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遭遇“移情别恋”
与普通的美国小镇一样,我家附近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教堂遍布。我不定期地去一间非宗派的,因为它比较适合我。牧师是位爱穿牛仔裤,短发总喷得笔直的人,布道时而激情四射,时而深情款款,非常传神。
我最喜欢参加的一项活动是妇女读书小组。写下这个句子,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讲的她上扫盲班的故事。只是我这个不是坐在硬邦邦的土炕上,而是歪在舒适的沙发里,吃进的不是粉笔灰,而是小点心,所以我很感恩。
所读的内容均与基督徒的生活有关,但并非单纯地读经,而是以结合现实为重点。形式为独立阅读,聚会时相互交流,对我这样一个幼稚的基督徒,是个成长的好途径。
除了探讨与书籍相关的主题,分享各自的生活,相互代祷,也是聚会的内容之一。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个不分种族的宇宙真理,以我们十人八人之巨,就赶上一部史诗了。特别是几位气场强大的美女,比如明星相貌模特身材灵命丰富的师母,比如兼具两个毫不搭界的新闻和工程背景的茱莉亚,总能让我获益匪浅。
就因为茱莉亚,我写下了这篇小文。
她是个优雅智慧、幽默风趣的女士,说话不论是引经据典,还是信口开河,都像有个精灵在踏着小步舞,所以我特别喜欢听她娓娓道来。可惜从去年春天起她有些变了,明显地比以前情绪化。原来是她的一个儿子遇到了麻烦,因此心情不好。
茱莉亚共有三个孩子,出事的是老大杰克。据说那是个天赋极高的男孩,成绩优异多才多艺,跳过两级不到16岁便入读名校,是每个父母梦想的孩子。不料新年前即大四上学期期末,刚满19岁的杰克突然变得萎靡不振,神情恍惚,焦躁暴怒,成绩一泻千里,随即被查出涉毒,且不是抽抽大麻玩玩酷那种,而是已沦为了真正的瘾君子。
茱莉亚和丈夫惊骇万分,怎么都想不到最让自己省心的孩子,会闯出这样的弥天大祸。震怒之余,他们火速将杰克送至一所位于加州、全美最好的戒毒中心之一,支付着高昂的康复费用。她不明白杰克如何地走向弯路,身陷自责和担忧中。于是为她家祷告,成了聚会必不可少的话题。
有一天,茱莉亚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令我把所有事情都放在一边,认真地考虑能做点什么。她直接求助在座的每位,以各自的方式,去帮助一位伤心欲绝、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女孩。
她就是杰克相恋四年的女友曼迪。两人结识于高中,拥有一份纯真的Puppy Love,因为杰克提前一年考入大学,她第二年只申请了那一所学校。杰克隐藏得太天衣无缝,她对他染上毒瘾也没有察觉,直到他变得不可理喻,突然提出断绝关系,她才如雷轰顶。不论她怎样努力挽回,也无济于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一贯阳光的曼迪痛苦万分,每日以泪洗面,学业也大打折扣。尽管如此,她依然找到茱莉亚,明确表示要休学打工,陪伴杰克戒掉毒瘾,将来双双重返校园。
茱莉亚说女孩坚定的目光,让她一下想起年轻时为爱不顾一切的自己,也激起她阻止曼迪的信念。她规劝她道,我是杰克的母亲,是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尽管他令人绝望,我也不能放弃。但是你不同,你什么错都没犯,却被他无端伤害,没谁可以以任何理由这样对待你,是他破坏了规则,不管多难你也最好远离他。
茱莉亚还说,与自家相对殷实的家境不同,曼迪是来自东欧的第一代移民,父亲早逝,母亲靠做清洁工养大她。女孩单纯善良,用情专一,杰克今后最好的结果也不容乐观,在他身上耗下去会毁了她。所以希望大家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曼迪写点什么,让她知道她并非孤军一人。如果来自人的情爱已经飘散,她不用去做神的工作。
茱莉亚最后说,这些年来曼迪好像已成了我们家的一员,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杰克,更不能买一送一,把曼迪也搭进去,否则更对不起她母亲。
听罢茱莉亚一席话,我特别震惊,她如此理智克制,令人敬佩。虽然与曼迪素不相识,我能感受到她的无助,很快按照茱莉亚提供的地址,给她写了一封邮件,大致是这样说的:
曼迪你好,我也是个新移民,二十好几才来到美国,我想你知道,我是应我们共同的朋友茱莉亚所托,来给你讲几个真实的故事,愿你读后能感觉好些。
