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本期Cell封面很有中国特色
avatar
本期Cell封面很有中国特色# Biology - 生物学
c*7
1
一个超级帅气才华王子的绝对征婚——真实
【前言】
......作为一个真正帅气且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品德良好、有思想和气度、事业已有
所成,被大家觉得类似于青年才俊、王子一类人的我,在自己并不大的生活圈子里,守
着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缘分......我想知道是该选择接受现实,还是可以真诚借助网络
这个平台拓展自己的交友空间,继续自己对纯洁爱情的一份追求。因此,我想选择猫扑
——这个我从来没出现过的平台,希望在这里能够遇到合适的人,如果有同样想法的朋
友,那么请你沿着我的思想和我一起走下去。
【关于真实】
巴尔扎克曾说过,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绝不矜持。所以我选择写
一篇文章,真实、客观的表达自己,不夸大也不矫揉造作,我觉得虚假对于一个真诚的
征婚和交友来说显得毫无意义,而且我本人最厌恶的事情就是虚伪和欺骗。因此,在这
里遇到的朋友,如果我们的生活能够发生交集,那么也请您对我以诚相待。真实和真诚
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基础,也是我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虽然起了这样一个题目,但我其
实是一个内敛的人,希望你看过这篇文章之后,会发现我是切题的。
【关于缘分】
缘分一直以来是困扰每一个人的问题,不论你是优秀的人或是平凡的人,都会面对
生活所给予我们的机遇和缘分。优秀的人可能在生活中难以遇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另一半
;而平凡的人则可能永远难以受到别人的关注,只能选择默默的忍耐和接受;而更多的
人则可能是遇不到最好的缘分就让自己的爱情草草收场。也许我们并不一定要找最好的
,但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信很多人都会深有感触。
常有一些明星或名人已经一把年纪而迟迟不能结婚,人们常用“缘分未到”这个词
来形容,其实我在想,如果你的缘分三个月未到,那么也可能一年也没有到来,进而五
年、十年也没有到来,最终我们也没有等到它的降临,只能选择服从命运的安排,和在
相对时间出现的人结婚,于是时间终于带走了我们关于爱情的最初的也是最纯洁的理想
,于是,我们的爱情没有成为传奇和佳话;我们没有成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没有成为
梁山伯与祝英台。
也许对于缘分来说,真的犹如酒香也怕巷子深,它不会因为你的青涩真诚而提前到
来,也不会因为你的成熟魅力如约而至。一个王子可能迟迟遇不到他的公主,而公主也
可能一直难以遇到心目中的王子,这都是正常的,留给我们可做的,只能是怀着一颗虔
诚的心默默等待。而恰恰这份等待,并不是每个人的选择。
张艺谋最近曾抱怨过一件事情,说现在挑个演员真难,现在的孩子越长越差了,没
有灵气,漂亮的女孩子都不和帅哥生孩子,都去嫁给煤老板或有钱人了,其实他说的很
精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选择,的确,现在在爱情中很难看到王子与公主或佳人与
才子的完美组合了,但并不是多数美女都选择了王老五或者帅哥,反而是很多没有事业
,甚至和帅气浪漫毫不沾边的混混娶到了美女,甚至在优秀女孩的归宿中占了多数,然
而这些提前出线的人大多数没有给她们带来意想中的幸福,反而会使她们伤痕累累,这
也许正应了红颜薄命这句话,或许用在才子身上也是合适的,因此很少有美女嫁的完美
,也很少有帅哥娶的美满。人总是先入为主的,先认识了一些人,从而错过后面更优秀
也更真诚的朋友,黑格尔曾说过,人死于习惯,也许并不是我们最先遇到的就是那个对
我们最适合、也是最真心的人,很多美好的事物,它们的出现都和次序无关,而真正值
得珍惜和珍贵的总在最后出现,因此,缘分是珍贵的,遇到一段合适的缘分,需要的往
往是时间还有真诚的耐心。所以我想一个真正高雅的女孩,她的内心深处也一定会对爱
情有着美好的追求,不会盲目选择一份肤浅的安逸,她一定会怀着微笑默默的等待心目
中理想王子的出现,这也是我所等待的女孩。我是一个对爱情一直怀有纯洁理想的人,
单纯而不会轻易的妥协,如果没有心目中女孩的出现,我不会随便选择一份爱情,我会
怀着纯洁而坚决的信心等待她的出现,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期待着这样一个缘分。
【关于我】
以上就是我对于缘分的看法,是对是错请朋友们针砭,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自己,从
相貌、才华、事业、思想、理想、家庭、兴趣几个方面详细儿认真的介绍自己,我不是
一个草草带过的人,既然决定要在这里认真寻求一份缘分,我一定会认认真详实的介绍
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以及一些婚恋的观点,我想这正是对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人的一份尊重
,虽然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篇幅,但是我想对愿意读它的人来说,无疑是值得的。
首先说明我只想依靠这个平台认识更多的人,找到心中所爱,同时也让一个值得珍
爱的女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而不想借此成为网络红人,比如说成为“征婚帝”,“
膨胀哥”,这不是我的想法,所以,我不会贴出照片,也学学“甄士隐”,但仅仅隐去
居住的城市、姓名,其他的都是我的真实经历,我会在后面留下联系方式,如果你希望
进一步了解我,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与我取得进一步交谈。
我生于1984年,今年26岁,男性,来自一个东部的沿海发达省份,我所居住的城市
不是本省省会,是第三大城市,但也不失为一个优雅闲适的发达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一
