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最强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看空间生态保护
avatar
从最强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看空间生态保护# Aviation - 航空航天
d*m
1
刚刚搬家没多久,最近终于开始心痒痒,想买几棵果树了。想问问现在买了来,种到地
里合适吗?德州虽然冬天大部分时候不能算很冷,可有时候还是会下一两场雪。像枣树
,枇杷,柿子这种的熬的过去吗?
买了树回来,是不是挖个坑埋进去就好了?还是要去买点特殊的土?
avatar
h*1
2
本┦奔月7日04:45,SpaceX旗下的新型火箭,也是现役运力最强火箭——重型猎鹰
(Falcon Heavy)火箭首飞成功。猎鹰火箭能够将63.8吨的载荷送往近地轨道,相当于
将一架波音737客机送入太空,而且不仅装满燃料,还坐满乘客,装满行李。
重型猎鹰火箭发射成功的意义当然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它对人类探索太空有了更大的
助力,甚至意味着猎鹰火箭把人类移民火星的理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不过,说到移民火星,也有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刚刚在重型猎鹰发射前一天(2月6日
)去世的香港知名文史学者饶宗颐就在2017年8月9日百岁寿辰时称,“我对人类的未来
是悲观的。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
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
自然科学家与人文学者观察和研究世界的角度和结论似乎在很多地方都不一致,在太空
探索和移民火星上恐怕就是如此。当然,这种不一致也可能只是表象,因为从这种不一
致也可以找到对长期以来流传的一句话的解释: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对于太空探索或移民火星的山顶会合,也可以用人文学者的理解来解释,即要倡导天人
合一,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而不要造成天人互害。如果能形成
天人互益的结局,则科学与艺术就可以完美地会合,无论在山顶还是山脚。
太空探索也会像人类早期对殖民地的掠夺一样,以无序、野蛮、屠杀和毁灭的方式进行
,而目前最让人担心的是,太空探索将破坏或毁坏太空(宇宙)生态,就像今天地球上
的人们为了经济发展,不择手段地伤害地球环境和生态一样,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可
持续发展难以保障。
现阶段,太空探索产生的最大生态问题是太空垃圾,即所有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
体,小到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飞船残骸,它们都是人类创造的。根据
NASA的统计,迄今,绕地飞行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有1.7亿个,1-10厘米直径大
小的太空垃圾则有67万个,更大直径的垃圾有2.9万个。在近地空间俄罗斯制造的太空
垃圾最多,美国第二,中国第三。
此次重型猎鹰的发射既在朝向解决太空生态问题发展,又在制造太空垃圾。重型猎鹰可
以回收其一级火箭(在2017年3月30日就实现了)和首次回收火箭的整流罩,减少了太
空垃圾,但是,还是不能解决火箭的其他部分,如二级火箭等沦为太空垃圾。而且,此
次还发射了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将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会在这条轨道上运行数亿
年,甚至超过10亿年。也就是说,是长期留在太空的又一个垃圾。
太空垃圾无论对海洋、沙漠,还是人口稠密的都市,都有潜在的危害,而且空间碎片产
生的化学和放射性污染也可能给地面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当然,太空垃圾的直接危
害是,与太空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或国际空间站相撞,毁坏设备,伤害宇航员。
面对这种情况,当然需要用人类社会的法则来调控和管理,这也是科学与社会、人文相
结合的节点。至今国际相关法律都没有涉及减少和回收太空垃圾的保护太空和地球生态
的强制性内容。欧洲航天局在2008年4月1日颁布了《空间碎片减缓规则》,欧盟理事会
在2008年12月8日通过了《外空活动行为准则》(2010年10月作了修订),2008年联合
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也发布了一份《空间碎片减缓指南》,并在联合国大会通过
。但这些准则和指南只是自愿的,不具有国际法上的约束力。
