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信号通路,调控网络感觉是个超级大坑啊
avatar
信号通路,调控网络感觉是个超级大坑啊# Biology - 生物学
a*s
1
2009 4月:NIW批 (NSC)
2010 6月: EB1A递交(TSC)
2011 3月: EB1A批(TSC)
2011 3月:485递交(Dallas)
RD: 3/31
ND: 4/9
但是转到NSC去了,给的LIN的号码,这正常吗,不是应该在TSC吗?是不是NSC要快一些?
而且preference classification: 写的employment base 2nd。
已经打电话要求SR做更正了。
大家觉得转NSC正常吗?
是不是应该打电话把类别更正为EB1A?
以后绿卡上有没有EB1A的类别?
请教过来人!多谢!
avatar
r*i
2
做什么基因都要弄个机制出来,否则上不了档次。
读读文献,然后就一堆的western and RTPCR,调控网络就出来了。负责任的还弄个
rescue.
avatar
y*e
3
多好,四个月出结果

2009 4月:NIW批 (NSC)
2010 6月: EB1A递交(TSC)
2011 3月: EB1A批(TSC)
2011 3月:485递交(Dallas)
RD: 3/31
ND: 4/9
但是转到NSC去了,给的LIN的号码,这正常吗,不是应该在TSC吗?是不是NSC要快一些?
而且preference classification: 写的employment base 2nd。
已经打电话要求SR做更正了。
大家觉得转NSC正常吗?
是不是应该打电话把类别更正为EB1A?
以后绿卡上有没有EB1A的类别?
请教过来人!多谢!

【在 a*****s 的大作中提到】
: 2009 4月:NIW批 (NSC)
: 2010 6月: EB1A递交(TSC)
: 2011 3月: EB1A批(TSC)
: 2011 3月:485递交(Dallas)
: RD: 3/31
: ND: 4/9
: 但是转到NSC去了,给的LIN的号码,这正常吗,不是应该在TSC吗?是不是NSC要快一些?
: 而且preference classification: 写的employment base 2nd。
: 已经打电话要求SR做更正了。
: 大家觉得转NSC正常吗?

avatar
i*0
4
rescue?你信么?
说一个老鼠胚胎致死了(妈的,还是conditional的),然后你干掉p53,小鼠活到了一
周,乖乖,rescue了,结论是:这个gene缺失,激活p53信号通路,控制tissue
homeostasis,看到这个这样的文章,我也只能呵呵。
avatar
a*s
5
但愿,借您吉言!

些?

【在 y***e 的大作中提到】
: 多好,四个月出结果
:
: 2009 4月:NIW批 (NSC)
: 2010 6月: EB1A递交(TSC)
: 2011 3月: EB1A批(TSC)
: 2011 3月:485递交(Dallas)
: RD: 3/31
: ND: 4/9
: 但是转到NSC去了,给的LIN的号码,这正常吗,不是应该在TSC吗?是不是NSC要快一些?
: 而且preference classification: 写的employment base 2nd。

avatar
L*T
6
不知道你这个“坑”是指“gap”还是“trap”。NIH课题申请指南里第一条就是要
define the gap,然后 fill in the gap。
avatar
p*h
7
Bless!
avatar
i*0
8
开始做科研的时候觉得是个gap,要去造data去fill,但是到后来越来越复杂,网络越
来越越大,被无尽的问题绕着,思想被trap住了。
avatar
a*s
9
求过来人的见意。
avatar
s*y
10

我吐个槽吧。我觉得很多人,包括一些成名的研究者,一想到机制就首先想的是某某蛋
白去磷酸化某某蛋白这种东西,凡是不落在这个框架里面的在他们看来都统统不是机制
。其实生物细胞这么复杂的东西,怎么可能把一些那么重要的功能那么放心的交给某一
条单独的通路呢?而且,就算你把那些乌七八糟的通路都搞明白了,回头一看,会发现
最简单的调控方法其实就是通过代谢。

【在 i*********0 的大作中提到】
: 开始做科研的时候觉得是个gap,要去造data去fill,但是到后来越来越复杂,网络越
: 来越越大,被无尽的问题绕着,思想被trap住了。

avatar
R*n
11
我觉得NSC更好,主要问题是:如果他们以为是二类,因为排期不到,可能会锯掉。这
个问题必须解决

些?

