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见闻:深圳印象(四)
深圳街景:梅林的住宅楼
音乐:迷惑萨克斯
回国见闻:深圳印象(四)
由于交通运输的快速便捷,如今深圳的白领倾向于居住在原来的关外。当初深圳是完全封闭的,国内各地人到深圳来,都要事先在当地派出所办理特区通行证,方可进入深圳。所谓关外,就是指当时深圳与内地隔绝的二线边检海关。现在这个二线关已经撤除了,人们可以自由进入深圳市区。
这也是因为市区的房价太高,一套住宅的租金少则三千,多则上万,七八千是很普遍的。而关外的房子由于历史的原因,还一时处于一个相对很低的水平上。一套房子顶多 1600 元,如果是个单间,则更便宜,几百元就可租下。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单身白领到原来的二线关一带居住。由于地铁的贯通,他们到市区中心上班,不仅没受影响,反而更方便省时了。
在深圳常常可以看到房地产宣传广告上有这样的字样:深惠一体,一小时经济圈;汕头、潮州、深圳一体,三小时经济圈等。十分诱人,也相当振奋人心。要知道这在以前,可是要走上几个小时,以至一整天的路程才可以到达的地方。可是在高铁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迅速延伸,地铁也亦步亦趋,神奇出现的今天,这些远方的地域与城市,都成了触手可及的市郊与近距离的城市。这令都市圈迅速成型,使经济互补,货物往来,人员交流,商机共享等,成为可信的事实。
经济发展了,世界就缩小了。喷气式大型民航客机缩短了各大洲之间的距离,这是美国人的功劳。到了 21 世纪,中国以高铁拉进了地域间的距离,把空间在时间里又缩小了不少。在这一点上,深圳又没有落后,紧紧地跟上了发展的节拍,再一次占得先机。现在以深圳为轴心,南到香港,北到广州,西到珠海、中山,东到惠州、潮州、汕头都在 30 分钟到三个小时之内就可到达。大大提高了效率,使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体现得更为具体真实。
现在的深圳,已经完全立体化了。看着一幢幢高耸入云的住宅楼,不能不感叹万千! 1000 多万深圳人就这样被装在,这些动辄三十几层高的钢铁与水泥格子间里,以蓝天为伴,与白云为邻,远离地面,在半空中饮食起居、坐看风云变换。
朋友 Z 住在一幢高楼的 23 层,一天饭后, Z 夫妇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坐坐,汽车离开酒楼,沿着北环大道直奔他们的高层住宅而去,下了快车道,稍转一个弯儿,就来到一处高楼群,这是近年来兴建的,款式结构造型都比早几年的高层建筑更好更美观也更实用。深色的墙体,略呈铁灰色,配上深色的大型玻璃窗户,显得这些建筑更壮实,更稳固,也更现代。
汽车来到他们居住的一幢高楼的地下车库,停好车,乘电梯来到 23 层。出了电梯就是 23 层走廊的巨大窗户,具体的说,这个窗户是开放的,完全没有玻璃,好处是视野清晰,一点儿没有阻拦。坏处是地面的的噪音扑面而来,直入耳底。我问:为什么不装玻璃?回答是:装了玻璃容积率就高了,那样这个走廊就要算很多面积,房价就高上去了。
哦,我恍然大悟。发展商为了竞争也是动了很多脑筋,为了降低成本,钻了政策的空子,真是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啊!在地处南国的深圳,冬天本来也不冷,走廊的窗户上不装玻璃,也不会影响到什么。可是发展商的智慧却为业主省了不少银子,也提高了房价的竞争力。
这幢大楼一共 30 几层,每层三户人家。朋友的门独立在一侧,另外两家在另一侧。走廊宽而长呈向外拱形,电梯在中间,所以朋友的一侧就等于是独门独户,非常隐蔽清爽。打开宽大的铁门,之后就是厚重的类似红木一样的木门,两道门都比一般意义上的住宅的门要宽大很多,所以都显得非常富贵大气,甚至还有点儿庄严。
进去之后,就是一个过厅,也就是常说的玄关。右侧摆放鞋柜,鞋柜前面还有足够宽敞的地方,供拖鞋换拖鞋。左侧就是一个休习的地方,有一个不小的窗户,摆着一个方桌,桌上是一套茶具,几个人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而且一定会很惬意。
过了玄关就是客厅和餐厅,连在一起,至少有 60 平米大。其中一大半是客厅。棕色的牛皮沙发,一长两短,宽大厚实,与硕大的客厅非常吻合。沙发前是个长方形茶几,宽大厚实。再前面墙边就是一排长长的矮柜,一个 60 几寸的数码电视机坐落在上面。电视机后面的墙壁是仿古图案的瓷砖贴面,深红色的格子木框,装饰在这段墙壁的两侧,凸现出相当的格调与高雅。
客厅的右侧是一个宽宽的落地窗,走出去是一个铺着白色瓷砖的宽敞的巨大阳台。站在连接到客厅的这一侧一看,我大吃一惊,这个阳台是我看到过最长的阳台。这套 153 米的房子有多长,它就有多长,而且足够宽。我说这个阳台太宽敞了,摆下十张床,供十个人睡觉一点儿都没有问题。朋友笑了,他说:我当初来看房子,就是因为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阳台,所以就买了这套房子。
