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什么就不劝贾宝玉致力于功名呢?说句实话,宝钗湘云其实也没什么错啊,身
为贾府的公子,不考功名,做什么呢?这样的道理,难道林黛玉不懂?
我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一部通篇充斥着“互为本文”的文本。这不,很早之前,我
曾经分析的林黛玉家的情况的“本文”来了,就是这段。林家作为列侯门第,业经六世
,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可是说是钟鸣鼎食书香门第之家,林黛玉焉能不知道功名的大
道理?她知道的,就是因为知道得太多太深,反而对科举深恶痛绝起来。
这个问题,其实我说过的。林黛玉家表面是科举的成功者,其实是科举的受害者。林如
海是前科的探花,巡盐御史,风光得很,可是其中的甘苦只有林家人知道。贾敏病死,
贾府接林黛玉的时候,林如海自己对女儿说的,汝父年将半百,好嘛,一个快五十岁的
男子,其实女儿才六七岁,四十岁以后才生的孩子。林黛玉的弟弟,比林黛玉更弱,先
天不足之症,三岁便夭折了。之前我说这个问题,好多人存疑,认为不至于此,读书不
会耽误要孩子。去好好的了解一下古人考功名是怎样的情况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闭门苦读不说,科举一科,一去一两年都是有的,那种对精神、身体的高度压力和折
磨,不是现在的人能想象得到的。尤其是林如海这样身兼振兴家族之梦的独子,更是不
得不把读书功名放在第一位,把娇妻放到一边。其实贾府也有一位饱受科举之害而早夭
的,那就是贾珠,这位就是读书生育两不误了,结果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这些都是互
为本文的文本啊,为什么不联系起来读呢?曹雪芹通过这些事件要告诉我们什么?是科
举很好吗?不是,是科举害人,这一点,倒是和范进中举发疯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所以,林黛玉自小就深刻体悟了不顾一切只求功名给他们家带来的灾难,那就是弟弟早
夭、父母早逝、家破人亡,家境凄凉,她有了这样的境遇,以她的聪慧,难道她还会对
科举有什么好感吗?不会了!
所以,我们看到,林黛玉是绝口不谈功名的。在宝玉的学习上,林黛玉和贾母一样,从
来都是顺其自然的。贾母的态度,我想,其实也是从贾珠的经历和林黛玉家的经历得到
教训,有过思考的。如果一味拼了老命去科举,即便得了功名,人不在了,或者不得长
寿,给亲人留下无尽的痛苦,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想,这就是深爱着宝玉的黛玉,不劝宝玉刻意功名的真正原因。与其皓首穷经,不如
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