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a question on new imac# Apple - 家有苹果
n*y
1
我在美国读书,持大陆护照。下周要去香港开会,在香港停留两天后回美国。但在香港
签证成功后最快也要几天才能收到签证。(suppose我只能在香港停留两天)这样如何
可以确保在回美国之前拿到签证呢?以前没有过这样短期往返美国的经历,希望有经验
的前辈指点一下。多谢。在线急等。:)
avatar
u*r
2
发信人: pangying(飞不起来的鹰), 信区: Thoughts
标题: “颜如玉”和“黄金屋”,真的住在书里么?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Aug 11 08:11:28 2017,GMT)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课,进步却很小呢?
去年参加了很多分享课,每周末至少有一天在外面参加活动。但参加了那么多课,我的
收获有多少呢?参加活动时,发现不同的活动,总能看见几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是社群
达人,不同的社群都能看到他们,同时也是活动达人,什么活动都有他们的身影。去年
,我也是这样的活动达人。很好奇这些活动达人,听了那么多分享,生活到底发生了什
么改变?今年,变得很宅,很少参加活动。4 月 15 日的知识型 IP 的线下讲座是今年
参加的第一个活动。
晚上聚餐时,我向@易仁永澄老师请教了我的困惑。我问了很多问题,永澄老师耐
心地一一解答。我觉得他说得太对了,频频点头。一旁一位 70 后连续创业者 Mike 看
着我,一脸无奈地微笑,想说什么,欲言又止。我说你想说什么,就请直说吧。在我的
再三坚持下,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易仁永澄老师说的,你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我不服气:没有啊,我听进去了,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Mike:你以为你听懂了
,其实你根本就没听懂。他说,我的实践太浅,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小白”
。当听到 “小白” 这个词时,我的脸瞬间就红了,我假装不在意,低头吃菜。其实内
心波涛汹涌,有无数个小声音在抗争:我才不是小白?我怎么会是小白?回到家,我想
要复盘与易仁永澄老师的聊天内容,却脑袋空空,什么也想不起来了。难道我真的没有
听进去?
4 月份加入了 V 先生的小密圈,V 先生常在小密圈和微信群分享干货文章,要求
大家看完文章写三点收获。我认真地看了文章,写了三点收获。某一次,我看了自己写
的三点收获,惊讶地发现,我总结的那三点,是我之前就已经知道并且认同的观点,我
又从文章中找到了验证。
我认为这是我的收获,其实只在寻找旧知,那些新的认知,并没有出现在我的收获
里。
有了这样的觉察之后,我发现自己一直都生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每次在包子铺
前,我都会看着菜单,思考好几分钟,但每次点的几乎都一样:一个四珍素包,一杯黑
米粥。如果没有四珍素包,就退而求其次,换成酸菜包。每次和同事出去吃饭,我都会
选择自己去过的餐馆,点的菜也是熟悉的那几样。选书的时候,我在无意识间只挑选自
己喜欢的书。看书的时候,我在寻找的也是我认同的观点。我写的书评,写的文章,都
是在重复那些我已经熟知的内容。原来,我一直生活在自己造就的一个铜墙铁壁的围城
之中,把自己围得严严实实,那些不同的意见,那些新鲜的事物,完全无法穿过围墙,
进入到我的世界。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进步缓慢的原因,我是在拒绝进步啊。
虽然,我在一直看书,听别人的线上分享,和不同人交流,但他们的新知并没有进
入我的世界,我终究没有走出自己的围墙。五一回家,与爸爸的一番对话,更让我意识
到这一点。爸爸问:“你们买的房子涨价了吗?”我说:“涨了,比买的时候涨了一百
多万。”我爸听了,根本不相信:“不可能涨那么多,最多涨二三十万。”我说:“真
的涨了那么多,去年上海房价上涨很快。”他听完我的解释,松口说:“那最多也不会
超过五十万。”我竟无言以对,这是菜市场讨价还价吗?这个对话,给我很多启发。他
不了解上海房价的行情,但他内心里十分笃定“最多涨五十万”的结论。不管我说什么
,他都没有听进去。
他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得出的结论。他相信自己的认知,而不相信我给出的事实。
而且,我发现每次回家,他都会问我同样的几个问题:“你买的房子离上海市中心
多远?” “房价涨了多少?” 同样的话我说了好几遍,但他完全没有听进去。细思极
恐,我何尝不是这样?我是在五十步笑百步。当别人跟我讲超过我认知范围的事实,我
也会选择忽视,或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觉得对方讲的不可能是事实。
我们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为什么会这样?成甲在《好好学习》里提到学习的 “红灯思维” 和 “绿灯思维
”,我才意识到,我一直是用 “红灯思维” 在学习。
遇到自己不认可的,或者是不熟悉的观点和建议,我会直接屏蔽。潜意识里产生抗
拒,直接拒绝了这些观点。
因此,那些新的观点,从我的一只耳朵进去,又直接从另一只耳朵出去,根本就没
有进入我的大脑,更没有用大脑去分析。成甲说,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
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习惯性防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
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 TA 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
卫就产生了。如果自己一直陷入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你学习再多的新方法、新观点又
有什么用呢?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是要打破习惯性防卫。怎样打破习惯性
防卫?建立 “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
应该怎么用来帮助自己?
习惯性防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
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把 “我” 和 “我的观点/行为” 绑定在一
起。
乔布斯曾说: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
尊严。如果一直用 “红灯思维” 来学习,我们听再多课,看再多书,都没用,因为你
的习惯性防卫直接把这些新观点,新知识挡在了外面。绿灯思维其实和我们所说的 “
开放的心态” 类似。记得毕业找工作时,听了不少企业高管的分享,他们都有提到 “
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我当时以为自己听懂了,“嗯嗯,对的,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我想当时的场景
,我肯定是一边听,一边点头,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但我真的懂了吗?什么是开放的
心态?当我觉察到一直生活在自己构建的围墙里时,意识到我并没有开放的心态。如果
有开放的心态,在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时,先不要评判,说 “YES, AND”,而不是直接
“NO”。
在看书和看文章时,先找出你所不了解,与你认知不同的部分,先 Say Yes,然后
问自己:“可以运用到我的身上吗?”有着 “开放心态” 的人,当别人讲了超出他们
认知范围的,会先接收,然后去调研证实真实性。如果是真实的就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
里。
只有把心态放开了,敞开胸怀了,打开了自己的城门,那些新鲜的,与你认知不同
的想法才能走进你的围城。对有些人来说,认识真实的世界很重要,而对有些人来说,
宁愿活在自己构建的幻想世界里。目前的我,显然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过的书听过
的课里讲的那些道理,我都没有听进去,又谈何去实践?因此,看了这么多书,听了这
么多讲座,我的变化实在是很少。如果想要成长,仅仅通过听课和看书是不够的,要先
从底层打通自己的学习心态,建立 “绿灯思维”。建立 “绿灯思维”,第一步是觉察
到自己的 “习惯性防卫”,最可怕的是你有 “习惯性防卫” 而不自知。成长,像死
亡一样痛苦。也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诞生。接受它,直面它
。然后,我们就可以活到更高的层级。如果没有建立 “绿灯思维”,你看再多书,听
再多课又有什么用?你又不相信,也不去实践,那些知识对你而言,不会发生任何作用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真正的成长是从内而
外,每次成长都相当于一种重生。
avatar
T*w
3
I just found that the screen of new iMac is glossy type, the reflection is
pretty bad. I don't like it
the older model like 24inch has better screen??? without reflection problem?
avatar
s*x
4
yes and no.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