这么高的楼层,居高临下地望去,地面上的一切,包括道路,桥梁,街道,绿树,山丘,花园,以及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霎时间都在你的脚下,就像是在俯瞰一个巨大的立体图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视觉感观,所以有一种非常惊悚震撼的之感。
同时,这又与你在高层酒店、写字楼里向下望的感觉又不一样。那时,你就是个过客,不会想太多。此时就不一样,这是在一处民居里,就像是来到你自己的家,朝夕要生活在这里,平日里的景物,全都被浓缩在你的脚下,看了之后,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好像就生活在直升飞机里,被悬挂在半空之中。
可是在朋友家里由巨大的阳台在将近百米的高度往下看,一点儿都不令人有惧怕感,原因就是阳台上加装了钢丝线作为护栏,这样既安全,又令人不至于产生恐高症。这种钢丝线就像吉他弦那么粗,是深色的,摸上去有如麻线般的感觉,却是很有韧性,很坚固,由上至下地排列着,每根线的间隔不超过十公分,由于够细,在美观程度上比一般的生铁或不锈钢栏杆要好得很多。深圳的高层住宅使用的都是这种安全装置。
朋友说买这套房子是赶上了一个末班车,买了后,房价就由 1 万长至 3 万人民币每平米。当时用了 160 几万,现在的市场价是 450 万。这套房子的管理费是每个月每平米 3 元,一年是 5500 多元,两部车的停车费一年是 6000 元,还有水电煤气,有线电视,上网费用等开支,一年大约要 5000 元,除了平时的吃喝费用,这套房子一年的开销是 16000 多元。
可是不需要替他们担心,他们还有一套原先的住宅,每月收租 2500 元,一年就是 3 万元。用这笔收入扣除这套高层住宅所需的费用,每年还有近 14000 元的盈余,这还没有算上他们夫妇在生意上的正常收入。
这对夫妻可不是达官显贵,他们只是普通的深圳居民,是当地人,不过他们的父母却不是农民,所以就没当上地主,当然也没给他们留下什么产业。他们买房子一次性就付了全款,这些钱都是他们通过辛勤劳动,自己挣来的。
当我离开这幢高楼,脚踏在坚实的地面上时,我突然有了一个这样的念头,这个房子是好,可是有点儿像旅馆的感觉,那么高,住几天可以,会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刺激,可是住久了会不会不习惯,或是感到不方便?天天吊在那么高的空中,吃饭睡觉看电视上网,久而久之,会不会产生不安全感?我甚至认定,时间长了一定会觉得不牢靠,不踏实,还是住在传统的居民楼里安全。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我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吧?
说到传统的居民楼,就是那种通常最高不过八层,没有电梯的住宅楼。现在这样的楼几经不再建了,已有的也越来越多的被夷为平地改建高层住宅楼了。朋友 Y 原先就居住在那些传统的居民楼里,有 150 几平米,南北通透,非常宽敞舒适。这次听说她又买了高层房子。
我很不解,“不是说你本来的房子很好吗?为什么不要了呢?”我问。没想到她的回答更让我想都没有想到,“那种房子现在谁还住?连个电梯都没有!”正在我吃惊之时,她又说,“现在多好啊,一按电梯就到家了,不用走路,多方便!”
可是,我听说她每天下班还要去锻炼,直到汗流浃背才回家。看来,人们选择居住的方式,不仅仅是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上去了,而是还有一种对现代生活由衷向往的精神与情怀。人还是同样的人,可是通常所说的小资情结现在却是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有款有型地膨胀起来了。这就是高层住宅在深圳大行其道的深层原因吧。很可能,今天谁不住在高层里谁就会感到脸上无光呢!
平心而论,限于建筑成本,目前深圳高层住宅的面积都不大,每个房间都很小,如果客厅超大,那么睡房就一定特小,反正就是那么大的面积,这个房间大了,另一个房间肯定就会小了。所以在宽敞与方便的程度上,还是与传统的多层住宅楼宇没法相提并论。
另外高层住宅的管理费用昂贵,所谓的管理费都是以每平米每月 3 元以上来计算,听说现在已经有 6 元的了,这个费用并不包括水电煤气,就是单纯的所谓管理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除去正常的电梯保养,环境清理,需要一定的费用,剩下的钱就是供养了一个庞大的物业管理公司。也就是说屋主在高层住宅置业的同时,就开始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这可是意想不到的责任与贡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