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ZZ好文:首例生物科技并购还原--华大基因BGI收购CG
avatar
ZZ好文:首例生物科技并购还原--华大基因BGI收购CG# Biology - 生物学
j*a
1
在犹豫要不要接受电面,平时主要不是做编程类型的工作
不知道实习的电面如果面得不好,会不会影响以后的实习和工作申请?
avatar
x*o
2
你是支持移民改革,2年内有工作的基本都能拿上绿卡
还是反对移民改革,坚持每个人都排个5-10年不能换工作
没有第三条路选,老中们岔路口选什么
别扯什么合法移民改革,现在就是绑一起,单独不可能
选哪个?
avatar
M*r
3
首例生物科技并购还原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3年10月21日11:23 来源:《财经》
“多年以来我听到的都是中国的生物企业被国外企业并购,”北京市投资促进局的
一位官员9月27日在一个闭门论坛上感叹说,“中国企业并购海外生物企业,这还是第
一次。”
今年3月,华大基因通过旗下子公司Bet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完成对美国上
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称CG)的收购,二者整合之后华大基因将获得基因测序仪
的生产能力,降低对Illumina等上游公司的依赖,测序服务成本也有望大幅降低。
这是一桩业内瞩目的交易,但直到半年后,华大基因才向外界透露收购细节,而《
财经》(博客,微博)是独家获知这些细节的中文媒体。
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学工作者摇身一变成为商业精英,他们至今都没完全适
应这个新身份。
“从来没人教过我商业并购。”华大基因CEO王俊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问,
“你能想象一群科学家是如何做成这个事情的吗?”
彼时他们甚至不知道手里的人民币要换成美元才能用于海外并购,以为“像买菜一
样掏出钱来买就行了”,而很多类似的技术处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等到需要做这件事
情才踏着点赶紧去做。
王俊回忆,那段时间“无时无刻都在作决定”,感觉有一步做错了这个事情就黄了
,一个字没按时签到这个事情也黄了。
他玩笑般总结说,收购CG是在华大团队生理和心理备受摧残的情况下完成的,中间
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被收购方悬而未决的诉讼官司、时刻可能打水漂的过桥贷款、
竞争对手的有心搅局和美国政界舆论界的各种揣测,更不要说美国的CFIUS(外商投资
委员会)和反垄断部门的双重审批。
他提示那些有意“出海”的中国企业家: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审批,越早沟通越好
,先斩后奏是不行的;你要在跟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建立你的声
誉和影响力,这些东西会帮助你持续地建立品牌形象和未来的可能性。
你需要雇佣昂贵的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公关公司,这些会让被收购方觉得你很有
诚意,并且专业人士可以在关键时刻告诉你什么是不能做的,最后你会发现他们确实值
得“按秒收费”;你要在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噪音时,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该闭嘴的时
候闭嘴;同时要提前做好融资安排,对各种投资人可能只肯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有充
分认识。
如果你确定收购势在必行,王俊最后总结说:“就要把所有要做的事情提前想好,
然后排出时间表,一个一个去做。”
“想干大事”
华大基因从未打算安于一隅之地。创始人汪建曾说,他们是一群甩开膀子“想干大
事情”的“土匪”。
他们在数年内如章鱼般把触角伸到基因产业的各个领域,从重大发现性研究、基因
测序服务到临床医学诊断,再到农业新产品科研等等,并且自2008年起在全世界建立分
支机构,当初看起来是闲棋冷子,逐渐就变成了星罗棋布。
华大的优势是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但始终在产品线上游面临瓶颈——没有测
序仪的制造能力,而测序仪就相当于电脑中的CPU。
“我们一直很清楚工具(测序仪)在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
徐讯对《财经》记者说。据悉,华大曾经试图申请资金自行科研突破,但是并未成功,
在接到CG的邀请函之前,他们也曾想过出海收购。
2012年6月,CG裁员20%以削减成本,并表露了出售公司的意图。汪建和王俊立时
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汪给出的命令是“志在必得”。
“我们最想要的,是CG的测序核心技术和其他核心知识产权,搭建一个平台将使我
们的科学研究上一个规模级别。”王俊告诉《财经》记者,华大目的很明确。
CG位于美国加州山景城,是顶尖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服务商,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
直因技术卓越而著称,拥有自行生产测序仪的能力。一旦其开发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技
术与华大的跨组学技术平台相结合,华大将大大提升技术、装置及信息水准,拓展基因
测序的服务领域和地域。
但是CG长于技术,却短于经营。自上市以来,它一直固执地坚持理想化商业模式,
当其竞争对手都在靠卖测序仪和试剂谋生的时候,CG既不卖仪器和设备,也不卖技术,
只做人类基因组测序服务,目标就是早日完成百万基因组测序。
大把的资金消耗跟微薄的盈收形成鲜明对比,CG逐渐被投资人所抛弃,股价一跌再
跌。
来自Life Technologies(LIFE)与Illumina Inc(ILMN)等公司的竞争压力,再加上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削减对基础科学研究的资助,使得CG经营雪上加霜。
CG公司的财报显示,2011年CG的营业收入为1934万美元,净亏损7234万美元,而
2012年一季度,净亏损就高达2020万美元,当时投资人给它估值只有5600万美元。
“商业上的失败并不代表技术上的落后。”王俊评价道,作为一家上市公司,CG必
须面临财报的压力和投资人的指手画脚,但是华大却不同,华大可以做相对长远的战略
安排。CG想做的百万基因组项目,华大可以帮其完成,实际上这也是华大最想做的事情。
“CG和华大基因都相信全基因组测序将为临床医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CG
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Reid博士在签约时表示,“我们有共同愿景:为科研工作者
及医生提供预防、诊断及治疗癌症及其他基因性疾病的基因信息。”
当时的情况是,CG的资金链一天天抽紧,一旦扛不住宣布破产,即进入破产拍卖程
序,华大与其签订的收购协议就等同一张废纸。
与此同时,CG的老对手Illumina又向美国加州南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二度控告CG
侵犯其专利权,打算借此机会给CG致命一击。
加州斯坦福基因组学和个体化医疗中心主任Michael Snyder当时公开说:“如果现
在CG倒闭,Illumina将垄断整个市场。”
这项专利权针对的是CG的组合探针锚点结扎读取的关键性技术,如果CG在诉讼中失
败,华大就失去收购CG的价值和意义,那将是华大无法承担的后果。
“当时留给华大作决定的时间很短,而面临的风险又异常大。”美迈斯律师事务所
的合伙人潘文森对《财经》记者回忆称,该所是此次交易的法律顾问。
搅局者
华大决定参与收购竞拍。竞拍的方式是暗拍,在连着两轮的报价之后,华大以微弱
优势得标。他们最终给出的价格是每股3.15美元,而Illumina给出的价格是3.1美元,
二者仅有5分钱的差距。
说起“3.15”的来由,王俊对《财经》记者笑称,并不是经过特别精确的财务计算
,当时喝了杯威士忌,拍脑袋就拍出这个数字。
实际上,华大的财务顾问花旗给出的价格是3.7美元,而华大自己的财务部门算出
的价格是3美元, 3.15美元是王俊自己想的,后来他还表示并未多花,很是得意。
但是谁也没想到,竞拍数月之后,Illumina不甘心就此出局,带着3.3美元的最新
出价又杀了回来。
华大采取的是现金要约收购的方式,完成收购要约需要满足各种前提,其中包括:
流通中的普通股(按完全摊薄后)大多数愿意被出售、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获得联邦反垄断机构根据1974年Hart-Scott-Rodin法案的确认以及获得美国外资投资委
员会的许可等等。
潘文森向《财经》记者介绍说,即使华大已经和CG签约并开始进入报批流程,如果
第三方跳出来跟CG的公众股东直接对话,表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求购股票,这也完全是
合法并可能成功的,“这是要约收购的一个最大的风险”。
Illumina此时开始在媒体造势,声称将CG卖给中国人等于泄露“可口可乐的秘方”
, CG的一些股东借机表示华大开价过低,损害了股东利益,质疑CG管理层和董事会成
员确定买家太过草率。
2012年12月,硅谷颇有影响的《圣何塞信使报》刊登美中经济暨安全审查委员会两
位委员撰写的社评,大意是华大由中国政府拥有和控制,可能带来生物武器威胁,呼吁
CFIUS严查此案。
“很多指控听起来都匪夷所思。”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尹烨举例说,那时华大连续
在Nature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熊猫基因测序,一篇是蝙蝠基因测序,随即就有媒
体说如果CG被华大收购,华大可能会创造出“吸血熊猫”,威胁美国人的人身安全。
