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很有意思的一则新闻
avatar
很有意思的一则新闻# Biology - 生物学
s*s
1
前几天bf告我让我给她妈打个电话说有啥个事,我一时疏忽忘记了,第二天又告我他妈
问我那**考试成绩出来了么,考了多少分她想知道,我就有点烦,结果没给她打。他妈
规矩比较多,有严重洁癖,我一共去他家也就2次,手机得套塑料袋,不能带外面的东
西进卧室,她身体不好,常年在家休息,一个人懒得做饭,我们就经常给她往家送饭,
我们给她买了饭,水果,以及她指定的东西,只在家门口交接,她带着一次性的手套,
嫌外面的东西不干净,或者她在睡觉,我们就放在防盗门和里面那个门的中间。总之规
矩很多,非常严格。说跑题了,回到说打电话的事,我这个人粗心,在外面跑,经常忘
记时间,错过了给她打电话的合适时间,然后就想第二天打吧,结果今天bf说他妈生气
了,说我这是什么意思,bf帮我开脱了一下,也没太在意,然后我刚给她打电话那边她
拿起电话啪就挂掉,然后再打就不接,我让bf问问什么情况,他刚打通电话,我就听到
手机里传来那边吼叫,还说什么“这还没结婚呢,以后我可受了制了......”,bf哄她
半个小时,劝她不要这样,后来bf问她怎么跟我说,她那边说让bf别管,我真是晕死。
这个准婆婆人其实挺好的,也很善良,就是从小
avatar
e*r
2
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家族后裔办学深陷困局
2013-05-06 17:57:42 来源: 天山网(乌鲁木齐) 有14757人参与
核心提示:媒体报道称,荣氏第三代传人——荣德生先生嫡孙女荣智丰女士应邀携资到
故乡兴学,却深陷体制泥淖,非但教育理念无法顺利推行,随着矛盾激化,遭遇教师罢
课“逼宫”、管理部门维稳“劝退”之厄。
善举,需要善待
一直有一个财富的神话——无锡荣氏。
一直有一段办学的佳话——无锡荣氏。
都说荣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跨世纪的商业王朝。毛泽东说过:“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
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但事实上,除了巨富的象征,荣氏家族最为世人称道,也备受尊崇的还是其厚德载道的
济世办学精神。
百年荣氏。“济世办学”的祖训始终激励着荣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员,爰至2008年,荣氏
第三代传人——荣德生先生的嫡孙女荣智丰女士也应邀携资到故乡兴学,然而,令她始
料未及的是,此后四年,却深陷体制泥淖,非但教育理念无法顺利推行,随着矛盾激化
,遭遇教师罢课“逼宫”、管理部门维稳“劝退”之厄。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家乡的初衷毋庸置疑,乡亲对荣氏家族的感情也毋庸置疑,那
么是什么,使一件原本可以造福桑梓的善举变得举步维艰呢?
荣氏后裔办学深陷困局
有一种声音本该最值得重视,却被一直淹没在嘈杂中——“孩子不能成为你们斗争的工
具,更不能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捐资助学、办教育,历来是企业界有识之士的选择,在这方面声名最为显赫的毫无疑问
当数我国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荣氏家族。荣氏家族,是以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
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荣氏家族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
以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为例,从1906年起,荣德生先生先
后在无锡创办了公益小学、竞化女校等8所小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中学,1所大学
和1座藏书近12万卷的图书馆。荣德生先生一生办学,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大学教
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男女并进,成绩斐然,至今,在无锡还是一段脍炙人口的
佳话。
一百多年来,荣氏家族的每一位成员传承祖训,积极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无锡官
方媒体《无锡日报》如此评价:这些年来,荣氏家族对教育的热忱始终如一,荣家一代
代有识之士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投资、捐资兴学的义举不胜枚举。荣氏家族潜心兴
学、薪火相传的义举,值得后人永世敬仰。
