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家
鼐百科有天对我拽了两个文绉绉的词:dissonance cognitive。我本来警觉地准备堵耳朵,以防他灌输心理学的枯燥知识,没想到他的例子居然是“吃肉的时候,你会忘记这其实是动物的血腥尸体,这种忘记就是一种dissonance”。
随着岁月流逝,我越来越发现鼐百科的话也有水分,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所以我听了他的理论之后,专门去查了一下,发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吃肉的时候,如果你想起这其实是动物的血腥尸体,你的认知中就会产生dissonance以及这种dissonance带来的不适感,但是,大脑会立刻启动平衡机制,让你忘记这种不适感。”
当年我爸爸在法国吃蓝霉奶酪吃得津津有味,等我们告诉他那奶酪里面蓝绿色的不是菜叶而是霉斑之后,他就再也不吃了。这就是一个没能克服dissonance cognitive的例子:一方面他的味觉很欣赏这种东西,另一方面他的心理无法接受,最终协调失败。
我今天说这个,是因为晚上吃了蜗牛。我觉得这就是我悄无声息克服dissonance cognitive的一个完美例子。我在吃蜗牛的时候,从来没有一瞬间想到那条黏糊糊的软体动物。以前在云南吃油炸竹虫,还稍微克服了一下心理障碍呢。
蜗牛是我从一开始就很喜欢的法国菜,像鹅肝一样,没有经过任何适应过程。蜗牛的美味首先在于口感的韧劲,其次也在于黄油+蒜泥+欧芹汁的味道。这种汁完美地遮掩了蜗牛的形态丑陋、并且遮掩了蜗牛没油的缺点。没有这个汁,蜗牛就太寡了,味道不敢想象。
餐馆里吃蜗牛都斯文得很,多数是做头盘,要么六只、要么十二只,不带壳,用特别的小洞容器盛上来。家里做蜗牛,或者买罐头蜗牛然后自己配汁,或者直接买速冻的带壳的,烤箱里加热十分钟就行。自己吃那就是放开吃了,我和老鼐有一顿吃掉72只的纪录,蜗牛壳堆成小山。
老鼐的二姑父最爱吃的菜就是蜗牛,他的身材证明了这一点:大腹便便。蜗牛因为那汪黄油的关系,吃时又配大量的面包,所以比较催肥。如果光是蜗牛本身,大概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托小猫虽然小小年纪,也很喜欢吃蜗牛。今天晚上她吃了十只以上,另外还吃了些虾,到后来我都害怕蛋白质太多了,逼她吃水果、喝水。她一边吃一边用叉子拨弄着空壳,说:“这个蜗牛的家好漂亮啊!”
于是我想起有天在路上见到一辆房车,我说:“你看,那是蜗牛车。”她不屑地说:“是房车。”一下子显出我皱纹下藏着的幼稚来。
我又想起她在路上曾在房屋中介的橱窗前停留,对橱窗里的房屋照片评头论足:“妈妈,我们买这个吧……还要买这个……买这个……”说得好像买房子就跟买桔子一样简单。
我看她对买房子表现出这样热忱的理想,有点担心地问她:“你觉得我们的房子小还是大?”
她说:“不小也不大,刚刚好。”
晚上不知她提了什么无理要求,她爸爸说:“这是我的家,我说了算。”
托小猫英勇不屈地说:“你的家是 L村,妈妈的家在中国,这里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