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真实,就失去了意义——看电影《万箭穿心》
失去了真实,就失去了意义
——看电影《万箭穿心》
因为是颜丙燕主演的电影,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看了。这个电影的名字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了,谁还愿意去看一部被叫作《万箭穿心》的苦情戏呢!顾名思义,故事一定是非常悲哀痛苦的了。谁都知道,一颗心被一支利箭射穿,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情,要是被无数支利箭同时或是不断地射穿,那么这个人的心就会被射得千疮百孔,形同蜂窝,其惨状可想而知。这四个字的组合应该是迄今为止,人们对一种莫大的痛心疾首的一个最淋漓尽致的描述与形容了。看了这部影片,果然是这样的感觉,不仅里面的主人公被万箭穿心,就是围观者也没有能够幸免,也一同被万箭射穿,流血不止。
故事发生在一个经济崛起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的武汉女人李宝莉在一处个体市场上是一个泼辣能干的主儿。像别的女人一样,她也有一个小家庭,但是这个家庭却不平静,随着他们搬入新居,她的不幸就接踵而至了。一连串的打击,十年的含辛茹苦,换回了最后的一支穿心利箭。她欲哭无泪,痛不欲生。可是最后一分钟还是生的欲望战胜了死的引诱。她毅然舍弃了一切,用一根扁担挑着行李离家出走。可是当看到那个将生身之母扫地出门的儿子,坐在楼前的台阶上,蔑视地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的那种大逆不道的眼神与表情,跟那个可怜的女人一样,观众的心不能不流血了。
一个八岁的孩子,即便是因为父亲的死而怨恨母亲,可是在以后的十年岁月里,也不可能一直对母亲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吧?更不要说这位母亲可是把这个儿子当成了心尖子,为了养育他,宁愿自己十年如一日地当一个女性挑夫,让儿子衣食无忧地好好读书,直到最终考上了大学。可是当母亲的还没来得及享受儿子上大学的荣耀与喜悦,就被儿子宣布从此断绝母子关系,并且残忍地把母亲赶出家门。这个儿子的所做所为已经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即使这样的人真的有,这样的事情也真的存在过,相信也只是个别事例,不应该也不值得把它当作一种现象加以展示与渲染。就像有人与动物发生性关系一样,因为有这种事情,就可以把这类人堂而皇之地当成主线,用来炮制一部故事片?如果真的这样做,那一定是一件令人发指的作品。
遗憾的是《万箭穿心》的故事设计与这样的事情没有本质上的分别,它把人性中一种丑恶当作某种必然,给予毫不谴责地放大与利用,目的却在于反衬出做母亲的宽容与伟大。这样的主题立意与表现手法,既廉价,也低劣,除了暴露出明显的斧斫之痕,也令整个故事缺乏代表性,而失去了它该有的意义。为什么?因为不真实,失去了真实的故事,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因此,这部影片既不能给人带来任何积极的能量,也不能带来什一种什么精神或境界,反而是给人添堵,令人窝心。观众是不可以被戏弄的,一部给人添堵的电影,一个善被作践,恶被袒护的作品,还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呢?除了令人反感与厌恶,也一定是票房的毒药了。
当然,颜丙燕的演技是一流的,这部片子之所以还能被撑起来,主要也是因为有她的出色表演。不过,相信她接每一部戏,不是单看角色怎样,也会注意到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不会忽视该有的合理性与真实性。如果不是经得起推敲的作品,角色再具挑战性,也不值得去接受,因为没有必要去帮衬一个先天不足的作品。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不缺少好的演员,缺少的是好的,有生命力的剧本。剧本不好,演员和导演再好也没有用。雪上加霜的是,好剧本不多,好导演又少之甚少,因而很多片子也就是有名无实,滥竽充数了。因此,对于观众而言,被《万箭穿心》也就不是一起偶然的孤立事件,它早已就是一种变异的常态,令人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