1986年,荣毅仁先生到公益中学和江南大学视察,并代表荣氏家族向江南大学捐赠300
万元。2007年,荣德生先生创办江南大学60周年之际,嫡孙荣智健先生回到江南大学,
参加纪念活动,捐资6000万元,以推动江南大学的高水平建设。
2008年,为支持与配合无锡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荣氏第三代传人——荣德生先生的嫡
孙女荣智丰女士通过竞标出资举办无锡育才中学,成为民办育才中学的董事长。然而,
令她始料未及的是,此后四年,却深陷体制困局,教育理念无法顺利推行,随着矛盾激
化,遭遇教师罢课“逼宫”、管理部门维稳“劝退”——董事会被“赶出”了育才中学
,接管学校的管理部门则传话期望她退出办学,以显示荣家高风亮节。
这件事至今仍未得到妥善处置,无锡市其余几所民办学校予以了高度关注,因为荣智丰
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事件的走向将影响无锡市办学体制的改革。
校舍难题
荣氏家族如今已经有了第五代,除少数继续留在大陆,大都旅居海外,荣智丰女士即常
居香港。2008年,无锡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拟将包括育才中学、外国语中学在内
的3家原公有民办学校转制为民办学校。在无锡当地家喻户晓又有着捐资助学传统的荣
家自然成了当地政府的首选,当年,无锡市有关部门通过渠道找到了身在香港的荣智丰
,希望她能积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荣智丰欣然接受,积极准备竞标。根据无锡官方材料记载,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从2008
年6月18日起,采用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学校的举办者,通过对办学理念、办学方案
、办学目的等等一系列的审核,以及各个环节的投票竞争,荣智丰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
而出,成功接掌无锡育才中学,成为学校的董事长。
育才中学原是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所属的公有民办学校,创建于1998年,有34个班,
1500多名学生,140多名教职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育才中学改制时一并接纳原无
锡江南中学实验分校的教职工和学生。
当地所谓的“强强联手”,实际是将无锡江南中学实验分校这个“包袱”给了荣智丰,
尽管育才中学并不需要这么多的师资,但荣智丰还是应允了。她表态:“投资办学不求
回报,只为发扬荣氏家族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的传统。”
2008年8月28日,育才中学交接仪式在著名的梅园荣德生铜像前举行,无锡官方媒体当
时的文章认为,这意味着无锡市招商引资办教育的全新教育投资方式“又迈出了成功的
一步”。
的确,育才中学的改制被寄予厚望,也成为无锡教育改革中的一件大事,荣智丰当年入
选了无锡教育“十大年度人物”。
对于荣誉,荣智丰并不看重,她雄心勃勃地想搞好教育,当年的教师节,她很激动地亲
笔写信向全体教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并设立了“育才教育基金”。荣智丰还公开承诺,
育才中学虽然改制为民办,但仍将为非营利单位,所有办学积余都将用于教育发展。
“荣家在教育上历来注重公益性,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荣智丰强调
。然而,办学的艰辛显然超出了荣智丰的预期。首先面临的难题是校舍,育才中学改制
后不久,就因为市政规划建设,校区被一条市政道路一分为三,造成1600多名师生上课
难,不得已,初一部分班级借用无锡一女中的校舍上课,但学生为此要步行15分钟,十
分不便。
“学校附近还有一个巨大的垃圾场,环境恶劣。”育才中学副董事长胡锡昌对此不解,
“招标时,校管中心并未告知我们存在这个市政规划。”
尽管被动,但荣智丰认为还是应该顾全大局,克服困难,配合市政建设,她开始在各个
部门之间奔走协调,无锡市教育局建议,要么在无锡找到一个整体容纳育才中学的办学
场所,要么协调一块教育用地建造新校园。
2010年,在无锡市委统战部的协调下,无锡市校管中心将原无锡第三高级中学的校舍整
体租赁给了育才中学。
但校董事会与校管中心签订租赁合同时产生了分歧——校董事会期望能签订长期合同,
以免学校总是搬来搬去,造成办学不稳定,但校管中心坚持一年一签;校管中心认为育
才中学不需要整个第三中学的校舍,提出要在第三中学内安置公办湖滨中学高三年级的
两个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湖滨中学申报四星级重点高中,并要求在省教育厅工
作组前来检查时,在学校门口只挂湖滨中学的校牌。
这样的要求,荣智丰自然是不能答应。胡锡昌还认为,育才中学是三年制初中,与湖滨
中学高三年级两个班混在一个校区,不利于管理。
