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旅游之81:广东四大名山之四——罗浮山
回国旅游之81:广东四大名山之四——罗浮山
我们曾经到斯德哥尔摩的这间博物馆参观。可它和罗浮山有什么瓜葛?
这是2010年我们在罗浮山的冲虚道观门口拍到的一块毫不起眼的石碑。五年后,屠呦呦的名字也从这里进了上面那所博物馆: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它没有我前几天介绍的广东其他三大名山那么俊美玲珑,但它高大、巍峨,地跨博罗、增城、龙门三县,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为四大名山之首;主峰飞云顶,海拨1296米,远高于其他三座山。罗浮山自古以一千二百多种草药闻名全国。一千七百年前,东晋炼丹师葛洪来到这里隐居,采集罗浮山近百种道地药材,苦练丹药。丹药没炼成,却意外炼得一种芳香液体,经葛洪亲身使用后,发现对岭南地区的瘟病时疫、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肿痛、无名肿痛等岭南常见疾患具有疗效。于是葛洪称之为“百草药油”,至今仍流行岭南小百姓家中,多伦多唐人街有得卖,新加坡产品,每瓶9.5加币。冲虚道观也是他在那时建立的,其旁边的“洞天药市”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什么中草药都有卖的。他写的《肘后备急方》也成了实用急救手册,所以他也就成大医学家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安德森在评价屠呦呦的医学发现时首先表示:“早在1700年前,人们就知道这种草药(青蒿)能治疗发烧症状”。据媒体报道,屠呦呦1969年2月接受中草药抗疟研究任务,开始搜集相关历代医学资料并进行实验研究,可是屡经失败。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肘后备急方》中所著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绞取汁”不是咱们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因为青蒿素在60度以上高温就失去活性。屠呦呦受启发改为将青蒿叶片搅碎,再用乙醚室温提取。经反复实验, 终于在 1971 年 10 月, 分离获得了第 191 号青蒿提取物样品 ,”对鼠疟模型有95%-100%的抑制效价“。“两年后,青蒿素作为一种新药宣布研制成功。”:
冲虚古观为葛洪始建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原名炼丹南庵,清同治年间重建:
冲虚古观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东江纵队司令部驻地。现建有纪念馆:
观旁的洗药池传说是葛洪夫妇洗草药的地方:
观内有供葛洪夫妇的葛仙殿:
罗浮山属惠州府,苏东坡被贬惠州期间常来这儿玩,有诗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冲虚观旁有条小河,上有”会仙桥“。传说苏东坡酒后闲游,在此遇一标致村姑,吟诗曰:“寻幽探胜入罗浮,乘醉策杖觅归途;雨后山花香更美,村姑回眸胜仙姑”,村姑回敬道:“东坡游罢过西湖,举杯邀月作狂徒;是非只因多开口,记得朝廷贬你无”,东坡听诗,知遇仙姑,待回头去找,却突然大雨倾盆,正在为难之际,一老汉用拐杖架于河上,东坡登杖步行度过溪涧。东坡认定此老汉必铁拐李也,后人据此建桥为念。下面是这桥和桥头介绍这故事的石碑(字得仔细辨认):
据《蒋介石日记》,1936年8月26日,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也慕名偕居正父女前来罗浮山盘桓三天之久,进山第二天早上由华首台出发,中午即登上飞云顶,可见体力不错。傍晚游龙珠瀑时评价:“观之可乐,然较诸故乡雪窦之瀑,则不及四分之一也。”雪窦山是蒋介石故乡浙江奉化溪口的风景名胜,雪窦飞瀑又名千丈岩瀑布,高达186米,是雪窦山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下面ZT当年地方报纸报道,等我过几天再向大家介绍游奉化溪口时拍的千丈岩瀑布。
极顶下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