤为喜欢极端的力度对比,如弱后突然出现一个强音; 渐强后又突然变弱; 强弱的尖锐对比; 强音出现在弱拍或后半拍极快的大幅度渐强与渐弱等等。这就要求演奏家触健手法更加的多样化,手腕与手臂的肌肉要更好的协调。这样要在很短的句子里做出如此多的力度变化不是很容易的事。贝多芬利用了当时改良的新式钢琴,能够奏出pp到ff之间的任何力度这一特点,创作这部作品时在力度表现方面大做文章。不仅是钢琴的力度,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还赋予钢琴家多种高难度的指法,这个话题因为过于专业,在本文中不展开。这部作品是由钢琴的独奏在一片安静的气氛中开始的。可以说钢琴的开始便是它的结束。在开始与结束之间仅持续5小节,独奏已经略微触及并且精确演示了协奏曲中最吸引人、最有创造力、最富于表情的瞬间。独奏的开始和接下来乐队演奏的音乐形成了一条流畅的纽带,将原本呆板的、不具表现力的结构连接起来。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这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几乎每个段落,钢琴和乐队都是密密麻麻地缠绕交融,在这种缠绕中更要理出头绪,更需要钢琴演奏者清晰自己的地位和角色,何时为主角,何时为配角。傅聪在解释这部作品时曾表达这样的观点:这个协奏曲钢琴不是主体,乐队也不是伴奏,而应该乐队是主体,是和钢琴在一起的交响曲。所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乐队的伴奏好不好,因为乐队这这里不是伴奏的问题。如果乐队跟着钢琴家跟好了,那这个指挥就不是好的音乐家。乐队跟着钢琴家走了,那就不行。这个作品乐队是主要的,钢琴不过是上面的线条而已。傅聪说,作为音乐爱好者,从演奏家的角度去认识一部作品,也许不是一条捷径,以下介绍了三种唱片版本,如果都能悉心欣赏一下,也许能琢磨出很多内涵,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这部高难度的钢琴作品。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皇帝》简介】


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本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本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本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贝多芬自1808年开始着手创作此曲,并于第二年完成。当时由于拿破仑率领法军占领了维也纳,使得本曲迟迟不能上演。据说在法军四处作乱的时节,贝多芬曾遇见法军军官,他当即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对于战术也像对对位法一样有深入了解的话,非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不可! ”直到1811年,本曲才在德国的莱比锡得以首次公演。当时的音乐杂志《大众音乐报》曾这样评价本曲:“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最富创造力、最富想象力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时也是在技巧上最为艰深的一部。”全曲共分三个乐章,其中第二、三乐章连续演奏:第一乐章 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形式。 主奏钢琴即以花奏方式弹奏出分解和弦(片段1),进而引出了管弦乐部分演奏的乐章主题,非常简洁而又华丽绚烂, 此处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致。乐章经过高潮之后,在极强的兴奋状态中结束本乐章。第二乐章 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调,4/4拍子,自由的变奏曲形式。和传统的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一样,本乐章同为优美的徐缓乐章。乐章的主题似牧歌般悠扬、恬静(片段2), 经过管弦乐部分对主题的充分演绎之后,主奏钢琴像编入万千光彩的绵绵音乐一般,持续奏出这一祈祷性的、淳净恬美的主题。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6/8拍子。在第二乐章逐渐减弱之时, 主奏钢琴就开始反复轻轻提示出第三乐章的主题,突然主奏钢琴以爆发般地,以无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辉煌的主题(片段3),标志着全曲进入了第三乐章。旋即由管弦乐对这一主题予以反复。主奏钢琴继而导出曲折的新主题,交响曲和协奏曲交相辉映,手法精致绝伦,充分反映出贝多芬超人的写作技巧。乐章结尾时速度再度转快,作最后冲刺的主奏钢琴猛然跃起,最后由管弦乐部分强而有力地结束全曲。