这是双方的第一次摩擦,荣智丰不答应,校管中心就不肯签租赁合同,无奈,荣智丰妥
协了。
校管中心坚持校舍租赁合同一年一签,后来胡锡昌才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几乎每一年,
校管中心都会提升租金。
遭遇坎坷
董事会反映,无锡市校管中心当时还曾提议,由无锡市校管中心推荐人员担任育才中学
的法人代表,荣智丰担任名誉董事长即可,如此,校管中心可以进一步给育才中学配置
无锡市教育界的优质资源,以此办好无锡一流的民办学校。
荣智丰认为这与无锡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精神相悖,也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发展,因
此断然拒绝。在校长人选的问题上,无锡市校管中心也曾想插手,但同样遭到荣智丰的
拒绝:“我们想培养符合我们教育理念的校长。”
尽管与校管中心发生了一点不愉快,但校舍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为了办好育才中学,
荣智丰调动了自己乃至荣家的社会资源,请来上海育才中学原校长朱吉政、华东师范大
学课程与教学系书记邓志伟等人担任董事,组成了一支教育专家团队。
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董事会制定了育才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三个方
向:一,为提升师资力量,施行全体教师轮训计划;二,鉴于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待遇
上的不平等,尤其是退休后民办教师无好的保障,董事会希望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或成立
针对民办教师退休后保障问题的基金,每年办学后的结余可以为此拨出一部分;三,积
极探索国际化交流合作,打造办学特色化,增强竞争力。
对广大教师职工而言,最为关心的其实还是自身待遇问题,各地的民办学校创办初期,
普遍通过高薪吸引公办学校的优质师资力量,但近年来公办教师的待遇在逐年显著提高
,与民办教师的待遇差距在缩小,以育才中学为例,教师工资比公办教师高出不过15%
左右。公办教师编制背后的福利尤其是退休后的待遇,又进一步加剧了民办教师的不公
平感与失落感。
“2010年后,优质师资开始向公办学校回流。”在无锡,有无事业编制的身份对教师而
言还意味着社会地位的不同,民办教师似乎感觉上低人一等。因此,民办教师普遍期望
与公办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甚至期望“退民返公”或“民有公办”,后者,既可以享
有民办的高薪,又可以享有公办的福利。
师资力量流失的情况逐年趋重,据董事会反映,校管中心以“解决编制”定点挖走民办
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育才中学累计已经流失了约30名骨干教师,剩下的多是
工作两三年的年轻教师。
与育才中学同一年转制的无锡市外国语中学也面临同样的压力,校长田胜龙介绍,学校
近年来每年都有七八名教师被公办学校定点挖走,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被动。
董事会认为无锡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并不健康,主要问题出在民办教育并没有真
正被纳入无锡教育一盘棋中统筹规划,而是当做包袱一样被甩了出去,让民办学校自生
自灭。除了师资力量流失,民办学校还遭遇了其他一些不公正待遇,比如招生指标遭遇
钳制,生源遭遇不公平竞争,“排挤”严重。无锡市近年来推行高位均衡化发展公办教
育,每个区打造一所“明星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将每个区最好的教师调配至“明星
学校”,同时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加以扶持。
田胜龙认为,这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搞乱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胡锡昌则认为
打造明星学校加剧了生源截留,导致民办学校招生陷入被动,生源质量不高,继而会影
响升学率,一步被动,步步被动,形成恶性循环。
对育才中学而言,由于校管中心租赁场地时强行搭配湖滨中学两个班,也导致两个学校
之间的矛盾。无锡市原第三中学的校舍很荒唐地出现了一个校区两所学校的现象,两所
中学都在校门口挂上了自己的校牌,结果引发“校牌保卫战”,一度还动了手,最终在
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两所学校校牌并列摆放,这一现象延续至今。
更让育才中学难以接受的是,湖滨中学似乎就快要“鸠占鹊巢”,使用的第三中学校区
从原来的高中两个班变为了湖滨中学初中部。
荣智丰要求校管中心解决校舍问题,但一方面校管中心将年租金从140万元涨至170万元
