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励志贴!(zt)# Biology - 生物学
p*g
1
这部分的业务承担的职责,分摊在教师身上的占主要比例。
作为老师呢,不要把一堂课给弄的像念悼词一样,从头念到尾,你领导这么在会上发言
,你也想睡觉啊,其实一门课里到底学到什么东西,大部分学生都不care, 他们care的
是:
1)你这个老师有没有趣,
2)跟他们的互动多不多,
3)他们有问题的时候,能不能马上回答,
4)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不能善解人意,
5)他们有特殊需求的时候,你能不能为他妥协,
至于这门课的难度和深度,广度和价值,who cares!
这里很多老师抱怨课程很难上,把自己累的吐血,那都是不聪明的老师,人傻,干点什
么都傻---你又不是教一堆MIT的高才生,说错一句话被一堆奥赛选手们指着鼻子骂教授
是shit,我才不信你们教这么烂的学校的教材深度会比MIT学的教材难? 能去这种学校
的学生也都烂的一锅粥,顶多10%质量和天赋是不错的,你教的差不多就行了。。。
你怎么敢指望高中几何都没考过满分的学生,在你的大学专业课堂表现出很好的抽象思
维能力呢?这怎么可能呢?看见数字没直接睡倒了,那就算你们学校里很有良心的学生
了,别的方面,真的就不敢指望了。
教学内容,要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先放松下来,至少这不是一堂追悼会,
至少这里没有上下级的等级之分,要把教学当成是一场脱口秀,散发个人演讲光彩和辩
论技巧的演习机会。同时也要顺带各种各样的铭言绝句和经典笑话,如果学生够年轻,
也可以开一些有点颜色(但不要太深啊)的笑话。
讲完了大家都爽了,你也练了口才了,学生也开心了,不是双赢吗?
我给人讲课的时候,底下学生都很喜欢我这个老师的,每堂课都爆发过阵阵笑声的,至
于内容讲啥了,反正懂的自己能懂,不懂的来问好了,哈哈哈,学生们给我的评语都很
点赞的。
avatar
p*u
2
当今电影界,烂片当道,佳作稀少,每每看完一部包装成传世经典的烂片,都感到自己
的智商被按在地上疯狂摩擦,被摩擦的多了难免会心声疑惑:连我们普通吃瓜观众都能
看出来是烂片,那些专业出身,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导演难道不知道自己拍的是啥玩
意儿吗?
其实每部烂片的诞生各不相同,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下各种烂片的诞生因素。
1.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这类烂片的导演从不认为自己拍的是烂片,如果你认为他拍的是烂片那是因为你没有理
解电影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观众欣赏水平有限。
这类导演的杰出代表自然是陈凯歌大导演了,陈导早年佳作颇多,1993年执导的文艺片
《霸王别姬》更是成为首部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中国电影,从此走上了人生
巅峰。
志得意满的陈导不甘于此,为求在艺术上有新的突破,2005年东方奇幻史诗电影《无极
》横空出世。
但是电影不知所云的剧情,光怪陆离的造型,奇奇怪怪的角色把观众彻底整蒙了,一致
认定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大烂片。
从来都是享受赞誉的陈导什么时候受过这等评价,也想发现问题之所在,一番思索之后
终于悟出了真相:观众欣赏水品有限,暂时还理解不了电影。于是给了大家一个交代:
十年之内你们不懂《无极》,以后就会明白了。
现在十四年过去了,貌似大家还是不太懂。
此类导演的升级版就是冯小刚冯导了,理论升级为:不是我的电影不好,而是你们观众
垃圾
不得不佩服冯导狠起来连自己的衣食父母都骂,是个人物。
2.只要能挣钱,片子烂不烂有关系吗?