如果你要去美国收购一家企业,你就要学着适应这些杂音,尹烨坦承,当时他们心
理压力很大,担心舆论会影响到CFIUS审查的结果,何况那时大环境也不好,中国的三
一重工(600031,股吧)在美国投资的风电站也刚刚被否。
就在这时,Illumina的CEO Jay Flatley致信CG,洋洋洒洒列举了Illumina的收购
优势,比如:比华大的出价高5%,拥有更强大的技术优势,无需美国政府审批,强大
的资金实力。当时,华大基因能否融资成功仍不确定。Flatley的话句句敲在CG董事会
的心上,他们要求在美国的徐讯每六个小时报告一次中国方面的审批和融资进度。
此刻已不能继续保持沉默。当时正值美国的感恩节,一周后,当CG的董事过完节,
一封由华大基因和其法律顾问合力完成、以尹烨署名的电子邮件发到了他们的邮箱。邮
件中逐字逐条、有理有据地回应了Illumina对华大的指控,说明为何华大基因的收购最
有利于股东、客户以及雇员的利益,并质疑Illumina的收购仅仅是为了扼杀测序市场的
竞争。
最终,华大也没有因为Illumina的报价而动摇,3.15美元的出价分文没涨。问及此
事,潘文森对《财经》记者表示,他们当时断定如果Illumina并购CG必定会遇上美国反
垄断法审查,“这个门槛他们过不去”。
2013年3月18日,CFIUS最终批准了华大基因对CG的并购申请,Illunima也自觉无趣
,撤回了报价。“从这一点来看,美国的法律是公平的,并不存在专门针对中国企业一
说。”潘文森总结,否则在反垄断法上松一松,华大也买不到CG。
钱从何来
王俊提出竞拍CG时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一位公司董事说:“你知道你是在为一件不
可为之事吗?”
当记者问及“不可为”的原因,王俊两手一摊称:“我们没钱啊。”按当时的并购
条款,账上没钱的华大基因要在三个月内拿出10亿元人民币。华大还允诺每个月给
CG600万美元的过桥贷款以维持其运营。
华大给所有的投资人打电话,考虑过公司债券、员工持股,甚至募捐等各种筹资方
式,还考虑过申请银行贷款,把华大的房子、土地、机器都抵押上,结果被一一否决,
最后决定找投资人出钱。虽然华大一直以来最反感“money talks”,不爱看投资人的
眼色,但是当时他们的确别无选择。
最初他们想找投资人合伙收购CG,投资人出现金,华大基因出无形资产。但是投资
人看见CG的财务报表全是亏损,还有专利官司在身,技术上也摸不清,于是没人愿意接
这个单子,华大只能退而求其次,出售下属子公司华大科技的部分股份以套取资金。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华大科技主要提供面向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的基因测序服务。一位不愿署名的投资
人对《财经》记者表示,这块业务具有可靠的现金流,稳健的增长,看的比较清楚。
“很短的时间内,肯定要找一块成熟的资产投,减少了很多沟通成本。” 当然,
投资人知道华大拿到钱首先是要收购CG。
对于PE入股是否附带一些苛刻的条款,王俊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所谓苛刻也
是在完成不了预期的时候,但是华大不会完成不了预期。汪建此前曾公开表示,给予投
资人的承诺是保证(融资子公司)达到今明两年利润目标以及后年估值100亿元。
“这其实是华大跟资本市场结合的第一步。”王俊说,这个改变对华大是正向的,
未来这一步会越走越好,这些财务投资人很多都是生物界同行,在业界包括药厂有着良
好的人脉关系,能在资金之外给华大带来不少助力。
CG的加入无疑也会带来压力。作为一家烧钱型的科技企业,华大基因这几年能够大
力度地拓展,离不开国家开发银行、科技部及各级政府的支持。2010年初,华大基因就
是拿着国家开发银行15亿美元贷款购买了Illumina公司的128台HiSeq2000测序仪,但合
并了CG之后,巨大体量的科研经费光靠政府和银行资助是不现实的。
目前,华大基因约90%的业务来自于基于组学的商业服务,海外和国内各占一半,
最赚钱的业务包括与全球20大制药企业中的17家公司签订的长期合同,合并之后CG的销
售业务也将并入华大。徐讯告诉《财经》记者,2012年华大进账12亿元,2013年大概15
亿元,在他看来,现金流未来不会有问题。
“华大不是一个money-driven的公司,我们只要有本事把资金平衡住,就能朝着我
们的目标(基因科技造福人类)走下去。”王俊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华大所
有挣的钱和融的钱都会投到科研里面去,做更好的科学发现,做更大的生意,实际上这
是一个圈,“这个圈就看谁能转得大”。
他透露说,华大科技打算两年内上市,在哪里上市还未确定。旗下另一家子公司华
大健康也开始酝酿一些融资打算,可能继续采取PE融资的方式,华大科技的投资人拥有
入股华大健康业务的优先权。
协同性待观察
直接负责这次收购的徐讯,于2010年即被华大基因派去开拓北美业务。当时只有26
岁的他,不但要跑基因测序的商业单子,还要与费城儿童医院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
建两个实验室,但是那段经历对收购后的整合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把CG切成商业和研发两个部分,商业部分和原先华大美国做的东西比较相似
,因此合并。CG的研发部分保留,依然做测序技术和基因组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的东
西。”徐讯对《财经》记者说。
商业合并不是简单的设备累积,或财务报表合并。出于测序成本和实验需求的考虑
,包括华大早前的测序服务在内,市场上主要是使用Illumina,而非CG的设备。业内看
来,华大目前在商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用便宜的价格和可靠的方式,为实验室
提供测序服务”。
Illumina虽然在精度上没有CG高,但是它的测序单价却比CG便宜。综合2012年发表
在BMC Genomics和《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杂志》上的两篇论文来看,虽然在测量准确性
、速度以及读取长度上略有差别,Illumina每测100万个碱基对的花费仅为0.05美元,
而其他几个实验室主流设备却高很多。例如,Pacific Bio为0.75美元-1.5美元,454
的机器更是高达10美元。
因此,投资人真正想看到的是,华大如何让在市场上被边缘化的20余台CG设备盈利。
对于这一点,徐讯显得比较乐观。“在测序服务上,收购后我们会继续根据客户的
需要选择设备。但是,华大真正看中的是CG在测序硬件开发上的持续研发能力,因为这
是华大没有的。”
在他看来,虽然CG只做人的全基因测序服务,不像Illumina的技术可以做各种应用
,但是这种差距并不在于测序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下游的信息分析能力。
“信息分析正是华大的强项。”徐讯说,“收购后,我们就既有CG的硬件,也有华
大的软件,在大数据时代,这意味着数据挖掘能力。”
自2005年新一代测序仪面市,测序价格从早前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时代的每100万
个碱基对2400美元,一路降到现在的几美元到几美分。
便宜的海量数据,让基因行业走出研究单个信号通路的“小农时代”,进入大数据
时代,通过基因组学的概念进行复杂研究。
“从基础科研,到医学诊断、药物开发、农业育种,都是大量运用这样的研究方法
。”一位华大的竞争对手对《财经》记者说。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在收购CG之后,华大拥有
了基因研究的全产业链,具备了研发型科技公司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
”的必要条件。
但是,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这是否物有所值,答案不仅取决于双方能否发挥协同效应,还取决于华大针对CG设备的
软件开发、流程优化以及市场开发能力。
本刊记者田鹏、《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高级撰稿人王丰对此文亦有贡献
【作者:《财经》记者 胡雯 王宇】
avatar
s*c
4
我支持移民改革,1年内有工作的基本都能拿上绿卡.
avatar
M*r
5
云锋基金 是马云的吧。红杉资本投过王晓东的公司?
BGI收购的10亿资金都是从风投融资来的,那些天天嚷嚷着BGI拿国家的钱国家的科研经
费怎么着怎么着的,可以闭嘴了。
avatar
j*7
6
作为有卡老中,我支持移民改革.
avatar
p*g
7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的估值。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很容易计算:13.98/42%=33 亿。最赚钱的华大科技不过值33亿!华大整体估值也超不
过66亿。
也就是说华大在2010年初拿到国家开发银行15亿美元贷款后不过2年,整体估值已大大
低于贷款。这两年华大的收入不多,还上贷款利息后,偿还贷款本金的可能性极低。
2010年初拿到国家开发银行15亿美元贷款后,华大据说每年都拿到几亿美元的追加贷款。
华大的烧钱速度堪称恐怖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首例生物科技并购还原
: 字号
: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3年10月21日11:23 来源:《财经》
: “多年以来我听到的都是中国的生物企业被国外企业并购,”北京市投资促进局的
: 一位官员9月27日在一个闭门论坛上感叹说,“中国企业并购海外生物企业,这还是第
: 一次。”
: 今年3月,华大基因通过旗下子公司Bet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完成对美国上
: 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称CG)的收购,二者整合之后华大基因将获得基因测序仪
: 的生产能力,降低对Illumina等上游公司的依赖,测序服务成本也有望大幅降低。
: 这是一桩业内瞩目的交易,但直到半年后,华大基因才向外界透露收购细节,而《

