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之后。。。
上一篇写到荔枝,联想到当年苏东坡,可能也会像我一样,为了贪食荔枝而中热毒,忍不住要多写几笔这可爱又可气的岭南荔枝了。
中国是中医的老家,国人又对饮食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热爱,于是我们在吃东西方面,再普通的老百姓,都会多少知道一些食物的凉热属性。这一冷一热,不是靠温度仪表可以测量的。同是清爽的水果,草莓是凉的,桂圆是热的,西瓜是凉的,榴槤是热的,水梨是凉的,荔枝是热的。在我们的定义下,仿佛水果也像人了,有星座有血型有脾气有性格,吃得不合适,等于没有交对朋友,恐会苦不堪言。
荔枝属热,火气极大。广东人有“一啖荔枝三把火”的说法。这三把火有好处呢,可以用来补血壮阳。前阵子我听说,伟哥被疑有副作用,或会导致失聪。当时我就想,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研究一下,让荔枝替代伟哥。万一服用的人肝火太旺,或是情急之下吃得太多,也不碍事的,因为民间有的是化解良方。喝淡盐水,喝荷叶冬瓜茶,喝用玄参、麦冬、灯芯花煎成的降火茶,样样都比戴助听器方便。
而我听说过最绝的去荔枝火气方子,是喝荔枝壳煮成的水。
这个方子,自然让我这个北佬想到吾们的“原汤化原食”。这么个化法,听上去纯属民间讹传,完全没有道理。明明已经吃到过饱,还要再加上一碗汤,不是明摆着要步王大夫七个馒头的后尘么。不过被这种说法养大,再怎么怀疑,也敌不过多少年的习惯。吃完饺子或者炸酱面,还是会不加思索地端着空碗,去锅里舀半碗浓稠的面汤,热呼呼喝下肚去,这顿饭才算吃得圆满,肚腹里说不出地那么熨贴,让人无法怀疑“原汤化原食”的功效。
有个故事,说古时候一家面馆的面食出名地好,店门口立块牌子,上面写着“吃我面者,一定要饮我汤”。有次一个壮汉来吃了面,却没有喝汤,结果回到家肚痛难忍,差点死翘翘。亏得面馆老板赶到,给他灌了桶面汤,这才算是把他的小命给救下来。这是传说,止不定是哪家老太太哄孩子睡觉时候顺嘴编的呢,全不足信。不过后来的人,纷纷从科学角度寻求面汤谜底,还真发现不少喝面汤的好处,尽管有自圆其说之嫌,但至少为一个代代相传的习惯找到了令人安心的说法,也算是功德无量。
不过再有好处的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一啖荔枝三把火”这句话,跟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广东话发音十分接近,不知道是苏老师听走了音,还是他借来一用为求俏皮。不管怎样,每天吃三百颗荔枝,只能当是文学夸张,实际生活当中,绝对不可斗胆乱试。
我刚到广东的时候,据说是身体带着北方的寒气,还能吃下许多荔枝。荔枝品种当中,我最喜欢的是糯米糍,皮薄肉厚,汁浓核细,吃起来爽极。桂味其实也是颇受欢迎的品种,带有桂花香味,我却不爱,总觉得水果沾着花香,好像小姑娘身上不该有的脂粉气,遮盖了本来的娇嫩。
荔枝毫无顾忌地吃了几年,没有出过问题。直到某年夏天,去大梅沙培训,班上的学生包了一棵荔枝树,众人一起跑到果园里尝鲜。树下的大家,都很腼腆,光是看着树上繁星一样的荔枝,作吟诗状感叹,却没人动手采摘。只好由我,拿出为师的表率,领先爬上树大吃特吃起来。
那天大家吃得真痛快!就是这样,一班人也没能吃去树上十分之一的果子。临走,每人又摘了几斤带回住处去吃,发现不过开车十几分钟的工夫,已经不如树上现摘的那么鲜嫩爽口。
当天晚饭,很多人都在拼命灌盐水,被我好一通嘲笑。晚间下海游泳,出门时还好好的,在海边我就发起烧来,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晕目旋,全身乏力。几个男生看我脸色惨白,赶快将我送到附近的医院打吊针,女生煮了一大锅荔枝壳水,催我多多地喝。那水很清香,我爱喝,不过我却不相信自己是荔枝中毒,直说是下水下得太急,被海水激着了。那时我已经在深圳住了多年,荔枝少说也吃过十来筐,要毒早被毒死还能熬到那一天?大家跟我解释说,一般刚来的新人,都能多吃。一旦在广东住了几年,体内热气积多了,就不能再狂吃荔枝。
虽然觉得他们的解释没有说服力,不过从此以后,我还是不再敢多吃,每回顶多五、六颗,就老老实实去拿荔枝皮煮水喝。
再后来到了美国,发现很多的华人,来美国几年之后开始对花粉过敏,回想起我与荔枝之间的故事,才真地相信了当年听到的荔枝中毒理论。
也越来越肯相信看似没有根据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