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了争论把自己气个好歹真不值得

为了争论把自己气个好歹真不值得

博客

几年前,我们认识的一个朋友兴高采烈地回国参加了首次中学同学毕业XX年的年级大聚会,回来后心情仍然难以平静,朋友十分激动地感慨道:这个聚会太令人激动了,大家几十年不见,却始终跟亲人一样。那之后朋友就被同学们热情地拉进了早就建立起来的微信大群,而且还经常隔着大洋和对岸的几十年都没有联系和交流过的老同学们时不时地展开微信互动。然而好景不长,不出一年这位朋友就愤愤地退了群,皆因在议论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这位自以为和老同学们心有灵犀、无话不谈的朋友说了几句对国内事情的真实看法,不想却立即遭到了国内同学们口径一致对外的群起而攻之式的猛烈声讨和攻击,一个人和一群人理论的结果是无论如何也好不到哪里去的,由此朋友就愤然退出了那个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微信群。事后朋友再一次感慨地说到:我们出来国外这么多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和国内的人在思想、道德等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有些认知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质”的改变,所以“他们”和“我们”几乎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可言。

事实上,朋友遇到的这种情况可以说是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因为生活的大环境不同而造成的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观点不同继而上升到言论的激烈对抗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发生着。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那年回家看望父母,一天上午和父亲、母亲以及堂哥坐在客厅里聊闲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社会上经常出现的一些现象,例如有的干部利用职权搞腐败等等。不想父亲突然就发起火儿来,立即就指责我这是胡说八道。父亲说:难道你们美国就那么好吗?你们美国人凭什么无端指责中国。其实,父亲自己很看不惯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因为他自己就是极力反对那些说假话,靠给钱或者人为压制去消除不同意见的不正之风。可是,当“美国人”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就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冒犯,是一种带有很深敌意的做法,哪怕说这些话的人是丝毫也没有任何敌意的在美国常住的自己家的亲人。这次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大泛滥,就更加突出地反映了这个事实,许多亲人、挚友、有着多年交情的同学、同事都在微信中互相指责,互相攻击甚至于谩骂,由此不仅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也加速了很多人的退群速度。事情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其实都要“归罪”于人们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因为所谓意识形态,其本身就包括了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等方面。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是具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是直接或间接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这也就是身居不同国度的虽然是同宗同族的人们会在一个问题上有两种甚至多种完全不同的看法的真正原因。基于这种事实,想说服对方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哪怕事实就在眼前,有人也还是会死不认账,对此你毫无一点办法。因为信仰已经不同,道德的标准也很可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法律的意识也不一样,那还有什么可谈的呢?!也所以,没有必要为了和人辩论而生气,真的很不值得!

一位网络作者对于微信群里的“厮杀”是这样写的:(以下是那篇文章,文章里也有不少脏字,不知道为什么如今的国人都这般张狂的口无遮拦。我在纽约的电影院里亲眼目睹国内来的做研究的年轻女子一张嘴就是“傻X,傻X”的,真的是很让人小视,这是几句题外话。)

葛文耀,中国日化领军人物,曾是上海家化董事长。他前几天在微博发了一条信息:“最近,我退出了两个同年龄的群。” 为什么要退群呢? “因为群里一谈到国家大事,分歧就很明显,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眼不见为净。”

这段时间,退群的大佬,何止是葛文耀。我所在的一个群,里面几乎都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家和学者。这次因为新冠肺炎的事情,大佬们在里面争论不休,争论到最后已经不讲理了。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互骂,骂到最后开始退群或强迫对方退群:

“懒得跟你们这些傻逼辩论,我退群了。”

“你俩退不退群,你不退我就退。”

记得有一句名言:“微博是用来撕X的,微信是用来点赞的。” 说的就是不管你在微博上发表什么,总有人过来找你撕X理论。而不管你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什么,得到的基本都是一片点赞。但这段时间因为“方方日记”的出现,这个规律被打破了,很多人直接就在微信朋友圈干上了。

我认识的好几位朋友也是,有人认同“方方日记”,有人不认同“方方日记”,结果直接在朋友圈辩论上了,一开始大家都很克制,但辩着辩着就吵上了,“我竟然认识了你这样一个傻X。” 最后互删好友,不欢而散。

南京大学教授丁帆总结得好:“大灾面前,价值观念的撕杀比疫情还要残酷无情。”

