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大师,我错拉!--Picasso 画展观看的奇想想之二
avatar
大师,我错拉!--Picasso 画展观看的奇想想之二# Arts - 艺术殿堂
t*e
1
走到展览厅中央,作个360度的旋转,看到的尽是黑压压的人头,一个接个一个,
叠映在墙壁上画作之前,我只能从人头缝隙中看到小幅画作,至于大幅画作的下
半段被观众的人头遮住,只能看到上半段。本来很厌恶这种无法看到完整画作内
容的情形,尤其观众中不是发出一些无意义的问话:「这个像什么?」「喔,我
看出来了,这个是。。。」这些问号直接打到天花板与展览厅的四面墙壁,直直
的折射,一次又一次的转折,源源不断的产生源,交叉的结果,竟然产生一种接
近音白现象。此时,我眼前一片黑压压的,头晕目眩,生怕跌落地上,就赶紧跑
道没有布置画作的墙角,与屈膝而作的观众,一道自我宣告休息状态,闲人勿扰
闭幕养神。(唉!没办法,周休二日的假期,观看画作的人实在太多了)
当我眼睛重新开启时候,我彷佛的到重生一般,眼前的画作都一一对我招手,自
我介绍毕卡索巧手绘制的过程,这些画作不再受到黑压压观众的影响,成为我的
视觉焦点。墙上的画作是按照毕卡索创作的年代依次放置,并且标示毕卡索各时
期的名称,从1901年毕卡索到达法国巴黎开始的蓝色时期( La periode bleue )
到1973年春天在慕瞻去世止,总共展出71
avatar
t*e
2
走到展览厅中央,作个360度的旋转,看到的尽是黑压压的人头,一个接个一个,
叠映在墙壁上画作之前,我只能从人头缝隙中看到小幅画作,至于大幅画作的下
半段被观众的人头遮住,只能看到上半段。本来很厌恶这种无法看到完整画作内
容的情形,尤其观众中不是发出一些无意义的问话:「这个像什么?」「喔,我
看出来了,这个是。。。」这些问号直接打到天花板与展览厅的四面墙壁,直直
的折射,一次又一次的转折,源源不断的产生源,交叉的结果,竟然产生一种接
近音白现象。此时,我眼前一片黑压压的,头晕目眩,生怕跌落地上,就赶紧跑
道没有布置画作的墙角,与屈膝而作的观众,一道自我宣告休息状态,闲人勿扰
闭幕养神。(唉!没办法,周休二日的假期,观看画作的人实在太多了)
当我眼睛重新开启时候,我彷佛的到重生一般,眼前的画作都一一对我招手,自
我介绍毕卡索巧手绘制的过程,这些画作不再受到黑压压观众的影响,成为我的
视觉焦点。墙上的画作是按照毕卡索创作的年代依次放置,并且标示毕卡索各时
期的名称,从1901年毕卡索到达法国巴黎开始的蓝色时期( La periode bleue )
到1973年春天在慕瞻去世止,总共展出71幅不是毕卡索各时期的代表作。除此之
外,还有毕卡索的生平年例挂图与一些毕卡索青少年时期习作手稿与各时期创作
的草稿,如阿维浓姑娘的铅笔习作等。我对这种整整齐齐分类方式,感到很厌恶
不喜欢,因此,要叫我按照安排好的次序来看画作,对我来说是一种还可忍受的
酷刑,为了不让这种制式的编排左右我对每一幅画的欣赏,我决定不在抱著崇拜
的心态看待这一位20世纪初期改变整个人类视觉经验大师画作,而想从这一种刻
意安排的次序之中,找寻毕卡索创作成长的历程。
有了这个底,再次观赏墙上的画作,每一幅画的连结关系不再是依著各时期的次
序排放,而是从画中的色彩的转换与笔触交构成的造型之中,我依稀的感受到毕
卡索创作时候的内心情境的惶恐、无知与自我否定再肯定一再循环产生丰富的创
作灵感与抉择方向的痛苦。这话怎么说呢?
首先,我们从第一幅的画商( Portrait de Gustave Coquiet 巨其塔夫 柯吉欧
,1901)人物画中,我们看到沿袭传统古典的西洋绘画风格--平涂油彩,微黄光
线透出鲜艳的色光,加上象徵性的图像等,表现方式仍是文学的本质--这是我的
说法,初浅来说,色彩是文字,画中具像是词目,光线是故事的节奏与具像的象
徵是文字的张力。接下来的几幅画,如:La C'elestine 赛蕾斯汀,1904、Les
dux freres 两兄弟,1906 等都是这种表现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毕卡索在这种中
规中矩的创作模式得到的安全感的慰藉。从人类视觉经验史来讲,他还是抱著林
布蓝特的信仰,经营他的绘画生命。这样中规中矩的毕卡索,并不能成为20世纪
初期改变人类视觉经验的巨人。
直到阿维浓创作之前自画像 Autoportrait, 1906,我们从这幅画中开始看到毕卡
索对创作与无法掌握未来发展方向产生的不安定的感觉。比如,他从赛尚的绘画
理论中找来几何图形的视觉经验,他想把这些几何图形放到自己的画作之中,因
此,我们看到具像的构图,但从这些具像构图当中,又可以在毕卡索自画像的下
巴、脖子发现一些模棱两可的几何立体线条,这样尴尬的自画像,我觉得这是一
个重要的转捩点,也是毕卡索扬弃文学式的创作方式,开始还原绘画的原貌--造
型、色彩、线条的纯视觉的组合,也可以看出毕卡索还没有发现笔触的意义。但
这些灵感来自赛尚,属于赛尚的生命,不是毕卡索的生命,在西方的艺术价值观
中,不能允许两个相同生命的艺术实体存在,因此,毕卡索必须放弃塞尚的意象
,找寻自己的生命,才能成为艺术家。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是他会在完满的画作之中自我突破瓶颈与建构新的视觉价
值体系,这需要健全的自我回馈系统与智慧、毅力的配合。因此,我们看到从赛
尚影子走出来的《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阿维浓姑娘,1907》画作,毕卡
索已经完全的打破数千年来的西方绘画之文学式创作模式,重新建构由纯粹的绘
画元素创作出来的的新视觉经验。
23:50pm 10/13/1998 GMT+8 @taipe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