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诗、歌、画 原创作品讨论》《牧羊女》守望、齐豫、李泰祥、李建复演唱

《诗、歌、画 原创作品讨论》《牧羊女》守望、齐豫、李泰祥、李建复演唱

博客

 

《牧羊女》《诗、歌、画 原创作品讨论》
中国古代的诗与歌是分不开的,诗不但文字优美有押韵,而且还具备旋律可以歌唱。这是从春秋开始,到宋朝的诗词歌赋,都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只是到了明朝,中国的传统音乐,被人为的消灭了。所有唐诗,宋词和元曲的优美音乐大部分都失传了。只有极少部分靠青楼和江湖艺人传承下来。对于爱歌者,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谓的中国传统歌曲其实是清朝和民国初年所形成的音乐风格。真正的唐宋元的传统音乐已经不得考据了。

1975年,台湾大学电机研究生杨弦开演唱会,演唱曲目全是原创歌曲,主要以余光中,张晓风,洛夫等的现代诗诗人的作品谱曲,开创台湾校园民歌的风潮。李泰祥老师的《橄榄树》和《牧羊女》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俺对杨弦的作品不觉得好,不管是从音乐的优美角度来看,还是从旋律与歌词(诗)的意境和契合度来看,都是相当勉强。只可以说是配上旋律的诗,而整首歌并没有表达出“歌词”(诗)的意境。李泰祥老师后来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写了许多精美的现代诗歌,为许多优美的现代诗谱上旋律优美,编曲精良,与诗的意境契合度很高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收集在齐豫的专辑里,如《你是我所有的回憶》,《有一个人》和唐晓诗的专辑《告别》,还有1992年李泰祥自唱的《错误》专辑里。李泰祥老师可以说是全才的音乐家,本身是小提琴演奏家,还精通吉他和刚琴演奏。对编曲,作曲和演唱都是一等音乐家。 更难得的是负有神圣的使命,致力推广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诗已经流行音乐的结合体。是独树一帜具有中华民族精粹的现代歌曲。李泰祥老师多次举办《传统与展望》序列的音乐发表会,对当时台湾的流行音乐影响很大。他的音乐和歌曲作品,不但是风格多元化和新颖,在编曲上更结合交响乐团编曲制作的等级,给当时普遍上制作简陋,只有三五人的小乐队的流行音乐很大的冲击。按歌手齐豫的话说,每一次她要上电视台演唱,就要带一个交响乐团随行,声势浩大。

李泰祥作品里,使用的现代诗最多的是郑愁予的诗。郑愁予在2012年庆祝他80岁寿辰的音乐会上,说过他写的许多诗,其实在创作时都有配合旋律的考虑。只是他不是音乐家,无法把心中的旋律表达出来。但是郑愁予的现代诗无疑是最多被人谱成曲的。有些现代诗人的作品虽然文学上是优美的,艺术上是有价值的,但不适合谱曲。可以说99%的现代诗,没有节奏和段落感,文辞不优美,所以不适合谱曲。

为何为《牧羊女》谱曲。
许多人喜欢写歌,作词和作曲,但还是有部分的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做歌,好像是有天分和能力做,觉得好玩就做了。

1956年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与西方西画大师毕加索在法国南部尼斯港的别墅碰面了。据说这两位代表东西方艺术巨擘在寒暄之后不免谈论到艺术方面的问题。毕加索向张大师展示了许多他的精品,从早期的写实到印象到抽象作品,琳琅满目。张大千也把他临摹敦煌壁画,当时在法国展览的作品展示给毕加索看。然后毕加索看完之后,仍旧问张大千“你的作品呢?”。 毕加索的问题让张大千不解。这似乎毕加索不认为张大千拿出来的作品是代表作或可以代表他大师地位的作品。当然这是俺从别人听来的故事,究竟有没有发生俺无法考证。以毕加索诙谐的个性的确也可能发生这样的故事。

什么是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条件实在有很多争议。对于音乐,练习曲算不算作品?从形式上 练习曲(Etudes)有旋律也有和声,完全符合一首曲子的样式。然而大部分的音乐家不认为练习曲是作品,因为它没有表达任何音乐主题,所以连曲名都不取,虽然有些练习曲还蛮“好听”的。那么,广告歌呢?还有运动会拉拉队的歌,党歌,校歌,还有红歌等是否能称为作品需要个别认真地检验。同样的大家可以自问打油诗算不算作品?还有临摹的画可以算作品吗?那么写生,写实的画是作品呢?