个深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国内经济排名也不错,这几年来房价也是大幅攀升,甚至超
过重庆西安等重点城市,我是喜欢作为我家乡的这座城市的,简单、发达而安逸,同时
也想带出下面一个观点,对于爱情我是愿意作出牺牲的,如果我未来的爱人一定要居住
在她所在的城市,而那里也有我的事业,那么我会对我的公司作出调整,我觉得爱在哪
里,家庭也在哪里,这是我的想法。
下面开始来介绍我自己,先从相貌开始。
相貌是我的一个优点,然而却是让我感觉最难介绍的,我是个内敛的人,不愿借此
而出名,也不会放狠话,比如我是超级帅哥、顶级帅哥这些字眼,这是我的朋友或开玩
笑或认真时对我说出的,其实比起相貌来,我更愿意你们能关注到我的内涵和才华以及
兴趣和理想,但相貌是必须介绍的一个环节,我并非没用勇气说出自己帅气这个事实,
所以,我的办法是用文字描述我的形象再加上朋友的评价来完成。我是一个轻易不作承
诺的人,但是言出必行,这句话我只说一遍:在这篇文章里我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你
可以笑我文笔太差,也可以笑我用词不够恰当、语句不够通顺,但是你没有权利怀疑它
的真实性。
因此,对形象的介绍我不想掺杂帅气和阳光这样的字眼,我只想用客观的文字来描
述一下我的样子:浓黑的剑眉、宽广的额头、漂亮的眼睛、挺直的鼻梁、优雅的唇线、
优美的脸型、白皙的皮肤、腼腆的笑容、修长的双手、清瘦的身材、磁性的声音,这些
就是我的形象。
朋友对我的评价是一个阳光而英俊的美男子,英俊帅气的同时又兼具阳光而清秀的外表
。我能说的是我的性格,我的性格很温和,举止温柔优雅,文雅礼貌,属于谦谦君子的
人,为人处事礼貌而和蔼,是个文质彬彬的人,但同时也有坚强而果断的成分,做事毫
不拖泥带水,有勇气也有闯劲。所以,就像阳光和帅气可以并存,温柔和勇敢在一个人
的身上也并不互相矛盾,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其实对于形象的评价多是来自我的学生,这里有一个绰号,也是这篇文章题目的来
源,我曾经在一家流行音乐学校工作,负责招生和学生管理,他们都是十八九岁为了追
求梦想的孩子,因为年龄差距不大,所以我们相处的比较融洽,课余时间他们常到我的
办公室里来拷贝伴奏和聊天。有一次一个女孩无意中打开了一个网页,内容是亚洲十大
帅哥,于是叽叽喳喳叫来了旁边的几个女生一探究竟,她们煞有其事的评论起来,“这
两个韩国人不能算,明显看得出整过容的痕迹,下巴整的那么尖,而且整容的效果也不
怎么样。”“对,对”有人表示赞同,“三个日本的,这一个倒是很帅,另外两个就不
怎么样了,脸这么长,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言承旭和周渝民倒是蛮帅的,小志也
很可爱,啊,还有吴尊,我最喜欢吴尊了,怎么他是第十名呀!金城武还排在他前面,
他一点也不帅啊!”“是啊,是啊”一个女生接过话茬,“他剪了短发,现在脸那么瘦
,看起来还可怜兮兮的”我几乎被她们逗笑了,这时一个女生回过头来,笑着对我说,
“老师,我们把你给忘了,可惜你没去做演员,你要是演员的话,这里也肯定有你的一
份。”我赶紧说,“得了,看在你们叫我一声老师的份上,快别拿我开玩笑了。”“不
是呀,我们真是这么想的,老师你也算得上顶级帅哥呢,至少是超级的。”“对呀对呀
,老师是超级的,如果把老师和他们放在一起,不会输给任何一个,至少是前五名,而
且排名不分先后。而且老师还是素面的呢,既不化妆,又不PS。呵呵,既然你不愿意我
们叫你老师,那我们以后叫你超级帅哥吧!”我顿时满脸通红,这些小女生似乎看到了
我的腼腆,于是变本加厉,以后见了面也不叫我老师了,直接把“超级帅哥”这个名号
甩给我,于是被叫开了,直到我离开这家学校。后来,她们中的四个组成了一个组合,
还签约了公司,现在已经小有名气。其实是一帮很可爱的孩子,然而却常常把我问住,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这么帅气人又好,怎么总不谈女朋友?”我一时语
塞,陷入了沉思,谁也不知道我的苦衷,纵然形象再好,也总会有老去的一天,而我却
始终遇不到喜欢的女孩,或许很多人认为外表是我的优势,然而却没有人真正的去了解
过我的内心和内涵,而这些,却是我最想别人注意的。
因此,我想谈谈这些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所在意的内涵:书籍、音乐、理想和一
份单纯。
我一直很喜欢读书,各种各样的书,也乐于接受和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并把它们当
做自己的兴趣,从散文到小说,从诗词到哲学、从历史到经济,从古典到现代,从英语
到法语到日语、到韩语、到西班牙语,从流行音乐到表演、主持,从拉丁舞到书法、汽
车、象棋和摄影,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知识面比较广,有自己的思想和深度,也有
自己的理想和见解。但就性格而言,我却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男孩,单纯质朴,
喜欢简单的生活、单纯的快乐,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下面我想说说这些
兴趣,这些构成我内涵的因素。
我一直很喜欢读书,这是从小以来的习惯。小时候父亲是报社的主编,因此家里有很多
藏书,而父母工作很忙,我也远离爷爷奶奶的照看,业余时间只有静静的呆在家里,这
时我自然学会了与书为伴,我首先喜欢上的是世界名著,也是因为儿时一部动画片的关
系,我八岁时就看完了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从而喜欢上了西方
文学所营造出的奇妙氛围,进而在《二十年后》、《布拉热洛那子爵》,《茶花女》《
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
人间》《我的大学》之中继续寻找那样一种氛围,我想,这就是书籍的魅力,你能穿越
时空神往于不同的国度和世纪。那时候,能找到的外文译本小说,我都如饥似渴的把它
们看完,这些书籍也使我具有了初步的骑士精神,我觉得少年时代的很多勇敢和热力都
是来自于这些西方骑士小说,像达达尼央、穆朗这些形象曾深深的鼓舞了我,还有那些
记忆中难以磨灭的欧洲中古时代的美丽画面......后来我对古典文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开始广泛阅读古典名著,中国古白话凝练优美的韵味使我神往,四大名著很快就看完了
,而且一遍遍的阅读,最后发展到多数章节都能记诵。后来饶有兴致的读完了《聊斋志
