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时代周刊那篇China's Me Generation

时代周刊那篇China's Me Generation

博客




THIS YEAR'S MODEL: Young Chinese like Liu Yun, 23, an actress pictured in a Beijing dance studio, belong to a generation for whom prosperity and personal freedom haven't required democracy
Photograph for TIME by Ian Teh


[无名编转按]:今天继续昨天关于政治和民主的话题。

我那篇“封锁和直面”,是看了老杜的文章之后信笔乱发的牢骚。今早查看,获悉老杜博客没被国内封锁,我的文章也没被新浪删除,暗喜,当与老杜举杯邀饮。

再去牛博网闲逛,看到醉钢琴(drunkpiano)的“关于Me Generation一文”,多处写到我的心坎里,遂转来一看。

她文中提到的“那篇报道”,就是指让小精子相当不满的时代周刊采访报道“China's Me Generation”。



看了“时代”上那篇报道,又看了各个方面的反应,扯几句感想。

那个报道对小精子及其朋友的描述很可能较偏颇甚至失实,对此应该“立场鲜明”的批判。但是我个人的感觉,这个报道对当今中国年轻人精神状态的描述,是大体靠谱的: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政治与民主。

不过我奇怪的是,难道这仅仅是所谓“ me generation ”的精神状态?这跟出生年代有重大关系吗?就算是 60 年代出生的“ 89 generation ”,现在有几个在关心民主?就算 50 年代出生的“知青一代”,又有几个人在关心政治?当年都是热血沸腾过的呀。

事情其实很简单,这跟 generation 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制度的产物:当前中国的制度让关心政治的成本太高了,相比之下,在“谁有钱谁大爷”的氛围下,个人发展的诱惑又太大了。作为“趋利避害”的动物,大部分人都选择不关心政治,追求个人发展,不过是理性选择而已,犯不着单拎出 80 年代出生的小孩苛责。

关心政治的人一般都是试图改变政治,“改造现实”,但是看看那些维权人士的下场,你能为“改造现实”做出什么贡献呢?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已。不能改造,只能谈论,在一定意义上,关心政治的唯一效果就是给自己添堵。

更糟的是,在当今中国,关心政治的成本不单单是政府打压,失去工作、人身伤害、甚至坐牢,而且往往是整个社会的冷嘲热讽。就好像一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女孩出现在一个丑女成堆的房间里,她的出现立刻会引起丑女的警觉和反感一样,一个关心民主和人权的人往往会引起那些冷漠的人的警觉与反感,“这人是不是有病啊?”“吃饱了撑的!”“搞政治投机吧?”“野心家!”“出风头!”或者不这么极端,其警觉与反感表现为对维权人士的道德水准和智力水平惊人地苛刻,拿放大镜照他们“弱智”、“投机”的蛛丝马迹,但是对施暴者却表现出惊人的宽容和理解,“他们也不容易啊……”

为什么呢?人家的存在榨出你皮袍下的小啊。

所以在当今的中国,真正关心政治,是王小波所说的 “反熵”行为

说明:我说的“关心政治”,并不包括政客关心自己的仕途,或者一般人对政客仕途的关心。关心黄菊什么时候死,或者张玉凤到底与毛泽东什么关系,在我看来,只是关心八卦而已。本质上,关心政治是对我们所置身的公共生活其规则、其资源、其组织方式的关心,是关心我们自己。

亚里斯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和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更高深或者更丑恶,但是,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天然的、自发的人类本能成了“反熵行为”。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只有非理性的“神经病”才会关心政治。

这是多么悲哀的现实,但是不断有人跳出来说:“我们凭什么要关心政治?就爱吃喝玩乐自己挣钱自己花怎么了?!”当然,享乐主义是人权,谁也无权干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政治冷漠”就是没有政治态度,冷漠就是你的态度。冷漠并不是中立,当一个暴徒殴打一个弱者,你站在一旁默不做声时其实你已经做出了选择。

