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诺奖委员回应庄小威未获奖质疑:得主有论文早19年
avatar
诺奖委员回应庄小威未获奖质疑:得主有论文早19年# Biology - 生物学
G*7
1
XDJM:
A short question. I got an email message from HR at the end of last
month. The main idea is that they entered me into the telephone interview
and that the hiring manager might contact me any time durng the next 30 days
.
Now, it is July 25th. Only 5 work days left for the hiring manager to
contact me. If you were me, would you email them and inquire about their
interest? I know they are busy with meetings.
avatar
V*t
2
诺奖委员回应“华裔女科学家未获奖”质疑:得主有论文早19年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见习记者 周辰
2014-10-10 20:49 来自 绿政公署
华裔女科学家庄小威。
10月9日下午,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曼斯·埃伦贝格(Måns
Ehrenberg)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回应了“华裔女科学家庄小威
同时发表的研究论文但未获奖”的质疑。埃伦贝格称,获奖者早在1995年就发表了理论
设计论文。
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公布。9日,澎湃新闻刊发《华裔女科学家同
等研究却落选诺奖,学者称种族、性别歧视》,称国内外多位教授、专家撰文指出,与
获奖者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同一时间发表论文的华裔科学家庄小威也应获奖。有
中国学者指出,诺奖委员会是种族、性别歧视。庄小威则婉拒了澎湃新闻的采访。
投稿时间相差4个月
根据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的介绍,白兹格获奖的理由是发明了PALM这种超
分辨率显微镜技术。其相关论文发表于2006年8月10日,然而庄小威的论文发表于2006
年8月9日。但诺贝化学奖在其官方解释《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科学背景知识——超分辨
率显微镜》中,却明确表示,庄小威的论文发表晚于白兹格。
10月9日,埃伦贝格回函澎湃新闻,“请注意论文投稿的时间”。
澎湃新闻查阅论文数据库后发现,虽然两篇论文几乎是同时发表,但投稿时间
并不相同:《科学》杂志是在2006年3月13日收到白兹格的论文,8月2日通过评审,8月
9日在线发表的;而《自然·方法》杂志是在2006年7月7日收到庄小威的论文,7月31日
通过评审,8月10日在线发表的。庄小威的论文虽然发表时间早1天,但投稿时间晚了近
4个月。
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博士、该校物理系现任研究员(Researcher)徐磊对此
解释持保留意见,他表示,4个月投稿时间上的区别,对于一个实验领域的研究来说,
通常是“不值一提”的。因为从一个实验课题产生想法开始,尤其是新技术的开发,到
得到充足的数据完成课题并最终写出来文章,很难想象是在短短几个月以内可以完成的
事情。他认为这两个实验室的工作在时间上是几乎平行地进行的,因此不该用谁先投稿
作为“二选一、谁该得奖”的依据,而是该看谁对这个领域的贡献更大。
10月10日,澎湃新闻联系上庄小威,后者称“心情不好”,并婉拒了采访。
白兹格1995年就提出理论
在论文发表时间相似,投稿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为
何会厚此薄彼?埃伦贝格向澎湃新闻解释称,“白兹格获奖是因为他在1995年就发表论
文,提出了(这一技术的)理论设想,2006年发表的论文提供了实验数据证实。”
埃伦贝格提到的这篇论文名为《分子光学成像方法的设想》(Proposed
method for molecular optical imaging. Opt Lett. 20:237 - 239.),是白兹格在
1995年发表于《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这篇论文指出,近场激发荧光显微镜
达到分子级别的分辨率是可能的。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助理教授高亮告诉澎湃记者,埃里克获得诺贝尔化学
奖“名至实归”。
高亮2009年到2013年曾在白兹格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他介绍称,单分子
成像的PALM技术,虽然埃里克是2006年才把实验做出来,但想法在1995年就已经率先提
出,只是当时没有合适的荧光蛋白标记,才没有进行实验。庄小威2006年发表的论文是
基于埃里克1995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原理。
但徐磊对此表示异议,他告诉澎湃新闻,最早提出定位精度和光子数的数理关
系,以及这个定位精度是可以超越光的衍射极限的人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后者在
1930年就提出了这一概念,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把这个技术的物理原理归功于白兹
格而不是海森堡,令人费解。
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
avatar
S*I
3
just move on, it is very likely the hiring manager is not interested in you.