异》《儒林外史》《镜花缘》《初刻拍案惊奇记》《二刻拍案惊奇记》《型世言》《觉
世明言》《醒世恒言》等文学名著,幸运的是,这些书都在身边,想看的时候随时都可
以看到;如同古典文学,诗词也是优雅而华丽的艺术,唐诗宋词元曲,意境也是同样凝
练优美,随着对文学的进一步热爱,我渐渐也对古代诗词爱不释手。不仅对于我国的诗
歌,国外的诗歌和现代诗也有同样具有美感和意境,像泰戈尔、普希金;而徐志摩和海
子是我所钟爱的现代诗人。除文学以外,历史和地理我也有极大的兴趣,在学生时代,
各国的经济、历史、地理、政治也是我最有兴趣的阅读点,哪个朝代出过哪些英雄人物
、有过哪些历史事件,哪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怎样的风土人情、运河、风光、瀑布、山川
、峡谷,我都想铭记于心,后来朋友觉得我的知识广博,也多是来自于这一段时间的积
累。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哲学成了我新的兴趣,老庄的哲学,充满
了对这个世界以及生命的深刻感悟,尤其是《道德经》,是一部饱含人生真谛的智慧之
书,能够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们的心胸能够自然开阔
,它站的境界确实很高。由于工作原因,我最近多看的是一些经济学的书籍以及励志创
业的成功案例,以提升自己在事业上的竞争力。然而读书是我恒补不变的兴趣,并不是
为了丰富自己或彰显不同,而是自然而然的兴趣。读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avatar
i*g
2
北大邓宏魁和汤超发的:
邓宏魁与汤超研究组在《细胞》(Cell)发表封面论文报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创新方
法和理论
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汤超研究组合作,首次证
明小鼠体细胞重编程可由调控分化的基因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胞命运转变的“跷
跷板模型”。2013年5月23日,该成果研究论文“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于《细胞》(Cell)期刊以封面文
章形式在线发表。《细胞》同期还配发了希伯来大学Nissim Benvenisty教授对于该工
作的评论文章。
“Seesaw模型”的landscape图
细胞命运决定的“跷跷板模型”
2006年,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发现向小鼠体细胞转入胚胎干细胞特异因子(
OCT4, SOX2, KLF4, c-MYC)可以完成体细胞的重编程。在此之后,细胞重编程领域普
遍认为向目标细胞状态的转变需要靠在目标状态中特异高表达的因子的诱导。因此目前
发现的能够在细胞重编程中发挥作用的因子均在胚胎干细胞中高表达并且与细胞干性维
持紧密相关。
传统观点认为分化因子与干性因子是相互拮抗,相互抑制的。干性基因在胚胎干细胞中
高表达,抑制分化基因;分化基因在胚胎干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高表达这些分化因
子将抑制干性因子,破坏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状态,导致其分化。
然而邓宏魁研究组通过大规模筛选发现,细胞重编程中至关重要的干性因子OCT4能够被
调控中内胚层(ME)发育和分化的因子(如GATA3,GATA6,PAX1)代替;SOX2能够被调
控外胚层(ECT)发育和分化的因子(如GMNN)代替。进一步,汤超研究组根据这一发
现创新性地建立了“跷跷板模型”,来更好的理解中胚层基因和外胚层基因在重编过程
中的相互抑制和相互平衡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决定了细胞命运的维持和改变。这个模
型提供了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其它方法的预测,甚至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模拟结果:如
果同时过表达中内胚层和外胚层基因,就可以达到平衡从而同时替代SOX2和OCT4。而我
们的实验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可能,首次实现了用ME分化因子和ECT分化因子同时
替代掉了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干性因子OCT4和SOX2。这一发现改变了向目标
细胞状态的转变需要用在目标细胞状态中高表达的因子的诱导的这一传统观点,为研究
细胞命运转变提供了新视角,重新认识了细胞重编程和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
邓宏魁研究组博士生舒健、吴晨、吴业涛与汤超研究组博士生李志远为共同第一作者,
邓宏魁研究组博士后赵扬也在这一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邓宏魁、汤超均为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成员。
编辑:剡溪
avatar
f*g
3
牛,
avatar
s*a
4
确实牛!
avatar
a*n
5
re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邓宏魁和汤超发的:
: 邓宏魁与汤超研究组在《细胞》(Cell)发表封面论文报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创新方
: 法和理论
: 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汤超研究组合作,首次证
: 明小鼠体细胞重编程可由调控分化的基因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胞命运转变的“跷
: 跷板模型”。2013年5月23日,该成果研究论文“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于《细胞》(Cell)期刊以封面文
: 章形式在线发表。《细胞》同期还配发了希伯来大学Nissim Benvenisty教授对于该工
: 作的评论文章。

