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化学wsn的五年-生物wsn值得借鉴
avatar
化学wsn的五年-生物wsn值得借鉴# Biology - 生物学
w*r
1
在跟落地生根说再见之前,俺整理了一下以前发过的几个帖子。遗憾的是有些结果是在
回复中发的,而大部分回帖已被系统删除。Anyway,今天再发一边,希望对后来的同学
有用。
* Survey Results I:premium processing vs RFE: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52209_3.html
* Survey results II: TSC vs NSC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53655_3.html
* Survey results III: How many categories should you claim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53665_3.html
* 485 等待时间统计+高斯分布 (data courtesy of Zhuang1)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27989_3.html
avatar
K*i
2
虚心潜水学习中~~
avatar
q*a
3
看了好多版上同学分享自己化学和化工从业的经历,在这里也把自己的经历和了解的一
些信息写出来,希望对还在这个行业里奋斗的我们有所帮助。帖子里面会有一些涉及个
人的信息,希望大家别人肉我。如果感兴趣想聊天,可以站内信或者linkedin我。
------------------
有一个定论听得太多了,一定要站出来反驳下。经常有人说XX公司不招没绿卡的,问过
了HR不招没绿卡的。我的直接认识是,这都是人事部门的规定,但是每年都有特例,就
拿最近版上讨论的比较多的XX公司来说。只有去年因为特殊情况没有招foreign
employee之外,每年都有sponsor H1b,LCA,具体数据可以去my visa job上查。一般
这种情况下你看到一个很适合你的职位,不要灰心。准备好简历,presentation,动用
一切可以动用的networking找到HM。如果HM觉得你适合的话,公司规定是可以破例的。
如果Y公司从来没有sponsor过h1b,是不是就没机会了呢?当然也不是,只要你是他需
要的人也都会有破例的。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有太多人被所谓的规则挡在门外了,草草
投个简历了事。其实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发现了机会要努力去抓住机
会。
-------------------
然后再说说我我对于公司招人的浅薄见解。在我没在工业界工作过之前就觉得只要专业
好,努力干就肯定能得到我们想要的-职业发展,薪金肯定,同事赞同。当我在工业界
断断续续的呆过一段时间之后,我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我自己经历了-上课-实验-实习-
实验-实习-实验-毕业-找工作-工作-跳槽-工作这几个阶段,这都发生在最近这5年。
对于找工作,尤其是fresh phd来说,最大的误区就是我在学校里面做的工作很好,体
现在参加过大型会议,发过好的文章,做过很多项目。。。那我一定能也一定应该找到
一个好工作-在好地方-好公司-年薪8-12w-每天朝九晚五。其实事实远远不是这么简单

招人不简单是因为招人的过程过于简单了,没人能保证通过考察你的过去保证你将来的
表现。这里面有太多变量影响这个过程最后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
networking重要,因为有个牛人直接给你背书,就把你将来的表现和这个牛人的信用联
系在一起了。你会在一堆备选人中脱颖而出,即便你没有对应的背景,没有牛逼的文章
,没有参加过大型会议,没有做个猛地实验项目。
然后就是找工作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工作的简介简直就是按照我的简历写得,太符合了。
最后为什么我没有拿到offer,或者连interview都没拿到。前几天看了那个电视剧
SUITE,里面有个桥段是讲哈弗法学院招生,从一堆简历里拿出来的几个都超级猛,背
景超级牛。里面都是4以上的gpa,都有过实习经历,然后这些人都是被筛选掉的。有时
候只是你不知道,但是真的有很多很多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在备选人员里面。你能做的就
是要坚持并且自信。
如果你进入第一轮电话面试,那么至少你的大概的经历符合招人的要求,不过这一般都
是HR的认知。你的文章,会议,项目,简历和你的学校的名气都能帮到你。但是到了HM
就不一样了,HM考虑问题的角度和申请人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
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
我在XX公司的时候,和我的几个经理都基于我以后职业的规划有过交谈。最近这一段时
间我更挣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所以交谈更针对于找工作的细节。下面是我最近一次和
其中一个经理的谈话(公司的经理分很多级,这个经理带领一个40人的化学科研团队有
10多年,很多人都是他亲自面试来的)
省去寒暄的不重要部分,给点背景资料。经理是哈弗化学的,电化学。直接进入xx公司
,到我们谈话时候干了23年一共。在分析化学部。
问:今年公司会招人么?