,还给出了一个指导意见——湖滨中学要打造一流高中,希望育才中学整体搬走,至于
场地问题,民办学校应该自己积极想办法解决。
事实上,为了保证育才中学的长期发展,荣智丰的先生已经准备了上亿元资金准备进一
步支持育才中学的校舍建设,无奈的是,教育用地在寸土寸金的无锡属于紧缺资源,一
时很难拿到。
场地问题得不到解决,各种矛盾却交织在一起逐步发酵。
罢课事件
2011年10月,在管理上一直坚持自主性的育才中学董事会,由于前任校长的离职,董事
会听取了教育界有关人士的建议,聘请了无锡市教育界退休人士刘兴璋担任育才中学新
一任校长,聘期一年。
刘兴璋此前曾是无锡市外国语中学的党支部书记,外国语中学改制后,刘兴璋与校长高
晓芳被外国语学校董事会沿用,之后一年左右,被辞退。究其原因,记者在采访外国语
学校时了解到,校长、书记与董事会关系紧张,群众基础差,年终民意测评,很多教师
给校长、书记打零分。
刘兴璋担任育才中学校长后,荣智丰逐渐发现,他似乎并不认同自己的教育理念,因为
荣智丰教育国际化的计划在刘兴璋这里遭遇阳奉阴违,迟迟得不到推行。更为严重的是
,无锡市曾发文严格禁止乱补课办班收费,禁止组织或变相组织学生校内、校外集体补
课和集体自习,更不得以补课名义收费,然而,董事会却发现刘兴璋组织了育才中学
800人次的学生进行校外有偿补课,四门学科,向家长收费每学期6400元,比育才中学
的学费还要高。
非但如此,刘兴璋还将育才中学的现职老师安排到这个校外补课点上课,每节课给老师
五六百元的上课费。“以至于不少家长反映育才中学的收费怎么这么高,一年达到两万
多元。”董事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介入学校的管理。
校外培训点是一个名叫恒博的教育培训中心,背景复杂,一种说法是有无锡官方背景。
据董事会了解,无锡市好多学校的学生都在此补课,教育局长要求董事会必须制止校外
补课问题。
校外补课确实成为教师们不菲的外快,胡锡昌调查发现,学校的风气变得让人担忧,“
老师跟校领导关系好,可以去补课,关系不好就被排挤,这哪像一座学校?!”几个因
素的叠加,让董事会决定介入和加强学校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要推进教育国际化,办
国际英语特色班。
董事会与刘兴璋摊牌,制止校外补课。这件事成了“育才事件”的导火索,2012年9月7
日,刘兴璋告病回家。
董事会很快意识到触动的是一个团体,而非一个人。一方面,通过校外补课,部分教师
已经与学校管理方结成了利益同盟,另一方面,教师们对自身身份问题的普遍关切被利
用了。
矛头首先被指向国际英语特色班——初三(13)班,校德育主任进入特色班家长会要求部
分家长立即退班,第二天他辞职去了社会培训机构,而初三(13)班的学生遭受其他班级
的言语攻击。“为办好特色班,董事会从上海聘请了一名副校长,对上海来的人,教师
们有危机感,抵触,最关键的是,有人散布谣言,诋毁董事会搞小班化,以后会裁员,
造成了人心不稳。”
事实上,作为无锡市政协委员的胡锡昌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老师的待遇问题,连续两年提
案建议成立地方政府牵头、民办学校承担主要费用的民办教师基金,以解决民办教师退
休待遇问题,但得不到采纳。在这样的情况下,董事会也曾与保险公司商议开发一个险
种,弥补民办教师退休待遇,如果效果好,将作为样本在无锡推广。“可惜,教师们并
不知情。”
鉴于刘兴璋不肯主持工作,且聘期到期,董事会不再聘请其担任校长,但学校80多名教
师联名要求刘兴璋回校主持工作。此后事态一发不可收拾,一些教师编写并散发《无锡
育才中学十问》的材料,向当地政府提出诉求。
10月23日,董事会得知教师将在第二天罢课,立即向派出所、教育局报告,但官方未能
采取有效干预。10月24日,校办副主任、教务副主任等寻印刷了近2000份《告家长书》
,要求班主任下发给学生带回家,“家长不签字,就不要来上学”。
10月25日教师开始罢课,举牌要求“董事会滚开”、“退民还公”,并组织部分学生走
向社会散发传单。国际英语特色班的两名新加坡外教坚持上课,却因此遭到围攻。
罢课持续了两天。这一事件影响恶劣,以至于复课当日,近百名家长要求退学。
育才僵局
耐人寻味的是,罢课事件原本至少不会首先在育才中学爆发,就在育才中学事件发生前
夕,外国语中学分校的部分教师也在酝酿罢课,草拟的传单材料题目也是针对外国语学
校董事会的“十问”,教师诉求同样是赶走董事会与学校“退民返公”。所不同的是,
策划罢课行动的外国语学校分校老师到总部游说其他教师加入时,被校长田胜龙及时发
现。
外国语学校领导说,当时劝解老师要明白两个道理:一,对董事会有意见可以提,但不
能发泄到孩子身上,否则只有一个后果,家长们给孩子择校时用脚投票,要知道归根结
底是家长养活我们的;二,不会因为罢课闹事,民办学校就变为公办,改革不可能走回
头路;三,目前有渠道让民办学校的老师凭自身能力去公办学校,他们不应该闹事。
对民办学校而言,衔接董事会与教职工之间的校长角色至关重要,田胜龙认为,校长必
须与董事会一条心,校长要懂教育、董事会要懂经营规划,两者结合,互相尊重。外国
语学校的罢课策划就此被校领导压制住,“我们这里没闹起来,他们(育才)那里倒闹起
来了”
