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车轱辘话话红楼(51)----玉在椟中求善价

车轱辘话话红楼(51)----玉在椟中求善价

博客

《红楼梦》里有一个形象令人憎恶的人物,叫贾雨村。脂砚斋说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假语村言”,是曹雪芹自嘲自贬的借口。其实,这个贾雨村是作者设计的,从头到尾贯穿小说的穿线人物。把他和甄士隐(真事隐)放在一起,在开始的几章,就交代了故事的主线。这个贾雨村,高兴的时候,突然说出了一句对联,涉及了尚未出场的两个最主要的红楼女儿----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下联,钗于奁内待时飞。钗是金属打造的卡子,用来绾住头发;也用来形容女人,如金陵十二钗。钗本身是不会飞的,除非它的造型是只鸟。说这句话是在影射薛宝钗,是因为小说的很多地方,都用钗来代表她。最明显的地方,是宝玉看到的红楼正册暗示薛宝钗结局的“金钗雪里埋”这一句。再联想到薛宝钗[柳絮词] 中最得意的一句,也是她一生的追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所以她是想飞的,会飞的,等待的就是何时能飞。那么,这一句“钗于奁内待时飞”当是说薛宝钗无疑。

如果下联说的是宝钗,那上联问都不要问,一定是说林黛玉的。她们俩在红楼中其实是美艳的组合体,表现在不同的侧面。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镜,与他欢情交媾的叫“可卿”,“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就是明证。上面用过的另一个例子,十二钗正册第一,就是“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和这个上下联可说是异曲同工。所以,戚蓼生说曹雪芹是“一喉两歌”。

那么,“玉在椟中求善价”,说什么呢?曹雪芹是语言大师,极擅长用同音字来委婉地表达所要说出的意思。一本红楼,比比皆是:如“雪”是薛,“玉带林”是林黛玉,“甄士隐”是真事隐等,举不胜举。这里的“价”字,其实隐的是“嫁”,嫁人,出嫁。不讲《红楼梦》“伟大”的思想性,文学性,政治性,就说故事本原,两个女主角想的都是一个目标:求嫁,嫁给自己心爱的人。只不过黛玉有着“木石”的前生恩爱情源,而宝钗只是想借力飞天的世俗姻缘罢了。

黛玉求的是“善嫁”,就是嫁给她感恩还泪的旧日相知,就是贾宝玉。除此之外,别的任何婚姻,对她都不是“善嫁”。后四十回写她是在宝玉宝钗新婚之时,死于伤心痛绝和重病无治。好的之处是把她的死和她的感情婚姻联系起来;不妥之处是没涉及她自己的婚姻,她的“善嫁”,因为那是宝玉和宝钗的婚嫁。那书中提到过黛玉的婚事吗?

书中曾用放风筝来暗示女子的出嫁,最明显的是探春。正册里“有人在江边放风筝”的画,画后有词曰:千里东风一梦遥。远了些,千里之外。但风筝和“东风”确实是用来比喻她们出嫁的。奇怪的是小说也给黛玉了一次放风筝的机会,而且是和别的风筝绞在一起,不得不将线剪短,让风筝自己消失了。可能是曹老师觉得这样写太露骨,就让其他姑娘说,风筝飞走了,把林妹妹的病全带走了。

有专家讲,曹雪芹的原著写了一百一十回;也有说是一百二十回,争论不休。但共同之处,就是在六十回前后,开始从盛世欢乐转入败落悲情;从这里到八十回,有过很多对人物结局的暗示。下面我们再看几个和林黛玉有关的。

七十回,黛玉作了一首词,词牌是[唐多令],咏柳絮的。正是薛宝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场合。看林是怎么说的: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倦,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不用我说,大家读到“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能说书里不会涉及到黛玉的外嫁,能说她外嫁的喜气洋洋?这回可用了真的“嫁”字,不再是“价”了。

在这之前的六十三回,就是红学家们研究了几十年的重点章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红楼女孩子给宝玉开生日party。这回不写诗,不是自己包装自己;而是抽签子,看签子上说你什么。套现在流行的话,是命运。当然黛玉宝钗都有,黛玉的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联想前面我引用的“嫁与东风春不管”,这儿明确地说,别怨东风了,自己伤心吧。你的命该如此,“自嗟”,宝玉顾不上你,谁也顾不上你!

再往下,六十四回,黛玉就写下了前文我提及的[五美吟],第四首就是绿珠为石崇坠楼身亡的故事。细读了[五美吟] 后,我理解,诗中提及的西施,虞姬,明妃,绿珠和红拂,分别代表着林黛玉对自己爱情的期盼(像西施白头到老),热烈(像虞姬刚烈忠贞),无奈(像明妃身不由己),殉情(像绿珠为爱舍身)和欣慰(像红拂慧眼识人)。不管怎么说,曹雪芹已经给足了线索,黛玉的死必定连接着她的婚姻,而不是宝玉的。

至于谁向贾家提婚,要娶黛玉?从其不可逆转性上看,从其强大到连贾家明知有宝黛爱情在,毁了这爱情就等于要了宝玉命根子(不是黛玉命根子,他们并不在乎她),也不得不服从上看,这应该是来自皇家。从小说前面的铺序猜想,大概是那个让宝玉挨了毒打的忠顺亲王家。要知道,曹雪芹在人物的安排故事的接应上,从来是“绳蛇草灰,伏线于千里之外”的。(脂砚斋语)。

我自己看到一段妙文,大概能给这个假想出个有论证价值的线索。在六十二回,史湘云出了个怪招,要“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一下子难晕了宝玉。黛玉说,你喝了罚酒,我替你说。说是妙文,一是黛玉的回答极妙;二是当时宝钗也在座,但书中却没有她回应的文字,这在小说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其实,要表明的这是宝玉黛玉的事,与其他人无关,尤其与她宝钗无关。

黛玉是怎么回的呢?“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脚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酒底是: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这酒面是黛玉走后宝玉的处境和心境,他是“一只折脚雁”。黛玉呢,想想“何来万户捣衣声”,就知道要嫁到哪了。

依黛玉的性格,依黛玉对爱的渴望,她不会懦懦地服从贾家或王爷的摆布的。对宝玉彻底失望后,也不会像续书那样,最后还拖着个病得要死的身子,去看人家在干什么。黛玉是有尊严的,要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只能是以死相争!无论是人物的性格决定,还是故事的自然发展,这都是黛玉的唯一出路。也就是说,在宝玉宝钗成亲前,黛玉的故事已经完结,黛玉的生命也已经完结了。至于她怎样完结的自己,《红楼梦》有过两个线索:

一是红楼十二钗正册上上的第一句:玉带林中挂。

二是她和湘云联诗的最后两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从此以后,林黛玉再没写过什么诗词;再往后,宝玉写了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可人人皆知,林黛玉是芙蓉花主,红楼的女孩们说,“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那宝玉祭奠了谁?我的想法是,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已经完结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他不把全部小说完成,就是不想触动那个令他心碎的情节----冷月葬花魂。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史迷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