俺觉得有几个重要的条件:
1. 艺术作品要表达某种意念,情绪或感觉或抽象的主题。诗借着诗的语言,韵律和节奏表达出诗的意境。乐曲借着旋律的组合,和声以及和弦的变化表达一种情绪。画借着物件,人物的表情,图形标志来传达一种感觉和意念。缺少了想要表达的意念,这作品严格上就不能称为作品。比如一位国画老师示范如何画梅花,目的是教学生作画。这信手拈来的作品其实不能算作品,因为这作品没有表达任何意念。还有,那些临摹的学生,所画出来的更不能算作品,因为根本没任何创作。比如有两个人写生画一间房子,一个照着比率,正规正矩的把房子和周遭的景色全画了。另一个也画同样的房子,但为了表现秋天的萧瑟,把草画黄了,把树画枯了,凭想象加上满地的红叶。第一个画出来的与照相机所拍没差多少,也没表达出作画的目的是想表达什么,可能只是当作练习写生,所以如练习曲一样,只是为了练习笔法,不带任何主题,所以不算作品。另一位,虽然画的是同一房子,却渴望借这房屋和周遭的景色表达萧瑟的秋意,所画的虽然是房子,草地和树木,要表达的却是萧瑟的情绪。当然这两者因为作画的目的不一样,画出来的效果也因用色,重点,构图不一样,也变成差异很大的两幅画。

中国的绘画,在唐代(607-908)曾一度流行金碧辉煌的宫廷工笔画,把人物或动物画得栩栩如生。但是中国的文人和画家却大多鄙视这种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的细腻绘画方式为画匠,难登艺术殿堂。这工笔画后来流传到日本,反而成为日本重要的画派。中国画家如王维和士大夫阶层重视的是“写意”,不是“写实”。重视的是“画的精神”,不是画得像。所以很早(唐代)中国的画家在概念上就远超越西方的画家约500年,要到了印象派出现成为主流后,西方才重视写意。欧洲到了文化复兴时期(14-17世纪)还再追求画的漂亮,精美。所以像梵谷(Vincent VanGogh, 1853-1890)的画,被当时主流社会当作垃圾,不写实,没有美感,没有市场,一生只卖出一幅画,还是他的朋友为了鼓励他悄悄透过别人买的。虽然文化复兴时期的作品当今还是价值不菲,那是因为历史和古董价值。若是现代人再模仿文化复兴时代的作品作画,就很难被当作是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了。

再举例文学的作品有小说,散文和诗三大类。网路上的闲聊对话即使收集起来也不会成为小说或任何文学作品。虽然小说里经常有各种对话的情形。写日记也不是文学作品,虽然有些文学作品(小说和散文)是以日记的方式来陈述的。写生活报告,家书等通常都不是文学作品。虽然有些散文作品是以家书或生活报告的方式呈现的。所以有一定数量的文字体不一定是文章,比如会议记录或通讯录。所以有的文章也不一定都是文学的作品,即使该文章具备通顺的语句,严谨得结构和段落,比如批斗大会上写的自我检讨文章。上述检讨文章,批斗文章,小学中文课本的文章,日记和家书和“笑话集”都属于散文类,但却不是散文作品,也不是文学作品。中国古代传统的三大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不能称为作品。不是因为这些读物没贡献,相反地,对启蒙的贡献很大,而是因为文章里没有一个中心思想,没有一个主题。在文学上,俺的举例大部分的人可能容易接受,因为相对的接触多了。但是,在音乐和绘画上,可能还有一些人难以接受,为什么明明一幅看来不错的画,或一首歌,可以不是作品呢?那要怎么称呼?