days

【在 G**7 的大作中提到】
: XDJM:
: A short question. I got an email message from HR at the end of last
: month. The main idea is that they entered me into the telephone interview
: and that the hiring manager might contact me any time durng the next 30 days
: .
: Now, it is July 25th. Only 5 work days left for the hiring manager to
: contact me. If you were me, would you email them and inquire about their
: interest? I know they are busy with meetings.

avatar
V*t
4
10月10日,澎湃新闻联系上庄小威,后者称“心情不好”,并婉拒了采访。
-------
看来她真的很失落啊
avatar
s*m
5
You can call them. It doesn't matter.
avatar
D*a
6
真的不是编的吗,就算真心情不好,谁会说这种话

【在 V******t 的大作中提到】
: 10月10日,澎湃新闻联系上庄小威,后者称“心情不好”,并婉拒了采访。
: -------
: 看来她真的很失落啊

avatar
f*a
7
你就打个电话问一下呗,反正也不损失什么
avatar
H*1
8
1. 在2006年4月19-21日在NIH的会议,Eric Bertzig 给PALM的第一个公开报告,比文
章发表早四个月,Xiaowei在场。NIH会议的网址:http://meeting2006.cellmigration.org/
2. 当时Xiaowei有提问,但没有说自己在做类似东西(求证了)。
3. 很大可能是Xiaowei听了Eric Bertzig 的演讲才有的灵盖。她实验室有现成的光学
设备,还有现成荧光转换小分子,所以很快就能做出来了。并且那篇Nature Methods文
章里的结果其实很少。
4. 那个领域有大半的牛人都参加了那次会议,包括Roger Tsien, W.E. Moerner,
Sunny Xie, Jennifer Lippencot-Schwartz, 所以大家相信Eric Bertzig的说法。
5. Xiaowei的那篇Nature Methods文章里的作者贡献写很奇怪,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avatar
D*n
9
但是投稿这个事情这么drama,估计就不是Xiaowei做的手脚。
整个事情倒很像是大老板的手笔。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老大出主意,下面负责努力干活
。出了事就互相推诿和cover. 要全是是一个人干的,估计早被踢出学术圈了。

【在 H****1 的大作中提到】
: 1. 在2006年4月19-21日在NIH的会议,Eric Bertzig 给PALM的第一个公开报告,比文
: 章发表早四个月,Xiaowei在场。NIH会议的网址:http://meeting2006.cellmigration.org/
: 2. 当时Xiaowei有提问,但没有说自己在做类似东西(求证了)。
: 3. 很大可能是Xiaowei听了Eric Bertzig 的演讲才有的灵盖。她实验室有现成的光学
: 设备,还有现成荧光转换小分子,所以很快就能做出来了。并且那篇Nature Methods文
: 章里的结果其实很少。
: 4. 那个领域有大半的牛人都参加了那次会议,包括Roger Tsien, W.E. Moerner,
: Sunny Xie, Jennifer Lippencot-Schwartz, 所以大家相信Eric Bertzig的说法。
: 5. Xiaowei的那篇Nature Methods文章里的作者贡献写很奇怪,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avatar
F*Q
10
如果Betzig的文章被Science接受了之后庄的文章才投出去,情况会怎样?是不是就没
有这些八卦了?

【在 H****1 的大作中提到】
: 1. 在2006年4月19-21日在NIH的会议,Eric Bertzig 给PALM的第一个公开报告,比文
: 章发表早四个月,Xiaowei在场。NIH会议的网址:http://meeting2006.cellmigration.org/
: 2. 当时Xiaowei有提问,但没有说自己在做类似东西(求证了)。
: 3. 很大可能是Xiaowei听了Eric Bertzig 的演讲才有的灵盖。她实验室有现成的光学
: 设备,还有现成荧光转换小分子,所以很快就能做出来了。并且那篇Nature Methods文
: 章里的结果其实很少。
: 4. 那个领域有大半的牛人都参加了那次会议,包括Roger Tsien, W.E. Moerner,
: Sunny Xie, Jennifer Lippencot-Schwartz, 所以大家相信Eric Bertzig的说法。
: 5. Xiaowei的那篇Nature Methods文章里的作者贡献写很奇怪,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avatar
g*a
11
1,2 条是最致命的。曾经亲眼见过相似的事,当时处于小威处境的PI 立即要求临时加
一个10分钟的发言,介绍自己的研究。