avatar
e*r
6
model is cut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well. cons!
avatar
f*2
7
厉害

【在 f******g 的大作中提到】
: 牛,
avatar
l*i
8
居然是封面,niu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邓宏魁和汤超发的:
: 邓宏魁与汤超研究组在《细胞》(Cell)发表封面论文报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创新方
: 法和理论
: 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汤超研究组合作,首次证
: 明小鼠体细胞重编程可由调控分化的基因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胞命运转变的“跷
: 跷板模型”。2013年5月23日,该成果研究论文“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于《细胞》(Cell)期刊以封面文
: 章形式在线发表。《细胞》同期还配发了希伯来大学Nissim Benvenisty教授对于该工
: 作的评论文章。

avatar
s*a
9
这么牛为啥要回国呢??感觉回国的都是在这边混不下去的呀。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邓宏魁和汤超发的:
: 邓宏魁与汤超研究组在《细胞》(Cell)发表封面论文报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创新方
: 法和理论
: 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汤超研究组合作,首次证
: 明小鼠体细胞重编程可由调控分化的基因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胞命运转变的“跷
: 跷板模型”。2013年5月23日,该成果研究论文“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于《细胞》(Cell)期刊以封面文
: 章形式在线发表。《细胞》同期还配发了希伯来大学Nissim Benvenisty教授对于该工
: 作的评论文章。

avatar
C*I
10
也有因为想干大事而回去的。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牛为啥要回国呢??感觉回国的都是在这边混不下去的呀。
avatar
j*1
11
邓确实是混不下去才回的国。这个工作也就是JBC的水平,真不知道为什么上了Cell的
封面。不过邓的水平一直是比较稳定,在PNAS上下,这次终于功德圆满。
avatar
d*h
12
真正了解邓的工作,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在 j******1 的大作中提到】
: 邓确实是混不下去才回的国。这个工作也就是JBC的水平,真不知道为什么上了Cell的
: 封面。不过邓的水平一直是比较稳定,在PNAS上下,这次终于功德圆满。

avatar
p*c
13
这个就看编辑好恶,和文章水平无关,每篇文章都可以提交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居然是封面,niu
avatar
a*n
14
说说怎么就JBC了

【在 j******1 的大作中提到】
: 邓确实是混不下去才回的国。这个工作也就是JBC的水平,真不知道为什么上了Cell的
: 封面。不过邓的水平一直是比较稳定,在PNAS上下,这次终于功德圆满。

avatar
w*7
15
除了施一公和王,maybe 饶。剩下的都是在us 混不下去被赶回去的吧?

