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科学家复活奇特灭绝青蛙胚胎:胃部培育幼仔
avatar
科学家复活奇特灭绝青蛙胚胎:胃部培育幼仔# Animals - 动物园
i*s
1
从这张存档图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母蛙口中的幼蛙。这种蛙名为南部胃育蛙(又
名胃育溪蟾,学名为Rheobatrachus silus)。这是一种奇特的育儿方式,雌胃育蛙将
受精卵吞到肚子里,此时它的胃停止分泌胃酸,转而变成一个临时的子宫。等到幼蛙成
形的时候,它才将这些后代吐出。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两种胃育蛙,都分布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狭小热带森林的溪流中。除
南部胃育蛙外,另一种胃育蛙名为北部胃育蛙(学名R.vitellinus),又名孵溪蟾。这
两个物种分别发现于1973年和1984年,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都消失不见。栖息
地退化、环境污染、壶菌病都可能是导致胃育蛙灭绝的原因。
在澳大利亚的博物馆中保存着少量的胃育蛙标本,这使科学家开始思考将它们复活的可
能性。现在,拉撒路项目(Lazarus Project)的科学家开始利用克隆技术对南部胃育
蛙进行复活。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复活一个灭绝的物种,而且“推翻了灭绝就是永久性
的概念”,项目负责人迈克·阿切尔(Mike Archer)说道。
迈克·阿切尔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地理总部举办的TEDx会议上作了演讲,该会议的主题是
“阻止灭绝”。作为项目的一部分,阿切尔和同事将一个从冰冻胃育蛙身上获得的“死
亡”细胞核移植到一个新鲜的蛙卵中。蛙卵取自另一种关系较近的龟蟾科青蛙(学名
Mixophyes fasciolatus)。
经过五年的实验,研究团队终于获得了一些能够分裂并长成早期胚胎的卵细胞。虽然这
些胚胎都只存活了数天,但通过基因检测,科学家确认在分裂的细胞中存在灭绝胃育蛙
的遗传物质。迈克·阿切尔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他还无法确定未能突破胚胎阶段的原
因,但他推测这可能与卵细胞的处理过程有关,研究团队也正在对此做进一步的实验。
他说:“我们都非常乐观,终有一天我们会把这种青蛙活蹦乱跳地带到世界上。”
图中这种龟蟾科的青蛙,便是卵细胞的捐献者。拉撒路项目团队将胃育蛙的细胞核植入
了该物种的卵细胞中。迈克·阿切尔说,之所以选择南部胃育蛙作为复活的对象,是因
为之前已经在青蛙中做了很多克隆研究;而且对于胃育蛙的生物学,现在还有很多尚未
了解的地方。这两种青蛙在发现之后不久就灭绝了。
这项研究也有很多实际的用途,比如,了解这种动物如何停止分泌胃酸,或许可以为消
化疾病的患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诺瓦克是(Ben Novak)Revive & Restore的科学
顾问,同时也是TEDx会议的讲者,他相信将胃育蛙复活很具有可行性。虽然博物馆中保
存的动物DNA可能质量很低,但他认为,过去三年来新一代的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可以
保证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他说:“任何标本或是博物馆保存的组织,仅采集一片针头大
小的样品,就有可能生成一整个基因组。”
这个“保存得极其完好”的南部胃育蛙,自1980年开始就被冷冻着。拉撒路项目团队就
是用它来进行第一次克隆的尝试。如果研究人员真的将胃育蛙复活,那将是一个不错的
开始。科学家将有机会培养出对壶菌病有抵抗力的青蛙个体。这种疾病是胃育蛙灭绝的
可能原因之一。
这是张艺术想象图,描述了澳大利亚东部昆士兰州的一处山地雨林中,南部胃育蛙正在
咳出幼蛙的情形。大多数青蛙种类的受精卵先孵化成蝌蚪,蝌蚪以水中植物为食,然后
发育成为成年青蛙。但胃育蛙的蝌蚪是在母亲的胃中发育成熟的,直到实在吞不下,母
蛙才将幼蛙吐出来。
迈克·阿切尔指出,吞咽受精卵其实是非常聪明的行为,因为幼体受到了更多的保护。
无论如何,一旦这种独特的物种被成功复活,“所有人都将无比兴奋,并且想要复活更
多的灭绝物种,”阿切尔说,“我希望它能成为成功的旗舰物种。”(任天)
avatar
i*s
2
刚发现就没绝了,可惜。
avatar
a*a
3
“雌胃育蛙将受精卵吞到肚子里,此时它的胃停止分泌胃酸,转而变成一个临时的子宫
。等到幼蛙成形的时候,它才将这些后代吐出。”-----》引用李冰名言:一切皆有可
能。
avatar
I*i
4
Lazarus复活也有可能了

【在 a***a 的大作中提到】
: “雌胃育蛙将受精卵吞到肚子里,此时它的胃停止分泌胃酸,转而变成一个临时的子宫
: 。等到幼蛙成形的时候,它才将这些后代吐出。”-----》引用李冰名言:一切皆有可
: 能。

avatar
i*s
5
在胃里育雏的记忆也能恢复吗?

【在 I***i 的大作中提到】
: Lazarus复活也有可能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