avatar
p*i
8
这两个选项我都不喜欢,一个会鼓励非法移民,另一个对合法移民极不公平。
如果我为了美国未来的大义,可能选择二。但是,屁股决定脑袋,我都没绿卡,还替美
国人考虑那么多,这不是下贱么?
是不是大赦,是美国投票人的选择,什么样的人民创造什么样的历史,如果人民短视,
把美国的未来screw up,我一个非美国公民没必要为他们的错误战斗。
发达国家人民思维和发展中国家的不一样,他们更多想的是怎么帮助弱者,因为他们已
经太富足了,没有任何危机感。最后他们自己发现曾经的弱者将来会变成强者,然后新
的强者只关心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是不是能快点来美国。
看起来一人一票最终会实现共产主义,然后大家一起贫穷下去。。。
avatar
a*k
9
这么大的科技公司烧几十个亿人刀就恐怖了?
要我说,风投能在12年底给华大科技估值超过30亿还是很不错的。。。做生物的WSN基
本找不出能烧15亿美刀,公司不贬值的。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 的估值。
: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avatar
b*1
10
当然支持咯,华裔人口超过50%才好呢
avatar
p*g
11
对于奇蠢无比的人来说,当然是不容易的。

【在 a********k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大的科技公司烧几十个亿人刀就恐怖了?
: 要我说,风投能在12年底给华大科技估值超过30亿还是很不错的。。。做生物的WSN基
: 本找不出能烧15亿美刀,公司不贬值的。

avatar
b*n
12
I choose 1.
avatar
b*r
13
听挺有信息量的
烧这点钱有啥恐怖的,深圳关内一个村长多买几亩地就搞定了
不过CG到底能有啥真家伙?干了十多年遗传,从没接触过他们的东西。很怀疑又是1%人
类基因组这种虚的东西,收购美国公司多好听!华大从来都很擅长炒作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 的估值。
: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avatar
t*f
14
应该把移民和交税挂钩,交税的都可以移民拿卡,拿卡后退休年龄之前如果2年不交税
,剥夺绿卡。
avatar
b*r
15
听挺有信息量的
烧这点钱有啥恐怖的,深圳关内一个村长多买几亩地就搞定了
不过CG到底能有啥真家伙?干了十多年遗传,从没接触过他们的东西。很怀疑又是1%人
类基因组这种虚的东西,收购美国公司多好听!华大从来都很擅长炒作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 的估值。
: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avatar
f*8
16
我没有卡,但是我反对移民改革。

【在 x****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支持移民改革,2年内有工作的基本都能拿上绿卡
: 还是反对移民改革,坚持每个人都排个5-10年不能换工作
: 没有第三条路选,老中们岔路口选什么
: 别扯什么合法移民改革,现在就是绑一起,单独不可能
: 选哪个?

avatar
l*u
17
华大科技是小头,华大健康才是他们的肥肉。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 的估值。
: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avatar
K*r
18
我没卡,更不能投票,我只说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我觉得对于现在的老中来讲,虽然你眼前好像没卡,很不爽
但是你只要认真工作,凭自己本事吃饭,有卡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一大群老墨搞进来,狂生小孩,然后再搞进更多的老墨,狂吃福利,就算你眼前能
早点拿到卡,很有可能那也只是一个废卡,中产阶级被这群2B拖累得很辛苦,你说你是
有本事加入最高层的那群人一起剥削全社会呢,还是加入老墨开始坐吃等死?
我想大部分人还只有认命吧。
别跟我说你不是美国人,到时候美国拉美化关你屁事,不爽就回国,云云。
你要有种你早回去了,还在这苦逼的等绿卡?
avatar
b*r
19
华大健康在国内貌似还没啥盈利
也就是产前筛查能有点流量吧
华大科技起码还能发牛文,给政府长脸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华大科技是小头,华大健康才是他们的肥肉。
avatar
x*o
20

你扯那么多没用,就是1或者2

【在 p****i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两个选项我都不喜欢,一个会鼓励非法移民,另一个对合法移民极不公平。
: 如果我为了美国未来的大义,可能选择二。但是,屁股决定脑袋,我都没绿卡,还替美
: 国人考虑那么多,这不是下贱么?
: 是不是大赦,是美国投票人的选择,什么样的人民创造什么样的历史,如果人民短视,
: 把美国的未来screw up,我一个非美国公民没必要为他们的错误战斗。
: 发达国家人民思维和发展中国家的不一样,他们更多想的是怎么帮助弱者,因为他们已
: 经太富足了,没有任何危机感。最后他们自己发现曾经的弱者将来会变成强者,然后新
: 的强者只关心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是不是能快点来美国。
: 看起来一人一票最终会实现共产主义,然后大家一起贫穷下去。。。

avatar
s*s
21
CG应该是两块, 一种是整合各种测序仪和技术, 给外面提供服务, 这个
其实做的很不错. 另一方面, 是有自己的测序技术, 这个比较低调, 我有
点记不得了, 可能是read length比较长比较准? 可能做其他测序的辅助,
还是很有好处的. 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华大需要的, 一个是自己技术, 一个
是美国市场.
不过, 当年收购CG的时候我们bbs就讨论了, 有这钱还不如投资nanopore,
毕竟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当然风险比较大.
另外, 前两年惊闻华大研发出自己的测序仪了, 不知道啥牛X的技术, 我就
只看到flyer, 发现技术指标很眼熟, 网上一查和454一模一样. 估计今年华
大又要发明第二代测序仪了,嘿嘿嘿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听挺有信息量的
: 烧这点钱有啥恐怖的,深圳关内一个村长多买几亩地就搞定了
: 不过CG到底能有啥真家伙?干了十多年遗传,从没接触过他们的东西。很怀疑又是1%人
: 类基因组这种虚的东西,收购美国公司多好听!华大从来都很擅长炒作

avatar
x*o
22

说这么多没用,1还是2

【在 K**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没卡,更不能投票,我只说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 我觉得对于现在的老中来讲,虽然你眼前好像没卡,很不爽
: 但是你只要认真工作,凭自己本事吃饭,有卡只是时间问题。
: 如果一大群老墨搞进来,狂生小孩,然后再搞进更多的老墨,狂吃福利,就算你眼前能
: 早点拿到卡,很有可能那也只是一个废卡,中产阶级被这群2B拖累得很辛苦,你说你是
: 有本事加入最高层的那群人一起剥削全社会呢,还是加入老墨开始坐吃等死?
: 我想大部分人还只有认命吧。
: 别跟我说你不是美国人,到时候美国拉美化关你屁事,不爽就回国,云云。
: 你要有种你早回去了,还在这苦逼的等绿卡?

avatar
l*u
23
华大健康当然赢利,产前这块占一半以上。不说要说华大,贝瑞和康专做产前的最近估
值都15个亿了,而贝瑞的核心技术人员就是些华小。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华大健康在国内貌似还没啥盈利
: 也就是产前筛查能有点流量吧
: 华大科技起码还能发牛文,给政府长脸

avatar
K*r
24
显然2.