【在 C*******I 的大作中提到】
: 也有因为想干大事而回去的。
avatar
b*k
16
朱健康 袁俊英 汤超 钟毅 董晨 邓兴旺 冯新华 马红 韩家淮。。含笑飘过

【在 w***7 的大作中提到】
: 除了施一公和王,maybe 饶。剩下的都是在us 混不下去被赶回去的吧?
avatar
i*g
17
钟毅没全职回吧?

【在 b******k 的大作中提到】
: 朱健康 袁俊英 汤超 钟毅 董晨 邓兴旺 冯新华 马红 韩家淮。。含笑飘过
avatar
l*i
18
tang chao有这么牛,跟这些人持平?

【在 b******k 的大作中提到】
: 朱健康 袁俊英 汤超 钟毅 董晨 邓兴旺 冯新华 马红 韩家淮。。含笑飘过
avatar
a*k
19
当然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tang chao有这么牛,跟这些人持平?
avatar
b*k
20
两年过渡期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钟毅没全职回吧?
avatar
s*y
21
我好奇的去查了一下他的资料,发现居然是力学系毕业的。看来不幸的被一些人说
中了,生物的发展要靠外行们。呵呵呵。

【在 a****k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
avatar
i*g
22
汤超很牛的 有一篇经典的物理学文章被引用了四五千次

我好奇的去查了一下他的资料,发现居然是力学系毕业的。看来不幸的被一些人说中了
,生物的发展要靠外行们。呵呵呵。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好奇的去查了一下他的资料,发现居然是力学系毕业的。看来不幸的被一些人说
: 中了,生物的发展要靠外行们。呵呵呵。

avatar
s*y
23
哇靠,物理学的文章能被引用这么多次,的确很厉害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汤超很牛的 有一篇经典的物理学文章被引用了四五千次
:
: 我好奇的去查了一下他的资料,发现居然是力学系毕业的。看来不幸的被一些人说中了
: ,生物的发展要靠外行们。呵呵呵。

avatar
l*y
24
感觉汤超正朝着自成体系的方向走,虽然可能还没达到这一步。
系统生物学这个方向,Tyson 等人从具体的反应和参数入手,发展出来一系列的实验工
具,最后迈向理论层面的动态的调控模型;以色列那帮子人,以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为代表,直接从寻找 network motif 入手,寻找那些 essential
building blocks of biosystems;汤超是从数学的视角出发,上一篇 cell 通过穷举
的方法(当然做不到那么“穷”)证明了 adaptive systems 的常见的调控结构在数学
上的合理性,有些像是 Weizmann 风格的延伸,这一次则是在 Tyson 等人发展出来的
bi-stable hysteric model 的基础上,不去研究 switching,而是反过来研究
balancing。看汤超这些年的 paper,感觉虽然每一个问题做得都很新颖独到,可是整
体上看,做得还是东一下西一下的,比较散;但是自己的风格也在慢慢浮现出来。但愿
他能逐渐形成自己独到的体系。
另外,看看系统生物学领域的牛人,还真的大部分是物理专业出来的啊。生物或者生物
工程出身的,例如 Sorger,虽然可能做得挺红火,但是在建树方面,还是很受思维方
式的制约啊。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邓宏魁和汤超发的:
: 邓宏魁与汤超研究组在《细胞》(Cell)发表封面论文报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创新方
: 法和理论
: 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汤超研究组合作,首次证
: 明小鼠体细胞重编程可由调控分化的基因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胞命运转变的“跷
: 跷板模型”。2013年5月23日,该成果研究论文“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于《细胞》(Cell)期刊以封面文
: 章形式在线发表。《细胞》同期还配发了希伯来大学Nissim Benvenisty教授对于该工
: 作的评论文章。

avatar
l*1
25
if iPs some unknow key factor as similar likes Higgs boscon, then
sting theory as next 系统生物学 breakthrough start point might be possible
too.
pls refer
>Higgs, very sensitively
>depend on the physics at the cut-off scale, which might be the seesaw, GUT
or >Planck scale.
Fallbacher M
TU Munich one 2012 Diploma Thesis.
title:
No-go Theorems for R Symmetries in Four-dimensional Grand Unified Theories.
PDF web link:
//einrichtungen.physik.tu-muenchen.de/T30e/research/theses/FallbacherDiplom.
pdf
pp25 Fig IV.1

