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古战场游记之五十三:红军从咱家乡过(上)

古战场游记之五十三:红军从咱家乡过(上)

博客

古战场游记之五十三:红军从咱家乡过(上)


    五彩云霞空中飘.....

    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虽然比起广东来她相对闭塞、贫穷和落后,但我爱那片美丽的红土地,更深爱那些朴实的人们。包括我相濡以沫四十多年的糠妻,我辛劳终生的岳父母一家,我在云南工作7年的众多同事和各民族好朋友们。梦里常常回到彩云之南,享受那四季如春的灿烂阳光。

  
    红军也确实从我岳父母家乡经过。1935年5月4日晚和5日白天,林彪就在咱乡住,还在那儿大骂过他的主力一师师长李聚奎。这是《李聚奎回忆录》说的,不哄你。

   4月29日,林彪、聂荣臻遵照军委命令,带红一师作为先头部队经寻甸、禄劝、武定,直奔元谋县金沙江畔的龙街渡口。龙街是军委根据那刚缴获的云南省1:10万军用地图选出的三个渡口中最主要、交通最方便的一个。其他两个渡口是三军团去的洪门渡和军委纵队去的皎平渡。后两个渡口都在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羊肠小径,交通不甚方便:

   蒋介石判断红军将会在宁南、永仁之间渡金沙江,这大体上是准确的。这里的"宁南",不是狭义上的宁南县,而是西昌(宁远府)南部。从云南省北部进入四川,那时最重要的通路就是永仁经平地乡拉鲊村过金沙江到西昌府的千年茶马古道。据明代才子杨升庵考证,它就是诸葛亮南征云南"五月渡泸(金沙江)"的渡口。毛泽东将攀枝花钢铁基地定名为"渡口市"就是因为这个渡口。我在《金沙江畔之二:渡口市、攀枝花钢铁公司》 一文中有介绍。中革军委在给林彪的命令中也表明:"万一上述地段渡江不成,则应迅速转入元谋西北地区,设法渡江":


元谋西北地区的近百里金沙江只有拉鲊-鱼鲊这个渡口。2015年5月这里建成了跨江大桥。这是《攀枝花晚报》记者拍摄的大桥远景:


这是我2017年在桥底拍摄的近景。1970年代初我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多次只身横渡金沙江,对江水险情深有体会:


    蒋介石此命令中最要害的一条不是要薛岳几个纵队紧追。由于红军行动极迅速,中央军和滇军落后4-5天路程,对红军不构成严重威胁。甚至也不是要空军加强金沙江各渡口侦察和扫射,当时正是雨季,飞机视线受限,而且洪门渡和皎平渡两个渡口两岸山高且陡,飞行难以靠近。最要害的一条是要刘文辉的川军将船只"悉送北岸,严加控制"。金沙江面很宽,水深流急,遍布旋涡(我在花棚子村游过江时,村旁的一个大旋涡有二三十米直径,令人生畏),架浮桥几不可能,雨季就更别指望。没有船怎么渡江?


    据杨成武的回忆,接到军委命令的一军团由一个先头连穿上国军服装,赚开禄劝和武定县城。陈云后来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长征过程时特别以这两个县为例,说明国民党地方官员的愚蠢和无知易骗:

     据元谋县党委宣传部网站的"红军过元谋"一节介绍:红军没进元谋县城元马镇,而是绕城直奔龙街渡口。其中经过的"中山、棋柳、班法、黄瓜园、乌蚌、安定、朱布、那别、大树村"等地当时都属于我岳父母家的苴林乡。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后,在黄瓜园设车站,黄瓜园才成立镇政府:

 

    5月4日晚和5月5日白天红一军团团部住宿在苴林乡下淇柳村。这村就在岳父母家对面一公里。这是谷歌地图:

从岳父母家门口俯视龙川江对面的下淇柳村(正面及其左侧炊烟起处)。三妹的女婿就是下淇柳村人,据他的曾祖父说红军住在村里时有个大官(应该就是林彪吧?),电线都拉到屋里去的:

     整个长征过程每天的出发地、经过村庄、到达驻地、当天行军里程,军团直属队党总支书记肖锋都有详细记载。渡金沙江前,每天的行军都在100里左右,唯5月5日白天在下七里村,就是因为林彪因架桥不成和李聚奎大吵、又向军委请示而耽搁。黄昏接到军委通知后才动身去20里外的大树村(那时叫大拉坡)。这"下七里"其实就是下淇柳村。当时的村民都是文盲,"下淇柳"这村名也实在太文皱皱了些;肖锋是江西人,对云南话不熟悉而听错,可以理解。甚至元谋县委宣传部也误作"下棋柳":


(待续)

 

下面接:古战场游记之五十三:红军从咱家乡过(下)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小百脸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