【在 x****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这么多没用,1还是2

avatar
a*k
25
估计干了十几年遗传没用过Celera,Sequenom的多了去了。不妨碍人家是好公司。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听挺有信息量的
: 烧这点钱有啥恐怖的,深圳关内一个村长多买几亩地就搞定了
: 不过CG到底能有啥真家伙?干了十多年遗传,从没接触过他们的东西。很怀疑又是1%人
: 类基因组这种虚的东西,收购美国公司多好听!华大从来都很擅长炒作

avatar
x*o
26

站队很鲜明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没有卡,但是我反对移民改革。
avatar
f*e
27
CG (GNOM) 不賣測序平台,不賣 reagent,profit 太有限。賣資料/服務/解讀/分析的
獲利模式還有待考驗。技術上,CG 就是一個 sample prep 巨複雜無比的 SOLiD,基本
還是靠 ligation。Ligation 的信噪比驚人地不好。
最後,大部分我認識的 CG 的人都離開了。自己想好不好吧。
avatar
x*o
28

那不就完了么,大道理都懂

【在 K**r 的大作中提到】
: 显然2.
avatar
f*e
29
CG 的 read length 非常短。他們 interview 我時還問我 35+35 mate pair 比較好還
是 45+25 比較好。我倒。這是什麼年代啦。
他們很便宜是因為他們不像 SOLiD 一樣傻逼要 push ligation cycle。Ligation
cycle 深下去需要的 probe 濃度會狂升(不然你讀到的就是屎),CG 每個 primer 做
兩個 ligations 拉倒。這樣子需要的 probe 很少,而 probe 是最貴的 reagent。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CG应该是两块, 一种是整合各种测序仪和技术, 给外面提供服务, 这个
: 其实做的很不错. 另一方面, 是有自己的测序技术, 这个比较低调, 我有
: 点记不得了, 可能是read length比较长比较准? 可能做其他测序的辅助,
: 还是很有好处的. 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华大需要的, 一个是自己技术, 一个
: 是美国市场.
: 不过, 当年收购CG的时候我们bbs就讨论了, 有这钱还不如投资nanopore,
: 毕竟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当然风险比较大.
: 另外, 前两年惊闻华大研发出自己的测序仪了, 不知道啥牛X的技术, 我就
: 只看到flyer, 发现技术指标很眼熟, 网上一查和454一模一样. 估计今年华
: 大又要发明第二代测序仪了,嘿嘿嘿

avatar
p*i
30
不应该用“支持”,因为我们的利益不能左右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希望事情朝哪里发展。
我当然希望1了

【在 x****o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不就完了么,大道理都懂

avatar
c*y
31
这个35+35 mate pair/45+25的答案是到底什么? 多谢!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CG 的 read length 非常短。他們 interview 我時還問我 35+35 mate pair 比較好還
: 是 45+25 比較好。我倒。這是什麼年代啦。
: 他們很便宜是因為他們不像 SOLiD 一樣傻逼要 push ligation cycle。Ligation
: cycle 深下去需要的 probe 濃度會狂升(不然你讀到的就是屎),CG 每個 primer 做
: 兩個 ligations 拉倒。這樣子需要的 probe 很少,而 probe 是最貴的 reagent。

avatar
n*r
32
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没得选
改革过不过都不由老中们说了算
能做的就是用脚投票,待或者不待

【在 x****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支持移民改革,2年内有工作的基本都能拿上绿卡
: 还是反对移民改革,坚持每个人都排个5-10年不能换工作
: 没有第三条路选,老中们岔路口选什么
: 别扯什么合法移民改革,现在就是绑一起,单独不可能
: 选哪个?

avatar
y*3
33
我也想知道。求指点。
如果我选我就选45+25.感觉这样alignment会准确一些,效率高一点。

【在 c***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35+35 mate pair/45+25的答案是到底什么? 多谢!
avatar
x*o
34

就是没的选,看看老中怎么站队可以吧?

【在 n******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没得选
: 改革过不过都不由老中们说了算
: 能做的就是用脚投票,待或者不待

avatar
b*r
35
没用过和没听过完全是两码事啊!!

【在 a********k 的大作中提到】
: 估计干了十几年遗传没用过Celera,Sequenom的多了去了。不妨碍人家是好公司。
avatar
C*a
36
选一

【在 x****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支持移民改革,2年内有工作的基本都能拿上绿卡
: 还是反对移民改革,坚持每个人都排个5-10年不能换工作
: 没有第三条路选,老中们岔路口选什么
: 别扯什么合法移民改革,现在就是绑一起,单独不可能
: 选哪个?

avatar
b*r
37
我觉得均等更好吧。好比primer,你显然希望两头尽量一样长,这样非特异扩增的几率
更小

【在 y*****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想知道。求指点。
: 如果我选我就选45+25.感觉这样alignment会准确一些,效率高一点。

avatar
n*r
38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怎么站队还不是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利益
老中也分很多种
吃福利的不愿意多很多人抢福利
有绿卡的不愿意多交税养穷人
没有绿卡的当然希望早日拿到绿卡

【在 x****o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没的选,看看老中怎么站队可以吧?

avatar
b*r
39
对这个市值到底多少没啥概念
国内公司的股市,大家都懂的!
另外,就算15个亿,刨去高科公司这个噱头,每年如果能净盈利1亿,市值都应该不止
15亿,投资高科的话百分之10的回报已经算很低了。华大比贝瑞合康搞得晚,公司体制
也复杂得多,收入应该还不如。我看到有人讨论,现在华大除了前几年贷款15亿美刀,
现在每年还要追加贷款几个亿,如果是真的,我猜想华大还是在不断猛烧大烧的阶段,
前景相当一部分还是由国内政府支持力度决定。
目前来看,遗传这个市场真正赚钱的还是要在美国这种医生愿意送遗传检测,保险公司
能报销很多遗传项目的市场里,但是这个市场水太深了,谁干谁知道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华大健康当然赢利,产前这块占一半以上。不说要说华大,贝瑞和康专做产前的最近估
: 值都15个亿了,而贝瑞的核心技术人员就是些华小。

avatar
x*i
40
我选一,这次不过,就是2015或者2017年也是铁定过,我不愿意再忍受两三年的折磨
avatar
f*e
41
这个是对的。不均等时一边 mapping error 太大,一边 read error 太大。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均等更好吧。好比primer,你显然希望两头尽量一样长,这样非特异扩增的几率
: 更小

avatar
r*u
42
无论老中支持还是反对 Doesn't make any sense
谁在乎老中支持还是反对
老中支持还是反对能有什么用?

【在 x****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支持移民改革,2年内有工作的基本都能拿上绿卡
: 还是反对移民改革,坚持每个人都排个5-10年不能换工作
: 没有第三条路选,老中们岔路口选什么
: 别扯什么合法移民改革,现在就是绑一起,单独不可能
: 选哪个?

avatar
c*y
43
哪一边mapping error 大?短的?又哪一边read error大?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是对的。不均等时一边 mapping error 太大,一边 read error 太大。
avatar
b*o
44
支持移民改革
avatar
f*e
45
当然是短的 mapping noise 大。25 base 在 Human Ref 几乎永远能找到乱七八糟的
mapping。

【在 c***y 的大作中提到】
: 哪一边mapping error 大?短的?又哪一边read error大?
avatar
x*o
46

现在都不能形成简单的共识,以后还能往一起团结么?

【在 r**********u 的大作中提到】
: 无论老中支持还是反对 Doesn't make any sense
: 谁在乎老中支持还是反对
: 老中支持还是反对能有什么用?

avatar
c*y
47
那万一35+35是equally bad呢?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是短的 mapping noise 大。25 base 在 Human Ref 几乎永远能找到乱七八糟的
: mapping。

avatar
L*i
48
反正合法移民是不可能单独受到青睐的
对eb系列的态度就是你来了就是抢美国人的饭碗
对非法移民,就是他们干的都是其他人不愿意干的活……
反正没卡的赶紧拿到卡
让越来越多的老中在美国能够落脚,能够让华裔不是少数族裔
以后美国是不是生存环境更好那是以后的事
你觉得美国不好你就去其他国家
就好象大家都是觉得美国比中国环境好,才非要移民美国一样
avatar
c*y
49
还有就是哪一边read error大?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是短的 mapping noise 大。25 base 在 Human Ref 几乎永远能找到乱七八糟的
: mapping。

avatar
F*u
50
为什么老说有绿卡的交税养穷人呢
没绿卡的难道不交税?