王晶导演早年不乏像《新少林五祖》、《赌神》、《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这样的佳
作,但是近些年却只有《未来警察》、《澳门风云》这样的至尊烂片了。从王晶丰富的
导演作品来看,佳作颇多,烂片也不少,毫无规律可寻,因为对王导来说,片子好坏从
来都不是他在乎的,他在乎的只是片子能否赚钱,能赚多少钱。
而《澳门风云》系列更是把王导的务实理念发挥到了极致。2014年春节档,第一部《澳
门风云》上映,大牌云集+赌神人设让这部电影火了一把,票房收入颇丰,其实这是一
部不折不扣的大烂片,剧情惨不忍睹,但是大过年的看一众大腕在银幕上插科打诨图的
就是个乐呵,所以大家依然买帐。
尝到甜头的王导依法炮制,第二三部接连上映,依旧烂片,依旧火爆。不得不说王晶摸
透了观众过年看电影消遣的心理,把电影的赚钱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却难免在烂片王的
道路上越走越远。可能王导也意识到了自己这一点,所以拍了部《追龙》给大家伙压压
惊,虽然质量过了及格线,却又走上了炒冷饭的道路......
3.小导演低成本自娱自乐
知名大导演不愁没电影拍,但是毕竟是少数,导演队伍里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小导演,
没名气,没作品,拉不到投资,请不来大腕,怎么办?那就只能拍写小制作电影,但是
小制作电影怎样才能吸引观众呢?于是小导演们在类型上下足了功夫,最后不约而同选
择了一种据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电影类型——恐怖片。
不需要震撼的特效、华丽的武打动作、宏大的场面,吸引观众全靠一惊一乍吓唬人,恐
怖片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神器。然而时代不同了,在这个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的时代,劣质
的恐怖片根本没有生存空间,看看豆瓣上的评分就知道了。
这类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清一色的恐怖片;不知名的导演、演员;逻辑混乱的剧情
+浮夸的演技;结尾发现一切的诡异现象不是主人公做的梦就是精神有问题导致的幻觉
,要么就是有人装神弄鬼;你根本就不知道有过这么一部片子。
总之,有的导演拍烂片是自命不凡;有的是为了赚钱不在乎拍的是啥;有的是没水平没
能力又不甘寂寞只能拍烂片。归根结底就是水品有限还想挣钱。电影是给观众看的,观
众不买账那就是烂片,没啥好说的。希望各大导演及制片方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不要总拍一些烂片来恶心观众,更恶心自己。
avatar
s*e
3
笔者从事律师工作之前曾经做过十几年的生物研究,参加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生物医学
讲座和学术会议。自从读了法学院之后, 虽然仍然在实验室里打工赚取学费, 却基本上
没有时间和心情参加生物医学方面的讲座。做了律师之后更是脱离了以前的实验室工作
。可是昨天却破例参加了一个由Chemical Heritage Society在休斯敦主办的关于基因
组药物(Genomic Medicine) 发展前景的研讨会http://www.chemheritage.org/visi ... chao-symposium.aspx)。这是因为我以前做过一些乳腺癌基因分子标记物的研究, 在法学院时写过关于人类个人全基因组信息和个体化癌症诊断治疗的法律意义的论文, 现在又在做一些基因组测序的商业开发的尝试, 这个研讨会无论从生物的角度还是法律的角度都是我的专业。 而且这个研讨会是为了纪念已故的休斯敦石油化工和塑料制品公司华美化学公司(WestLake Chemicals)的创始人赵廷箴先生(T.T.Chao)而创建的。赵廷箴先生出生于中国苏州,后随家人移居台湾,1954年与王永庆等人合办台湾塑胶公司,任总经理。之后又在创建华夏海湾塑胶股份有限公司(China General Plastics Group),为台湾三大PVC生产厂之一(后转卖给台塑集团董事长吴亦圭)。 1986年他在美国休斯敦创建WestLake Chemicals,之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992年他的公司在中国苏州又设立工厂,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回归。他和夫人在休斯敦的主流社会和中国社区都做了很多慈善募捐。比如德州医学中心里的Methodist Hospital 就有一个以他和夫人命名的Brain Center。能参加以这位移民先辈命名的会议,也是别有一番意义。
还有一个参加会议的目的和我大学时候的梦想有关。 我大学的专业是生物化学, 这可
能是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国内报考最火, 高考分数最高的专业 (不过我本人是通过特殊
考试单独录取的, 实际分数并不是很高)。 记得在国内上学的时候, 听到的最励志的一
句话就是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后来还曾经有幸加入过据说是这句话的原创者的
实验室工作过一年)。 在学习生物化学课时,面对DNA的双螺旋模型, 真是感觉生命的奥
妙和生命科学的魅力。 那时的梦想就是能够跟上一个这样的导师, 一生中能够做出一
个这样的贡献 (如果能顺便得个诺贝尔奖就更好了)。
没错, 今天的会议请到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就是DNA 双螺旋模型的发现者之一, 1962年诺
贝尔奖得主James Watson (很多非生物专业的人可能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或者看过他的
自传《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 也许在美国东北部的生物圈里经常能够
看到他老人家的身影, 不过他光临休斯敦的次数可不是很多。 我说什么也要看一看当
年的偶像。
一见之下不由有点失望。 老人家虽然德高望重,毕竟已经84岁, 退休多年, 除了说了几
个冷笑话之外什么学术上的东西也没讲出来 (不过他倒是非常随和, 无数人找他合影从
不拒绝, 还有一位听众特意准备了一本他写的自传找他签名)。 另外几位正当年的大牛
和中牛则讲出了一些精彩的学术进展(比如西雅图的Institute of System Biology 创
始人和所长Leroy Hoo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的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NHGRI)的Division of Genome Medicine 副主任Bradley A.