【在 a*****s 的大作中提到】
: 2009 4月:NIW批 (NSC)
: 2010 6月: EB1A递交(TSC)
: 2011 3月: EB1A批(TSC)
: 2011 3月:485递交(Dallas)
: RD: 3/31
: ND: 4/9
: 但是转到NSC去了,给的LIN的号码,这正常吗,不是应该在TSC吗?是不是NSC要快一些?
: 而且preference classification: 写的employment base 2nd。
: 已经打电话要求SR做更正了。
: 大家觉得转NSC正常吗?

avatar
m*2
12
PD-L1是不是通过通路研究才被发现的,其实PD-L1的机制也挺简单的。
avatar
f*g
13
感觉不少重大发现都是比较简单的东西,也没有号称什么发现重大机制,相反那些CNS
上发现重大机制的文章慢慢的就被遗忘了. 或者是用来和reviewer argue的论据
avatar
i*0
14
有的时候,不得不找一个封住reviewer嘴的办法呀。。。。
前几天老板聊天,我说很多gene的KO表型很明显都是都是HSC系统compensatory的效应
。为啥哪些人非要吧HSC 纯化出来,然后microarry, RNAseq,非要得出一个HSC
intrinsic调控某某网络来控制self-renewal和分化的结论和机制来?
老板听了,说了一句,呵呵。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吐个槽吧。我觉得很多人,包括一些成名的研究者,一想到机制就首先想的是某某蛋
: 白去磷酸化某某蛋白这种东西,凡是不落在这个框架里面的在他们看来都统统不是机制
: 。其实生物细胞这么复杂的东西,怎么可能把一些那么重要的功能那么放心的交给某一
: 条单独的通路呢?而且,就算你把那些乌七八糟的通路都搞明白了,回头一看,会发现
: 最简单的调控方法其实就是通过代谢。

avatar
s*y
15
呵呵,这就是所谓的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吧。偏偏这些文章还常常就发到了CNS。看起
来很完美。但是我一向都觉得看起来太完美的文章都是有问题的。
不过我以前看到过几篇比较独立特行的文章,里面很坦诚的说他们对于某个结论不是很
确认,因为虽然用大家常见的技术做出来很漂亮,但是换了一个角度去检验很奇怪结果
就不一样了,作者坦诚说不知道是实验技术的精度问题还是自己的假设有问题。 当然
,这些文章都不是在CNS上。

【在 i*********0 的大作中提到】
: 有的时候,不得不找一个封住reviewer嘴的办法呀。。。。
: 前几天老板聊天,我说很多gene的KO表型很明显都是都是HSC系统compensatory的效应
: 。为啥哪些人非要吧HSC 纯化出来,然后microarry, RNAseq,非要得出一个HSC
: intrinsic调控某某网络来控制self-renewal和分化的结论和机制来?
: 老板听了,说了一句,呵呵。

avatar
z*u
16
顶级期刊都喜欢来个clean story. 可实际里面哪有那么多clean的通路。 不干净的
data都藏着掖着不给reviewer看。
avatar
l*y
17
To study HSC, usually you need to distinguish whether it is cell autonomous
(resulting from HSC defects) or cell non-autonomous effect(resulting from
microenvironment or niche defects). This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transplantation assay. If your transplantation assay indeed shows cell
autonomous effect, then probably you need to purify HSCs to further study
them (RNAseq etc as you mentioned below).