答:会,现在全球RD总共可能有6个名额。具体我们分到多少还不知道。
问:那假设你部门有名额,你想要招什么样的人啊?
答:简单讲就是招一个能信得过的,不光是我,我的boss,和我部门里面的人都要觉得
这个人是个最好的选择。
问:那比如您在分析部,如果有个有机专业毕业的人,学术很好,同时有个分析专业毕
业的人,您会选择哪个?
答:分析专业的
问:那如果有个有机专业的有2-3年分析仪器使用经验,和一个分析专业毕业的fresh
phd比呢
答:分析专业的
问:为什么呢?
答:因为我看中potential。而且现在公司招人和过去大大不同了,从前我们不太关心
你从前具体的项目和科研做什么。我们这里招过有机专业的,物化专业的,当时组里面
一个仪器有老中青三代好几个化学家,他们觉得好就会说“这个人我喜欢,招进来我们
来培养就行了”那时候的potential就是指你是不是有基础知识和可塑性。现在公司在
减员,尤其是RD方向。公司招人已经模块化了,他希望把你拿来就安插在需要的位置上
你就可以干。不光要可以干还要拿出有可信性的结果。相比起来有5年专业分析训练的
学生更有可信性。加入他拿出的结果最后出了问题,我的boss找我,我可以说我尽了最
大的力找了我能找到的最可信的选择。我没办法每天盯着这么多人的数据,所以我要把
好关。所以现在的potential讲的就是,现在公司招人的位置都是一个“box”我们找的
就是能最好最适合这个box的人。
问:那公司不是一直都从基层科技人员中提拔管理人员么,那不考虑leadership什么的
么?
答:现在公司在减员,整体化学行业都这样。因为,1.RD部门不直接产生利润,裁员先
裁这里。2.各种合同研究,合同制造,外包公司以及上游材料研究的公司已经把从前的
那种close innovation的模式打破了。3.越来越自动化的批处理仪器和电脑软件。4.各
种经过专业训练的本科生甚至高中生通过staffing公司in sourcing到公司里在高级科
研员的知道下同样可以做实验。所以我们招人都是必须要招,而且来了就能干活的。上
个HPLC chemist招进来时候老的HPLC chemist已经离开那个位置4个月了。
我继续问:那你在这里也工作一段时间了,你对我的职业有啥建议么?
答:很简单,为了适应公司现在招人的模式,你需要发现或者发展你的最有代表性的闪
光点。
问:那这个闪光点可不可以说我是个通才,我懂点gc,懂点hplc,懂点nmr。
答:errrr。这个好像不行,首先你如果说你是个通才,那么听起来就没有一个人说我
是gc chemist更专业,更闪光。另外现在很多10年20年的经验的chemist在市场上,你
让我招个通才干什么呢?我可以consult他们或者然他们来contract啊。
问:那我如果定位自己是个gc chemist,加入某天公司有空位确是个hplc职位,我不操
蛋了。
答:世界上招工的又不是一个单位,现在公司招人都这样,你要碰运气啊。不过如果你
没有一个亮点,到哪都不好过。
和经理谈完话可想而知我的心情不好,因为这是对化学这个行业工业界形势的整体的灰
色评价。不过我觉得大部分这个经理的评价是客观的,虽然有部分受到了他工作组别的
限制,但是和我在公司里的观察相符合。
---------------------------
回到正题
我是五年前来到美国,在中国大学毕业后呆了一年研究生院退学申请的。这所美国的大
学时一所排名100开外的中部学校。summer research时候参观了系里面的GC和NMR的lab
心里拔凉拔凉的。果然应验了当年国内做科研的时候老师说的,美国除了那么几个地方
有钱之外,其他地方实验条件真的和国内不能比的。
还真是,我们open NMR lab只有个bruker 400和一个老掉牙的250MHz的用针式打印机的
古董。GC open lab里面只有一个掉漆了的HP的6890.我还记得当我一年半之后到xx公司
做实习的时候,对公司里面高档自动化仪器的使用率表现得羡慕之情。
做过有机的人,在大学本科时候都做过红外压片,我们当时都是用油压presser,压力