Ozenberger, 和我以前工作过的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前校长, 现任Institute
for Personalized Cancer Therapy所长的John Mendelsohn)。不过真正让我不虚此行
的是见到了一位生物创业者, 了解了一些她的公司的情况。 如果说赵廷箴先生的生涯
对我只是传说,这位叫Nancy T. Chang的女士的事迹可以说是现在进行时了。Nancy T.
Chang祖籍台湾,和笔者及大多数读者一样都是第一代移民。 她是生物专业博士毕业,
在休斯敦的贝勒医学院任教时和丈夫于1987年创建了Tanox, 专门从事抗体药物的研发
, 曾经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和CEO长达21年之久。 Tanox在这中间经过几次融资配股,
直到2007年Nancy Chang将公司卖给Genetech (Genetech 在2009年和Roche合并, 这个
公司现在是Roche的一部分)。 这家公司对Nancy Chang家族和投资人的意义从几个数字
可以看出来: (1) 2000年时公司IPO募得2.44亿美元, 是美国历史上生物类公司第二大
的融资数额; (2) 2007年公司的卖出价是9.19亿美元; (3) 早期私人投资者的回报率是
1:15.3; (4) 在公司卖出时, 有5-6个新药在研制过程中, 每个新药的可能年产值都是
数亿美元级别, 也都会有无数患者受益。 这些数字或许对于现在的IT和互联网公司不
算什么, 对于生物医学研究者和生物投资者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成功例子。
有很多生物行业从业人员能够如此成功,或者至少找到有成就感的工作吗? 显然不是。
我在21世纪的第一年于欧洲获得了应用生物学博士学位后, 带着对 “生物世纪”的憧
憬,充满希望的来到了美国, 却深刻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做了五年的博士后工
作, 在职业发展和收入上却始终无法再进一步。 是因为我的实力太弱吗? 不是没有这
种可能。 可是周围生物圈的朋友, 很多都是国内名校出身的高考高分获得者, 选择了
生物专业, 在美国或其它国家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后, 来到美国寻梦, 却发现只能做一
轮又一轮的博士后。即使有些佼佼者能够获得教授职位,也是挣扎于申请经费和维持实
验室中。 由于行业竞争的残酷性,很多老板变得非常 “mean”, 对手下人 “心狠手辣
”, 开出来的博士工资非常低, 还经常有意无意的以身份为武器威胁从国内刚来的博士
生和博士后, 这些都进一步恶化了行业环境。 进入21世纪后, 国内的高中生可能意识
到了生物专业的局限性, 生物专业不再是高分考生的首选, 也成为毕业后最难找工作的
专业之一。 已经毕业的生物专业学生最流行的就是改行, 无论是计算机, 统计, 会计,
似乎只要改行就会比生物专业有前途和钱途。 已经在这个圈子中的很多人都不由感叹
, 也许当初 喊出“生物世纪”口号的人少说了一个字, “21世纪末”才会是生物的世
纪。
虽然我对生物学还是有浓厚的兴趣, 但由于对benchwork的厌倦和职业发展的追求, 还
是在拿到绿卡之后加入了改行大军, 成为了一名律师。 在律师实践中我获得了职业的
满足感和比博士后工资多的多的收入, 却还是心存对生物的梦想, 希望能够在生物产业