更重要的是,享乐主义得以存在,是有一系列公共制度的前提的,而这些前提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以为私人生活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人,忘记了私人领域从边界的界定到秩序的维护都是政治问题。难道 60 年代全中国人穿灰黑蓝和今天大家穿得花枝招展仅仅是“个人品味”的不同?今天的中国从房价、到学术腐败、到电话费、到你在医院要排多久的队、到奴工、到孩子上学、到交通……哪一个归根结底不是“政治问题”?那些“我就是我,去他妈的政治”的说法,就象是“我就是我,去他妈的空气”一样,貌似充满个性,其实无比滑稽。

我理解在一个关心政治成本太高、追求个人发展动力很大的时代里大多数人的政治冷漠,但是我不能理解为这种冷漠而感到的洋洋得意。

当然,我同意“ Me generation ”的一个受访者所说的,关心政治有很多种方式,并不一定只有直接跟政府“冲撞”才是关心政治。你开一个遵守劳动法的工厂,解决一批人的就业,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政治的积极贡献。

在平客的博客上看到发问“美国年轻人关不关心政治”?说实话,我个人的观察是,至少在我所待过的两所大学里,美国年轻人非常关心政治。我给国内刊物写的时政专栏里,至少有五篇提到大学生对政治的参与,一篇提到美国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加助选;一篇写大学生在非法移民问题上对右翼演讲者抗议示威;一篇写哈佛大学生为本校被解雇的清洁工发出呼吁;一篇提到大学生组织在全球变暖问题上的积极行动;一篇提到大学生对教授的“反犹言论”向校方控诉。最近一篇(我还没有贴出),提到在苏丹达富尔屠杀问题上,几百个学生发起“向本州议员施压”的活动。我在哥大校园的主干道上,时不时看到各种学生组织或者发起的活动,比如抗议以色列政府的活动、纪念二战中犹太死者的活动、争取助教加入工会权的示威……走在哥大附近的大街上,经常时不时就有学生模样的人,拿着小本走过来问我:“你想拯救北极熊吗?”或者“你想赶布什下台吗?”……

当然我不想用“个人觉悟”来解释这些。 Again ,制度啊制度。自由的政治环境不但解除了政府打压的咒符,而且带来学生政治团体的繁荣。这些团体的存在及其在学生中“代代相传”,无形中为年轻人参与政治提供了“基础设施”。就是说,你不需要自己抖抖瑟瑟地点火柴摸黑找路去参与政治,而且一不小心撞到了枪口上,在自由的社会里,参政的“高速公路”都修到了你家门口,而且到处路牌清清楚楚,你一踩油门就成了公共生活的一分子。

但是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制度的扎根也会影响文化。本来,我不关心政治仅仅是一种理性选择,但是慢慢地,为了自我辩护,它成了一种道义的选择。“不得不如此”的东西变成了“对的、好的、值得炫耀的”的东西。对政治的关心亦是如此,很多美国大学生最初参与政治团体可能仅仅是为了多一个“ group to hang out ”,但是慢慢的,各种集体活动强化了公共意识,使关心参与政治成了一件“光荣”的事情。

至于有人在读了“ Me Generation ”一文后得出那个结论说“西方媒体就爱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我觉得这是典型的“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首先,西方媒体上肯定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文章比比皆是。其次,西方媒体对自己国家、政府的“负面报道”也比比皆是。在哈佛有一次参与一个中国女学者的报告,她为了证明美国媒体如何“妖魔化中国”,说:“从 XX 年到 XX 年,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政府的负面报道占据了一半以上……”我当即提问:“那你统计了同一时期纽约时报对布什政府的负面报道占了多少吗?更重要的是,你统计的同一时期,美国社会的问题和中国社会的问题是几比几吗?”