而通过这次新冠疫情,我得到最深刻的一个体会就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

为什么要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我说四个理由。

第一个:别以为事实与逻辑天下无敌,它们往往赢不了情绪。

我举个例子。

我去年写了一篇关于不要理会阴谋论的文章,一个读者留言说:“你写的文章就是一堆狗屎。”我回复时问他:“你觉得哪些地方有问题,如果能指出来,我非常感谢。”对方回答说:“你写得那么长,我看个开头就不想看了。”我不服气了:“那你都没看,凭什么说我写的是狗屎?”对方蛮不讲理地说:“我说是狗屎就是狗屎,你们做公号的全是狗屎。”我生气了,和他大辩起来。但最后我还是吵输了。因为对方根本不跟我讲理,他一直用下三滥的方式骂我,所以我只得闭嘴。

我的心情因此坏了两天。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我就很少跟人争论了。关于掐架,有一个定律叫“修辞定律”:

“争论一般都会发展成为掐架,最后谁会赢,不是取决于谁的观点好,而是取决于谁更会用‘修辞’。” 所以,永远不要跟有些人争论,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一个水平,然后用丰富的“修辞” 来打败你。

 

第二个:不要试图说服愚蠢,愚蠢不接受启蒙。

李笑来举过一个例子:

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竟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坚信:地球是平的,不是球体的。这些人还专门成立了地平协会。想说服这些人,比登天还难。你拿着地球仪跟他说:“你看,地球是圆的吧。” 对方会不屑地说:“这么假的东西都做得出来。” 你为了说服他,去找宇航员在太空拍的地球照片:“喏,你看,地球是圆的吧。” 哪知对方瞪着眼睛说:“你看你看,它不就是平的嘛。”

遇到这样的人,你讲再多的道理、摆再多的事实,也一点用处都没有。他们不仅拥有自己一套自洽的逻辑,还拥有一种颠倒黑白的本事。你的证据,反会被他们占为己有。

关于掐架,有一个定律叫“分歧倍增定律”:

“如果双方观点有分歧,那么每一次掐架之后,分歧都将倍增。” 人真的是教不了的,你只能“教”一些即使没有你最终也能学明白的人。

 

第三个:掐架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更能耗。

去年我跟那位读者吵架,就整整吵了一下午,我不仅不如他会用“修辞”,也不如他那样能耗,浪费几个小时我就心疼时间了,所以最后只好偃旗息鼓。

关于掐架,有一个定律叫“耗散定律”:

“一场掐架的耗散率,决定于双方的体力消耗。也就是说,一场掐架最终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耗费巨多时间和精力,去争一个“分歧倍增”的结果,真的是得不偿失。

 

第四个:得罪小人可能会遭报复。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去年因为香港暴乱事情,跟一个同事发生了争论。我朋友搞销售的,口才特别好,所以说得对方哑口无言。但对方哑口无言不代表你就赢了,对方说:“但你还是说服不了我。” 没想到隔了几天,对方悄悄给领导打小报告,说我朋友在销售中吃回扣。吃回扣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难解释清楚,结果我朋友被领导大骂了一顿。

关于掐架还有一个定律叫“小人定律”:

“气量小的人喜欢报复,得罪了他,他就怀恨在心,会背后玩阴的报复你。”

所以千万不要跟小人争论,不管是你争赢了还是争输了,你都多了一个想报复你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不要想改变他,远离他才是上策。

前几天看到一个大佬感叹:“沟通很难,争辩更难,不但要求知识对等,阅历对等,更重要的是自尊也要对等。只有这些都对等了,才能有理有据、友善平和地进行辩论。”

但想遇到这样的对手实在太难了,所以真的没必要因为对某件事的看法不一样,对某件事的价值观不一样就想着去“教育”别人。

人与人之间终究有许多不同,不要强行去劝诫一个三观和认知跟你不同的人,不然不仅会无功而返,还会惹上一身腥。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不再急着与人争辩自己的看法,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成长大概就是,以前被人误解或看法不一样时,恨不得揪住对方衣领说个三天三夜。现在不了,如果你不能理解,那我就掉头而走。”

如果你看不惯对方,不理会对方就行了,或者偷偷删除他就行了,或者以后不来往就行了,没必要花精力去“教育”他。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

所以,每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不要忘记:为了这个事情把自己气个好歹真不值得!

 

 

 

 

 

 

 

 

 

作者:spot21(文章选载来自网络)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spot321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