表能控制压力,不至于片压得不平,也不会把片压裂掉。
我在这个学校第一次做红外的时候是用一个全手动的扳手搞得,中间是个螺帽,最后压
好了就在那个螺帽中心有个盐片,尼玛就这样做科研么,有没有。心彻底凉透了,用了
半天时间才掌握了这个手动压片机的使用窍门,后来懒了都是把盐片压好了然后用氯仿
上样测。
在国内学校的时候,每个人有自己的两抽屉的玻璃仪器,有自己的酸碱缸,有自己的柱
子,自己的uv lamp,自己的hood。第一天进实验室,印度哥哥指给我说,你到哪里去
坐着吧。我草,那味道这辈子我都忘不了,那是浓重的咖喱和有机试剂丙酮的混合物。
我坐在那里想着setup一个脱水反应吧,我就问哥哥说,我到哪里领瓶子啊。哥哥疑惑
的看看我,你知道瓶子多少钱一个么,我们一天赚的工资还不能买2圆底烧瓶的。你看
看水槽里还有几个吧,果然,我在水槽里面找到了好几个烧瓶,每个都在底部凝固着黑
色和黄色的有机物,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四下望了望没找到减缸,就不好意思的又问印度哥哥说我怎么洗啊。哥哥估计觉得我
好烦,顺手提起来一个烧瓶,拿着丙酮洗瓶就开始往烧瓶里面加丙酮,差不多快要到三
分之一的时候就边晃着洗瓶边把黄色的丙酮倒进了下水道里。然后顺手把瓶子递给我了
,说你看着洗吧,总会有个干净的。。。。
第一天做实验我很失落,这就是我想的美国科研,这就是我要来的美国?
马上summer research结束了,生活就被买车啊,上课啊,考试占据了。还没有选导师
所以也不用去实验室了。当时也有过转校的打算,但是转到哪里呢,转什么专业呢。这
些我当时还都没有想过。
就这么浑浑噩噩的第一学期拿了全a,觉得生活没啥追求。不能闲下来,闲下来就回迷
失。放假就找了个餐馆打工送外卖的活,在这里认识了最好的哥们。其实送外卖时候很
开心的,如果你比别人送的快送得多的话,老板给你吃好吃的,每天到手还能拿到几百
块。不过我买的二手车坏了,当时就直接贷款买了个新车。
二手车当时就200美金卖给了junk yard,背上贷款之后感觉生活压力瞬间增大了。每个
月1千多到手的奖学金除去吃饭房租就没剩什么了还要挤出来一些做还款。所以新学期
开学之后还继续我的外卖兼职。
那时候真有热情。每天下午四点多就到餐馆待命了,然后5点20左右就是订餐的高峰期
了,基本上马不停蹄。那个时候GPS还很贵而且没有普及,同事还有看地图送外卖的,
店里面还有一本黄页。我感恩节时候买了个tomtom的GPS,到现在我还用这个GPS。当时
就想如果这个GPS能够智能运算给出最佳路线多好,后来想想反正送餐的最佳路线不一
定是利润最优的。比如一个人订餐很早但是他给的小费少的话我也会留着最后一单送这
个,基本上谁可能给的小费多久先送谁的。
然后每天送完外卖了再回实验室做实验,就这样每天只睡6个小时。成绩开始下降了。
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别人都不能送餐,我就弄个雪铲放袋雪盐在车后箱,那个下雪的日
子我每个小时赚的基本工资比平时都翻倍了,而且小费都给的特别好。
好像大家对送外卖很感兴趣啊。这里先插播一段送外卖这个话题。为什么插播这个呢
,因为这个比在CRO工作赚的多,而且能办绿卡。外卖的收入由三部分组成,基本时薪
,当时是4年前每个小时老板给4.5美金,也就是说即使你什么单都不送坐在那里,老板
也会给这个基本时薪。这是一个人在岗的情况下,如果饭店生意特别好,就会增加
driver的数量。那么这个基本时薪就会有所下降,我没有见过比3.5低的。不知道现在
行情怎么样?我记得我离开餐馆的时候,有很多小留学生要在那里免费待命,开的都是
350z之类的好车。不过小留同学的技术一般,一个人难以胜任全部外卖,太依赖GPS。
工作是中午11:00-2:00,下午5:00-11:00,下午是最累的,因为基本上没有坐下来的时
间,大部分是在外面跑。有时候后厨忙不过来还需要帮忙打包。晚上吃饭一般都要在9:
00之后。一天的基本时薪一共有大概40左右,这个比waiter的要高一倍还多。waiter干
的活却更加繁杂。
根据距离的远近,一般是2mile,charge每单的送餐费会从2美金涨到3美金。5mile基本
上是送餐的极限了,超过5mile基本上我们就不会去送了。这样如果一天有40单的话(
一般都能达到),基本送餐费就会有90美金左右。然后有的客户会给小费,有的不会,
但是平均会有1.5-2美金每单的小费。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天会有40+90+60的收入,然后
餐馆每天管2餐饭,如果跟后厨老墨混得好经常有酒有肉,晚上回家还可以带点好吃的。
专业送外卖的都lease车,车要经常启动熄火,点火线圈,轮胎和刹车基本上2年左右就
需要换了。所以一般都是DFBB或者hybrid的小排量车子,这样一天的油钱在10-15美金
左右,如果lease一辆civic的话160-180每月,每天算下来6美金。还有全保每天2美金
。考虑每天买不用做饭买菜,可以算8美金吧。那净赚在160以上。一个月工作22天,年
收入轻松超过税前7万,但是没有401k match和养老保险,没有职位advancement。每天
拿着大把cash的感觉和苦逼在学校做实验拿着最低收入的感觉差别是巨大的。餐馆老板
一直想找个全职的长期的driver,而且提出要给办EB3.
以上的情况都是我当时供职的2家中餐馆的情况。下面还有些道听途说的,downtown的
中餐馆的时薪要高很多,而且小费好。日餐管工作轻松而且赚的多。找餐馆的时候一定
要找有parking lot的,至少有个给外卖郎lot的,不然停车每天至少浪费相当于50美金
收入的时间。送外卖最大的好处就是身上没啥肥肉,每天都在跑。最大的不好就是身上
车上经常都是菜油味。
当年我最开始送外卖的时候,培训我的哥们现在成了我大哥,一起经历了这五年,见证
了他生孩子回国创业到全家回国的经历。现在他在国内经营一个自有服装品牌,每天生
活就是老婆孩子高尔夫,真的为他高兴。那个时候还没有GPS,要记路名,要记几个路
名和编号规律。编号一般是从downtown往北不断变大,是从vine或者main street 分东
East西West然后编号变大。东面和北面的房子是双数,对面是单数。当时的TOMTOM的机
器不能告诉你地址是在路左面还是右面,
这个时候需要自己判断,不然遇到路中间有个隔离带就需要绕很远。设计路线时候尽量
走右转右转右转的路,不需要等红灯。红灯变黄灯有3秒,黄灯变红灯然后对向变绿灯
还有3秒,你就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给油抢灯,什么时候不能。(这是local的情况,限速
高的话,或者大下坡会更长)到现在我也很少用GPS,即便在travel的时候,我更喜欢
记住路名,养成了一点职业习惯。
就在我送外卖觉得很满足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前辈。前辈跟我说你“你这送外卖也不
能送一辈子吧,而且也没有职业发展。如果想赚钱就找个intern做做,三个月能赚1w多
呢,而且对以后职业发展也有好处。”
然后就开始在网上看这些intern的信息,其实我还是幸运的。某天我就跟组里的印度哥
哥聊天,说我想找个intern做做。我们这个学校附近正好有两个大公司,而且从前组里
有人去做过intern。他就鼓励我说,你应该跟老板谈谈。我就还真跟老板谈了谈,他给
了我个联系方式。我也没管那么多联系了这个scientist,然后就开始准备简历,网申
,电面,面试。现在看我当时写的resume就是把申请研究生院时候的改了一下,单薄的
不得了,就是往事不堪回首吧。不过歪打正着还就拿到了offer,开始第一次真正的工
业界的intern时候,还是很激动的。这个intern打开了一扇我了解corporate america
的大门,训练了我networking和presentation的skill。我下面分三个部分讲下我的专