针对部分教师散发的“育才十问”,荣智丰一直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市进驻育才中学
的工作组给予一个明确的调查结论,因为这当中污蔑董事会“敛财、抽逃资金、几个月
不发教师工资”,甚至还污蔑“将学校资金用于荣氏祭祖”。荣智丰说,五年来她对育
才中学苦心经营,从第一年学校亏本100万元,到事发前结余2000多万元,完全兑现当
初纯公益的承诺,市工作组进驻学校半年来的账目审计事实上否定了罢课组织者的所有
指责,但审计结论却迟迟未宣布。
“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将脏水泼到了荣家。”荣智丰觉得感情很受伤,记者看到她提供
的相关证据上,针对她本人以及荣家的言语不堪入目。
然而无锡市工作组进驻育才中学半年来却没有给荣智丰一个明确的调查结论,相反,荣
智丰以及董事会全体成员却被“赶出”了学校。学校的三章——公章、财务专用章、法
人代表私章被收缴,董事会对学校的合法权利被停止并剥夺了。
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在育才中学成立了排斥董事会及出资举办者的“管委会”,接管育
才中学,并在无任何合法合同聘用手续前提下安排刘兴璋为校长,一些带头罢课的教师
被涨工资,国际英语特色班被取消,新加坡国际交流项目被否定,导致荣智丰陷入国际
纠纷。而另一方面,这个“管委会”却与校管中心签订了原本存有争议的巨额校舍租赁
合同。
关于成立无锡育才中学临时管理委员会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明确:育才中学是
一所民办中学,管委会要切实履行好学校董事会的各项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积极探索
行之有效的民办学校运行机制,并帮助学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稳
定教育教学秩序,维护教师正当权益。要支持学校领导班子加强管理……努力把育才中
学办成全市一流的民办学校。
记者调查发现在接管育才中学后,校管中心抽调了江南、一女中等几个名校的负责人前
往支持育才中学的重整。表面看,学校秩序已恢复正常,但这种稳定其实很脆弱,因为
教师最为关心的身份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一些教师在接受采访时噤若寒蝉,他们表示,
董事会与校管中心两边都不敢得罪,“编制问题能否解决心里没底,但又怕董事会回校
后秋后算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对本刊表示,期望董事会与政府妥善处理育才中
学问题,真正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让教师安心教学。
荣智丰认为,学校出了突发事件,说明管理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校管中心暂时接管
也是说得过去的。但问题是,对这份《通知》,负责处置育才中学事件的各个部门却遭
遇阳奉阴违,一方面学校内有人散布 “董事会不会再回来了”的言论,另一方面,荣
智丰对本刊记者表示,地方高层让人传话给她,大意是,让董事会出局是“民意”,荣
家是有委屈,但荣家历来大度,荣董你就高风亮节退出吧。
“这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是假改革!”荣智丰不能接受,她透露,其他几所民办学
校的董事长私下里期望她要顶住压力,因为大家感觉到一股针对民办学校的“暗流”,
一旦育才中学董事会被赶走,他们将“唇亡齿寒”。
记者就荣智丰反映的问题向刘兴璋求证,他回绝了采访,要求记者去找无锡市校管中心
副主任许敏。许敏对本刊解释,校管中心只是临时代管育才中学,而非“接管”,董事
会也只是暂时被停止了管理权,目的是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刘兴璋是校管中
心请来的临时校长,严格意义上应由董事会任命。至于育才中学的走向及与董事会如何
协商,由市教育局负责。
许敏坦言,教师对自身的身份问题有诉求,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暂时难以得到解决,
他认为董事会在行使管理权时与教师可能没有沟通好。
记者就育才中学的问题进一步采访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过丹表示:“事件正在处理过
程中,只能讲这么多!”
这起纠纷目前还在僵持阶段,有一种声音本该最值得重视,却被一直淹没在嘈杂中——
育才中学多名学生家长接受采访时难掩失望,甚至愤怒,他们认为学生的教育权首先应
该得到纠纷各方的尊重。
“孩子不能成为你们斗争的工具,更不能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有家长表示很担忧。
来源:新民周刊
上一页12下一页
avatar
k*0
3
中国特色的新闻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