【在 H****1 的大作中提到】
: 1. 在2006年4月19-21日在NIH的会议,Eric Bertzig 给PALM的第一个公开报告,比文
: 章发表早四个月,Xiaowei在场。NIH会议的网址:http://meeting2006.cellmigration.org/
: 2. 当时Xiaowei有提问,但没有说自己在做类似东西(求证了)。
: 3. 很大可能是Xiaowei听了Eric Bertzig 的演讲才有的灵盖。她实验室有现成的光学
: 设备,还有现成荧光转换小分子,所以很快就能做出来了。并且那篇Nature Methods文
: 章里的结果其实很少。
: 4. 那个领域有大半的牛人都参加了那次会议,包括Roger Tsien, W.E. Moerner,
: Sunny Xie, Jennifer Lippencot-Schwartz, 所以大家相信Eric Bertzig的说法。
: 5. Xiaowei的那篇Nature Methods文章里的作者贡献写很奇怪,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avatar
F*Q
12
那个Pi很厉害!有大智慧。危机处理能力值得借鉴。

【在 g*****a 的大作中提到】
: 1,2 条是最致命的。曾经亲眼见过相似的事,当时处于小威处境的PI 立即要求临时加
: 一个10分钟的发言,介绍自己的研究。

avatar
s*y
13
是很厉害,而且估计他的电脑里正好有相关的slide,比方说系内部组会的talk.
不过他也必须很有影响力才行,不然的话一个小虾米跑上去要求插播一个什么报告肯定
会被当场赶出去。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Pi很厉害!有大智慧。危机处理能力值得借鉴。
avatar
w*h
14
唉,小威挺住,小威加油~~~
我第一时间听到获奖的三个人名单就觉得小威肯定好伤心啊。。。。

【在 V******t 的大作中提到】
: 10月10日,澎湃新闻联系上庄小威,后者称“心情不好”,并婉拒了采访。
: -------
: 看来她真的很失落啊

avatar
w*h
15
嗯,小虾米即便把文章发出来都未必有人买帐。。。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很厉害,而且估计他的电脑里正好有相关的slide,比方说系内部组会的talk.
: 不过他也必须很有影响力才行,不然的话一个小虾米跑上去要求插播一个什么报告肯定
: 会被当场赶出去。

avatar
F*Q
16
对,没有一定势力肯定没人给机会。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可以借向报告人提问的机会简
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东西和进展甚至结果。这样,至少会给一部分人留下印象。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很厉害,而且估计他的电脑里正好有相关的slide,比方说系内部组会的talk.
: 不过他也必须很有影响力才行,不然的话一个小虾米跑上去要求插播一个什么报告肯定
: 会被当场赶出去。

avatar
s*y
17
恩,趁提问的时候说两句倒是个好主意。
话说当年我做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时候经常喜欢抄着一口烂英语去问问题,有时候还和主
讲人吵起来。呵呵。后来自己当PI了就学乖了,现在已经很少去问问题了。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对,没有一定势力肯定没人给机会。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可以借向报告人提问的机会简
: 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东西和进展甚至结果。这样,至少会给一部分人留下印象。

avatar
F*Q
18
听报告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FAQ刚来美国的早几年,听报告提问不但口语烂语无
伦次而且哆嗦。有意识地锻炼了之后,至少不哆嗦了。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恩,趁提问的时候说两句倒是个好主意。
: 话说当年我做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时候经常喜欢抄着一口烂英语去问问题,有时候还和主
: 讲人吵起来。呵呵。后来自己当PI了就学乖了,现在已经很少去问问题了。

avatar
g*a
19
那事个华人一代PI, 牛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Pi很厉害!有大智慧。危机处理能力值得借鉴。
avatar
g*a
20
是领域里有影响的人物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很厉害,而且估计他的电脑里正好有相关的slide,比方说系内部组会的talk.
: 不过他也必须很有影响力才行,不然的话一个小虾米跑上去要求插播一个什么报告肯定
: 会被当场赶出去。