业,networking和presentation,还有我第一次intern时候理解的职业规划。
我研究生的专业可以说是我选的也不是我选的。为什么说是我选的呢?因为我大学时候
做的是有机合成,到研究生也自然而然的想着继续做有机吧。不是我选的怎么说呢?因
为系里面做真正合成的有2个导师,一个不务正业基本不带学生,一个没有钱招学生。
我最后就继续在我做暑期实验的老师那里做研究生了,这是个苦逼的专业。因为不是所
有的杂交稻子都是好稻子,大部分杂交的都是失败的,人工选择之后才有很小的部分胜
出。我的专业就是个失败的杂交品。物理化学里面的光化学,我们杂交了有机化学,光
反应,计算化学和time-resolve光谱。这里的大牛肯定有人会说,这个领域有不少牛人
啊。Bla bla。。。我就举个例子啊,我们这个小领域去tampa开会,所有的导师(世界
范围的)带着弟子倾巢出动也才凑了200个人。有机合成上,我们长期就围绕那几个反
应,没什么机理上的创新或者复杂的全合成。光化学上,我们不和生物结合,因为我们
系的生化比较烂。计算上,我们不懂如何从数学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是拿来高斯或者
发表的算法来用一下。Time-resolve上我们玩的是纳秒激光系统人家都搞的是飞秒化学
。大家是不是看出点端倪了,我承认老板确实在转型上比较聪明,从有机出身,没做出
什么大成就就转当时比较容易出成果的光化学,后来结合cutting edge的计算化学再玩
到time resolve。要说经费,组里是不缺的,但是说系统的知识结构,纵横的人员配置
都没有。至上而下的传帮带也都是空谈。我们阻力每个人都是闭门造车,因为就我们这
看两片paper就想把技术和我们的实验结合起来简直太菜鸟了。各个单一领域的大牛都
对我们爱理不理吧。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特别有天资的,对化学特别有造诣的人可能
如鱼得水,发出很牛的文章,做出很厉害的工作。但是我自己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
我希望我的工作能换来一点一点的小成就,在这些随着时间出现的小成就里面不断找寻
和肯定我自己。我没办法想做5年8年然后可能会被肯定,这对我来说基本等于不会被肯
定。这也就是大家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吧。我是一个需要新鲜感的人,需要不断用这些小
的成就来鼓励和定位自己的。我能耐得住些许寂寞,但对于这个专业来说,我还远远不
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做很多和专业不相关的事情,我在寻找一个我可以寄放我的热
情的事情,符合我的性格特点,能让我专注起来的事情。
接着讲讲之职业规划,这里面我把和三个mentor的聊天整合一下,因为当时第一次去做
intern。大部分聊得都是和这个主题无关的,我把相关的拿出来捏到一起。因为当时我
觉得即便我自己拿到博士学位,也不会再在学术上继承老板的衣钵。如果博士后继续做
化学也是从头学起,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劣势。更重要的是,我更喜欢在工业界做,那种
时时产生的小成就感,看着项目立项到产品产出是我更喜欢的事情。所以下面的对话都
在这个前提下的,我的直接的领导其实一直都鼓励我做科研做下去,当发考题。说发考
题就是开始累,后来就轻松了,而且不会被退休,自己给自己干,还有很好的退休福利
。每个人给我的建议都会受他所在的环境和他个人的经历所影响,在听取别人意见的时
候一定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问:我以后想到工业界工作,您有什么建议么?