【音乐评论家王纪宴点评】


按照如今更贴近音乐“本真”的观念,《皇帝》实际上不应被理解为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标题”,因为它毕竟与贝多芬的创作原意无关,它实际上是被贝多芬的同行和朋友、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约翰·巴普蒂斯特·克拉默加上的。但对于这部协奏曲问世两个世纪以来的无数热爱者而言,《皇帝》作为“标题”又似乎是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在这首协奏曲的宏伟规模和雄浑笔法中有着帝王般的气概,就艺术价值而言它也完全无愧于协奏曲王国里的帝王之作。这部协奏曲也是拥有最多优秀录音版本的贝多芬杰作之一,从鲁宾斯坦、阿劳、巴克豪斯、塞尔金、肯普夫、柯曾到波利尼、巴伦博伊姆和齐默尔曼,钢琴大师们为《皇帝》的阐释树立了宏伟的典范。那么,享有“钢琴王子”之誉的李云迪,在他与柏林爱乐乐团和丹尼尔·哈丁合作的《皇帝》最新录音中,会带给听者何种体验? 在我听来,李云迪的《皇帝》有充分资格跻身于这部协奏曲近年来涌现的为数不多的最佳录音版本之列,其令人振奋的格调从第一乐章雄浑的开始即已确立——在李云迪有力而清晰的触键下,气贯长虹的磅礴之势与汪洋恣肆的生命狂欢洋溢于密集湍急的音符间,贝多芬在总谱上标以“ff”(很强)的每一处钢琴与乐队的合奏,李云迪与哈丁引领下的柏林爱乐均以完美的融合使得调性的确立具有坚如磐石的力量,造成纪念碑式的宏伟印象。双呈示部的乐队部分气势非凡而又高度洗练,完全是本真的素朴与古典的宏亮这两种风格的奇妙结合。李云迪的音色富有青春气息,毕竟,我们如果留心这部协奏曲的创作年代,那是贝多芬创作中期的1809年,39岁的作曲大师虽然已深受日益加重的耳聋疾患折磨,但在音乐创作上有着极其旺盛的活力。相对于我们熟悉的很多老一辈演奏家的录音,李云迪指下的钢琴发出的声音如同沐浴于阳光之中,圆润而晶莹。很多快速经过句由于其中每个音都十分“颗粒”,使得钢琴音响的整个织体有了一种迷人的明澈之美。而梦幻和诗意的副部主题每次到来,李云迪的音色又一变而为空灵超然,引领听者随贝多芬的崇高乐思而升华。展开部里如流水潺潺的左手三连音,在很多著名的录音中也常难以听到,而李云迪就像晚年的鲁宾斯坦在年轻的巴伦博伊姆指挥下的伦敦爱乐乐团协奏下录制的版本中一样,让这一串优美的三连音跃出了纯伴奏的背景,显出自身的可爱轮廓和表情,增加了音乐的层次和聆听的妙趣。 第一乐章第496小节,在乐队的强奏长音之后,是古典协奏曲传统的华彩乐段应该出现之处,贝多芬在总谱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意大利文的演奏指示:“Non sifauna Cadenza, ma s’attaccasubitoilseguente.”(不要华彩乐段,按谱上写的接着演奏),实际上这是贝多芬为保持音乐的连贯性而写下的相当于华彩乐段的音乐,英国作曲家大卫·列维斯顿·夏普在为奥伊伦堡出版社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总谱(国内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撰写的前言中,称其为“有史以来最简短的华彩段”。音乐虽然保留了古典协奏曲华彩乐段的风貌,但在风格上无疑同整个乐章有着更内在的联系,而且乐队并未像在以前的协奏曲中那样长时间保持缄默,而是很快加入了钢琴的演奏,以副部主题群中的材料形成一个诗意盎然的段落,进而过渡到乐队与钢琴又一次充满力量的对话,以此构筑起宏大的尾声。在贝多芬的华彩乐段以及之后的50小节中,李云迪与柏林爱乐的演奏以稳定的速度和坚实的节奏保持着充沛的动力感,同时在音乐的行进中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诗意和抒情因素。 还有一处持续的三连音同样感人至深、难以忘怀,那是第二乐章——有着田园诗般的清新和超凡入圣的宁静感的、贝多芬笔下最优美的慢乐章之一,从第45小节起开始了一段深情的、感人至深的音乐——贝多芬的神来之笔。