【在 n******r 的大作中提到】
: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怎么站队还不是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利益
: 老中也分很多种
: 吃福利的不愿意多很多人抢福利
: 有绿卡的不愿意多交税养穷人
: 没有绿卡的当然希望早日拿到绿卡

avatar
y*3
51
45bp的read error大吧。同一个仪器,越测到后面就越容易测错。

【在 c***y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有就是哪一边read error大?
avatar
d*g
52
算时间成本,等10年那卡了再创业,与现在直接就能创业,有本质不同

【在 K**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没卡,更不能投票,我只说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 我觉得对于现在的老中来讲,虽然你眼前好像没卡,很不爽
: 但是你只要认真工作,凭自己本事吃饭,有卡只是时间问题。
: 如果一大群老墨搞进来,狂生小孩,然后再搞进更多的老墨,狂吃福利,就算你眼前能
: 早点拿到卡,很有可能那也只是一个废卡,中产阶级被这群2B拖累得很辛苦,你说你是
: 有本事加入最高层的那群人一起剥削全社会呢,还是加入老墨开始坐吃等死?
: 我想大部分人还只有认命吧。
: 别跟我说你不是美国人,到时候美国拉美化关你屁事,不爽就回国,云云。
: 你要有种你早回去了,还在这苦逼的等绿卡?