化方面做一些事情。 我现在的一个梦想是能够借助律师事务所这个平台, 把生物医学
研究者, 投资人和普通消费者联系起来。 我希望我们的客户在取得美国身份之前或之
后, 和我们一起加入生物产业化的努力。 生物医学研究者如果不想改行, 可以把自己
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知识转化成财富, 获得和自己的智力和学位相匹配的收入;
生物医学工作者如果想改行的话, 也尽量不要丢掉之前学到的生物知识, 和新学到的
专业结合起来, 也许能够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其它专业人士可能会在生物企
业中找到满意的工作 (就如同现在休斯敦火爆的石油行业一样, 不光石油专业毕业生获
益, 其它专业人士如地球物理, 遥感, 会计, 金融专业都可以在石油公司找到相应的位
置);手握重金的投资人能够认识到生物产业的前景, 大胆投资, 获得美国绿卡之余也
可能得到高额的投资回报; 普通消费者在享受到现代生物研究的成果, 延年益寿的同时
, 以各种方式支持生物医学研究。 或许对于生物产业来说, 现在就是计算机行业在20
世纪80年代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之前的状况, 是黎明前的黑暗。 或许20年后回首今天,
Tanox只是生物产业一个成功的开始, 而不是顶点。 这就是我会为之努力的梦想。当然
我深知想改变一个行业的现状只靠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能够和我们的客户
和朋友一起携手努力。成功路上, 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avatar
p*g
4
我和我导师,每次meet的时候,都有多次笑场,他一边看我说话,要么就是咯咯笑着,
要么就是爆发性的大笑,其实我还没真正打算逗他笑,每次他笑了,我才意识到这又碰
到他的笑点了。
有一次,他带来一个别组的学生到公司里,特意把我招呼过来,问我还记得这男生吗?
我说了一句,似曾相识,我导师听了,咯咯地笑,我回头跟那男生说,你熟悉我导师
吗? 这可是个big man,我导师听完就爆发大笑了。。。其实我是认真的说完这两句的
,我说的是真心话,压根没打算joking.
还有一次,我和导师很严肃的说,你发现没,你长的不是一般的帅?
我是认真的说这件事的,导师听完, 笑爆了,连连拍了我几下肩膀,差点没喘上气了。
我对和导师每次meet的心态,是极为重视的,也非常严肃的状态,我倒是真的从没想过
要说单口相声,也从没敢当成脱口秀过。
avatar
c*r
5
顶一下!看好生物产业化,期待能有所付出和收获。
生物也分广义的生物相关的各种工作和狭义的所谓的benchwork,希望大家都能突破对
生物的认识,都能在各自的领域成功!
avatar
q*e
6
你是女的。你导师喜欢你
[在 pingxing (平行线) 的大作中提到:]
:我和我导师,每次meet的时候,都有多次笑场,他一边看我说话,要么就是咯咯笑着
,要么就是爆发性的大笑,其实我还没真正打算逗他笑,每次他笑了,我才意识到这又
碰到他的笑点了。
:有一次,他带来一个别组的学生到公司里,特意把我招呼过来,问我还记得这男生吗
? 我说了一句,似曾相识,我导师听了,咯咯地笑,我回头跟那男生说,你熟悉我导师
:吗? 这可是个big man,我导师听完就爆发大笑了。。。其实我是认真的说完这两句
的,我说的是真心话,压根没打算joking.
:还有一次,我和导师很严肃的说,你发现没,你长的不是一般的帅?