因此,需要制定国际公约,从航天器,如火箭、卫星制造、发射、回收上研究如何减少
太空垃圾,鼓励回收太空垃圾。如此,才能让人类有序而可持续地探索和利用太空。
avatar
L*A
3
建议你还是等到开春再种,最好是2-3月份。买果树时,外面的包装上会告诉你怎么
种。坑要够大,然后要放好底肥,果树种好后要浇透水,每天浇1次,连浇1周。
avatar
h*1
4
本┦奔月7日04:45,SpaceX旗下的新型火箭,也是现役运力最强火箭——重型猎鹰
(Falcon Heavy)火箭首飞成功。猎鹰火箭能够将63.8吨的载荷送往近地轨道,相当于
将一架波音737客机送入太空,而且不仅装满燃料,还坐满乘客,装满行李。
重型猎鹰火箭发射成功的意义当然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它对人类探索太空有了更大的
助力,甚至意味着猎鹰火箭把人类移民火星的理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不过,说到移民火星,也有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刚刚在重型猎鹰发射前一天(2月6日
)去世的香港知名文史学者饶宗颐就在2017年8月9日百岁寿辰时称,“我对人类的未来
是悲观的。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
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
自然科学家与人文学者观察和研究世界的角度和结论似乎在很多地方都不一致,在太空
探索和移民火星上恐怕就是如此。当然,这种不一致也可能只是表象,因为从这种不一
致也可以找到对长期以来流传的一句话的解释: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对于太空探索或移民火星的山顶会合,也可以用人文学者的理解来解释,即要倡导天人
合一,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而不要造成天人互害。如果能形成
天人互益的结局,则科学与艺术就可以完美地会合,无论在山顶还是山脚。
太空探索也会像人类早期对殖民地的掠夺一样,以无序、野蛮、屠杀和毁灭的方式进行
,而目前最让人担心的是,太空探索将破坏或毁坏太空(宇宙)生态,就像今天地球上
的人们为了经济发展,不择手段地伤害地球环境和生态一样,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可
持续发展难以保障。
现阶段,太空探索产生的最大生态问题是太空垃圾,即所有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
体,小到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飞船残骸,它们都是人类创造的。根据
NASA的统计,迄今,绕地飞行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有1.7亿个,1-10厘米直径大
小的太空垃圾则有67万个,更大直径的垃圾有2.9万个。在近地空间俄罗斯制造的太空
垃圾最多,美国第二,中国第三。
此次重型猎鹰的发射既在朝向解决太空生态问题发展,又在制造太空垃圾。重型猎鹰可
以回收其一级火箭(在2017年3月30日就实现了)和首次回收火箭的整流罩,减少了太
空垃圾,但是,还是不能解决火箭的其他部分,如二级火箭等沦为太空垃圾。而且,此
次还发射了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将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会在这条轨道上运行数亿
年,甚至超过10亿年。也就是说,是长期留在太空的又一个垃圾。
太空垃圾无论对海洋、沙漠,还是人口稠密的都市,都有潜在的危害,而且空间碎片产
生的化学和放射性污染也可能给地面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当然,太空垃圾的直接危
害是,与太空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或国际空间站相撞,毁坏设备,伤害宇航员。
面对这种情况,当然需要用人类社会的法则来调控和管理,这也是科学与社会、人文相
结合的节点。至今国际相关法律都没有涉及减少和回收太空垃圾的保护太空和地球生态
的强制性内容。欧洲航天局在2008年4月1日颁布了《空间碎片减缓规则》,欧盟理事会
在2008年12月8日通过了《外空活动行为准则》(2010年10月作了修订),2008年联合
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也发布了一份《空间碎片减缓指南》,并在联合国大会通过
。但这些准则和指南只是自愿的,不具有国际法上的约束力。
因此,需要制定国际公约,从航天器,如火箭、卫星制造、发射、回收上研究如何减少
太空垃圾,鼓励回收太空垃圾。如此,才能让人类有序而可持续地探索和利用太空。
avatar
d*m
5
多谢ls~~~那我就不着急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