avatar
M*r
53
首例生物科技并购还原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3年10月21日11:23 来源:《财经》
“多年以来我听到的都是中国的生物企业被国外企业并购,”北京市投资促进局的
一位官员9月27日在一个闭门论坛上感叹说,“中国企业并购海外生物企业,这还是第
一次。”
今年3月,华大基因通过旗下子公司Bet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完成对美国上
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称CG)的收购,二者整合之后华大基因将获得基因测序仪
的生产能力,降低对Illumina等上游公司的依赖,测序服务成本也有望大幅降低。
这是一桩业内瞩目的交易,但直到半年后,华大基因才向外界透露收购细节,而《
财经》(博客,微博)是独家获知这些细节的中文媒体。
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学工作者摇身一变成为商业精英,他们至今都没完全适
应这个新身份。
“从来没人教过我商业并购。”华大基因CEO王俊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问,
“你能想象一群科学家是如何做成这个事情的吗?”
彼时他们甚至不知道手里的人民币要换成美元才能用于海外并购,以为“像买菜一
样掏出钱来买就行了”,而很多类似的技术处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等到需要做这件事
情才踏着点赶紧去做。
王俊回忆,那段时间“无时无刻都在作决定”,感觉有一步做错了这个事情就黄了
,一个字没按时签到这个事情也黄了。
他玩笑般总结说,收购CG是在华大团队生理和心理备受摧残的情况下完成的,中间
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被收购方悬而未决的诉讼官司、时刻可能打水漂的过桥贷款、
竞争对手的有心搅局和美国政界舆论界的各种揣测,更不要说美国的CFIUS(外商投资
委员会)和反垄断部门的双重审批。
他提示那些有意“出海”的中国企业家: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审批,越早沟通越好
,先斩后奏是不行的;你要在跟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地建立你的声
誉和影响力,这些东西会帮助你持续地建立品牌形象和未来的可能性。
你需要雇佣昂贵的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公关公司,这些会让被收购方觉得你很有
诚意,并且专业人士可以在关键时刻告诉你什么是不能做的,最后你会发现他们确实值
得“按秒收费”;你要在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噪音时,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该闭嘴的时
候闭嘴;同时要提前做好融资安排,对各种投资人可能只肯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有充
分认识。
如果你确定收购势在必行,王俊最后总结说:“就要把所有要做的事情提前想好,
然后排出时间表,一个一个去做。”
“想干大事”
华大基因从未打算安于一隅之地。创始人汪建曾说,他们是一群甩开膀子“想干大
事情”的“土匪”。
他们在数年内如章鱼般把触角伸到基因产业的各个领域,从重大发现性研究、基因
测序服务到临床医学诊断,再到农业新产品科研等等,并且自2008年起在全世界建立分
支机构,当初看起来是闲棋冷子,逐渐就变成了星罗棋布。
华大的优势是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但始终在产品线上游面临瓶颈——没有测
序仪的制造能力,而测序仪就相当于电脑中的CPU。
“我们一直很清楚工具(测序仪)在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
徐讯对《财经》记者说。据悉,华大曾经试图申请资金自行科研突破,但是并未成功,
在接到CG的邀请函之前,他们也曾想过出海收购。
2012年6月,CG裁员20%以削减成本,并表露了出售公司的意图。汪建和王俊立时
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汪给出的命令是“志在必得”。
“我们最想要的,是CG的测序核心技术和其他核心知识产权,搭建一个平台将使我
们的科学研究上一个规模级别。”王俊告诉《财经》记者,华大目的很明确。
CG位于美国加州山景城,是顶尖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服务商,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
直因技术卓越而著称,拥有自行生产测序仪的能力。一旦其开发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技
术与华大的跨组学技术平台相结合,华大将大大提升技术、装置及信息水准,拓展基因
测序的服务领域和地域。
但是CG长于技术,却短于经营。自上市以来,它一直固执地坚持理想化商业模式,
当其竞争对手都在靠卖测序仪和试剂谋生的时候,CG既不卖仪器和设备,也不卖技术,
只做人类基因组测序服务,目标就是早日完成百万基因组测序。
大把的资金消耗跟微薄的盈收形成鲜明对比,CG逐渐被投资人所抛弃,股价一跌再
跌。
来自Life Technologies(LIFE)与Illumina Inc(ILMN)等公司的竞争压力,再加上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削减对基础科学研究的资助,使得CG经营雪上加霜。
CG公司的财报显示,2011年CG的营业收入为1934万美元,净亏损7234万美元,而
2012年一季度,净亏损就高达2020万美元,当时投资人给它估值只有5600万美元。
“商业上的失败并不代表技术上的落后。”王俊评价道,作为一家上市公司,CG必
须面临财报的压力和投资人的指手画脚,但是华大却不同,华大可以做相对长远的战略
安排。CG想做的百万基因组项目,华大可以帮其完成,实际上这也是华大最想做的事情。
“CG和华大基因都相信全基因组测序将为临床医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CG
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Reid博士在签约时表示,“我们有共同愿景:为科研工作者
及医生提供预防、诊断及治疗癌症及其他基因性疾病的基因信息。”
当时的情况是,CG的资金链一天天抽紧,一旦扛不住宣布破产,即进入破产拍卖程
序,华大与其签订的收购协议就等同一张废纸。
与此同时,CG的老对手Illumina又向美国加州南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二度控告CG
侵犯其专利权,打算借此机会给CG致命一击。
加州斯坦福基因组学和个体化医疗中心主任Michael Snyder当时公开说:“如果现
在CG倒闭,Illumina将垄断整个市场。”
这项专利权针对的是CG的组合探针锚点结扎读取的关键性技术,如果CG在诉讼中失
败,华大就失去收购CG的价值和意义,那将是华大无法承担的后果。
“当时留给华大作决定的时间很短,而面临的风险又异常大。”美迈斯律师事务所
的合伙人潘文森对《财经》记者回忆称,该所是此次交易的法律顾问。
搅局者
华大决定参与收购竞拍。竞拍的方式是暗拍,在连着两轮的报价之后,华大以微弱
优势得标。他们最终给出的价格是每股3.15美元,而Illumina给出的价格是3.1美元,
二者仅有5分钱的差距。
说起“3.15”的来由,王俊对《财经》记者笑称,并不是经过特别精确的财务计算
,当时喝了杯威士忌,拍脑袋就拍出这个数字。
实际上,华大的财务顾问花旗给出的价格是3.7美元,而华大自己的财务部门算出
的价格是3美元, 3.15美元是王俊自己想的,后来他还表示并未多花,很是得意。
但是谁也没想到,竞拍数月之后,Illumina不甘心就此出局,带着3.3美元的最新
出价又杀了回来。
华大采取的是现金要约收购的方式,完成收购要约需要满足各种前提,其中包括:
流通中的普通股(按完全摊薄后)大多数愿意被出售、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获得联邦反垄断机构根据1974年Hart-Scott-Rodin法案的确认以及获得美国外资投资委
员会的许可等等。
潘文森向《财经》记者介绍说,即使华大已经和CG签约并开始进入报批流程,如果
第三方跳出来跟CG的公众股东直接对话,表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求购股票,这也完全是
合法并可能成功的,“这是要约收购的一个最大的风险”。
Illumina此时开始在媒体造势,声称将CG卖给中国人等于泄露“可口可乐的秘方”
, CG的一些股东借机表示华大开价过低,损害了股东利益,质疑CG管理层和董事会成
员确定买家太过草率。
2012年12月,硅谷颇有影响的《圣何塞信使报》刊登美中经济暨安全审查委员会两
位委员撰写的社评,大意是华大由中国政府拥有和控制,可能带来生物武器威胁,呼吁
CFIUS严查此案。
“很多指控听起来都匪夷所思。”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尹烨举例说,那时华大连续
在Nature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熊猫基因测序,一篇是蝙蝠基因测序,随即就有媒
体说如果CG被华大收购,华大可能会创造出“吸血熊猫”,威胁美国人的人身安全。
如果你要去美国收购一家企业,你就要学着适应这些杂音,尹烨坦承,当时他们心
理压力很大,担心舆论会影响到CFIUS审查的结果,何况那时大环境也不好,中国的三
一重工(600031,股吧)在美国投资的风电站也刚刚被否。
就在这时,Illumina的CEO Jay Flatley致信CG,洋洋洒洒列举了Illumina的收购
优势,比如:比华大的出价高5%,拥有更强大的技术优势,无需美国政府审批,强大
的资金实力。当时,华大基因能否融资成功仍不确定。Flatley的话句句敲在CG董事会
的心上,他们要求在美国的徐讯每六个小时报告一次中国方面的审批和融资进度。
此刻已不能继续保持沉默。当时正值美国的感恩节,一周后,当CG的董事过完节,
一封由华大基因和其法律顾问合力完成、以尹烨署名的电子邮件发到了他们的邮箱。邮
件中逐字逐条、有理有据地回应了Illumina对华大的指控,说明为何华大基因的收购最
有利于股东、客户以及雇员的利益,并质疑Illumina的收购仅仅是为了扼杀测序市场的
竞争。
最终,华大也没有因为Illumina的报价而动摇,3.15美元的出价分文没涨。问及此
事,潘文森对《财经》记者表示,他们当时断定如果Illumina并购CG必定会遇上美国反
垄断法审查,“这个门槛他们过不去”。
2013年3月18日,CFIUS最终批准了华大基因对CG的并购申请,Illunima也自觉无趣
,撤回了报价。“从这一点来看,美国的法律是公平的,并不存在专门针对中国企业一
说。”潘文森总结,否则在反垄断法上松一松,华大也买不到CG。
钱从何来
王俊提出竞拍CG时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一位公司董事说:“你知道你是在为一件不
可为之事吗?”
当记者问及“不可为”的原因,王俊两手一摊称:“我们没钱啊。”按当时的并购
条款,账上没钱的华大基因要在三个月内拿出10亿元人民币。华大还允诺每个月给
CG600万美元的过桥贷款以维持其运营。
华大给所有的投资人打电话,考虑过公司债券、员工持股,甚至募捐等各种筹资方
式,还考虑过申请银行贷款,把华大的房子、土地、机器都抵押上,结果被一一否决,
最后决定找投资人出钱。虽然华大一直以来最反感“money talks”,不爱看投资人的
眼色,但是当时他们的确别无选择。
最初他们想找投资人合伙收购CG,投资人出现金,华大基因出无形资产。但是投资
人看见CG的财务报表全是亏损,还有专利官司在身,技术上也摸不清,于是没人愿意接
这个单子,华大只能退而求其次,出售下属子公司华大科技的部分股份以套取资金。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华大科技主要提供面向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的基因测序服务。一位不愿署名的投资
人对《财经》记者表示,这块业务具有可靠的现金流,稳健的增长,看的比较清楚。
“很短的时间内,肯定要找一块成熟的资产投,减少了很多沟通成本。” 当然,
投资人知道华大拿到钱首先是要收购CG。
对于PE入股是否附带一些苛刻的条款,王俊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所谓苛刻也
是在完成不了预期的时候,但是华大不会完成不了预期。汪建此前曾公开表示,给予投
资人的承诺是保证(融资子公司)达到今明两年利润目标以及后年估值100亿元。
“这其实是华大跟资本市场结合的第一步。”王俊说,这个改变对华大是正向的,
未来这一步会越走越好,这些财务投资人很多都是生物界同行,在业界包括药厂有着良
好的人脉关系,能在资金之外给华大带来不少助力。
CG的加入无疑也会带来压力。作为一家烧钱型的科技企业,华大基因这几年能够大
力度地拓展,离不开国家开发银行、科技部及各级政府的支持。2010年初,华大基因就
是拿着国家开发银行15亿美元贷款购买了Illumina公司的128台HiSeq2000测序仪,但合
并了CG之后,巨大体量的科研经费光靠政府和银行资助是不现实的。
目前,华大基因约90%的业务来自于基于组学的商业服务,海外和国内各占一半,
最赚钱的业务包括与全球20大制药企业中的17家公司签订的长期合同,合并之后CG的销
售业务也将并入华大。徐讯告诉《财经》记者,2012年华大进账12亿元,2013年大概15
亿元,在他看来,现金流未来不会有问题。
“华大不是一个money-driven的公司,我们只要有本事把资金平衡住,就能朝着我
们的目标(基因科技造福人类)走下去。”王俊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华大所
有挣的钱和融的钱都会投到科研里面去,做更好的科学发现,做更大的生意,实际上这
是一个圈,“这个圈就看谁能转得大”。
他透露说,华大科技打算两年内上市,在哪里上市还未确定。旗下另一家子公司华
大健康也开始酝酿一些融资打算,可能继续采取PE融资的方式,华大科技的投资人拥有
入股华大健康业务的优先权。
协同性待观察
直接负责这次收购的徐讯,于2010年即被华大基因派去开拓北美业务。当时只有26
岁的他,不但要跑基因测序的商业单子,还要与费城儿童医院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共
建两个实验室,但是那段经历对收购后的整合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把CG切成商业和研发两个部分,商业部分和原先华大美国做的东西比较相似
,因此合并。CG的研发部分保留,依然做测序技术和基因组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的东
西。”徐讯对《财经》记者说。
商业合并不是简单的设备累积,或财务报表合并。出于测序成本和实验需求的考虑
,包括华大早前的测序服务在内,市场上主要是使用Illumina,而非CG的设备。业内看
来,华大目前在商业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用便宜的价格和可靠的方式,为实验室
提供测序服务”。
Illumina虽然在精度上没有CG高,但是它的测序单价却比CG便宜。综合2012年发表
在BMC Genomics和《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杂志》上的两篇论文来看,虽然在测量准确性
、速度以及读取长度上略有差别,Illumina每测100万个碱基对的花费仅为0.05美元,
而其他几个实验室主流设备却高很多。例如,Pacific Bio为0.75美元-1.5美元,454
的机器更是高达10美元。
因此,投资人真正想看到的是,华大如何让在市场上被边缘化的20余台CG设备盈利。
对于这一点,徐讯显得比较乐观。“在测序服务上,收购后我们会继续根据客户的
需要选择设备。但是,华大真正看中的是CG在测序硬件开发上的持续研发能力,因为这
是华大没有的。”
在他看来,虽然CG只做人的全基因测序服务,不像Illumina的技术可以做各种应用
,但是这种差距并不在于测序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下游的信息分析能力。
“信息分析正是华大的强项。”徐讯说,“收购后,我们就既有CG的硬件,也有华
大的软件,在大数据时代,这意味着数据挖掘能力。”
自2005年新一代测序仪面市,测序价格从早前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时代的每100万
个碱基对2400美元,一路降到现在的几美元到几美分。
便宜的海量数据,让基因行业走出研究单个信号通路的“小农时代”,进入大数据
时代,通过基因组学的概念进行复杂研究。
“从基础科研,到医学诊断、药物开发、农业育种,都是大量运用这样的研究方法
。”一位华大的竞争对手对《财经》记者说。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在收购CG之后,华大拥有
了基因研究的全产业链,具备了研发型科技公司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
”的必要条件。
但是,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这是否物有所值,答案不仅取决于双方能否发挥协同效应,还取决于华大针对CG设备的
软件开发、流程优化以及市场开发能力。
本刊记者田鹏、《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高级撰稿人王丰对此文亦有贡献
【作者:《财经》记者 胡雯 王宇】
avatar
Q*r
54
我没卡,选2
两口子都在办绿卡,就是时间长点

