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转) 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概况
avatar
(转) 魏晋南北朝以前的概况# Arts - 艺术殿堂
o*e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nehouse (谈笑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谈谈老子的无为无不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30 13:25:30 2011, 美东)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写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本身包含了深度的悖
论,“无为”如何能“无不为”?这与很多西方哲学观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主
观能动性,成了一种尖锐的对立。这与我们所观察到的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人类文明的
进步,也恰恰相反。那么老子的观点是错误的吗?后人对这句话有许多的看法,阐述大
相径庭,特别是近来一些研究老子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与往不同的颠覆性观点,值得借
鉴。这里我想从不同的使用范围来论述老子的“无为无不为”的思想。
人和世界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 人对自然的关系,二是人对社会的关系。
这两种关系在本质上是的不同。人作为地球上主宰的生物,是有思想的,有主观能动性
,按照波普尔和索罗斯的观点,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强烈的自反性(reflexivity
)。也就是说,人与人交往的时候,人本身的想法行为就会改变对方(对自己)的想法
状态,而对已经改变了的对方状态实施原来的想法,往往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个简
单的例子,比如,你喜欢一个开朗活泼的姑娘,如果你不想追,那姑娘很乐意跟你一起
玩,姑娘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你,你有更大的可能性追到她;而当你有追的想法和行为的
时候,姑娘对你就有了戒备之心,这时候你可能约都约不出来,相处都机会就会更少,
也就谈不上追了。社会是由很多人构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经复杂,人与社会的关系
就更复杂了。如果强调人改造社会关系的能动性,那会引发更多的问题,而最初的目的
往往会达不到,我们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相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大
多数下并没有这种自反性(海森堡的侧不准原理是测量工具的问题,并不符合自反性)
。人能够在实行改造自然的想法和行为时,不改变自然本身的状态,人能在不违背自然
规律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改变自然而达到最初的目的。
《道德经》的绝大多数篇幅其实讲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治国,如何成为圣人等
等。老子强调“无为无不为”时,我们只能理解为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能把
它用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社会的自反性,“无为”是为了不改变社会的状态
,“无不为”是指只有在不改变社会的状态下才能到达原来的目标。同时在《道德经》
里,老子强调“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思想和波普儿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
社会及其敌人》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不能有目的的改造/改革社会,而只能用渐进
的方法改良社会。仔细观测社会弊端,对某一细微的弊端制定以具体策略,而这策略一
旦实施后,要密切关注这策略带来的新的弊端,这样循环反复的渐进工程式才能在不引
起社会自反性的前提下慢慢改变社会。
不考虑老子“无为无不为”的适用范围,把它应用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来,只会导致社
会技术的停止不前。戴蒙德的《枪炮、细菌和钢铁》里描述的澳大利亚就是一个例子。
考古学发现,早在4万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于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当时他们
的技术水平和欧洲人差不多。然而,直到1768年,英国人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大陆时
,澳大利亚的土著人还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戴蒙德对这个现象的一个解释就是,澳大
利亚土著一直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实行老子的“无为无不为”的思想,食能果腹
即可,社会当然发展缓慢。
马克思的错误在于把本应该用于处理人于自然关系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用来改造社会,他
过于强调人有目的的改造社会。这就产生了极左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共产主义学说。
从它的学说派生了苏联斯大林的红色恐怖,柬埔寨的紅色高棉,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朝鲜的世袭政权,给人来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为人类制定了一个明确
的目标去改造社会,当社会的产生自反性(不同声音)的时候,为了继续实现他的目标
,就会必然用行政的力量去控制这种不同的声音,这必然会导致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一
旦产生,共产主义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一幕必然不会出现。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是用来处理人和社会关系的,由于社
会本身的自反性,“无为”是为了不改变社会的状态,而不是真毫无目的,随机漫步的
的无为,他的“无为”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无不为”。当然,我们也不能夸大它,把它
应用于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会导致人改造自然能力的停止不前。
avatar
c*g
2
战国时代已有专门画工从事绘画制作。这些绘画作品反映
了时代的生活,但宗教神话气息浓重,帛画《人物龙凤图》是
典型的代表。秦汉是两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朝代,秦王
朝寿命极短,美术遗产绝大多数是汉代的。
汉代盛行厚葬,墓室壁画、帛画以及画像砖石,都描绘了
灵魂升天的情景和灵魂所生活的天界仙境。帛画《升天图》就
是描绘了现实人的幻化景象。汉代画像砖多角度地反映了丰富
多采的现实生活。汉代绘画艺术继承了优秀的传统而有迅速的
发展,无论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构图处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显示出中华民族的绘画特色。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