【在 i*********0 的大作中提到】
: 有的时候,不得不找一个封住reviewer嘴的办法呀。。。。
: 前几天老板聊天,我说很多gene的KO表型很明显都是都是HSC系统compensatory的效应
: 。为啥哪些人非要吧HSC 纯化出来,然后microarry, RNAseq,非要得出一个HSC
: intrinsic调控某某网络来控制self-renewal和分化的结论和机制来?
: 老板听了,说了一句,呵呵。

avatar
l*y
18
这不一定吧。phosphorylation 太老套了,现在越来越不好玩了。新的修饰(比如你玩
的)应该更有前途。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这就是所谓的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吧。偏偏这些文章还常常就发到了CNS。看起
: 来很完美。但是我一向都觉得看起来太完美的文章都是有问题的。
: 不过我以前看到过几篇比较独立特行的文章,里面很坦诚的说他们对于某个结论不是很
: 确认,因为虽然用大家常见的技术做出来很漂亮,但是换了一个角度去检验很奇怪结果
: 就不一样了,作者坦诚说不知道是实验技术的精度问题还是自己的假设有问题。 当然
: ,这些文章都不是在CNS上。

avatar
l*y
19
说实话,这应该是很好的发现了。比如说MDM2 KO lethality can be rescued by p53
KO--seminar discovery. 并且这种发现重复性高,比一些靠western data 堆起来的发
现好重复多了。当然,如果最后这种发现都被证明不能重复,那也太操蛋了。

【在 i*********0 的大作中提到】
: rescue?你信么?
: 说一个老鼠胚胎致死了(妈的,还是conditional的),然后你干掉p53,小鼠活到了一
: 周,乖乖,rescue了,结论是:这个gene缺失,激活p53信号通路,控制tissue
: homeostasis,看到这个这样的文章,我也只能呵呵。

avatar
s*y
20
哎,我们玩的这个太复杂了,而且技术还跟不上,很难做。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不一定吧。phosphorylation 太老套了,现在越来越不好玩了。新的修饰(比如你玩
: 的)应该更有前途。

avatar
c*e
21
我看好你哦!坚持就是胜利!加油!!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哎,我们玩的这个太复杂了,而且技术还跟不上,很难做。
avatar
s*y
22
谢谢鼓励。
不过我想想,我不应该再whine 了,我都是一个PI了还来抱怨这种事情也挺萎缩的。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好你哦!坚持就是胜利!加油!!
avatar
c*e
23
啥萎缩不萎缩的,大家都是人,是人就有另一面。只要不给别人造成严重的后果,你就
有萎缩的权力!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鼓励。
: 不过我想想,我不应该再whine 了,我都是一个PI了还来抱怨这种事情也挺萎缩的。

avatar
d*i
24

我用我的药treat了一下细胞,然后检测了你那个修饰的关键酶发现没有变化,于是就
放弃了。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哎,我们玩的这个太复杂了,而且技术还跟不上,很难做。
avatar
l*y
25
有些东西比较超前会这样,一方面研究工具有限,另一方面 conceptually 大家比较难
接受。但你做的这个修饰 biology摆在那里(从KO phenotype 看),所以是有前景的
。一旦做出来,你就是 leader 了.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哎,我们玩的这个太复杂了,而且技术还跟不上,很难做。
avatar
s*y
26
呵呵,看来前辈就是前辈啊,安慰人的能力都比我强,我有机会也得找我的博士后和研
究生们这么画画饼,他们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死胡同,都快绝望了。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些东西比较超前会这样,一方面研究工具有限,另一方面 conceptually 大家比较难
: 接受。但你做的这个修饰 biology摆在那里(从KO phenotype 看),所以是有前景的
: 。一旦做出来,你就是 leader 了.

avatar
c*n
27

老师找不找学生啊,哈哈。。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看来前辈就是前辈啊,安慰人的能力都比我强,我有机会也得找我的博士后和研
: 究生们这么画画饼,他们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死胡同,都快绝望了。

avatar
f*K
28
Sunnyday做的是哪个修饰PTMs啊?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