Institute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汤超正朝着自成体系的方向走,虽然可能还没达到这一步。
: 系统生物学这个方向,Tyson 等人从具体的反应和参数入手,发展出来一系列的实验工
: 具,最后迈向理论层面的动态的调控模型;以色列那帮子人,以 Weizmann Institute
: of Science 为代表,直接从寻找 network motif 入手,寻找那些 essential
: building blocks of biosystems;汤超是从数学的视角出发,上一篇 cell 通过穷举
: 的方法(当然做不到那么“穷”)证明了 adaptive systems 的常见的调控结构在数学
: 上的合理性,有些像是 Weizmann 风格的延伸,这一次则是在 Tyson 等人发展出来的
: bi-stable hysteric model 的基础上,不去研究 switching,而是反过来研究
: balancing。看汤超这些年的 paper,感觉虽然每一个问题做得都很新颖独到,可是整
: 体上看,做得还是东一下西一下的,比较散;但是自己的风格也在慢慢浮现出来。但愿

avatar
l*1
26
post figure iv 1 just

GUT

【在 l**********1 的大作中提到】
: if iPs some unknow key factor as similar likes Higgs boscon, then
: sting theory as next 系统生物学 breakthrough start point might be possible
: too.
: pls refer
: >Higgs, very sensitively
: >depend on the physics at the cut-off scale, which might be the seesaw, GUT
: or >Planck scale.
: Fallbacher M
: TU Munich one 2012 Diploma Thesis.
: title:

avatar
l*1
27
Google Scholar 它引次数 数据有夸大的成份
比如楼下的这位
Jinhu Lü/Lu
Citation indices All Since 2008
Citations 10929 8143
h-index 46 41
i10-index 109 93
http://scholar.google.fr/citations?user=mCjNN7kAAAAJ&hl=en
比Chao Tang 还牛
Citation indices All Since 2008
Citations 18315 5318
h-index 38 24
i10-index 64 46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Lorenz system and the Chen system
J Lü, G Chen, D Cheng, S Celikovsk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12 (12), 2917-2926 719
2002
而 Web of Knowledge:
Title: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Lorenz system and the Chen system
Author(s): Lu, JH; Chen, GR; Cheng, DZ; et al.
Sou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Volume: 12 Issue:
12 Pages: 2917-2926 DOI: 10.1142/S021812740200631X Published: DEC
2002
Times Cited: 463 (from Web of Science)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summary.do?SID=3Ee975HdF4ejkLI8C
and
Jinhu Lü/Lu et al.
A new chaotic attractor coined
J Lü, G Chen
Int. J. Bifur. Chaos 12 (3), 659-661
1056 2002
Title: A new chaotic attractor coined
Author(s): Lu, JH; Chen, GR
Sou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Volume: 12 Issue:
3 Pages: 659-661 DOI: 10.1142/S0218127402004620 Published: MAR 2002
Times Cited: 647 (from Web of Science)
两者都差了 45%
plus Chao tang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An explanation of the 1/f noise
P Bak, C Tang, K Wiesenfeld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59 (4), 381-384
5625 1987
Title: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 AN EXPLANATION OF 1/F NOISE
Author(s): BAK, P; TANG, C; WIESENFELD, K
Sourc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ume: 59 Issue: 4 Pages: 381-384
DOI: 10.1103/PhysRevLett.59.381 Published: JUL 27 1987
Times Cited: 3,574 (from Web of Science)
两者差了 60%
http://scholar.google.fr/citations?user=OnoMAckAAAAJ&hl=en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summary.do?SID=3Ee975HdF4ejkLI8C