:我是认真的说这件事的,导师听完, 笑爆了,连连拍了我几下肩膀,差点没喘上气了。
:我对和导师每次meet的心态,是极为重视的,也非常严肃的状态,我倒是真的从没想
过要说单口相声,也从没敢当成脱口秀过。
avatar
y*s
7
没看出来励志在哪里
avatar
B*n
8
有些人的教法和個人特質學生是比較歡迎 恭喜你是這樣的老師
但有些說法我有點不一樣的想法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本文比較像是如何做個受歡迎的老師 當然受歡迎的老師一般來說
也是很不錯的老師拉
但教無止盡 要想做一個怎麼樣的老師 並沒有明文規定 想做一個有趣或受歡迎的老師
也好 想做一個教學內容深度與廣度並重的也好...... 想往那邊去 就往那邊努力 但要
說深度廣度沒人care 我覺得過了點 還是有人care的 有些情況是學生現在不懂這個重
要 但他將來就懂了 這些東西 只會留在學生心裡面 不會反應在教師的evaluation上
也不會反應在他受不受歡迎裡面 老師對於學生將來需要什麼 應該比學生想的更深些
這是為什麼教育說穿了是個良心事業
不好意思說多了 在這個研究要消耗教師這麼多精力的時代 對教學有過多的期許或許是
不太現實
但有點理想的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 :)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部分的业务承担的职责,分摊在教师身上的占主要比例。
: 作为老师呢,不要把一堂课给弄的像念悼词一样,从头念到尾,你领导这么在会上发言
: ,你也想睡觉啊,其实一门课里到底学到什么东西,大部分学生都不care, 他们care的
: 是:
: 1)你这个老师有没有趣,
: 2)跟他们的互动多不多,
: 3)他们有问题的时候,能不能马上回答,
: 4)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不能善解人意,
: 5)他们有特殊需求的时候,你能不能为他妥协,
: 至于这门课的难度和深度,广度和价值,who cares!

avatar
s*e
9

首先 多谢 您的回贴. 请您再重新细看看 好好看看 狠狠看看 用力看看.
大概也许差不多会发现一些励志的东东.
其实我的标题还应该加一句" 不解释"
呵呵

【在 y*****s 的大作中提到】
: 没看出来励志在哪里
avatar
p*g
10
因为这版上已经有好多个faculty抱怨教课吐血了。。。
要我说,这就是没搞明白教书是咋回事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些人的教法和個人特質學生是比較歡迎 恭喜你是這樣的老師
: 但有些說法我有點不一樣的想法
: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本文比較像是如何做個受歡迎的老師 當然受歡迎的老師一般來說
: 也是很不錯的老師拉
: 但教無止盡 要想做一個怎麼樣的老師 並沒有明文規定 想做一個有趣或受歡迎的老師
: 也好 想做一個教學內容深度與廣度並重的也好...... 想往那邊去 就往那邊努力 但要
: 說深度廣度沒人care 我覺得過了點 還是有人care的 有些情況是學生現在不懂這個重
: 要 但他將來就懂了 這些東西 只會留在學生心裡面 不會反應在教師的evaluation上
: 也不會反應在他受不受歡迎裡面 老師對於學生將來需要什麼 應該比學生想的更深些
: 這是為什麼教育說穿了是個良心事業

avatar
s*e
11
yaofand不好意思想回个贴结果 回了封信给你 不好意思 删了吧
avatar
p*g
12
关于那个care你教学深度的学生,他会来找你的。。。period
care了还不找上门来的,那就是不care这门课或者不care这个老师,either way
你要是交了一万块钱支付一个学期的学费,然后你觉得这门课的深度侮辱了你的智商,
你会不找老师?

但要說深度廣度沒人care 我覺得過了點 還是有人care的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些人的教法和個人特質學生是比較歡迎 恭喜你是這樣的老師
: 但有些說法我有點不一樣的想法
: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本文比較像是如何做個受歡迎的老師 當然受歡迎的老師一般來說
: 也是很不錯的老師拉
: 但教無止盡 要想做一個怎麼樣的老師 並沒有明文規定 想做一個有趣或受歡迎的老師
: 也好 想做一個教學內容深度與廣度並重的也好...... 想往那邊去 就往那邊努力 但要
: 說深度廣度沒人care 我覺得過了點 還是有人care的 有些情況是學生現在不懂這個重
: 要 但他將來就懂了 這些東西 只會留在學生心裡面 不會反應在教師的evaluation上
: 也不會反應在他受不受歡迎裡面 老師對於學生將來需要什麼 應該比學生想的更深些
: 這是為什麼教育說穿了是個良心事業

avatar
T*i
13
现在在做移民律师了吗,怎么感觉有点广告。
avatar
m*m
14
不靠老师推动,难道要靠学生推动?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部分的业务承担的职责,分摊在教师身上的占主要比例。
: 作为老师呢,不要把一堂课给弄的像念悼词一样,从头念到尾,你领导这么在会上发言
: ,你也想睡觉啊,其实一门课里到底学到什么东西,大部分学生都不care, 他们care的
: 是:
: 1)你这个老师有没有趣,
: 2)跟他们的互动多不多,
: 3)他们有问题的时候,能不能马上回答,
: 4)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你能不能善解人意,
: 5)他们有特殊需求的时候,你能不能为他妥协,
: 至于这门课的难度和深度,广度和价值,who cares!