答:工业界不好找工作啊(对于化学),但是我认识的人最后都找到工作了,一个萝卜
都会有一个坑的。你可以考虑美国以外的市场啊,比如中国,新加坡,印度。那里的化
学再蓬勃发展。
问:那里的科研水平不高而且薪金水平好像在滑坡啊
答: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你开始拿多少钱,什么职位并不能直接决定你以后的
发展。我们美国现在发展是一个倒金子塔型的配置结构,由于人员削减,高层多,中层
也多,基层工作人员少。你的提升空间小。而且美国交税多,新加坡还不用交税呢!
问:我现在这年龄25了回去怎么和土生土长的科学家竞争啊。
答:你的留学背景在美国是个劣势,在亚洲就是优势的。如果我又回到25岁,没孩子没
老婆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一定去亚洲,奋斗10年肯定比我现在还好。在亚洲你离着利润
增长点最近,你身边的同事都有很大的上升潜力,这样就决定了你的上升潜力。
问:(mentor扯远了,我再把他拉回来)假如我就想留在美国呢,比如postdoc或者工
业界的postdoc要不要考虑呢?
答:假如你就想留在美国,找工业界的工作。我建议你就不要考虑postdoc了(这里指
的是学术界的postdoc,而且仅就这个公司来讲),因为从我多年观察,我们更prefer
招一个fresh phd。因为post doc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越来越窄的领域,公司里的项目
变化很快的,领域的跨度也很广。工业界的post doc在你没有其他的选择的时候是一个
不错的过度。
最后讲讲networking和presentation,这个networking是狭义的networking,不包括那
些在linkedin上就能linked到的,那个应该更多的叫connecting。如果你把你身边的人
做一个cluster view,那么这些人和你share的共同点就是你们的network,每个人有不
同兴趣爱好特长工作以及技术,所以你就会有很多network以你为中心。你的network越
多样化,你认识的人就越多,你所得到的机会也就越多。你和你最近一层的network的
连接越紧密,你能发散的能量也就越大,得到的机会也就越大。Presentation是我所接
触的corporate america里面最强调的一项技巧。这个presentation是广义的,不光是
你面试那个ppt。包括了你的衣着,外形,谈吐,举止,甚至你发送的email都包括。
Presentation和networking强大的辅助,是你传达信息必要的载体。在公司里不光是要
完成项目,其实完成项目真的对intern来说不重要,这个项目的完成仅仅关系到你的最
后的review的结果,而这个review很多时候会进入碎纸机。而你如果能够恰当的
networking,你就手里掌握了好几只待涨的股票,他们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不要理解错我的意思,我不是说为了收益来networking,仅仅说networking能带来额外
收益。)networking最重要的是发展长期联系,这个工作肯定不是长期联系,因为
intern就几个月。长期联系可以是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概括讲可以就是八卦。先
互相了解么,这个我也是跟我一美国哥们学的。他当时一见我就跟查户口一样都问一遍
,我说你这也太thorough 了吧,他说“this is how we do it”。所以我离开intern
实验室的时候上下一家亲,contractor老奶奶还差点哭了。我的几个直接带我做实验的
scientist的孩子喜欢啥啊,周一来了该聊啥啊,我都知道一点。有人喜欢高尔夫就聊
聊周末天气好是不是打球了,打的怎么样啊?有人喜欢看football就说说球队表现?这
可能都是bullshit,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觉得你还算个有趣的人
,如果有一天他叫你去吃午饭,或者去酒吧。恭喜你,你的长期的networking建立起来
了。然后就是过年发个卡片啊,变动工作发个note,有空一起吃个饭hang out。要把
networking当做工作来做。另外我intern的时候认识了好多其他学校的中国同学,我们
周末时候经常一起去吃饭,平时也交流工作和学习都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avatar
i*u
4
great!常回根版看看
avatar
c*a
5
Priority Date
Premium Processing
要学会google啊

【在 K****i 的大作中提到】
: 虚心潜水学习中~~
avatar
s*i
6
好长 楼主送外卖的经历给力