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这个命题的出现,隐含的前提还是那种把报纸当成政府宣传工具的思维。负面的事故容易成为新闻,而新闻只管真实不真实,你管它好话坏话的比例干嘛呢?统计这种比例,多怨妇啊。这种被迫害妄想症一旦流行起来,还越来越理直气壮了。既然新闻媒体的职能之一是监督政府,负面报道对于政府也许不是好事,但是对于社会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就是在中国内部,关于孙志刚、 Sars 、奴工这种“负面新闻”不恰恰是“帮助”政府纠正了它的错误吗?你去读读文革或者大跃进期间的中国报纸,一点也不“妖魔化中国”, So what?

扯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也许“时代”上那篇文章关于小精子个人的报道有失水准,但是如果大家读到那篇报道之后想到的仅仅是如何“反思西方媒体”,而不是我们自己的社会和政治,在我看来,实在是避重就轻了。当然,避重就轻一贯是吾国吾民的优良传统。

----------

Disclaimer:此文不针对Vicky小精子,我非常喜欢小精子。





 
崔健:混子

吃不着铁饭碗象咱家老头子
也不想处处受人照顾象现在的孩子
我们没吃过什么苦也没享过什么福
所以有人说我们是没有教养的一代混子
真要是吃点苦我准会哭鼻子
下海挣点钱儿又tm不会装孙子
说起严肃的话来总是结巴兜圈子
可干起正经的事来却总要先考虑面子
除了眼前的事我还能干点什么
除了吃喝拉撒睡我还能想点什么
嘿若要问我下一代会是什么个样子
那我就不客气的跟你说:我管得了那么多吗
多挣点钱儿多挣点钱儿
钱儿要是挣多了事情自然就会变了
可是哪有个够可是哪有个够
不知不觉挣钱挣晕了把什么都忘了

别跟我谈正经的别跟我深沉了
如今有钱比有文化机会多多了
谁说生活真难那谁就真够笨的
其实动点脑子绕点弯子不把事情都就办了
我自己骂我行但别人可不成
我再怎么没文化也比那混子强
别看不起我就怕别人看不起我
因为我的内心深处藏有伟大的人格
我想相信自己我又想成全自己
可是最难受滋味的就是犹犹豫豫
嘿来点痛快的别总磨磨唧唧的
可如今最痛快的说法就是"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反正不愁吃我也反正不愁穿
反正实在没地住就和我父母一起住
白天出门忙活晚上出门转悠
碰见熟人打招呼"怎么样""咳凑合"

我爱这儿的人民我爱这儿的土地
这跟我受的传统教育没什么关系
我恨这个气氛我恨这种感觉
我恨我生活除了"凑合"没别的目的
我想发展自己我又想改善环境
可你劝我撒泡猴儿尿好好看看自己
你说别太较劲了你说别太较劲了
你说如今看透了琢磨透了但不能说透了
瞧你丫那德行怎么变成了这样儿了
前几年你穷的时候还挺有理想的
如今刚过了几天你刚挣了几个钱儿
我看你比世界变得快多了要么是露馅了
你挺会开玩笑的你挺会招人喜欢
你过去的理想如今已变成工具了
你说这就是生活你说这才有味道
你干脆说你愿意在失落中保持微笑
嘿在失落中保持微笑
嘿嘿微笑嘿嘿微笑
无所谓的无所谓的无所谓的微笑
你说这就是时髦你说这就是潇洒
你说这就是当今流行青春的微笑
新的时代到了再也没人闹了
你说所有人的理想已被时代冲掉了
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念念报纸吧
你说理想间的斗争已经不复存在了
别让生活恐惧就别那么固执
因为固执久了世道变了你也看不见了
你说别胡思乱想了快多学点儿知识
因为知识多钱多就把理想买到了
一直往下走吧哥们儿别再回头瞧了
你说以后的问题那就以后再说吧
我放眼看看世界快放松你的下巴
你说这么多年混过来也该混出点儿头了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网上无名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