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炸还是不炸?评介电影《天眼》

炸还是不炸?评介电影《天眼》

博客

炸还是不炸?评介电影《天眼》

 

廖康

 

 

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 (Philippa Foot) 于1967年提出了一个伦理问题:假设一辆刹车坏了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五个人会被撞死。但你若按下手边的按钮,电车就会驶入备用轨道,只撞死一个人。你是否应该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那五个人?实用主义认为死一个人当然比死五个人好;伦理学可能说死那五个人是机械故障的结果,而死那一个人是你行为的结果,有良心者绝不能那样做。大家争论不休,有些人还对此电车难题叠加了不同情景:如果在备用轨道上那人是你的儿子,你怎么办?如果电车前方有个大胖子,把他推倒会阻止电车行驶,拯救那五个人,你会这样做吗?看不到主观能动性在伦理中应该起什么作用的人可能会说这些哲学家吃饱了撑的,尽整些不现实的话题来磨牙。但电影《天眼》 (Eye in the Sky) 为我们呈上一个非常现实的场景:轰炸一个恐怖分子聚集的宅院可能会伤及院子外面一个无辜可爱的女孩;但不炸,放任这些人肉炸弹去行动,后果可能是死八十多人。炸还是不炸?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这是一次英美联合行动,武器是无人驾驶飞机和监测飞行器。敌人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他们不仅是恐怖分子,还有背叛投敌的英国人。行动指挥是一位刚毅的英军女大校,Helen Mirren 把她塑造为说话斩钉截铁,行动当机立断的强人。她已经追踪这些人多年,此次势在必得。她在伦敦附近某军事基地协调并指挥各方,但关键决定仍需上级批准。上级是一位老成持重的英军中将,饰演他是老戏骨 Alan Rickman 的天鹅之歌。电影拍完后不久,他便于2016年1月因胰腺癌去世。还有英国两位部长和一个大法官也在内阁简报室参与决定。协同作战的美军在内华达州某空军基地操纵无人机和监测器,在珍珠港操纵面部识别器。地面上还有肯尼亚人配合行动。这类远程遥控无人机的作战方式绝非天方夜谭,而是经常报道的军事行动。在此之前,2013年的电影《无人驾驶飞机》(Drones) 和2014年的《善意杀戮》(Good Kill) 都表现过这种军事行动。但需要指出的是,《天眼》中的蜂鸟和甲虫监测器还没有在现实中应用,问题与电影中表现的倒是相同——电池寿命太短。

 

《天眼》表现的主要情节是这些人面临此两难问题时的不同反应。但别以为他们是在做哲学探讨,他们都是很实际的人。军人考虑的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完成任务,政客想法不同:“如果恐怖分子杀害80个平民,在舆论上我们就赢了。如果我们杀死一个孩子,他们就赢了。”当然,并非每个政客都持这种冷冰冰的态度和逻辑。另一个部长恰恰相反,她显示出我们传统所说的“妇人之仁”。电影的精彩就在于展示这些决策者不肯负责,向上推诿。在新加坡和北京访问的上级领导也差不多,他们或者不敢决断,或者含糊其辞。而现实千变万化,要求行动指挥立即发出明确命令,不容耽误。执行任务者手指持重、眼光凝重、心情沉重。Aaron Paul 的表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电影结束时,英国中将的话也令人难忘:“我参加过恐怖主义袭击受难者的丧礼。永远不要对军人说他不知道战争的代价。”《天眼》生动地让观众看到那个电车两难问题不仅是哲学探讨,而且是军人已经面临过的现实问题。在人工智能正在来临的时代,这也是无人驾驶汽车设计师和许多其它领域的科学家都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

 

2017年3月19日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廖康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