【 在 ipdang (iphone5) 的大作中提到: 】
: 汤超很牛的 有一篇经典的物理学文章被引用了四五千次
: 我好奇的去查了一下他的资料,发现居然是力学系毕业的。看来不幸的被一些人说
中了
: ,生物的发展要靠外行们。呵呵呵。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哇靠,物理学的文章能被引用这么多次,的确很厉害
avatar
i*g
28
邓宏魁今年爆发了,又一篇Science:
《科学》(Science) 杂志发表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使用小分子化
合物逆转“发育时钟”
日期: 2013-07-18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7月18日,国际学术权威杂志Science杂志(Science Express)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
——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
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在这项研究中,邓宏魁团队仅使用四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体细胞进行处理就可以成
功地逆转其“发育时钟”,实现体细胞的“重编程”。使用这项技术,他们成功地将已
经特化的小鼠成体细胞诱导成为了可以重新分化发育为各种组织器官类型的“多潜能性
”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CiPS细胞)”。
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
”,而随着生长发育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
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并将其重新定
向分化成为有功能的细胞或器官,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大疾病。此前,通过借助卵母细胞
进行细胞核移植或者使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哺乳动物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被进行“重
编程”获得“多潜能性”,这两项技术共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邓宏魁团队的研究成果则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仅使用小分子化合物这样一个简单的手
段就能够诱导体细胞的重编程。这个新方法摆脱了以往技术手段对于卵母细胞和外源基
因的依赖,避免重编程技术进一步应用所遭受的一些质疑,例如破坏胚胎或基因突变风
险等。这项成果提供了更加简单和安全有效的方式来重新赋予成体细胞 “多潜能性”
,是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的一个飞跃,这为未来细胞治疗及人造器官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
源。
这项新技术让人惊奇的是,原本人们认为复杂而严密的分化发育过程竟然可以通过如此
简单的方式实现逆转。为了明确化学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发生的机制,邓宏魁研究
组还进一步研究了这一过程中的分子水平的路径。结果显示“化学诱导的体细胞重编程
”的过程是一条有别于以往体细胞重编程方法的全新途径。更有意思的是,这条新途径
的早期变化过程同低等动物再生的早期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比较类似。
此外,这项研究成果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命运决定和细胞命运转变的机制,使
得人类未来有可能通过使用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直接在体内改变细胞的命运。如果这一
目标得以实现,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将会得到全新的解决方案,整个再生医学领域也将
会发生新的变革。
邓宏魁和赵扬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共同通讯作者。邓宏魁教授是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
中心成员。侯萍萍、李艳琴、张旭、刘纯、关景洋、郦宏刚均为该研究成果的主要作者
。赵挺、叶俊青、刘康、杨炜峰、葛建、徐君和张蔷在该课题中有重要贡献。
这只名叫“贝贝”的嵌合小鼠的出生意味着用化学方法将成体细胞重编程得到的“多潜
能干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同样的分化发育的能力。
这只名为“青青”的小鼠的“母亲”是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得到的多潜能干细胞
这是一个嵌合的小鼠胚胎,几乎完全由“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的细胞(被用
红色荧光标记)所构成
编辑:拉丁

北大邓宏魁和汤超发的:
邓宏魁与汤超研究组在《细胞》(Cell)发表封面论文报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创新方
法和理论
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汤超研究组合作,首次证
明小鼠体细胞重编程可由调控分化的基因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胞命运转变的“跷
跷板模型”。2013年5月23日,该成果研究论文“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于《细胞》(Cell)期刊以封面文
章形式在线发表。《细胞》同期还配发了希伯来大学Nissim Benvenisty教授对于该工
作的评论文章。
“Seesaw模型”的landscape图
细胞命运决定的“跷跷板模型”
2006年,日本科学家Shinya Yamanaka发现向小鼠体细胞转入胚胎干细胞特异因子(
OCT4, SOX2, KLF4, c-MYC)可以完成体细胞的重编程。在此之后,细胞重编程领域普
遍认为向目标细胞状态的转变需要靠在目标状态中特异高表达的因子的诱导。因此目前
发现的能够在细胞重编程中发挥作用的因子均在胚胎干细胞中高表达并且与细胞干性维
持紧密相关。
传统观点认为分化因子与干性因子是相互拮抗,相互抑制的。干性基因在胚胎干细胞中
高表达,抑制分化基因;分化基因在胚胎干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高表达这些分化因
子将抑制干性因子,破坏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状态,导致其分化。
然而邓宏魁研究组通过大规模筛选发现,细胞重编程中至关重要的干性因子OCT4能够被
调控中内胚层(ME)发育和分化的因子(如GATA3,GATA6,PAX1)代替;SOX2能够被调
控外胚层(ECT)发育和分化的因子(如GMNN)代替。进一步,汤超研究组根据这一发
现创新性地建立了“跷跷板模型”,来更好的理解中胚层基因和外胚层基因在重编过程
中的相互抑制和相互平衡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决定了细胞命运的维持和改变。这个模
型提供了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其它方法的预测,甚至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模拟结果:如
果同时过表达中内胚层和外胚层基因,就可以达到平衡从而同时替代SOX2和OCT4。而我
们的实验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可能,首次实现了用ME分化因子和ECT分化因子同时
替代掉了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干性因子OCT4和SOX2。这一发现改变了向目标
细胞状态的转变需要用在目标细胞状态中高表达的因子的诱导的这一传统观点,为研究
细胞命运转变提供了新视角,重新认识了细胞重编程和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
邓宏魁研究组博士生舒健、吴晨、吴业涛与汤超研究组博士生李志远为共同第一作者,
邓宏魁研究组博士后赵扬也在这一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邓宏魁、汤超均为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成员。
编辑:剡溪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北大邓宏魁和汤超发的:
: 邓宏魁与汤超研究组在《细胞》(Cell)发表封面论文报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创新方
: 法和理论
: 日期: 2013-05-27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汤超研究组合作,首次证
: 明小鼠体细胞重编程可由调控分化的基因完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胞命运转变的“跷
: 跷板模型”。2013年5月23日,该成果研究论文“Induction of pluripotency in
: mouse somatic cells with lineage specifiers”于《细胞》(Cell)期刊以封面文
: 章形式在线发表。《细胞》同期还配发了希伯来大学Nissim Benvenisty教授对于该工
: 作的评论文章。