【在 q*********a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了好多版上同学分享自己化学和化工从业的经历,在这里也把自己的经历和了解的一
: 些信息写出来,希望对还在这个行业里奋斗的我们有所帮助。帖子里面会有一些涉及个
: 人的信息,希望大家别人肉我。如果感兴趣想聊天,可以站内信或者linkedin我。
: ------------------
: 有一个定论听得太多了,一定要站出来反驳下。经常有人说XX公司不招没绿卡的,问过
: 了HR不招没绿卡的。我的直接认识是,这都是人事部门的规定,但是每年都有特例,就
: 拿最近版上讨论的比较多的XX公司来说。只有去年因为特殊情况没有招foreign
: employee之外,每年都有sponsor H1b,LCA,具体数据可以去my visa job上查。一般
: 这种情况下你看到一个很适合你的职位,不要灰心。准备好简历,presentation,动用
: 一切可以动用的networking找到HM。如果HM觉得你适合的话,公司规定是可以破例的。

avatar
s*e
7
祝你好运
avatar
L*e
8
太长,没看完
avatar
z*1
9
我也是,天天来这里,确实浪费了不少时间,从今天开始也该好好工作了。祝你今后的
生活和工作都顺顺利利!
avatar
c*n
10
好文要顶!
avatar
A*T
11
多谢分享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在跟落地生根说再见之前,俺整理了一下以前发过的几个帖子。遗憾的是有些结果是在
: 回复中发的,而大部分回帖已被系统删除。Anyway,今天再发一边,希望对后来的同学
: 有用。
: * Survey Results I:premium processing vs RFE: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52209_3.html
: * Survey results II: TSC vs NSC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53655_3.html
: * Survey results III: How many categories should you claim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53665_3.html
: * 485 等待时间统计+高斯分布 (data courtesy of Zhuang1)

avatar
L*L
12
re
avatar
l*5
13
老九不能走。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在跟落地生根说再见之前,俺整理了一下以前发过的几个帖子。遗憾的是有些结果是在
: 回复中发的,而大部分回帖已被系统删除。Anyway,今天再发一边,希望对后来的同学
: 有用。
: * Survey Results I:premium processing vs RFE: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52209_3.html
: * Survey results II: TSC vs NSC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53655_3.html
: * Survey results III: How many categories should you claim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Immigration/31753665_3.html
: * 485 等待时间统计+高斯分布 (data courtesy of Zhuang1)

avatar
f*n
14
求摘要
avatar
B*H
15
zan!
avatar
p*i
16
hi, 我也是化学的博士,现在第二年。老板是老美,游手好闲类型。组里也很混乱,
作光学材料,天天搞什么quantum dot,之类的。老板无项目,不active,似乎跟你当
初的状况很像呀?请问可以跟你聊一下吗?我现在很迷茫。。
avatar
M*9
17
Well done, well done!
Thanks for doing this.
avatar
k*s
18
楼主,你这学位好轻松啊,每天5点就没事干了,我们这连美国人都得周六周日来,每
天感到很晚。不过确实人家文章多,最后一下子就被Dow看中了。
avatar
w*r
19
楼主转帖的吧?想交流探讨的去化学版看原帖吧。

【在 p*****i 的大作中提到】
: hi, 我也是化学的博士,现在第二年。老板是老美,游手好闲类型。组里也很混乱,
: 作光学材料,天天搞什么quantum dot,之类的。老板无项目,不active,似乎跟你当
: 初的状况很像呀?请问可以跟你聊一下吗?我现在很迷茫。。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