以俺这种标准来鉴定,有些儿歌如《小蜜蜂》。《一闪一闪小星星》虽然是歌,但不能称为作品。这是为了让儿童熟悉简单音阶所做的练习歌。与练唱时所哼的音阶练习如12321,23432,34543,。。。,是类似的。是没有音乐主题的一组音符。

2. 作品必须满足与作品有关的基本手法,技巧和基本艺术要求。比如一幅画有基本的笔触技巧,构图和调色等符合绘画的美学。音乐作品的旋律组合必须满足和声和弦学理论和音乐的美学观点。诗的作品必须符合诗的语言,和诗的美学条件。诗人余光中曾评论五四运动后有些著名的文人比如胡适之的“诗作品”为“不是美学上的,而是历史上的”。用大白话来说,根本就不是诗,而是现代诗演变过程中的试验品,所以是属于历史的。这相当于练习作诗的产物和残品。

俺12岁开始学国画,上大学后参加美术社团,过程中画过上千幅画,只有1-2幅画才勉强算作品。

3. 作品必须经过美学或艺术手法的处理,诗歌必须满足诗歌的美学,乐曲必须满足乐曲的美学,绘画必须满足绘画的美学处理。这美学的处理,把已经满足1,2条件的作品,分出等级。一个完美的作品表达的意念是清楚的,表达的手法和技巧是成熟,艺术上和结构上没有明显严重缺点的。

俺为《牧羊女》谱曲,除了喜欢郑愁予这首诗,另一方面觉得李泰祥老师的《牧羊女》与诗人要表达的意境不是很符合。《牧羊女》是郑愁予边塞组曲里的一首短诗。这首诗俺认为诗人想表达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骑快马,乘驰草原,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中年时骑慢马,开始觉悟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花儿会残凋,马儿要过桥。过桥的马儿不回头。诗人以马代表光阴,成语有“白马过隙”,形容光阴流逝之快。而第三个阶段是年老光景。马累了,黄昏已重了,酒囊已尽了。所以在俺的创作当中,俺以三个不同的乐段,三个不同的节奏来代表这人生的三个阶段。在音乐结构设计上,最后一段是恢复到最初的一段旋律,回到年少的欢乐时光,这代表世代交替。所以加上男女轮唱和对唱的方式,来代表生生不息的时代交替。因为这首诗是边塞组曲之一,所以俺认为应该要采用西北边民族的曲风来表达。

李泰祥的版本和张世儫的版本,没有边塞的曲风。张世儫作曲,李建复演唱的版本编曲和演奏非常棒,据说是请洛杉矶管弦乐团制作的。俺特别喜欢这编曲前奏的鼓声。李泰祥老师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早期(70年代)齐豫演唱的以吉他演奏轻快的版本,另一个是李泰祥自己演唱,90年代重新编曲,以交响乐队伴奏的。
有人评俺的作品是文学性的,俺觉得是蛮正确的。俺曲子的创作主要是依据文学(诗词)的意境而设计的,是歌词决定音乐的形式,风格和旋律。这作法在理念上是复古,把诗与歌再度结合。在手法上是现代的,是近代中国的传统音乐,结合来自西方乐理与和声学。当然,俺的作品,有许多是新的尝试,音乐表达的艺术还在摸索当中,还有不少瑕疵。

《牧羊女》郑愁予诗,雅歌作曲、编曲、守望、雨霁初虹演唱

《牧羊女》郑愁予诗,李泰祥作曲、编曲, 齐豫演唱:

《牧羊女/牧歌》郑愁予诗,张世儫作曲, 李建复演唱:

《牧羊女》郑愁予诗,李泰祥作曲、编曲, 李泰祥演唱: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雅歌1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