avatar
P*A
15
就是广告贴,狗屁励志

【在 T*********i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在做移民律师了吗,怎么感觉有点广告。
avatar
s*e
16
我承认我的绿卡是这个律师做的. 文章是从他那里转的. 我只是觉得文章写的很好,文
笔很好.
无论是转行. 还是继续生物创业都是辛勤努力得来的.想给生物同仁们一点点鼓励.
转行 还是创业 其中的辛苦谁做谁知道.
如果斑竹觉得是广告可以删. 如果某些同仁从文章中领悟到希望.我欣慰.
不是骂架 灌水贴.
avatar
a*k
17
看前半段觉得是广告贴,看到中段那句老人家“非常随和”,就再也读不下去了,lol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笔者从事律师工作之前曾经做过十几年的生物研究,参加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生物医学
: 讲座和学术会议。自从读了法学院之后, 虽然仍然在实验室里打工赚取学费, 却基本上
: 没有时间和心情参加生物医学方面的讲座。做了律师之后更是脱离了以前的实验室工作
: 。可是昨天却破例参加了一个由Chemical Heritage Society在休斯敦主办的关于基因
: 组药物(Genomic Medicine) 发展前景的研讨会http://www.chemheritage.org/visi ... chao-symposium.aspx)。这是因为我以前做过一些乳腺癌基因分子标记物的研究, 在法学院时写过关于人类个人全基因组信息和个体化癌症诊断治疗的法律意义的论文, 现在又在做一些基因组测序的商业开发的尝试, 这个研讨会无论从生物的角度还是法律的角度都是我的专业。 而且这个研讨会是为了纪念已故的休斯敦石油化工和塑料制品公司华美化学公司(WestLake Chemicals)的创始人赵廷箴先生(T.T.Chao)而创建的。赵廷箴先生出生于中国苏州,后随家人移居台湾,1954年与王永庆等人合办台湾塑胶公司,任总经理。之后又在创建华夏海湾塑胶股份有限公司(China General Plastics Group),为台湾三大PVC生产厂之一(后转卖给台塑集团董事长吴亦圭)。 1986年他在美国休斯敦创建WestLake Chemicals,之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992年他的公司在中国苏州又设立工厂,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回归。他和夫人在休斯敦的主流社会和中国社区都做了很多慈善募捐。比如德州医学中心里的Methodist Hospital 就有一个以他和夫人命名的Brain Center。能参加以这位移民先辈命名的会议,也是别有一番意义。
: 还有一个参加会议的目的和我大学时候的梦想有关。 我大学的专业是生物化学, 这可
: 能是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国内报考最火, 高考分数最高的专业 (不过我本人是通过特殊
: 考试单独录取的, 实际分数并不是很高)。 记得在国内上学的时候, 听到的最励志的一
: 句话就是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后来还曾经有幸加入过据说是这句话的原创者的
: 实验室工作过一年)。 在学习生物化学课时,面对DNA的双螺旋模型, 真是感觉生命的奥

avatar
s*e
18
宽容 理解 支持少, 尖酸 刻薄 打击多. 现在的生物同仁们一股子酸气.
也不管自己的问题距离主题多远,多偏,多狭隘. 只要能问的让对方答不上. 就觉得自己
牛的不得了.就自我满足了.
如果忽略本文作者律师的身份.做为一位普通的曾经在生物领域工作过的前辈的一点点
鼓励.大家做何感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