第一个故事:一对来自中国北方小镇的青年男女,与杰克和你一样,相识于青葱年代的高中校园。18岁时,两人分别考上不同的大学,开始了初恋。毕业后他们都在北京工作,但生活很清苦,除了各自的集体宿舍,共同的栖身之地都难以寻觅。于是青女决定另辟蹊径,出国留学。她经过刻苦努力来到美国,并天天翘首以盼青男的到来。
她有所不知,虽然青男口头支持她,但心里更想走仕途之路,在嗅到一丝契机之后,便以签证困难为借口疏远和冷淡她,并在人前编造是她出国不回来了。青女病了很久,不敢相信所谓爱情,在加官进爵的理想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第二个故事:同样两个男女同学,结识于中国某医学院的校园。女生来自大学教授家庭,优雅可人,男生家境贫寒,但勤奋努力。大学毕业后,男生在女生父母的帮助下进入北京一所顶尖医院,并被推荐上了研究生。考虑到婚后将有的实际情况,女生去了一家普通医院,以期能更好地照顾家庭。
变化是在加速度中进行的。男生开始脚踩两只船,恋上了一名女护士,并致使后者怀孕,欲奉子成婚。女生与死过一遍无异,悲愤之下独自远走美国,靠打工读完学位。
第三个:这个发生在一个瑞士男孩和一个印度女孩之间。因父辈是世交,两人幼年便结识,随着年龄增长渐生情愫,成为恋人。因为印度没有男孩的专业,还因为瑞士更为优越的环境,二人计划在各自的国家大学毕业后,去欧洲定居。
但当吉日临近之际,女孩的心意却模糊起来。她的母亲出身于低等种姓,为维系在夫家的地位,要求女儿留在身边。同时受宗族理念影响,女孩也转为放弃远走他乡。男孩后来在讲述他被拒绝后的感受时说,不希望世上任何人-哪怕自己最大的敌人-去经历这种痛苦。其父母还专程飞往印度,与朋友一家进行磋商。回来后他们告诉儿子:在别人眼中,你是可供挑选的物品,现在你落选了,只有放手一条路走。
这种与你有异曲同工之处、令人不快的故事,就讲到这吧。三个事件中的主人公,第一对男女我都认识,第二对我认识女的,第三对我认识男的。人生的境遇何其相似,如果把你和杰克的故事算作第四个,尽管男女我都不认识,但不论源于仕途、女人、身份还是毒品,共同之处在于,相爱中的一方变得视自身单独的利益高于二者整体的,在感情基础稳定,并无明显冲突的情况下,突然斩断情丝,对另一方非常残忍。
以你的例子来说,你真的什么都没错,甚至不需要错。在你看来最亲近的人背叛了,在他看来生活需要别的内容。他与留恋感情的你不一样,根本就是他搞砸了已经无能为力。有意还是无意都没区别,重要的是他放弃了。你没败给用情至深,只是败在人性的缺陷。
当然具体的情况会很复杂,不过切割、放弃、原谅、遗忘,由时间来疗伤,你不会离谱。我没有把握能帮你,但请你坚信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要面对这种命运的,尽管煎熬仍值得等待,绕过这个坎,必有另外一番风景在前方。
根据我的观察,以这种形式毁约的一方,日后大多会愧疚悔恨。不论杰克将来怎样,你可以珍藏起他的笑脸,他的身影,他的余温,唯一不能贪恋的,是他作废的爱。人们痛惜逝去的恋情,往往并不在对方有多好,只是自身的处世方法使然。被挚爱的人抛弃纵然是人生的不幸,但他遗下的最好礼物,就是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进而呵护好自己。
最后,我真心羡慕你有茱莉亚这样的好朋友。
敲完上面的内容,我点击了“发出”键。很快曼迪通过茱莉亚,转达了对大家的深深谢意。她说友情的慰籍给了她勇气,祷告为她带来心灵的安宁,相信时间会为她来吞噬痛苦,消化悲伤。
杰克强制戒毒期满后,回到芝加哥,因存在心理行为异常,仍继续接受各种康复措施。状况稳定后,他找到一份不错的季节工作,至少能养活自己。不幸的是他又病态地恋上了健身,偷注大量类固醇药物,时轻时重地抑郁。难怪听说戒毒者的脱毒期,可能就是一辈子。
一个夏日,我开车从茱莉亚家门前经过,想到她后院有个好玩的东西,便决计带孩子到此一游。那是个小池塘,哗啦哗啦地流淌着一帘清流,水中间有几株粉色的睡莲,最有趣的是还住着一只公蛤蟆,听说还往家引母的呢。一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独自在打篮球,见到我们面无表情地停下来,我解释是来朝圣青蛙王子的,他挤出一声嗨后把球往身后一掼就进屋了。一定是杰克了。
今年开春,发现茱莉亚家的草坪前挂出售房的牌子。我有些失落。好在她说搬不远,只是小一些会节省很多花费。我听懂了。
一天在芝加哥的一个街口,撞见一个乞讨的瘾君子,孩子们觉得怪吓人的,我借题发挥毒品多可怕。我告诉他们一旦沾染上,几分钟的美好过后,我们就不得不卖房卖车,送走猫狗,失去朋友,忍受病痛,归宿之一,也是上街要饭… … 我越发挥越生动,说得把自己都快吓着了,他俩嗤嗤地笑起来:“放心吧,不会的”。
但愿如此。真希望天下所有母亲的孩子们,长大后,珍爱自己,珍爱爱自己的人,珍爱人生。
2015年5月9日 母亲节 于芝加哥西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