【在 x****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支持移民改革,2年内有工作的基本都能拿上绿卡
: 还是反对移民改革,坚持每个人都排个5-10年不能换工作
: 没有第三条路选,老中们岔路口选什么
: 别扯什么合法移民改革,现在就是绑一起,单独不可能
: 选哪个?

avatar
M*r
55
云锋基金 是马云的吧。红杉资本投过王晓东的公司?
BGI收购的10亿资金都是从风投融资来的,那些天天嚷嚷着BGI拿国家的钱国家的科研经
费怎么着怎么着的,可以闭嘴了。
avatar
t*f
56
对要开创自己事业的,的确不同,有时间成本。
对打工的,差别就不是那么大。
不过创业的人更应该在乎大环境,如果大的经济环境变差了,对创业影响会更大。
其实很多行业在中国创业不错,做大了,投资到美国,美国人到时候求着你移民。

【在 d********g 的大作中提到】
: 算时间成本,等10年那卡了再创业,与现在直接就能创业,有本质不同
avatar
p*g
57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的估值。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很容易计算:13.98/42%=33 亿。最赚钱的华大科技不过值33亿!华大整体估值也超不
过66亿。
也就是说华大在2010年初拿到国家开发银行15亿美元贷款后不过2年,整体估值已大大
低于贷款。这两年华大的收入不多,还上贷款利息后,偿还贷款本金的可能性极低。
2010年初拿到国家开发银行15亿美元贷款后,华大据说每年都拿到几亿美元的追加贷款。
华大的烧钱速度堪称恐怖

【在 M********r 的大作中提到】
: 首例生物科技并购还原
: 字号
: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3年10月21日11:23 来源:《财经》
: “多年以来我听到的都是中国的生物企业被国外企业并购,”北京市投资促进局的
: 一位官员9月27日在一个闭门论坛上感叹说,“中国企业并购海外生物企业,这还是第
: 一次。”
: 今年3月,华大基因通过旗下子公司Bet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完成对美国上
: 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称CG)的收购,二者整合之后华大基因将获得基因测序仪
: 的生产能力,降低对Illumina等上游公司的依赖,测序服务成本也有望大幅降低。
: 这是一桩业内瞩目的交易,但直到半年后,华大基因才向外界透露收购细节,而《

avatar
l*l
58
你选什么重要么?
又不是你决定。。。
avatar
a*k
59
这么大的科技公司烧几十个亿人刀就恐怖了?
要我说,风投能在12年底给华大科技估值超过30亿还是很不错的。。。做生物的WSN基
本找不出能烧15亿美刀,公司不贬值的。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 的估值。
: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avatar
k*b
60
时间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缺的就是时间,你的明白?
我要的就是绿卡,你觉得是废卡,随便,我觉得很有用,你的明白?

【在 K**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没卡,更不能投票,我只说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 我觉得对于现在的老中来讲,虽然你眼前好像没卡,很不爽
: 但是你只要认真工作,凭自己本事吃饭,有卡只是时间问题。
: 如果一大群老墨搞进来,狂生小孩,然后再搞进更多的老墨,狂吃福利,就算你眼前能
: 早点拿到卡,很有可能那也只是一个废卡,中产阶级被这群2B拖累得很辛苦,你说你是
: 有本事加入最高层的那群人一起剥削全社会呢,还是加入老墨开始坐吃等死?
: 我想大部分人还只有认命吧。
: 别跟我说你不是美国人,到时候美国拉美化关你屁事,不爽就回国,云云。
: 你要有种你早回去了,还在这苦逼的等绿卡?

avatar
p*g
61
对于奇蠢无比的人来说,当然是不容易的。

【在 a********k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大的科技公司烧几十个亿人刀就恐怖了?
: 要我说,风投能在12年底给华大科技估值超过30亿还是很不错的。。。做生物的WSN基
: 本找不出能烧15亿美刀,公司不贬值的。

avatar
F*r
62
如果排期是超过1年,并且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拿卡的。您老可能就精神分裂了。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没有卡,但是我反对移民改革。
avatar
b*r
63
听挺有信息量的
烧这点钱有啥恐怖的,深圳关内一个村长多买几亩地就搞定了
不过CG到底能有啥真家伙?干了十多年遗传,从没接触过他们的东西。很怀疑又是1%人
类基因组这种虚的东西,收购美国公司多好听!华大从来都很擅长炒作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 的估值。
: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avatar
y*h
64
选一!铁了心的。然后我在美加边境买块地,他们只要反华、抓我去集中营,我就往加
拿大跑。不对,说错了,应该说往“北美”跑。
avatar
b*r
65
听挺有信息量的
烧这点钱有啥恐怖的,深圳关内一个村长多买几亩地就搞定了
不过CG到底能有啥真家伙?干了十多年遗传,从没接触过他们的东西。很怀疑又是1%人
类基因组这种虚的东西,收购美国公司多好听!华大从来都很擅长炒作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 的估值。
: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avatar
N*B
66
选1,
要卡要卡
avatar
l*u
67
华大科技是小头,华大健康才是他们的肥肉。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虽然是一篇给华大唱赞歌的软文,信息量还是不少。至少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华大目前
: 的估值。
: "华大基因毕竟是以出让自己最赚钱的华大科技42%股份为代价来收购CG的。“
: "华大旗下除了做测序服务的华大科技、专门进行研发的华大研究院,以及用于人才
: 培养的华大基因学院,还有华大农业、华大健康等下游产业。"
: 可以看出华大科技是华大的价值所在,华大研究院基因学院及其他所谓下游产业基本估
: 值不可能超过华大科技。那么华大科技值多少?
: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
: 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深创投投了2000万元。华大科技新
: 的董事会中,华大占5席,风投占4席。"

avatar
t*0
68
你没说全。前面那条绿卡是人人都有,但是老墨太多了。

【在 x****o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支持移民改革,2年内有工作的基本都能拿上绿卡
: 还是反对移民改革,坚持每个人都排个5-10年不能换工作
: 没有第三条路选,老中们岔路口选什么
: 别扯什么合法移民改革,现在就是绑一起,单独不可能
: 选哪个?

avatar
b*r
69
华大健康在国内貌似还没啥盈利
也就是产前筛查能有点流量吧
华大科技起码还能发牛文,给政府长脸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华大科技是小头,华大健康才是他们的肥肉。
avatar
s*s
70
CG应该是两块, 一种是整合各种测序仪和技术, 给外面提供服务, 这个
其实做的很不错. 另一方面, 是有自己的测序技术, 这个比较低调, 我有
点记不得了, 可能是read length比较长比较准? 可能做其他测序的辅助,
还是很有好处的. 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华大需要的, 一个是自己技术, 一个
是美国市场.
不过, 当年收购CG的时候我们bbs就讨论了, 有这钱还不如投资nanopore,
毕竟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当然风险比较大.
另外, 前两年惊闻华大研发出自己的测序仪了, 不知道啥牛X的技术, 我就
只看到flyer, 发现技术指标很眼熟, 网上一查和454一模一样. 估计今年华
大又要发明第二代测序仪了,嘿嘿嘿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听挺有信息量的
: 烧这点钱有啥恐怖的,深圳关内一个村长多买几亩地就搞定了
: 不过CG到底能有啥真家伙?干了十多年遗传,从没接触过他们的东西。很怀疑又是1%人
: 类基因组这种虚的东西,收购美国公司多好听!华大从来都很擅长炒作

avatar
l*u
71
华大健康当然赢利,产前这块占一半以上。不说要说华大,贝瑞和康专做产前的最近估
值都15个亿了,而贝瑞的核心技术人员就是些华小。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华大健康在国内貌似还没啥盈利
: 也就是产前筛查能有点流量吧
: 华大科技起码还能发牛文,给政府长脸

avatar
a*k
72
估计干了十几年遗传没用过Celera,Sequenom的多了去了。不妨碍人家是好公司。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听挺有信息量的
: 烧这点钱有啥恐怖的,深圳关内一个村长多买几亩地就搞定了
: 不过CG到底能有啥真家伙?干了十多年遗传,从没接触过他们的东西。很怀疑又是1%人
: 类基因组这种虚的东西,收购美国公司多好听!华大从来都很擅长炒作

