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脑残了!# Aviation - 航空航天
j*n
1 楼
在一幅梳着长辫子的女子背影的照片上,王冬龄用草书写上了《大学》中的句子
“你看到这个作品时,是什么感受?”
“很前卫”、“太现代了”、“创意十足”、“美得不得了”……昨天,在三尚当代艺
术馆里,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一看到相熟的朋友和记者,就忍不住上前,问问他们的感受。
作为《杭州跨年展醒墨》的压轴展览,王冬龄的《黑白至上》系列作品一出场,每个人
都有点“吓着了”。
一向爱跨界的“老顽童”王冬龄,这次用楷书、篆书、隶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在各
种唯美、时尚的人体摄影和海报上,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
在他看来,“世界上最美的,还是人。”
展览上,近40幅的摄影作品,都是王冬龄二十多年来的私人收集。
爱看时尚杂志的他,一看到有意思的广告海报,就会裁下来。昨天展出的作品《对花说
》,就是某大牌服饰的广告海报,王冬龄在上面,用草书写上了歌曲《男人海洋》的歌
词,这让许多前来看展的年轻人,大呼“新潮”。
还有一张女子赤身趴在沙滩上的照片,王冬龄在她“身边”,写下了庄子的《逍遥游》
,海水处留白。
这幅作品,是这次展览的系列作品中,最早成型的一件。这张照片,王冬龄藏了二十多
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王冬龄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赴美讲学。他在美国摄影家爱德华
·韦斯顿的人体摄影画册中,看到了这张名为《沙漠女人》的照片,不禁思绪万千。
“书法和人体,如果能相互叠加,视觉上,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感觉。”他悄悄撕下了这
一页。二十多年后,经过“加工”,出现在了这次展览上。
现场挤满了年轻人和外国观众。一位瑞士姑娘来中国十年了,虽然她看不懂照片上写的
是什么,但她对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形式,大呼过瘾:“王老师的心态比我们还年轻,
字如其人。”
中国美院书法系教授沈浩则建议观众,这些作品要先远看,再近看,千万别当成纯粹的
书法作品看,“这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近看后,每个字体又不同,和人体曲线相呼应
,很有意思。”
事实上,摄影与书法的结合,对王冬龄来说,不是第一次。去年,他就在自己拍的“西
湖十景”照片上,大胆挥毫。
“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大自然的美,更忽视了人体的美。”王冬龄说,流畅的书法
,与唯美的人体摄影相结合,并非突发奇想,而是艺术道路上的自然趋势。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还在南京师范学院上学时,有一次偶尔接触到人体画
,他惊讶地发现,“世上最美的线条,是人体的曲线”。
“以前写书法,是在白纸上随便写,但在一张人体图片上写字时,就成了情境书法。它
的视觉联想更为强烈,内容和图片是相互补充的。书法对图像的布白、结构都会产生影
响,处理得不好,就会生硬、突兀。”王冬龄说。
昨天,歌德、尼采、纪伯伦的诗歌、文章,以及古老的《诗经》,都被颇有意味地写在
了照片上。
卢坤峰,是王冬龄曾经的老师。他说,如今国外的抽象艺术很多,把一张纸撕得粉碎,
就称为“现代”,而这次,王冬龄除了形式特别之外,还有中国韵味。
“我们的文化传统,对人体美,比较抗拒、掩饰、逃避。”王冬龄说,尽管如今人们对
拥抱、亲吻,已经习以为常,但从精神层面上看,我们对人体美的认识,还是缺少理解
,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大家更能体味到人体本真本性的美”。
“你看到这个作品时,是什么感受?”
“很前卫”、“太现代了”、“创意十足”、“美得不得了”……昨天,在三尚当代艺
术馆里,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一看到相熟的朋友和记者,就忍不住上前,问问他们的感受。
作为《杭州跨年展醒墨》的压轴展览,王冬龄的《黑白至上》系列作品一出场,每个人
都有点“吓着了”。
一向爱跨界的“老顽童”王冬龄,这次用楷书、篆书、隶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在各
种唯美、时尚的人体摄影和海报上,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
在他看来,“世界上最美的,还是人。”
展览上,近40幅的摄影作品,都是王冬龄二十多年来的私人收集。
爱看时尚杂志的他,一看到有意思的广告海报,就会裁下来。昨天展出的作品《对花说
》,就是某大牌服饰的广告海报,王冬龄在上面,用草书写上了歌曲《男人海洋》的歌
词,这让许多前来看展的年轻人,大呼“新潮”。
还有一张女子赤身趴在沙滩上的照片,王冬龄在她“身边”,写下了庄子的《逍遥游》
,海水处留白。
这幅作品,是这次展览的系列作品中,最早成型的一件。这张照片,王冬龄藏了二十多
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王冬龄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赴美讲学。他在美国摄影家爱德华
·韦斯顿的人体摄影画册中,看到了这张名为《沙漠女人》的照片,不禁思绪万千。
“书法和人体,如果能相互叠加,视觉上,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感觉。”他悄悄撕下了这
一页。二十多年后,经过“加工”,出现在了这次展览上。
现场挤满了年轻人和外国观众。一位瑞士姑娘来中国十年了,虽然她看不懂照片上写的
是什么,但她对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形式,大呼过瘾:“王老师的心态比我们还年轻,
字如其人。”
中国美院书法系教授沈浩则建议观众,这些作品要先远看,再近看,千万别当成纯粹的
书法作品看,“这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近看后,每个字体又不同,和人体曲线相呼应
,很有意思。”
事实上,摄影与书法的结合,对王冬龄来说,不是第一次。去年,他就在自己拍的“西
湖十景”照片上,大胆挥毫。
“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大自然的美,更忽视了人体的美。”王冬龄说,流畅的书法
,与唯美的人体摄影相结合,并非突发奇想,而是艺术道路上的自然趋势。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还在南京师范学院上学时,有一次偶尔接触到人体画
,他惊讶地发现,“世上最美的线条,是人体的曲线”。
“以前写书法,是在白纸上随便写,但在一张人体图片上写字时,就成了情境书法。它
的视觉联想更为强烈,内容和图片是相互补充的。书法对图像的布白、结构都会产生影
响,处理得不好,就会生硬、突兀。”王冬龄说。
昨天,歌德、尼采、纪伯伦的诗歌、文章,以及古老的《诗经》,都被颇有意味地写在
了照片上。
卢坤峰,是王冬龄曾经的老师。他说,如今国外的抽象艺术很多,把一张纸撕得粉碎,
就称为“现代”,而这次,王冬龄除了形式特别之外,还有中国韵味。
“我们的文化传统,对人体美,比较抗拒、掩饰、逃避。”王冬龄说,尽管如今人们对
拥抱、亲吻,已经习以为常,但从精神层面上看,我们对人体美的认识,还是缺少理解
,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大家更能体味到人体本真本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