avatar
s*s
29
这个好多人做了N年了,终于被邓先做出来,真是赞。
没看原文,不知道效率怎么样,还有做出来的和普通方法有啥区别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邓宏魁今年爆发了,又一篇Science:
: 《科学》(Science) 杂志发表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使用小分子化
: 合物逆转“发育时钟”
: 日期: 2013-07-18 信息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 7月18日,国际学术权威杂志Science杂志(Science Express)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
: 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
: ——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
: 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 在这项研究中,邓宏魁团队仅使用四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体细胞进行处理就可以成
: 功地逆转其“发育时钟”,实现体细胞的“重编程”。使用这项技术,他们成功地将已

avatar
q*k
30
听过汤超今年的一次会议邀请报告。
他提到了积分和微分思维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对减少噪声影响的不同作用。
大概意思是这样,积分能减少或抹平噪声,而微分可能保留了太多的噪声导致找不到隐
藏的关系。
他可能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思想的人,纯数学的可能也不怎么考虑噪声的影响。但他强
调和显示了这个积分思想运用后在生物上的新发现。
这个对本人还是有点启发的,虽然做的东西很不一样。以前有点过于迷信微分的好处了
(方程降维了,变简单了)。
反过来讲,如果数据很精确,噪声少,允许深挖细究的话,微分(一次,甚至多次求导
)的思想可以多侧面的观察研究体系。

Institute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汤超正朝着自成体系的方向走,虽然可能还没达到这一步。
: 系统生物学这个方向,Tyson 等人从具体的反应和参数入手,发展出来一系列的实验工
: 具,最后迈向理论层面的动态的调控模型;以色列那帮子人,以 Weizmann Institute
: of Science 为代表,直接从寻找 network motif 入手,寻找那些 essential
: building blocks of biosystems;汤超是从数学的视角出发,上一篇 cell 通过穷举
: 的方法(当然做不到那么“穷”)证明了 adaptive systems 的常见的调控结构在数学
: 上的合理性,有些像是 Weizmann 风格的延伸,这一次则是在 Tyson 等人发展出来的
: bi-stable hysteric model 的基础上,不去研究 switching,而是反过来研究
: balancing。看汤超这些年的 paper,感觉虽然每一个问题做得都很新颖独到,可是整
: 体上看,做得还是东一下西一下的,比较散;但是自己的风格也在慢慢浮现出来。但愿

avatar
N*n
31
这个正合我意,在数据分析上,也是如此。

【在 q****k 的大作中提到】
: 听过汤超今年的一次会议邀请报告。
: 他提到了积分和微分思维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对减少噪声影响的不同作用。
: 大概意思是这样,积分能减少或抹平噪声,而微分可能保留了太多的噪声导致找不到隐
: 藏的关系。
: 他可能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思想的人,纯数学的可能也不怎么考虑噪声的影响。但他强
: 调和显示了这个积分思想运用后在生物上的新发现。
: 这个对本人还是有点启发的,虽然做的东西很不一样。以前有点过于迷信微分的好处了
: (方程降维了,变简单了)。
: 反过来讲,如果数据很精确,噪声少,允许深挖细究的话,微分(一次,甚至多次求导
: )的思想可以多侧面的观察研究体系。

avatar
y*k
32
厉害啊,这个意义太大了
avatar
y*k
33
这嘴炮打的,张嘴就来啊......

【在 j******1 的大作中提到】
: 邓确实是混不下去才回的国。这个工作也就是JBC的水平,真不知道为什么上了Cell的
: 封面。不过邓的水平一直是比较稳定,在PNAS上下,这次终于功德圆满。

avatar
l*y
34
对了,积分器和微分器在 systems biology 里很有名啊。积分器常见于 robust
control,可以过滤掉背景噪音,比如说 cell cycle control 中的大量的积分器。微
分器常见于从噪音中放大出信号,比如说第一级信号传导中常见到微分器。

【在 q****k 的大作中提到】
: 听过汤超今年的一次会议邀请报告。
: 他提到了积分和微分思维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对减少噪声影响的不同作用。
: 大概意思是这样,积分能减少或抹平噪声,而微分可能保留了太多的噪声导致找不到隐
: 藏的关系。
: 他可能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思想的人,纯数学的可能也不怎么考虑噪声的影响。但他强
: 调和显示了这个积分思想运用后在生物上的新发现。
: 这个对本人还是有点启发的,虽然做的东西很不一样。以前有点过于迷信微分的好处了
: (方程降维了,变简单了)。
: 反过来讲,如果数据很精确,噪声少,允许深挖细究的话,微分(一次,甚至多次求导
: )的思想可以多侧面的观察研究体系。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