avatar
i*g
21
那就没什么争议了。小庄不够格啊

【在 H****1 的大作中提到】
: 1. 在2006年4月19-21日在NIH的会议,Eric Bertzig 给PALM的第一个公开报告,比文
: 章发表早四个月,Xiaowei在场。NIH会议的网址:http://meeting2006.cellmigration.org/
: 2. 当时Xiaowei有提问,但没有说自己在做类似东西(求证了)。
: 3. 很大可能是Xiaowei听了Eric Bertzig 的演讲才有的灵盖。她实验室有现成的光学
: 设备,还有现成荧光转换小分子,所以很快就能做出来了。并且那篇Nature Methods文
: 章里的结果其实很少。
: 4. 那个领域有大半的牛人都参加了那次会议,包括Roger Tsien, W.E. Moerner,
: Sunny Xie, Jennifer Lippencot-Schwartz, 所以大家相信Eric Bertzig的说法。
: 5. Xiaowei的那篇Nature Methods文章里的作者贡献写很奇怪,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avatar
p*l
22
Betzig老爸的工厂好像就是个机械厂。
avatar
F*Q
23
她自己没说过她该得吧?都是网上这些八婆八公闹得人家心情不好。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就没什么争议了。小庄不够格啊
avatar
L*e
24
哈哈,下次我操一口烂英语问问题,还跟人吵,被别人鄙视的话心里上会感觉好一点了
,至少胖牛牛在我前面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恩,趁提问的时候说两句倒是个好主意。
: 话说当年我做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时候经常喜欢抄着一口烂英语去问问题,有时候还和主
: 讲人吵起来。呵呵。后来自己当PI了就学乖了,现在已经很少去问问题了。

avatar
L*e
25
看来我还在FAQ的初级阶段,哆嗦,而且菊花受紧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听报告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FAQ刚来美国的早几年,听报告提问不但口语烂语无
: 伦次而且哆嗦。有意识地锻炼了之后,至少不哆嗦了。

avatar
j*i
26
诺奖有性别歧视,有种族歧视一点都不奇怪。有心人可以整理出不少案例来,顺便挑战
一下被神话的诺奖。诺奖终究是瑞典的普通教授选出来的,而且瑞典人普遍自我感觉过
好。我看他们的确未必比饶益有水准。
avatar
D*s
27
还是会有,没引Betzig的工作,发出一个类似方法,也是会被人诟病的,只不过争论焦
点就会变成另外的学术人品的问题。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Betzig的文章被Science接受了之后庄的文章才投出去,情况会怎样?是不是就没
: 有这些八卦了?

avatar
s*1
28
这是明白人。
退一步讲,真有人在这种情形下实话实说自己心情不好,也绝不会是一位华人知名学者
。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风格。

【在 D*a 的大作中提到】
: 真的不是编的吗,就算真心情不好,谁会说这种话
avatar
l*y
29
所以说要么就干就算告诉你方法,你也做不出来的东西。
或者一开始提出遭到一致反对,最后自己或他人证明是对的。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嗯,小虾米即便把文章发出来都未必有人买帐。。。
avatar
h*k
30
这是科学训练的最基本的要求吧。这个基本的训练也没有,你不全是在白做吗?
如果积累数据推迟发表,正在做一个伟大的文章的,电脑里的 ppt 必须是现成的,如
果别的组在大会上报告了,立即和主持讲我也有同样的发现,主持一定会给你几分钟把
关键数据 show 一下。
科学训练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有idea 就要抢先发表。哪怕是1 分的 optical
letters,就是日后原创得奖的证据。我在同行专家评审提意见后,白纸黑字的发表了。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Pi很厉害!有大智慧。危机处理能力值得借鉴。
avatar
h*k
31
这是科学训练的最基本的要求吧。这个基本的训练也没有,你不全是在白做吗?
如果积累数据推迟发表,正在做一个伟大的文章的,电脑里的 ppt 必须是现成的,如
果别的组在大会上报告了,立即和主持讲我也有同样的发现,主持一定会给你几分钟把
关键数据 show 一下。
科学训练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有idea 就要抢先发表。哪怕是1 分的 optical
letters,就是日后原创得奖的证据。我在同行专家评审提意见后,白纸黑字的发表了。

【在 F*Q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Pi很厉害!有大智慧。危机处理能力值得借鉴。
avatar
F*Q
32
你的意思是庄在听了Betzig的报告后没有表明自己也在做同样或类似的工作只有唯一的
可能?
我当年给某看我的那个结果的时候特意问某他们是否可以得到那种东西,某的回答不是
yes,但也够狡猾的没有说no,而是说“we are in the early days”。三个月后他们投
了PNAS。本人因为思考和那东西相关的一个大问题花了不少时间而比他们晚了一个月才
投稿。

了。

【在 h*******k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科学训练的最基本的要求吧。这个基本的训练也没有,你不全是在白做吗?
: 如果积累数据推迟发表,正在做一个伟大的文章的,电脑里的 ppt 必须是现成的,如
: 果别的组在大会上报告了,立即和主持讲我也有同样的发现,主持一定会给你几分钟把
: 关键数据 show 一下。
: 科学训练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有idea 就要抢先发表。哪怕是1 分的 optical
: letters,就是日后原创得奖的证据。我在同行专家评审提意见后,白纸黑字的发表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