钢琴独奏在静谧的三连音背景之上弹奏出一段赞美诗般朴素而深情的旋律,贝多芬在总谱上标明这一段为“如歌的”,恰如其分地提示了音乐的表情和内涵。李云迪将左手的三连音弹得平缓有致,右手的三处回音,作为功能远超出一般装饰音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歌唱,在李云迪的有着非常自然的呼吸感的乐句中有着强烈感染力。哈丁指挥的柏林爱乐在此处的拨弦,含蓄、从容,妙不可言!在将蕴含于音乐中的虔敬情感逐渐升华方面,李云迪和哈丁指挥下的乐团同样十分出色。当钢琴在明朗的高音区为乐队的旋律提供流畅装饰时,让作为听者的我置身于美妙亲切的即兴演奏氛围,而这种即兴感同安详的冥想性结合在一起,贯穿于主题的多次呈现,直至最后由长笛以柔和音色演奏,更突出了音乐潜在的抚慰心灵的亲切感。围绕主题的钢琴十六分音符装饰音型,乐队弦乐的弱拍和弦描摹出的恬淡背景,这一切都是何等妙不可言! 不管第多少次听贝多芬的《皇帝》——在音乐会上、听唱片还是看演出视频,第三乐章的到来永远是激动人心的特殊时刻。贝多芬在他成熟的大型作品中喜欢将末乐章与之前的乐章衔接起来,在协奏曲中,作于1803至1804年的为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乐队的C大调《三重协奏曲》以及作于1806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慢乐章和末乐章均是连成一体的,也都有戏剧性的新奇感染力,后世作曲家中也有继承贝多芬这种手法的杰出范例。但在我看来,没有哪部作品能像贝多芬在1809年他39岁这一年完成的第五钢琴协奏曲这样,在后两个乐章的衔接上给人以如此异乎寻常的深刻印象。随着钢琴持续的平缓音型,乐队低音部悄悄地从B大调的主音上降低了半个音,停留于降B,在由此构成的空蒙背景之上,钢琴轻轻地奏出一个由降E大调主和弦上行琶音构成的动机片断,虽然低沉、徐缓,却依然透出雄浑激昂的轮廓,它总让我觉得仿佛是出现在地平线远方的一轮旭日。当它第三次重复时,突然聚集成火热而坚定的回旋曲主题,由此开始了第三乐章。李云迪在这一段的演奏,以踏板的运用使得左手弹出的声音深沉而闳廓,但并未刻意渲染幽暗和神秘感,而是以更多的阳刚性格透出对第三乐章辉煌色彩的期待。钢琴在末乐章第一个和弦的爆发力,在这部协奏曲众多版本中完全有资格跻身于最强有力、最炫目之列,而这是音乐本身所需的。这个壮丽的乐章临近结尾时,乐队最后一次对回旋曲主题的有力呈示(第356~368小节)再次充分显示了柏林爱乐乐团在贝多芬音乐中的力量与气势。在整部协奏曲中,柏林爱乐乐团如同昔日与前辈大师合作的众多经典录音一样,其演奏有着首屈一指的说服力,从肯普夫与肯彭和莱特纳、维森伯格与卡拉扬,到波利尼与阿巴多。在大管的亲切应答动机和圆号的简短衔接后,钢琴接过旋律迅速推向右手降E音上持续整整四小节的颤音以及之后乐思的诗意翱翔,李云迪的演奏不仅有着技巧上的完美,更蕴含着他对音乐深层意蕴的敏锐感悟。在肯尼斯·查尔姆斯为李云迪这张CD撰写的解说文字《浪漫主义——高贵风范与含蓄乐音》中,引用了李云迪的观点,在这位年轻的钢琴家看来,贝多芬作品的浪漫主义传达出一种高贵感,一种顽强的抵抗精神:“在中国有一种说法,真正的浪漫是即便看清了生活的残酷却依然拥抱它。随着我对贝多芬的音乐研究越深入,越能够感受到这种高贵的浪漫主义所具有的吸引力,也更希望能够通过钢琴来传达这份情怀。 世上并无真正完美的人与事,在音乐阐释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执意想从李云迪的《皇帝》中听出老一辈大师的苍劲与深刻,或许不能完全认同和充分领略演奏的魅力,而对于青春激扬的音乐阐释不加拒斥的听者,定会从这位新生代演奏家指间流泻出的琴音中收获新的感悟与欢乐。

改编整理自网络信息

贝多芬第四钢协 by Claudio Arrau 最佳版本之一


贝多芬第五钢协 by Stephen Kovacenich

(钢琴女王阿格里奇前夫),企鹅四星带花版本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华灜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