avatar
f*e
73
CG (GNOM) 不賣測序平台,不賣 reagent,profit 太有限。賣資料/服務/解讀/分析的
獲利模式還有待考驗。技術上,CG 就是一個 sample prep 巨複雜無比的 SOLiD,基本
還是靠 ligation。Ligation 的信噪比驚人地不好。
最後,大部分我認識的 CG 的人都離開了。自己想好不好吧。
avatar
f*e
74
CG 的 read length 非常短。他們 interview 我時還問我 35+35 mate pair 比較好還
是 45+25 比較好。我倒。這是什麼年代啦。
他們很便宜是因為他們不像 SOLiD 一樣傻逼要 push ligation cycle。Ligation
cycle 深下去需要的 probe 濃度會狂升(不然你讀到的就是屎),CG 每個 primer 做
兩個 ligations 拉倒。這樣子需要的 probe 很少,而 probe 是最貴的 reagent。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CG应该是两块, 一种是整合各种测序仪和技术, 给外面提供服务, 这个
: 其实做的很不错. 另一方面, 是有自己的测序技术, 这个比较低调, 我有
: 点记不得了, 可能是read length比较长比较准? 可能做其他测序的辅助,
: 还是很有好处的. 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华大需要的, 一个是自己技术, 一个
: 是美国市场.
: 不过, 当年收购CG的时候我们bbs就讨论了, 有这钱还不如投资nanopore,
: 毕竟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当然风险比较大.
: 另外, 前两年惊闻华大研发出自己的测序仪了, 不知道啥牛X的技术, 我就
: 只看到flyer, 发现技术指标很眼熟, 网上一查和454一模一样. 估计今年华
: 大又要发明第二代测序仪了,嘿嘿嘿

avatar
c*y
75
这个35+35 mate pair/45+25的答案是到底什么? 多谢!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CG 的 read length 非常短。他們 interview 我時還問我 35+35 mate pair 比較好還
: 是 45+25 比較好。我倒。這是什麼年代啦。
: 他們很便宜是因為他們不像 SOLiD 一樣傻逼要 push ligation cycle。Ligation
: cycle 深下去需要的 probe 濃度會狂升(不然你讀到的就是屎),CG 每個 primer 做
: 兩個 ligations 拉倒。這樣子需要的 probe 很少,而 probe 是最貴的 reagent。

avatar
y*3
76
我也想知道。求指点。
如果我选我就选45+25.感觉这样alignment会准确一些,效率高一点。

【在 c***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35+35 mate pair/45+25的答案是到底什么? 多谢!
avatar
b*r
77
没用过和没听过完全是两码事啊!!

【在 a********k 的大作中提到】
: 估计干了十几年遗传没用过Celera,Sequenom的多了去了。不妨碍人家是好公司。
avatar
b*r
78
我觉得均等更好吧。好比primer,你显然希望两头尽量一样长,这样非特异扩增的几率
更小

【在 y*****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想知道。求指点。
: 如果我选我就选45+25.感觉这样alignment会准确一些,效率高一点。

avatar
b*r
79
对这个市值到底多少没啥概念
国内公司的股市,大家都懂的!
另外,就算15个亿,刨去高科公司这个噱头,每年如果能净盈利1亿,市值都应该不止
15亿,投资高科的话百分之10的回报已经算很低了。华大比贝瑞合康搞得晚,公司体制
也复杂得多,收入应该还不如。我看到有人讨论,现在华大除了前几年贷款15亿美刀,
现在每年还要追加贷款几个亿,如果是真的,我猜想华大还是在不断猛烧大烧的阶段,
前景相当一部分还是由国内政府支持力度决定。
目前来看,遗传这个市场真正赚钱的还是要在美国这种医生愿意送遗传检测,保险公司
能报销很多遗传项目的市场里,但是这个市场水太深了,谁干谁知道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华大健康当然赢利,产前这块占一半以上。不说要说华大,贝瑞和康专做产前的最近估
: 值都15个亿了,而贝瑞的核心技术人员就是些华小。

avatar
f*e
80
这个是对的。不均等时一边 mapping error 太大,一边 read error 太大。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均等更好吧。好比primer,你显然希望两头尽量一样长,这样非特异扩增的几率
: 更小

avatar
c*y
81
哪一边mapping error 大?短的?又哪一边read error大?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是对的。不均等时一边 mapping error 太大,一边 read error 太大。
avatar
f*e
82
当然是短的 mapping noise 大。25 base 在 Human Ref 几乎永远能找到乱七八糟的
mapping。

【在 c***y 的大作中提到】
: 哪一边mapping error 大?短的?又哪一边read error大?
avatar
c*y
83
那万一35+35是equally bad呢?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是短的 mapping noise 大。25 base 在 Human Ref 几乎永远能找到乱七八糟的
: mapping。

avatar
c*y
84
还有就是哪一边read error大?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是短的 mapping noise 大。25 base 在 Human Ref 几乎永远能找到乱七八糟的
: mapping。

avatar
y*3
85
45bp的read error大吧。同一个仪器,越测到后面就越容易测错。

【在 c***y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有就是哪一边read error大?
avatar
b*w
86
现在看起来好可笑
avatar
s*s
87
咋么这篇又挖出来了。
前一阵子研究过CGI的data remapping, 我靠,35bp的一个reads, 其实是四段,每段
长度是10+10+10+5,中间的间隔长度follow normal distribution, 有可能是负的(
overlapping).
这玩意儿是人设计的么?
华大收购以后,今年好像有两个新仪器出来,解决了这个gap的问题。要说技术和专
利,
华大确实拿到了,要说市场和产品,CGI现在仍然是边缘化

【在 b********w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看起来好可笑
avatar
c*e
88
“水很深”是说这里有很多“政治”吗?能细讲讲现在测序在临床上应用的前景如何吗。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对这个市值到底多少没啥概念
: 国内公司的股市,大家都懂的!
: 另外,就算15个亿,刨去高科公司这个噱头,每年如果能净盈利1亿,市值都应该不止
: 15亿,投资高科的话百分之10的回报已经算很低了。华大比贝瑞合康搞得晚,公司体制
: 也复杂得多,收入应该还不如。我看到有人讨论,现在华大除了前几年贷款15亿美刀,
: 现在每年还要追加贷款几个亿,如果是真的,我猜想华大还是在不断猛烧大烧的阶段,
: 前景相当一部分还是由国内政府支持力度决定。
: 目前来看,遗传这个市场真正赚钱的还是要在美国这种医生愿意送遗传检测,保险公司
: 能报销很多遗传项目的市场里,但是这个市场水太深了,谁干谁知道

avatar
b*r
89
水很深,就是 很难说清楚的意思啊

吗。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水很深”是说这里有很多“政治”吗?能细讲讲现在测序在临床上应用的前景如何吗。
avatar
c*o
90
产前筛查搞不过贝瑞把
他们好像和大安抱在一起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华大健康在国内貌似还没啥盈利
: 也就是产前筛查能有点流量吧
: 华大科技起码还能发牛文,给政府长脸

avatar
c*o
91
nanopore 不是想投就能投的
Pacbio 更现实些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咋么这篇又挖出来了。
: 前一阵子研究过CGI的data remapping, 我靠,35bp的一个reads, 其实是四段,每段
: 长度是10+10+10+5,中间的间隔长度follow normal distribution, 有可能是负的(
: overlapping).
: 这玩意儿是人设计的么?
: 华大收购以后,今年好像有两个新仪器出来,解决了这个gap的问题。要说技术和专
: 利,
: 华大确实拿到了,要说市场和产品,CGI现在仍然是边缘化

avatar
s*o
92
还以为自己捡了便宜。王俊被赶走,这个失败的收购,而且破坏了和illumina的关系。
他他妈丢人了, CG今年产品推出都推迟了吧?
avatar
b*r
93
这绝对是一笔赚钱的生意。
你们看着吧,掌握核心技术是多么重要。
只用别人的技术做服务终究要失败。
avatar
d*n
94
桥帮主发来贺电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绝对是一笔赚钱的生意。
: 你们看着吧,掌握核心技术是多么重要。
: 只用别人的技术做服务终究要失败。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